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行纪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dongfen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山陵
  来南京之前,一直渴望能去中山陵看看。
  下了火车,坐车直奔中山陵。
  钟山位于南京城东北,风景秀丽,又名紫金山。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就位于钟山之上。
  夹在人流中,我漫步于中山陵的林间道路上,道路两旁的树木高大参天,远山覆盖着茂密的森林,苍翠葱郁。导游不时向游客介绍孙中山先生,只可惜都是简单的认识,无法让人们真正了解中山先生为中国革命奋斗的一生。
  顺着陵前的台阶拾级而上,高大巍峨的中山陵只有清白两色,有别于象征皇室威严的金黄和大红,象征着青天白日,气势很是壮观。人们从山底走向山顶,前来瞻仰中山先生的英灵。“天下为公”、“民族”、“民权”、“民生”体现了中山先生毕生的追求和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
  纵观中山先生的一生,弃医从政的转变,是先生视民族使命为己任,并为之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从檀香山建兴中会,高呼“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和众政府”到日本东京组建中国同盟会,发布“三民”主义,中山先生的政治思想发展成熟;从镇南关起义至“辛亥革命”建立民国,从二次革命到护国运动与护法运动,中山先生为中国革命呼号奔走,奋斗一生,积劳成疾。晚年,孙中山先生改组中国国民党,创立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革命力量,至生命最后一刻,依然不忘嘱托世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中山先生的一生都贡献给了中国革命,仅有一小小愿望:死了以后能葬在钟山,也就心满意足了。
  1925年3月12日,中山先生逝世。国民党修建了中山陵,1929年6月1日,举行了安奉大典。中山先生安葬于紫金山。
  站在中山陵前的平台上,眼前山峦叠嶂,林木苍翠。心中静静体会中山先生倡导民主、共和与博爱之思想,另有一番感慨。拾级而下,心里格外沉重。看游人兴致勃勃地拍照留念,有谁真正了解了先生的一生?又有谁与我此时有相同的心情?
  明城墙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建立了明王朝,修建了规模气势宏大的明城墙。
  明城墙的南城门,是一座规模很大的瓮城,共有四重。每座城门都有千斤闸,固若金汤,瓮城中可藏兵。高大的城墙上有城楼,可以俯瞰城下。城门原名聚宝门,民国时改成中华门。
  巨形的明城墙砖砌成一条道路通往城楼之上,当年的武官将军可以骑马上城。城墙的外侧,写有“明”字的各色彩旗随风飘扬,呼啦啦刹有气势。只能向世人昭示城墙为明代所建,昔日的大明王朝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站在城头,可以俯瞰南京城。城外护城河静静流淌,周围一片寂静,只有这城墙延伸着历史的沧桑。
  租一辆自行车,在城墙上骑行。斑驳的城墙在脚下延伸,时而平坦,时而颠簸。骄阳下,我思绪万千。明初,这座瓮城难抵燕王的军队,城破之日宫中起火,建文帝不知去向。燕王朱棣登临大位,迁都北京,留下这座瓮城镇守着南京。
  在古代,城墙就是一座城市的堡垒,帝都城墙就是一个政权或者是国家的最后守备。1644年清军入山海关,夺取汉人天下,攻占南京,南明小朝廷灭亡。1937年,日本人从中华门入南京城,南京变成了人间地狱。而如今,这古老的瓮城和城墙早已失去了城防的作用,渐渐淡出了南京人的视野,只有游人驻足观看,感叹规模宏大的同时,谁又能想到当年它坚不可摧和脆弱得不堪一击呢?
  南京长江大桥
  进入南京时,火车从大桥上过,我看不到大桥的样子,心中有个信念,就是一定要看看这座建于“文化大革命”中的桥梁,这是当年国人的骄傲。
  南京长江大桥是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由自行研制的材料建成的特大公路、铁路两用桥。其中公路桥全长4589米,宽19.5米;铁路桥全长6772米,宽14米;正桥长1577米。两端有四座桥头堡,高70米。江中有九个桥墩和十孔钢梁,其中九孔钢梁跨度160米,一孔钢梁为128米,桥墩高80米。
  我慕名来看大桥,准备徒步走过,一睹大桥风采。一路上,我边走边看,远观大桥,的确很是壮观。我很兴奋,加快了脚步。没多久,上桥的坡度越来越大,我不由得放慢了速度,还有身旁不断呼啸而过的摩托车,让我极度惊恐,大桥上很少有行人,我便显得有些孤单、有些寂寞。
  我默默前行,坚持要走过大桥。桥上车流量很大,桥下不时有火车呼啸飞驰而过,桥身只有轻微的震感。桥上的护栏是水泥筑就的,粗糙却不失朴实之美。桥上的装饰极富特色,是那个时代流行的宣传画和向阳花。正桥两头的桥头堡,高耸矗立,顶上是三面红旗,绝大多数人不知那个年代“大庆”、“大寨”和“大跃进”三面红旗鼓舞着当年的人民,苦战八年(1960~1968)建成了这座让国人为之骄傲的现代化桥梁。在桥头堡的两边各有世代相争的雕塑,还有武警战士在站岗。
  走在大桥上,我隐约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火热之情,除了参加政治运动的热情之外,大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干劲和建造大桥的高度责任心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乏的。一座使用了40多年的桥梁,依然如此坚固,足以能说明问题了。
  走过大桥,我几乎用了两个小时。我感慨时代的变迁。今天在南京有三座大桥,四条过江隧道,依然不能缓解大桥交通拥堵的现象。大桥每天的车流量超过8万辆,而新建的长江二桥日通行只有6万辆,长江三桥日通行不过2万辆。相比之下长江大桥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如何改变大桥目前的状况,真的需要交通管理部门和南京市民考虑。可以考虑改变出行方式,加大对大桥的保护,不能过度使用,毕竟大桥已经经历了40多年的风雨沧桑,需要考虑进行保护性的利用。
  秦淮情
  吃过晚饭,信步去游秦淮河。
  对于秦淮河的认识最早来自杜牧的《泊秦淮》,常常想象着“烟笼寒水月笼沙”的自然景致,体会“夜泊秦淮近酒家”的感觉,今日亲临此地,别有一番景致。
  秦淮河一带,商业气息浓厚。我夹在人群中,走过了贡院街,穿过了乌衣巷,不见王谢堂前燕,只见夫子庙前如织的游人,没有丝毫古典气息,旅游业的发展已经赋予秦淮河商业的生命。偶尔听到一家商店中传出邓丽君的《几多愁》,一曲新唱的古词,被现代的音响伴奏冲淡了古典的气息。   来到文德桥,驻足桥上观看,秦淮河的夜晚,处处是迷人的景象。河中穿梭的游轮画舫,满载着游客飞速前进。岸边有专人穿起古代的衣裙,在亭台边上搔首弄姿,供游人拍照。全然没有了泛舟漫游的趣味,完全是商业利益驱使下的快节奏,又如何能体会古人畅游秦淮、填词作赋、斟酒饮茶的情趣呢?现如今也就是热闹罢了,过后谁又能记得秦淮风情的真正魅力呢?
  秦淮河的女人比男人出名,历史上的名人着实不少,她们云集秦淮河畔,留下了许多传奇佳话。300多年前的一位烟花女子,在明朝山河破碎之时,深明大义,不爱名利不怕死,痛斥那些没有气节的权贵。这个弱女子就是李香君。
  走进李香君故居“媚香楼”,里面陈设皆是明朝的家具,保持着当年的风貌。一楼前厅里介绍了“秦淮八艳”,仔细读来,感觉悲凉。二楼李香君卧居处,摆放古琴和笔墨纸砚,昭示着这位才艺双全的奇女子不平凡的一生。一曲古筝演奏的《知音》,更显得香君凄美无比。
  一个风尘女子的生死沉浮有谁能记起?一个伟大而痛苦的作家通过《桃花扇》让李香君流芳百世。可是今天,读过《桃花扇》的又有几人?了解李香君的又有几人?人们记住的不是李香君的气节,更多的是秦淮名妓。
  呜呼,香君!悲哉,香君!历史上,香君难觅知己,现如今,世人不懂香君。
  玄武湖
  走出南京车站,眼前的湖就是玄武湖。水面辽阔,颇为壮观。
  选一稍稍阴凉的天气,围湖走一圈,感受一下玄武湖的千年辉煌。
  南京是六朝古都,在南京最早建都的是孙权大帝。历经东晋、宋、齐、梁、陈等朝代。六朝时期,玄武湖就是当时皇家水军的训练基地。站在检阅台上,开阔的湖面尽收眼底。我想象着当年明武宗将500战舰排列开来的壮观场面和盛大气势。仿佛听到水军将士高昂激越的喊杀声在耳边回响。站立良久,隐隐沉思。玄武湖秀丽的身姿竟也如此刚柔相济,体现着无与伦比的美。
  继续前行,就能看到明代高大的城墙,这是朱元璋修建的城墙,在保卫南京城的同时,却切断了玄武湖通向长江的进出河道。玄武湖也就成了南京城北的一道屏障。
  我感慨世事的变迁,一路前行,在一棵高大的树干上,停着一只知了,静静伏在树干上,享受玄武湖水带来的清凉。我轻轻地捉起知了,放在我的掌心,托着它走了很远。起先,知了在我的手中爬来爬去,后来便一动不动了。可能是我的手掌太热,让它感到不适吧。于是我赶紧将它放生,选一棵靠近城墙的树,把知了挂在树上,希望它能够获得新生。如果它死了,那真是我的罪过了。
  顺着湖畔前行,有一处古老的水闸,将玄武湖水引入一处暗渠中。暗渠为古代修建,巨大的石块砌成,好深。水流冲击的巨大声响,吸引着过往的游客行人驻足踮起脚尖观看。可能是怕游人观看坠落,现在在暗渠的上面覆盖着钢管焊接成的栅栏。看着激流涌动的暗渠,心里有一丝后怕。
  我到南京的时候,临近端午节了。许多单位组织员工在玄武湖上练习划龙舟,为一年一度的龙舟大赛做准备。听着激昂的鼓点和船员的吆喝,真有些心潮澎湃。当年500战舰排列开来的恢宏气势已荡然无存,现如今只能是赛龙舟,供游人泛舟游玩了。
  一路走来,湖上水鸟翔集,湖中游鱼点点。靠近岸边的地方,莲荷茂盛,荷花含苞待放,只是不见蜻蜓立于上头。
  围湖行走一个多小时,有些饥渴,见路旁有卖西瓜的小贩,买一绿皮红壤黑籽西瓜,坐在湖边吃吃,顿觉甘甜清爽,消除一路炎暑,围湖游一圈,体会不曾有的快乐。
  雨花台
  走出中华门,就是雨花台了。
  雨花台,古称“石岗子”。因传说南梁高僧云光在此讲经说法,感动了天神,落花如雨而得名“雨花台”。
  雨花台地处南京城南,雨花台上曾有亭台楼阁,太平天国天京保卫战时毁于战火,随即荒凉而人烟稀少,成为乱坟岗。民国时期,尤其是大革命失败后,这里变成了刑场。国民党在雨花台屠杀了大批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邓中夏、恽代英等人,国民党左派人士邓演达都牺牲在这里。在这里牺牲的烈士大多都很年轻,最小的只有16岁,他们为了中国革命,为了自己追求的革命理想奋斗一生,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今天,雨花台烈士陵园内林木苍翠,游人来到雨花台瞻仰烈士,感叹年轻生命的逝去,欣赏秀丽的风光。是否能感受宋忠襄公杨乂和明代大学士方孝孺的民族气节?
  雨花台的沧桑和血雨腥风记录着千年的历史,诉说着千百年来人们对精神和理想的追求,不惜牺牲生命的斗争精神。今天,奇彩的雨花石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的追求。走在雨花台上,低声吟唱一曲《雨花石》,寄托心中的哀思。
  明故宫
  太阳偏西的时候,我来看看明朝的故宫。
  明故宫的遗迹,最壮观的就是午门了。午门,又叫午朝门。据史书记载,明故宫午门呈“凹”字形,前有双阙,当中开三门城上有五楼和四个方亭。百姓俗称“五凤楼”。现在双阙和城上建筑均已拆毁,仅存午门墩台及五个劵门,墩台东西长90米,南北宽27.5米,高11米,中劵门高8米,宽6米,两旁的劵门依次递减,墩台下石雕须弥座,高1.2米,形制、纹饰和石雕的手法依稀能辨认出是明初的特色。
  站在午门口,太阳的余晖照在古老的城门上,大青砖砌成的建筑显得古朴,透着明王朝遗失的苍凉。右边劵门里的一位老先生,低头拉一把胡琴,虽不娴熟,但我听得出是《走西口》和《北风那个吹》,哀怨的曲调更是衬托了古城的风雨沧桑,我有一种心酸的感觉,差点掉下了眼泪。
  穿过劵门,就是玉带河。巨大石块砌成的河道与河道上的金水桥,让我隐隐感到当年明初的繁盛,站在金水桥上,几乎干涸的河道让我无法想象当年奔流不息的盛况。顺着石头砌成的道路前行,当年永乐皇帝“御门听政”的奉天门,今天仅存几块大的石墩,岁月磨平了石墩的棱角,早已不见当年承载粗大宫殿廊柱的气魄,只有石墩上圆形的烛台依旧可以彰显当年盛世的气势。
  来到方孝孺“血迹石”前,我伫立良久。南京百姓用这种采自南京大连山的“金陵红”纪念明惠帝的重臣方孝孺,因他当年拒替燕王朱棣草诏,被朱棣灭了九族。我抚摸着这些600多年前的“血迹石”,心里很是沉重,方孝孺对建文皇帝忠贞不二的气节,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方孝孺也成为几百年来南京人心中的英雄。
  站立良久,无言离开了“血迹石”,继续前行。当年的华盖殿和谨身殿早已湮没在历史的沧桑之中,我不能想象当年朱元璋在生日或者重大节日接受众臣朝拜的盛况。如今能看到的只是散落在草丛里的方形石墩和圆形柱台,孩子们在石墩上爬上跳下,老人们围坐下棋打牌,已然没有了600多年前皇室丝毫的威严,却赋予了这些石墩、柱台生命的气息。
  在明故宫遗址的旧址上,1990年,南京市政府修一仿古的宫殿建筑,高大的红色廊柱大门,金色的琉璃屋顶,各种神兽的装饰经历了20年的风雨,隐约透着沧桑。推开厚重的大门,高高的门槛后面,展出的是大墨先生的国画,集中表现了侍女、罗汉和钟馗的各种造型,均配以精美的诗文,默默欣赏品味,很是享受。心中的沉重也渐渐远去,感觉轻松了许多。
  看完画展,不禁令人叹世事难料。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营建了辉煌的明故宫,即使永乐皇帝迁都北京,清军入关一统江南,也未曾毁坏这里的设施,依然保留着南明小朝廷,南京也不失南都的气派。只是在咸丰三年到同治三年(1853~1864)毁于战火。这10多年,正是太平天国建都南京的10多年。我无法将挥舞战刀南下的满洲人与持枪北上的太平军联系在一起,同样的一座城池,同样的明皇宫建筑,在不同人的眼里竟有如此不同的命运。野蛮的杀戮和文明的洗礼,在这里不言而明。我无意评说那些陈年的旧事,随时间流逝吧。
其他文献
天丝织物抗皱性能较差,本文结舍丝胶的特点,提出了利用丝胶来处理天丝织物,以改善其抗皱性能的新方法。天丝织物先经过一定浓度的丝胶溶液处理,再经过戊二醛固着,然后测定天丝织物
利用玉米秸秆制备活性炭,并对其进行H2SO4/H2O2改性;再运用BET模型和Boehm滴定法测定活性炭孔隙结构和表面性质,研究其改性前后对甲苯的吸附性能、脱附性能、表面性质和孔隙结构
雷暴过程中,云闪发生频次约占总闪电频次的2/3以上;但由于云地闪对人类危害较大,目前对其研究较多。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云闪的电磁辐射特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将云闪的放
目的:评价黛力新治疗脑血管病引起的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脑梗死伴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黛力新治疗,对照组采用阿米替林治疗
基于profit-sharing增强学习算法,提出了自适应性驾驶员意图辨识的方法,对交叉口驾驶员转向意图进行辨识,达到了缩短辨识所需时间和提高驾驶意图辨识准确性的目的。通过驾驶模拟
目的 探讨IP方案化疗对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内皮抑素的影响.方法 对45例SCLC患者行IP方案化疗,采用ELISA法检测其化疗前后的血清VEGF、内皮抑素,同
目的 观察髓芯减压术对动脉缺血和静脉淤血所致犬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 将26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3组,A组13只犬通过结扎股深动脉、B组13只通过结扎股深静脉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