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裁 把盛大卖到纳斯达克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liji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就像当年的费戈一样,任何购得他的俱乐部都必须付出天价,同时也将得到最旺盛的人气
  唐骏加入盛大已经100多天了。一个月以前,他把盛大带到纳斯达克,卖了个好价钱。
  此前他任职的微软中国实际上已经成为职业经理人的造星梦工厂,诞生了杜家浜、吴士宏、高群耀、王树彤等一大批知名CEO。唐骏在微软中国成功演绎了一场商业秀,使他成为职业经理人中一颗最闪亮的明星,并成为各大公司争相抢购的“形象代言人”。他就像当年的费戈一样,任何购得他的俱乐部都必须付出天价,同时也将得到最旺盛的人气。唐骏加盟盛大,盛大得到的是唐骏在纳斯达克惊人的号召力和吸引力,为盛大走向国际开辟了道路。
  在媒体亮相的他,永远是无懈可击的回答,加上一身标志性的黑西装。
   “这100多天,是我职业生涯中最精彩、最重要、最充实的一段日子,特别是18天的路演,每天面对世界顶尖的投资人,和他们沟通,真的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事情。"他显得很自信,也很兴奋。
   目前盛大还处于静默期,不便透露太多有关上市的消息。尽管如此,近日他还是在长江商学院演讲中,向MBA学员“泄漏”了打动投资者的诀窍。
  “我在美国路演时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你给他们讲公司如何赚钱,投资人似乎不感兴趣。他们会觉得很奇怪,这么赚钱的公司为什么要把它卖掉。你来上市是为了圈钱的,手中有大笔的钱花不掉,你还来圈钱干什么?他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良好的商业模式,可以圈到钱,然后持续盈利的机器。”
  3个多月的默默打拼,总算有了一份满意的答案,让盛大的估价保持在14块左右。“这和我们当时预期的13-15块之间基本吻合,而且比最初的价格11块,上涨了近30%。”
  对于唐骏火速加盟盛大,人们有很多猜想和疑问。一个资深职业经理人,何以如此仓促地决定下一个方向?当初他做这个决定是不是有些无奈,有些不理智?
  他这样回答记者:“我是一个性情中人,我相信我自己的感觉,一旦我觉得是对的事,我就会往对的方向去考虑,没有太多的顾忌,这也是我做决定的方式。”
  “有人说您和陈总的组合有点像比尔盖茨和鲍尔默的组合。您怎么看?”
  “陈总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对商业机遇有着过人的敏锐。成为比尔盖茨和鲍尔默的组合是我的一个愿望,也是我努力的方向。”
  “您曾经提到盛大有三把火,现在已经100多天了,您有没有融入这个团队?您在微软中国时的第一把火是解决公司政治的问题,您在现在的工作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问题?”
  “学习盛大,了解盛大,融入盛大是加入盛大的‘三把火’,在过去的100天中,我感受到了盛大的文化,员工的激情,盛大的管理团队是一个年轻充满朝气的团队,大家的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把盛大做成中国最优秀的公司之一。”
  “有人说您作为微软中国的形象代言人,只是微软全球的一颗棋子,只要按照微软的指令在大棋盘上走几步就可以了,虽然微软中国在您的带领下走了很多步,但是自主性有限。能否比较一下在盛大的情况怎样?是不是仍然扮演着国际形象代言人?”
  “微软是一家全球性的企业,中国的策略都以全球策略作为基础。盛大是中国的企业,我
  们的管理层是企业的决策层,战略的制定者。”
  
   早年唐骏
  
  家乡的老屋应该算是唐骏参与的第一个大项目。
  “那是我们全家用劳动和汗水创造出来的家,初二时我就开始为这个家每天不断地劳动――捡砖块,搬运建筑材料。每次想到当年的情景,我们几兄弟在一起就会很感慨,当年我们的劳苦让我们从小就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也培养了我们不怕吃苦的精神。”
  据说他经常在上学必经的一条小河旁边捡小石头为老屋积累建筑材料,这对一个小孩子来说确实需要很大的毅力。在捡石头的时候,不断会有同学从他旁边经过,向他行注目礼。
  “现在老屋还在常州,虽然我们的家人都不在那里住了,但是每次回到常州,我都要去看一下,27年前的房子,让我想起很多小时候的往事,也是我们过去的见证。”在担任微软中国总裁之前,他还专门去看了看老屋。
  唐骏觉得自己在北京邮电大学的前三年有些不堪回首,因为他的成绩总是徘徊在中游。大四的时候,他希望有所改变,刻苦了一年,终于冲上全校第二。他想出国,但由于前三年表现不佳,学校没有给他机会。他没有放弃,而是把当年北京市高等院校招收研究生的所有招生手册全部找来,一页一页翻看,寻找有公派出国名额的学校,然后挨个给每个学校的招生办展开了“电话营销”。结果,北广成了他的“客户”。
  他回忆说:"我给广播学院的老师打电话,询问出国名额,他说有而且没有用完,然后我把我的情况介绍给他,请求与他面谈,这位老师答应了,我表现得非常坦诚,尽量给老师留下不错的印象。我过了这一关,于是我把档案从北邮调到北广,接着就开始往教育部跑,教育部的负责人告诉我说已经截止了,我就每天骑着自行车在他上下班的时候等他,结果是他审了我的资料,我成功了。"
   在日本学习了5年,他觉得很难融入日本社会,便选择了离开。1990年他去美国攻读博士。至今他还为这个决定感到庆幸,“当时我们出去的一共有100多人,就有70多人留了下来,现在很多人都成了,山本,三田什么的,但是没有用,至今也还只是日本公司的职员。”
   在美国的他,开始寻找各种创业机会。1992年,东南亚卡拉OK风靡,他把自己发明的卡拉OK记分器的小装置成功地卖给了韩国三星。
  “当时我看到卡拉OK机,还是LD的片子,没有现在品种这么多。能不能找到一种方法,让人们每次唱的时候感觉都不一样呢?就做了计分系统,让人们可以不断地提高。”现在有些人觉得这个系统不是很准,他开玩笑说,“这就是唐氏标准,分数高说明你和唐骏的声音很相似。我随便怎么唱都可以稳定在90分以上,马马虎虎也能拿70分。”他做完这个小程序,便想把它卖出去。在商业谈判中,他的心理价位是1万美金(他在美国每个月的奖学金是800美元),三星公司开出的价格是8万美金,这便成了唐骏的第一桶金。
  后来先锋发现这种设置了计分系统的LD销量很好,便向三星购买几百万美元的使用权,而且每卖出一张就要支付三星2美元。“我觉得这个商业模式很对我触动很大,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加入微软的原因。盖茨转让了技术和商业的结合,小小的碟片,每年都收钱。它卖的是许可证,而我却卖掉了全部。”
  用这8万美元,唐骏创办了一家名叫“双鹰”的软件公司,主要是做多媒体方面的业务,公司员工只有几十个人。他调侃道,始终找不到“管理”的感觉,而当时的公司又没法变大,便尝试“多元化”的发展,先后又做了好几家公司。但是他觉得自己的业务大都在中国和日本,没有融入美国社会。
  
  微软十年
  
  1994年左右唐骏发明了“机器红娘”,在日本大受欢迎。日本微软把这个信息传递到美国总部,微软把橄榄枝伸向了唐骏。最初唐骏希望在微软待上一两年,学习软件公司做大做强的秘诀,看清楚了就回来,没想到一去就是十年。
  唐骏在微软的十年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转折点都是更大的机会在敲门。
  1994年至1997年 微软总部WindowsNT开发部门的高级经理
  当时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程序员。工作的第一天,他就有一种石沉大海的感觉,湮没在1万多精英当中,何时才能熬出头呢?幸运的是,他抓住了机会,指出了多语言版本开发的一个问题,还提出了解决方案。他的这个建议得到了盖茨手下一位技术副总裁(盖茨智囊团成员)的认可。他的努力使以后微软的其他版本软件得以和英文版同时推出。他坦言,很多人都看到了这个问题,可能也提出了,但是只有他提出了解决方案,而且最终被采纳了。
  
  1997年至2002年 微软全球技术中心任职
   第二个机会来自于上海技术中心。筹建这个中心时唐骏并没有进入候选名单,但他凭借在做项目中和同事建立的良好关系,获得了一位同事的推荐,才进入最终的名单。1997年,唐骏从微软来到上海成立技术支持中心。4年半时间,技术支持中心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正是这个中心,让唐骏两次获得了微软的最高荣誉——比尔·盖茨总裁杰出奖。
  
  2002年至2004年 微软中国总裁
  2002年3月底,唐骏被任命为微软中国的总裁,踏上了他人生的第一个巅峰。
  唐骏有两套名片,一套正反面都是盛大的,另外一套的反面则是微软中国荣誉总裁。“我在微软创造了很多历史,微软公司才以历史性的形式欢送我,并给了我一个终身荣誉。这也值了。”
  他的离去就像当年乔丹离开公牛队一样,23号球衣被高高挂起,没有人再穿;唐骏的微软中国区总裁的职位也将不复存在,可以说给足了他面子。
  他和微软建立了难以割舍的联系,所以在去盛大的时候,他的组织关系留在了微软,包括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金和期权。
  
  我本凡人
  
  唐骏长了一张学者的脸,却有一颗商人心脏。
  他总是说“Money is nothing。”(金钱什么也不是)但是他努力的工作总是能让他的雇主心甘情愿地给他不断加工资。他外表看似冷峻,其实待人亲切,没有架子。微软总部的一位同事评价他说,唐有一种魔力,能让你在第一次见面,吃上一顿饭以后就喜欢上他。
  有一次,按照Fans的要求,唐骏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
  最喜欢的颜色是红色。
  最喜欢的食物是红烧肉。
  喜崇拜的人――我还在等待他的出现,不过我觉得毛主席是个伟人。
  最喜欢看的书——最近看书不是很多,喜欢读一些自传类的纪实书。
  最难忘的经历——去年2月陪盖茨去中南海接受江泽民主席的接见。
  唐骏很喜欢打篮球。“我喜欢运动时的那种挑战,团队拼搏的感觉,每周打球已经成为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已经坚持10年了。我在北京、上海都有自己的球队,每次回到美国的西雅图,也一定会和我的球友大战一场。尽管我的技术不是很好,尽管我的年纪最大,但我是球队里跑动最快的,最努力的,所以得分的机会也是比较多的。”
   他还会吹萨克斯,据他在微软的同事介绍说,他演奏时候的样子简直帅呆了。有时他会在入住宾馆的酒吧和钢琴师合奏一段萨克斯曲子,最喜欢的曲目是《城里的月光》。
  他还是个新好男人,事业家庭两不误,他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最疼爱的就是他的小女儿。
   他习惯工作的时候开着门,常给座位靠近门口的员工“不寒而栗”的感觉。他说:“我喜欢和员工在一起的感觉,喜欢和员工聊天,我认识所有的员工,叫得出他们的名字,知道他们的背景。”
其他文献
Maggie每次都很美丽,每次与王家卫的合作都很成功,她总是那么美丽  有些演员,比如Maggie,生来就有一种“镜头感”,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天生的!这些人在生活中也许没这么突出,但是一到摄像机前,就变得光彩照人。Maggie在生活中就已经很漂亮,她在镜头前就更加漂亮了  第一次清晰地观察奥利弗·阿塞亚斯,是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欢迎酒会上。他看上去没有评委照片上那么英俊,但也不像一个49岁的男人。
期刊
中国的啤酒市场有自身的特点,最有希望做好的是中国人,而不是外国人  目前做第一并不太难,但要在未来的5-10年中一直保持第一,可能是比较难的事情  王群走进会议室时,意外地没有拿着烟和端着那只大号烟灰缸。他自嘲说:“不想被拍到抽烟的镜头,有损公司形象。”但他很乐意让人知道,他只喝华润出品的啤酒,酒量也不错。  这是北京华润大厦里一间普通的会议室,惟一不同的是靠南墙的长条案上排了一溜瓶装啤酒,高高矮
期刊
香港演员张曼玉今年在戛纳电影节获得最佳女主角的殊荣,是继中国女星巩俐之后,另一位受到法国乃至欧洲演艺界认同的“实力与美貌”并重的中国演员。  《清洁》是一部百分之百的西方电影,在加拿大拍摄,整部片几乎全是西方演员,张曼玉在戏中讲英文、法文和广东话。影片中,由她饰演的艾米莉和丈夫是一对嬉皮士,热爱摇滚乐,梦想着成为大歌星,吸毒,生活朝不保夕,把年幼儿子交给丈夫的父母照顾。有一天,艾米莉的丈夫死于事故
期刊
取代布莱尔,成为新一任英国首相,对布朗来说似乎已经不是问题了。问题是,一些人对布朗一旦继任后能否领导和治理好英国心存疑虑。    海鲜馆政变    位于苏格兰阿盖尔郡的"法恩湾牡蛎吧"是一处令食客们流连忘返的地方,凭着蟹肉汤、腌鱼、25镑两盘的海鲜拼盘、蛤蜊配大蒜酱等招牌菜,这里接待过大量的名人:英国议员,苏格兰议会的议员,大牌明星,导演等。  2004年5月17日,这里来了两位重量极的英国政治家
期刊
李鹏程谈恋爱    李鹏程大学毕业那年,待业在家,无事可做,钩上了伺候他姥姥的小保姆,并且拉出去搞同居。鹏程妈妈知道后,跑过去,揣开门,倒在地上打滚,把头往墙上撞。  与小保姆被生生分开后,鹏程心灰意懒,为了吃饭,在五道口书摊找了个工作。骑三轮车老远地去进书,李鹏程拉回一车的《尤利西斯》。奇怪的呢,女老板,不但不生气,还用小毛巾给鹏程擦脑门上的汗珠儿。  这段甜蜜的感情因为一位经常来看而不买书的女
期刊
《缘份》——1984     这是张曼玉的成名作,以其毫不矫揉造作的表演为她赢得生平第一个电影奖项:第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有前途新人奖。那时,她才20岁,年青貌美,充满活力。该片讲述一对年轻人在三角恋中,不知道如何抉择的故事。这绝对是一部值得纪念、充满因缘命理的作品。它像一粒石子轻轻投入水中,水波消散之后,人物命运渐渐清晰:在轻松游戏的氛围中,年青貌美的张曼玉和张国荣分别乘坐不同方向的地下铁,在梅
期刊
翦伯赞(1898-1968)历史学教育家。湖南桃源人。维吾尔族。1919年毕业于武昌商业专门学校。1924年留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特派员。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大夏大学、香港达德学院教授。建国后,历任燕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副校长,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国家民委委员,中央民族历史研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
期刊
“我现在才24岁,为什么要去考虑42岁时才有可能发生的事?”  当谈及是否担心如此多的整容手术可能会给她的身体造成伤害时,中国第一位人造美女郝璐璐满不在乎地说。  “很多媒体都问过我,有没有想过找工作失败可能不是因为你的长相,而是因为没有内在才被拒绝的。可是每次我都是刚进门就被人赶出来,他们根本不进一步了解我,怎么可能是因为我的内在呢?”  张静说。这位媒体广泛报道的天津丑女,因为自己的长相经常受
期刊
对于了解他们的读者来说,林达是熟悉的:从1997年开始,林达先后出版了“近距离看美国”系列《历史深处的忧虑》、《总统是靠不住的》、《我也有一个梦想》以及《从边缘看世界》等书,行销数十万册,引起很大反响,至今还有不断有人抱怨为什么没有再版。他们用明白晓畅的语言和抽丝剥茧的方法,通过点点滴滴的见闻,告诉我们美国的民主大厦是如何建立在个人的充分自由和巧妙的制度安排之上的。  但是,林达又是陌生的甚至是神
期刊
父亲注意到,在1957年7月14日——24日中国科学院召开的批判反社会主义的科学纲领(即章(伯钧)罗(隆基)以民盟中央名义制定的《对于有关我国科学体制问题的几点意见》)座谈会上,与父亲私交极深的院长兼会议主席郭沫若开口一个章(伯钧)罗(隆基),闭口一个章罗地批判着。而翦伯赞的通篇发言,一个右派的名字也没点。在发言结尾处,竟这样讲:“我们这些高级知识分子(包括我在内)在大鸣大放期间都说了一点,走了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