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照顾瘫痪母亲19年 3岁开始给妈妈端饭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q8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提示:22年前,一位类风湿全身瘫痪的母亲,冒死剖腹产下了孩子;22年间,父亲、姥姥相继去世,男孩担负起养家的重任;如今,当年的孩子已经长大,他将瘫痪的母亲带在身边,一边打工一边照顾。
  
  “木头妈妈”生死孕育双胞胎
  张忘香1962年出生于新洲区大埠镇中堂湖渔场,由于家里很穷,兄妹5人从小就睡在家里铺满稻草的地面。久而久之,他们不同程度地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家里没有钱治病,以张忘香的病情最严重,不到25岁,她全身基本上都瘫痪了。
  1987年,25岁的张忘香嫁到了同样贫穷的同村程家,程家兄弟6人靠养鱼为生,娶个媳妇都很难。1987年,张忘香奇迹般地怀孕了,可是,她除了能用嘴巴说话和思维能活动外,全身每一个部位几乎都不能动,每个关节都僵硬变形,与一个木头人无异。有人告诉她,像这样的身体状况,胎儿不可能正常发育,也根本不可能正常分娩,生产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劝她将孩子做掉,但张忘香坚决不肯。
  生命的奇迹真的出现了。1988年4月21日,张忘香在医院里通过剖腹产生下了一个孩子,5分钟后,医生又从腹中取出了另外一个小男孩,还是个双胞胎。早出生5分钟的取名程志能,晚出生的取名程志强。
  
  3岁开始给妈妈喂饭
  由于全身瘫痪,张忘香无法给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喂奶,也没有抚养过兄弟俩一天,他们由父亲靠养鱼拉扯长大。
  从小兄弟俩就耳濡目染爸爸细心周到地照顾妈妈,不管每天养鱼多累多忙,爸爸回家都要给妈妈做饭、喂饭、梳头、洗脸、抱妈妈上厕所。妈妈一不小心会将大小便拉到床上,所以爸爸从来没有停止过洗床单和洗衣服,但是爸爸从来没有一句怨言。
  程志能会走路的时候,就学着爸爸帮妈妈拿东西,3岁时,他已经能为妈妈端饭、倒尿桶了。6岁,小志能和小志强开始上小学。每天放学回家,兄弟俩都抢着给妈妈喂饭、洗澡。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小志能知道家里供不起两个孩子读书,懂事的他对爸爸说:“爸爸,我不想读书了,我要照顾妈妈,弟弟比我聪明,让他继续上学吧。”说完,父子俩抱头痛哭。就这样,10岁的志能便辍学在家帮爸爸喂鱼、学做家务、给妈妈洗澡、洗衣服。
  
  嫩肩扛起如山重担
  张忘香生下程志能兄弟俩的第二年,因为既要照顾没有奶水喂养的志能志强兄弟俩,又要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媳妇,程志能的奶奶操劳过度辞世。
  屋漏偏逢连阴雨。由于常年照顾瘫痪的妻子,又要拉扯兄弟俩,加上生活不规律,爸爸终于病倒了,医生诊断为食道癌。这一年,志能只有11岁。随后,比他多读了一年书的弟弟也被迫辍学。
  “志能,从小你照顾妈妈细心些,以后爸爸不在了,你要像个男人照顾好妈妈。”2003年,爸爸拉着志能兄弟俩的手,说完这句话后就咽了最后一口气。这一年,小志能还没满14岁。
  妈妈被姥姥接回了娘家。但父亲的这句话,时刻在小志能耳边回响。志能确实像个小男子汉一样担负起养家的重任。他在印刷厂当过学徒,做过服务员、电工,做过汽水。但他从不学做手艺活,他说:“做手艺活工作时间太固定,就没时间照顾妈妈了。”
  4年里,他平均每个月只拿100元左右的生活费。但他都舍不得为自己添一件新衣,而是把钱全部交给姥姥,给妈妈买好吃的养身体,为妈妈治病——他希望奇迹发生在妈妈身上,他做梦都想妈妈能站立起来。
  
  母子从此相依为命
  19岁的程志能决定要担起一个男子汉的责任,不能再连累为数不多的亲人了,“妈妈,咱们回家吧”,程志能背着妈妈回到积满灰尘的破旧老屋,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后,为妈妈支起了一张床,给妈妈亲手做了一顿饭菜。他一边一点点喂给妈妈吃,一边跟妈妈商量说,“妈妈,我就在武汉打工,离你不远,每周还可以回来照顾您”。
  “妈妈,我为你生,你为我活”
   2008年,程志能应聘到白沙洲大市场做保安,弟弟也在汉口某银行做保安。
  2009年9月10日,程志能在白沙洲大市场附近青菱村租了一间村民搭建的小窝棚,买了一张旧钢管床、旧桌子。找了辆车,把妈妈带回了“新家”。
  志能非常在乎自己1000多元月薪的保安工作,这对他来说是份高薪,因此,他十分担心因带着瘫母上班影响工作而遭到解雇。为了志能安心地工作,妈妈坚持每天只吃一餐饭。2009年的冬天很冷,张忘香整日独自一人躺在出租屋内,一秒一秒地数着时间,盼着儿子晚上给自己带回来一个馒头,喂自己喝上一口水。
  日子久了,程志能发现妈妈每天只吃一餐,身体每况愈下。于是,每到中午,他偷偷跟和他关系好的班长请半小时假,回家给妈妈送饭喂饭,并再三叮嘱班长给自己保密。
  为了时刻提醒自己每晚不忘给妈妈端尿,程志能干脆从里屋搬了出来和妈妈挤在一张小床上,他总是尽量蜷缩着身子,给妈妈让出大部分空间。天气冷,简陋的窝棚不能避寒,程志能会抱着妈妈,用自己的体温去温暖她。
  常年卧床,张忘香的背部、臀部长满了褥疮。看到儿子打工的一点点血汗钱都用在了治病上,妈妈拔掉针管想放弃治疗,志能握着她的手说:“妈妈,我是你的儿子,我为你生,你为我活,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您好好活下去。”
  
  乡亲、同事为他感动流泪
  青菱村的街坊们听说有记者采访程志能,老老少少的村民都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称赞程志能是好儿子,好青年。程志能的房东张大青说:“每次看到程志能服侍他妈妈时,我就特别感动,现在80后的孩子,很少能做到程志能这样,孩子又这么懂事,太苦了。”
  村民韩秀珍说,有一次她看到程志能给妈妈洗澡,就问他:“你妈妈是个女的,你个大男子汉给她洗澡觉得害羞吗?”程志能说:“她是妈妈,害羞肯定有,但是现在我差不多已经习惯了。”韩秀珍说着说着,自己倒感动得抹起了眼泪。
  一位姓陈的村民说:程志能的孪生弟弟程志强也很孝顺,在汉口打工,每月只有700元,不管路再远,只要有时间,他也会过来回家帮助照顾妈妈。程志能却不想连累弟弟。他总说妈妈由他一个人照顾就好,弟弟还要娶媳妇的,而他只比弟弟大五分钟。
  读到程志能从小到大悉心照顾瘫痪母亲的故事,真实生活中的悲情与艰苦迎面扑来。他们一家的遭遇,早已不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所能一笔带过的。无所依凭的个体,如何承载这么令人窒息的压力与绝望?程志能用他对母亲19年的深情,无言地作出了回答。
  在中国社会中,有“人生五伦孝当先,自古孝为百行缘”的传统训导,也有“久病床前无孝子”的现实慨叹。正因为经历重重磨难,程志能的孝行才显得如此惊心动魄。他所散发出来的人性的温暖与坚忍,才如此清晰而准确地击中了我们的神经。诚然,未必尽孝非得如此苦情,但谁能说对一个人毅力、决心与勇气的考验,在生活中不是无处不在的呢?程志能一生下来就面对着属于自己的考验,他没有退缩回避。他乐观坚定地接受了生命的“礼物”,以朴素的赤子之心,把自己和母亲的命运连在一起,相守相携,一直走到今天。
  今天更多人认识了程志能和他的一家,更多人被触动;相信也会有更多人伸出援手,为这对生命相携的母子平添扶助。除了天生亲情之外,程志能或许也告诉我们,孝心可贵还源自对生活更美好的热望,源自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生命动力。
  祝愿这股力量在人间生生不息。
其他文献
“病退”这个词在我们这一代知青的记忆中,就像一条虚线,贯穿了我们知青生涯的始终,它从最初隐藏在暗处到渐渐浮出水面,变成一条实线;从涓涓细流到形成滔天洪波,直到把“上山下乡”这个依靠300亿国帑和美好愿望建立起来的理想主义大堤冲得一塌糊涂。  1965年夏天,风华正茂的我们从黄海之滨来到了河西走廊的边湾农场,生活设施的简陋,工作环境的艰苦自不待言,单是那人为的紧张就把你折腾得喘不过气来。因为名为“建
期刊
按摩可以让人身心舒适,但是按摩同样可以救命这一点你知道吗?以下是一位传奇老人的按摩自救经历,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方法吧。  我是个80岁的老兵,一生中风风雨雨,离休时满以为可以安度晚年,不料短短4年间就因病连续开刀3次。  术后身体非常虚弱,经常感冒发烧,即使在炎热的夏天,穿上厚衣服厚袜子,手脚还是冰凉的,人瘦得像个骷髅,走路说话都没有气力。  亲友们看到我这个样子都十分担心,家里人甚至暗自做了最坏的
期刊
关于火锅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在三国时期或隋炀帝时代, 那时的“铜鼎”,就是火锅的前身;另一种说是火锅始于东汉, 出土文物中的“斗”就是指火锅。四川火锅早在左思的《三都赋》中就有记录。可见其历史至少在1700年以上。   《魏书》记载,三国时代,曹丕代汉称帝时期,已有用铜所制的火锅出现,但当时并不流行。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使用火锅煮食就逐渐多起来了。最初流行于我国寒冷的北方地区,人们用来涮猪
期刊
老年人的健康与长寿,都与情绪、运动、营养、生活状况、社会环境及保健医疗等密切相关,要防治老年人常见病,就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⑴ 保持乐观的情绪:乐观的情绪有利于健康。老年人,特别是离退休的老年人应该做到自得其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及时调节好心态,享受离退休后新的生活。情绪紧张、心理不平衡常常引起人体的生理功能失调,抵抗力低下,易患高血压、冠心病、神经衰弱、消化性溃疡等病。  ⑵ 注意合理的饮
期刊
树枯根先衰,人老足先老。老年人养生就要从保养脚开始,尤其是冬天,泡脚是必不可少的养生绝招。泡脚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事,也是很有学问的事,一起来听听专家的高招吧!  泡脚把握“1355”原则 每天1次,每次30分钟以内,水温50℃左右,泡完后晾5分钟。这是泡脚的基本原则,虽说泡脚是日常的小事,但却是保健养生的首要秘方。 如果在泡脚时适当地加以按摩,效果会更好。如果不会按摩穴位也不要紧,只要两脚互相搓
期刊
近年,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中,悄悄崛起了一座年轻的城市,居民却全是老人。  故意放慢节奏的城市  这座以“太阳”命名的城市,40年前还是一片沙漠棉田。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有一位名叫德尔·韦布的地产建筑商路过此地,觉得这里气候炎热干燥,土地非常便宜,就决定在这儿建一个专供退休老人居住和疗养的地方。居民年龄限在55岁以上,子女低于55岁的不能随同居住,要照顾老人,也只能住在该地以外的附近地区。奇怪的
期刊
85岁的西班牙老人胡斯托·加耶哥(JustoGallego)老人从未受过专业建筑训练,半个世纪以来不顾自己的健康和安全,凭着虔诚的信仰在马德里的郊外建造了一座大教堂。  教堂用砖厂丢弃的变形砖头盖成,柱子所用的水泥则是在一只塑料桶里铸模,中心的圆顶高达60米,甚至还有一座巨大的地下室,几乎颠覆了一切建筑学定律。除了周日,每天他都高踞在脚手架上工作。老人甚至没有设计建筑草图,一切都只在他的头脑中。 
期刊
一、许昌城市名片  许昌位于河南省中部,面积4996平方公里,人口450万。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中国蜡梅文化之乡、中国陶瓷文化之乡、中国大禹文化之乡、中国烟草文化之乡”。  二、许昌区位、交通优势特别明显  “到许昌游中原”是游客来河南旅游的最佳选择。许昌地处中原之中,中国之中,距省会郑州仅80公里,距
期刊
我患高血压几年了,靠药物支持,才较稳定,但低压总是90多,偏高。我担心,是药三分毒,日久天长,药物会损伤我的肝肾。开始我用红酒泡洋葱头,效果不佳,大儿媳告诉我用香蕉皮煮水喝,每天三个香蕉皮,煮水分三次喝,喝三天观察一下,血压降下来,就不用再喝了。我前三天喝了效果不明显,第四天我没喝,一量血压,85/138,我又喝两天,高压没再降,低压降至80,哈哈,成功了,说明对降低压效果明显,现在我已不再喝了,
期刊
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标志性建筑  田螺坑土楼群  位于南靖县书洋镇上坂村的田螺坑土楼群,距南靖县城60公里,座落在海拔787.8米的湖岽山半坡上。由方形的步云楼和圆形的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及椭圆形的文昌楼五座土楼组成。她始建于1662年,整个群体的形成历时304年。一方四圆的土楼在建造时参照《考工记图》中的“明堂五室”进行规划布局,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进行建造,是独具特色的建筑形体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