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珲春地区的中俄书院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xianc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鸦片战争后中国领土被割让,珲春因位于两国交界地带而成边境重镇。为更好处理中俄间繁杂事务,清廷在此设立中俄书院。此为清廷在东北地区专门培养俄文翻译人员的教育机构。通过对珲春整体运营状况及特点的论述,进而对中俄书院进行剖析。书院的兴办,不仅培养了众多的俄文翻译人员,而且促进了珲春地区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教育近代化进程。
  【关键词】清廷;珲春;中俄书院;近代化
  【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4-0059-02
  近年来,对珲春地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清代封禁政策下的旗民商业活动、珲春巡查南海问题及驻防问题等①。对这些问题研究的资料也都基于《珲春副都统衙门档》(以下简称《珲春档》)。在查阅《珲春档》《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及《内阁大库奏档》时,发现了珲春地区相关俄文教育即中俄书院的介绍。在常嘉林的《珲春中俄书院》②一文中对书院的沿革及模式、制度做了简要介绍,但是对其运行机制没有相关阐述。因此,基于《珲春档》,本文拟从珲春中俄书院运行机制入手,具体针对其师资状况、奖惩制度以及特点等方面进行梳理。
  珲春位于中、朝、俄三国交界,地处中国东北边陲。“咸丰十年(1860)《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沙俄占领中国东北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包括珲春沿海地区及海上岛屿。” ③清政府迫于时局对俄人才的需要,应吉林将军诉求,设立珲春中俄书院。
  鸦片战争以前,清廷与俄贸易限制在部分地区。珲春因与俄相近,因此与俄事务较其他西方国家为多。由于中俄语言隔阂,在前期中俄文书往来的方式以西洋传教士翻译为主。在《尼布楚条约》签订后,清廷为培养自己的俄文人员,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在京师成立俄罗斯文馆。鸦片战争后,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中俄间处理外交事务增多。咸丰十年(1860),清廷在京城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办理对外事务。同治元年(1862),又在京师设立京师同文馆,其作为清廷自主创办的新式外语学校,馆中设立了英法俄等多种文馆,为清廷培养了大批外语人才。历经数次战争,晚清对旧有教育体制进行了变革,同时由于商业刺激,对翻译人员的需求增大,于是在上海、广东等地建立方言馆、同文馆,“湖北则有两湖书院分校之西学各馆,重庆亦设有洋文学堂。” ④珲春中俄书院即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俄文书院自光绪十四年(1888)三月初一日设立。” ⑤这是继京师、广东等地设立同文馆、方言馆之后出现的新的学习外文学校,也是清廷在东北地区最早设立的一所专门培养俄文翻译人员的学校。中俄书院作为清廷政治产物,在19世纪末洋务运动失败后亦逐渐退出。但是客观上讲,中俄书院在教育方面为清廷培养了部分俄文翻译人员,同时促进了珲春乃至吉林地区的教育近代化进程。
  一、师资与生源
  珲春中俄书院成为与传统教育不同的新式翻译院校。中俄书院学规章程在书院建立前已有拟稿呈报。在人员聘用方面汉教习、洋教习人员一致。“只专一俄文自可独称俄文书院矣,而章程不可不同,查同文馆向章设洋文教习一员、汉教习一员……然而总以洋教习为重。” ⑥而洋汉教习数量的均衡也说明其地区在教育方面有不同于以往的改变。
  中俄书院设立之初在招生方面有严格的条例。首先有年龄限制,“必须二十岁以下,十五岁以上” ⑦;其次,在学生资质方面,“择其天资民粹,粗通文义者,取中三四十名听候,按名传补,先得入馆……以十五名为额,俟到一年后试其优劣酌核去留” ⑧。另外学生分配上有一定的原则,珲春八旗子弟数量优于三姓及宁古塔地区。首批招生分配数量是:在珲春八旗中挑选七名学生,三姓及宁古塔城中各挑选四名。
  二、薪资与奖惩
  中俄书院因专注于俄文教习,因此在薪资方面对洋教习更重视。“所有院中原设汉教习一员,月支薪水银十二两……洋教习一员月支薪水银六十两” ⑨,“珲春俄文书院洋教习薪水银两七百二十两。” ⑩洋汉教習发放薪资部门亦有所不同,“翻译中俄书院洋汉教习、司事、书役并学生膏伙及纸笔墨费、心红添设铺垫等项银两,除洋教习一员应支薪水银两由边防饷下开支外,即由本衙门按年终造送细册以便报销。” ?洋汉教习之间、洋教习与书院其他杂役人员之间,薪资差异都反映出洋教习在书院受重视程度。
  中俄书院同时注重对奖惩制度的实行。对于教习,“如教导有方,昔有成效,该西丹等果通习俄文,能办交涉,应请仿照俄文书院章程,每三年准给奖叙一次,以示鼓励。” ?对于学生优异者同样会给予奖赏,“计开月课、季考、岁试学生奖赏名次银两数目,月课取前列五名赏给花红银数……季考取前五名赏给花红银数……岁试取前列六名赏给花红银数。” ?月考、季考、岁试名次不同者,奖赏银亦有所不同。书院完备的奖赏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俄语学习的积极性。在设置奖赏制度的同时,书院同样有惩罚制度,“在馆诸学生倘敢仍前玩懈,不加振作勉力用功,定将该生等从严惩办。” ?
  三、中俄书院的特点
  (一)体系完备及目的明确
  同文馆建立之始不专其语,“即有译成数种或仅为一事一艺之用,未有将其政令治教之本原条贯译为成书” ?,仅对与外国经济政治外来时所支用。相比之下,珲春中俄书院建立之初则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即减少与俄之间因语言而产生的障碍。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廷中洋务派展开大刀阔斧的洋务运动,从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技艺引进,到民族经济的发展,都使得中国逐渐融入世界潮流之中。珲春中俄书院在这一时期建立,培养了专门的俄语翻译人才,为学习西方技术提供了辅助,促进了这一时期教育体系的完备,而又因其设置初期目的明确,故在俄语教学上成果显著。
  (二)地域化特色突出及课程单一   中俄书院专注教习俄语,因此语言结构相比其他各地同文馆、方言馆而略显单一。珲春中俄书院与其他各地方言馆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如与上海广方言馆相比。生源不同。上海广方言馆“势不能以八旗学生兼顾,惟多途以取之,随地以求之” ?,既招收八旗学生,也招汉人。而珲春中俄书院只招收旗人,且局限在珲春、三姓、宁古塔三城;其次,学生年龄方面。中俄书院招收学生年龄在二十岁以下十五岁以上;上海广方言馆学生选近年龄十四岁以下,同时须官绅保举;再次,经费来源不同。上海方言馆“均由海关监督、督筹,试办随时查核。” ?而珲春翻译书院经费来源于吉林将军衙门,有时亦会让衙门库先行代垫。
  (三)新式教育冲击传统教育
  珲春中俄书院在晚清时期发展俄语,对社会及民众具有一定的冲击性。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外关系发生变化,教育目的也随之发生变化,接受外国教育人员比重上升。珲春中俄书院以教授外语,减少因语言而产生的阻碍为主,而传统教育又以入仕为主。另外在办学方式上,新式教育国家支持办学,而旧式教育以国家与地方相结合办学为主。其次,珲春中俄书院教授俄语,学生接受新式教育,对吉林地区的教育近代化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传统教育影响更多的是士子本身,在这一点上二者大相径庭。
  四、结语
  珲春中俄书院专注教授俄语,虽比京师同文馆有所差距,但仍有自己的特色。明确的教学目的辅之以书院地域化特色,使得珲春中俄书院为清廷培养了俄语人才,而且促进了吉林地区教育近代化发展。其体系的不断完备再辅之地域化特色,为近代引进西方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注释:
  ①注:关锐根据《珲春档》中路票、保结、商民名册等史料对乾隆时期珲春地区旗民商业活动作了探究。聂有财根据档案对巡查南海制度的缘起、人员构成、时间、路线等问题做了深入的探析。徐少卿根据《珲春档》及其他满汉文档精确复原了1736-1860年珲春协领辖区的卡伦巡防体系,并探讨了卡伦的设置规律和变迁等问题。
  ②常嘉林:《珲春俄文书院》, 《历史档案》2005年4期,第104页。
  ③尹锡庆:《珲春满族》,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版,第44页。
  ④(清)陈忠倚:《清经世文三編》卷三学术三,清光绪石印本。
  ⑤?中国边疆史地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编:《珲春副都统衙门档》(141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18页,第322页。
  ⑥⑦⑧中国边疆史地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编:《珲春副都统衙门档》(140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42页。
  ⑨中國边疆史地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编:《珲春副都统衙门档》(142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46页。
  ⑩李桂林:《(光绪)吉林通志》卷三十八《经制志三》,吉林文史出版社清光绪十七年刻本1986年版。
  ?中国边疆史地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编:《珲春副都统衙门档》(136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11页。
  ?中国边疆史地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编:《珲春副都统衙门档》(195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38页。
  ?中国边疆史地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编:《珲春副都统衙门档》(200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2页。
  ?(清)马建忠:《适可斋记言记行》记言卷四,清光绪二十二年刻本。
  ??(清)李鸿章:《李文忠公奏稿》卷三 ,朝华出版社2018年版。
  作者简介:
  叶昊栋,男,山西运城人,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其他文献
【摘要】《倩女离魂》源自唐传奇小说《离魂记》,后经郑光祖改编而成,其中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张倩女和追求功名、受礼教羁绊的王生在对待婚约一事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古代爱情题材“重女轻男”的传统,作家对女性意识的关注以及元代科举制度等方面的变化,是这两种不同婚约观念产生的重要原因,它们集中体现了元代女性的处境和元代封建士人卑微的社会地位。  【关键词】《倩女离魂》;婚约观念;张倩女;王生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台州食俗文化是浙江饮食文化的一大传统特色。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及实地深入调研,从文旅融合的视域角度出发,探究台州食俗文化内涵,汲取其文化元素进行再设计。旨在挖掘当地饮食风俗背后的特殊文化,提升食俗文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弘扬、创新,给在外游子提供思乡情感的寄托,唤起人们的民族情感,打造城市名片。  【关键词】文旅融合;台州;食俗文化;创意设计  【中图分类号】T
期刊
【摘要】“威武南巡”是发生于明武宗正德十四年的一起重大事件,史家对朱厚照此举议论纷纷。但南巡之事却以别样的姿态存留于南京文人作品之中。通过南京文人对“威武南巡”的反复 吟哦,可以对这一事件和明武宗生成新的认识。  【关键词】明武宗;史家;威武南巡;文人  【中图分类号】K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4-0044-03  有关明武宗的大多数探
期刊
【摘要】《魏书》自成书之初就被称为“秽史”并流传至今。考其原委,是由于北齐时人对书中记载自家先祖的事迹、详略不满,因此哗然相攻。至隋文帝时,因魏收之书奉东魏、北齐为正朔,视其“褒贬失实”,另修一《魏书》;清代赵翼更加深了这种偏见,认为《魏书》“多曲笔”。这三种原因使得《魏书》长期以来受到偏见。对“秽史”称呼来源的辨析,有利于分析《魏书》的史料价值,研究北朝历史。  【关键词】北魏;魏收;《魏书》;
期刊
【摘要】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提出“飞矢不动”悖论以论证“存在者是不动的”的观点。研究在经过对西方哲学史上关于“飞矢不动”的探讨铺垫后,选取“存在者静止”与马哲运动观之间矛盾这一新的角度对该悖论进行分析,得出了依靠“飞矢不动”悖论并不能证明“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的结论。由此观之,超验的“存在者”性质的证明不能依赖于经验事物建立的悖论。  【关键词】芝诺;飞矢不动;运动与静止;马克思主义  【中图
期刊
【摘要】锡伯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珍贵的资源,同样也有文旅创新的可能性,怎样合理地利用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创新的可能性,充分发挥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本文分析了沈阳锡伯族的周围资源,对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旅创新的可能性进行研究,为非遗资源文旅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文旅;创新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獻标识码】A 【
期刊
【摘要】北宋皇陵是我国较大的皇家墓园,位于现今的河南省,里面埋葬着多位宋朝的皇帝,北宋皇陵为专家学者们研究宋代的历史提供了关键性的资料,本文主要对北宋皇陵的等级制度进行研究分析,希望能从中了解更多的宋代历史,并为宋代历史的研究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北宋皇陵;等级制度;历史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4-0042-
期刊
【摘要】当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人们越来越迷失在一幢幢的摩天大楼中,随之而来的现代化压力让人们更需要在精神方面寻找一个出口,文化旅游的悄然兴起赋予了这种现象一个合适的解释,大多数人对于“本质”的追求让长期闭塞在自然环境的民族村落看到了发展的希望。唱歌跳舞是人类自诞生以来就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从巫术仪式到象征意义的转变也同时见证人类的进步与发展,由此转变而来的民俗类表演包含大量的文化符号和文化资源,在文化
期刊
【摘要】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旧辩证法所不同的地方,在于其呈现出一种动态性的思维特点。而旧辩证法更多受旧形而上学以及早期的科学思维所影响,展现出一种朴素的静态性。而随着科学发展至近代,静态的辩证法无法解释新的科学现象时,动态的辩证法便初露苗头了。康德那里辩证法开始有能动的特性,而第一个明确展现出动态的辩证法是黑格尔,但是其辩证法有一定的缺陷。其辩证法经过马克思吸收之后,具有
期刊
【摘要】恩施是一片文化深厚的土地,在恩施这片土地上生活着土家族、苗族、侗族等众多的少数民族儿女,几千年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拥有极其丰富的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资源,这是推动民族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促进民族山区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目前,恩施州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发展一方面保护不力,缺乏创新,面临消亡;另一方面存在过度商业化,破坏严重,保护与开发不协调的问题。  【关键词】恩施州;特色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