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历史教学优化策略刍议

来源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q2004_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历史需要记忆的知识点繁多,教师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吃力。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高效地进行历史教学是历史教师一直关注的话题。文章主要围绕“6+1”教学模式展开论述高中历史教师如何优化教学策略,以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课堂教学;“6+1”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明确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凝练学科核心素养、研制学业质量标准、优化内容结构,促进高中教育与高考改革对接,以及吸收新成果,确保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与时俱进。新一轮的高中课改也沿着新课标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下面,笔者拟结合我校高效课堂“6+1”教学模式以及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对优化高中历史教学进行思考,以总结经验、找出问题,不断完善历史教学,使之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
  一、把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历史教学的着眼点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概括地说,包括学生基本历史知识储备、科学的学科思维、正确的观点及方法和较强的学科综合能力,最后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具备人文追求与社会责任感的目的。此外,学科素养与高考的联系也日益紧密。
  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则必须明确教学目标。这体现在备课中的充分准备以及教学中的渗透和不断强调。我校现在采用的“6+1”教学模式的其中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导学案的编写。一份优秀的导学案不但要突出本课知识的重难点、高考考点知识结构、课前预习内容、合作探究练习,更要明确地列出教学目标,且在整个导学案中渗透该目标。以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导学案的教学目标为例,笔者有如下三点主张:
  其一,多维教学目标的实现须进一步平衡。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部分。本课教学目标的第1点:知识与能力,要求学生识记和掌握基础知识。这一目标是最容易做到的,但师生极易将这一点当成最重要的目标,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达成这一目标,导学案中体现得最多的也是这一点,结果往往会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如此一来,这一课便未能达到该有的深度和广度。为此,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从编写导学案入手,多用开放性题目去引导学生,以不断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这两大核心素养。
  其二,教学过程和方法须进一步完善。本课教学目标的第2点:过程与方法,利用历史图片、文字、示意图等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运用上网查找资料、课堂组织讨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运用比较、概括和阐释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对外开放的过程,把握全貌。这些方法虽然常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图片和文字显得呆板,无法提起所有学生的兴趣,而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材料,然后分组对比又会因课后时间不足而显得不切实际。所以,教师还需多下功夫,做到资料“新”和“精”。“新”在与时俱进,借古思今;“精”在教师指导学生学,少花时间多得结论。在“6+1”教学模式的讨论环节,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精、准,用新材料去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以及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不断培养学生论证史料和解释历史的核心素养。
  其三,把培养学生的人文追求与社会责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的第3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开放性试题,结合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目标)以及本地的经济建设实际(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材料让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做好引导和总结,让学生树立对外开放的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并从中形成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同时,让学生思考如何应对新时代对外开放给国家和个人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紧迫感,教育学生关心社会、国家,与时俱进。最后,鼓励学生珍惜生活、发奋学习,为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不断升华学生的家国情怀。
  总之,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应是提高学生学习历史水平和能力、帮助其取得更好的高考成绩的重要途径,但这一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教师转变观念,科学探索,积极实施,坚持不懈,稳步推进,教学质量才会不断提高。
  二、不断创新、完善课堂模式并与时俱进
  自从采用“6+1”教学模式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解题能力不断增强,辩证思维和理解、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不断提升。这一教学模式虽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新课改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也需要不断完善,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对此,笔者有以下反思:
  其一,导学案的编写还须多下功夫。“6+1”教学模式的第一个关键就是教师的“导”,教师的引导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走向,教师应时刻注意将教学目标贯穿于整个导学案中。学生讨论的问题需反复斟酌,要精、要准,还要有拓展,提醒学生思路不要刻板。其二,“展”“评”环节还须完善,“展”是学生展示“思”和“议”的成果,鼓励学生“展”的方式要多样化,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提升,个性、品质得到发展,创新性思维得到拓展。其三,一些细节问题还须完善,最突出的是晚修时间安排的问题。目前,高中生的学业负担不轻,晚修时间主要用来完成作业和预习。多数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用在数学、英语上,往往只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完成历史科的学习,这么仓促的学习时间会让预习和练习的效果大打折扣。晚修的时间是有限的,科目还要分主次,这就需要年级组统一协调各科的时间安排,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不断督促,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高效的学习效果。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新课标以及新时代要求教师不断去改革教学模式,完善教法,不拘泥于传统教法,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三、把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作为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
  阅读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最基础的能力,是高中历史教学应该着重培养的一种能力。而且在高考中,多数题目都需要学生从材料中找到结论得出答案。但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往往会被忽视,一些教师认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因而在历史教学中并不重视培养学生对历史材料的阅读能力,这样就会使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未能得到很好的培养,进而影响到学生之后的历史学习。因此,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作为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
  首先,阅读教学要在教学中不断渗透。在导学案中,教师既要根据教学目标科学设问,又要合理导读,从而引导学生成功自读。教师导读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体现,学生自读则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因此,导学案的编写需要精心设计。教师的导读也非常关键,教师的导读水平决定了学生自读的质量。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其次,要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阅读框架。历史知识结构最基本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三步走”:原因、经过、结果。一段史料或一个历史题,往往围绕一个历史主题展开,而其全过程都由原因、经过和结果三部分组成。一般来说,历史事件往往是前因后果式的,因果关系是识记和理解的重点内容,分析因果关系是能力考查的重点内容。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弄清史料或教学内容的因果關系。
  最后,要让学生学会将史料化繁为简。史料往往在文尾会注明出处,而出处是找到时间、人物这两大要素的最好“地点”。找到这两大要素,就可以把史料和所学知识联系起来,从而降低答题难度。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利用标点符号,本着“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将史料进行分段。史料中各段的中心意旨往往就是整个史料的分论点,是历史问答题的答案要点,教师在教学时应结合教材语言表达的特色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另外,也要提醒学生注意材料中的转折词,往往转折之后才是材料所表达的意思。
  综上所述,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突破传统的束缚,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握时代的机遇,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完善教学方法,科学探索,积极实施,坚持不懈,稳步推进,当好学生的“领路人”。唯有如此,教学质量和学生的高考成绩才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英语实践活动的绿色发展需要从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的角度出发,在学科知识的立体式浸润下和渐进式的指导中,让学科素养自然发生。文章据此在绘本故事教学实践中提出了“尊重成长规律,助力学科素养‘自然式’发生”“创设实践桥梁,助力学科素养‘搭建式’展开”“关注思维认知,助力学科素養‘和谐式’发展”等方法,以期发展学生的跨学科意识,让学生在多元的情境体验中,促进思维认知与学习能力的和谐式发
期刊
编者按:做学生喜欢的教师,上学生喜欢的课,这是每位有理想的教师所追求的目标。从教伊始,何泗忠老师就以“当一个学生喜欢的优秀教师”的要求来塑造自己。他上课幽默风趣,激情四射,教学满意度高,多次被评为“最受学生喜爱的教师”。他不断探索课堂教学艺术,实现了从“自我表演式”教学到“学生表演式”教学再到语文悬念教学的转变,让他的语文课堂呈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教学新生态。  何泗忠,湖南省资兴市人,著
期刊
编者按:在谈及高等教育中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这一问题时,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伟长院士提出:“大学必须拆除教学与科研之间的高墙,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对于今天的基础教育而言,亦是如此。只有具备较高的科研水平,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思考才能更为深刻、透彻,对知识的把握才能更为准确,教学才更易做到“深入浅出”,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与理解。16年间,刘崎老师不忘教育初心,用心耕耘教
期刊
编者按:教育是一件特别值得用心经营的事情,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育)从表面来看虽然平凡,却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之一。”同时,教育也是一种慢的艺术,一种内心的坚守。唯有甘于平凡,甘于奉献,才能收获教育的幸福。34年来,唐培辉老师坚守教育一线,默默浇灌“希望之花”。他坚持以德为先,以责为重,以生为本,用心探索班级管理方法,精心研究课堂教学,潜心钻研教育科研,赢得了学生、家长、同行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期刊
摘 要:评价一所学校的重要标准是其是否具有办学特色。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后安小学把书法教育引入教学工作中,以书法育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建学生成长的乐园,把兴趣与成长融入学生的生活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学校还积极建立“班级学生成长乐园档案”,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学校建设;办学特色;书法教育;学生成长  学校的改革与发展的成效如何,最重要的是看其是否具有办学特色。从某种
期刊
编者按:教师是教育的行者,起于梦想,归于追求。而带着幸福感去做教师,不仅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自身魅力十足,还能让教育教学变得更精彩,更有意义。在23年的教师生涯中,温利广老师怀着“一辈子学做教师,做一辈子的教师”的信念,坚定扎根农村教育,用心育人。面对教育,他不断求索,总结了教师专业成长的“五字经”——想、做、恒、写、爱;面对课堂,他精益求精,形成了“以情优教,以趣渡学”的教学风格,致力于追求科学
期刊
摘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成就智慧课堂。文章以《数字编码》一课的教学为例,阐述了应用新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具体做法,并提出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可应用新技术,沟通数学与生活,让数学充满生活味;应用新技术,提供素材与空间,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欲望;应用新技术,提供展示平台,实现有效交流。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数字编码  一、课前思考  “数字
期刊
摘 要:学生是一个复杂的群体,教师如何才能有效地对其开展德育工作?笔者认为,教师要坚守爱的信念,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真诚以待,做学生心灵的指引人;以爱施教,做学生成长路上的明灯。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助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教师;德育工作;思考  教师唯有以德立身、以爱施教,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才能散发出超凡的人格魅力,才能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世
期刊
摘 要:文章试图以“平面图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一课,运用电子书包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立足学生的认知特点,对知识整体把握;立足知识的内在联系,对关系整体探究;立足学生的个体经历,对结构整体感悟;立足变式练习,对思维整体提升。实践表明,借助电子书包能够有效地组织小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促进每一位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电子书包;个性化学习;小学数学;平面图形  
期刊
摘 要:自主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乃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境界,也是学习者有效投入学习的证明。文章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老王》一课的教学为例,阐述了如何结合语文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问学”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自主提问的策略,以期能够为广大语文教师的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自主提问;教学策略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