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和平区桂林街89号,坐落着一栋日式二层小楼,楼层并不高,可从窗户望出去,街市上的车辆人流历历在目。67年前,刚刚解放的沈阳虽远不及如今繁华,但在肩负着接管沈阳重任的陈云的眼中,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样充满着希望。
沈阳解放,陈云主抓接管
中共沈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工作人员告诉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早在辽沈战役敌我双方激烈拼杀之时,中共中央和东北局就已开始着手接管沈阳的准备工作。1948年10月27日,东北局确定了沈阳特别是军事管制委员会(以下简称“军管会”)的干部人选,陈云为主任,伍修权、陶铸为副主任。10月29日晚,陈云率领各系统的接管人员离开哈尔滨,火速南下,直奔沈阳。
11月2日17时,沈阳这座东北的政治经济中心城市宣告解放,辽沈战役胜利结束!沈阳市民敲锣打鼓,扭着秧歌,踩着高跷,用最热烈的形式欢呼沈阳重获新生。然而,在这欢庆胜利的热烈场面背后,将要接收和管理这座城市的中国共产党人,却正在面临着比解放这座城市更为复杂的战斗和更加严峻的考验。
初接管沈阳,首要任务:通电!
1948年11月3日,坐在办公桌后面的陈云已工作很久,疲惫地看着天花板上的吊灯,若有所思:派去抢修电力的部队已出发好久了,可电怎么还不来呢?
灯突然亮了,坐在桌后的陈云甚至不得不用手遮住前额,看一看表,已将近拂晓。他脸上严峻的神情慢慢缓解开来,电终于通了!这一天是沈阳解放后的第二天,电力抢修工作顺利完成,沈阳全城陆续恢复供电。
疏散军火。沈阳不再坐“炸药包”
就在陈云刚刚在铁路宾馆(即后来的辽宁宾馆)安顿下来时,坏消息传来:沈阳火车站发生猛烈爆炸!初步查明,是一辆废弃的列车被定时炸弹引爆。
侦察很快有了结果,军用站台里竟停放着50节车皮的榴弹炮和炮弹,一水儿崭新的美国制造,连箱封都没有拆。而就在这些车皮底下,还发现了国民党特务埋设的炸弹。显而易见,敌人的轰炸机就是冲着这批弹药来的。除了火车站,沈阳的兵工厂和仓库,正是国民党军队后勤军需的补给基地,仅在这里发现的炮弹、子弹、雷管、炸药、炸弹等各种武器及军需物资就可以装载将近600节车皮。据保守估计,一旦这些弹药爆炸,至少一半的沈阳城就会消失,沈阳当时简直就是一个坐在炸药包上的城市。
这么多的军火弹药决不能让它们被引爆,可怎么运走呢?陈云及军管会连夜组成“运输三人团”指挥抢运疏散,调来几百名技术干部和技工,与铁路职工一起奋不顾身积极奋战,将大量弹药搬运到数十公里外的安全地区保管。仅11月3日这一天,就疏散了240节车皮。
汽车靠左还是靠右走?陈云拍板当时沈阳及山海关内国民党统治区的所有城市,都实行汽车靠右行驶的交通规则,但在东北解放区的城市和农村,沿袭的是伪满时期的规定——汽车靠左行驶。来自各处的车辆一上街,各行各路,事故频发,交通极度混乱。有些接管干部当场就提出,沈阳道路交通系统得大变。
陈云没有武断地下结论,而是召开了两次研讨会,会后又实地进行考察,还找汽车专业的同志谈话,直到研究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陈云了解到,汽车业在发展的初始阶段,驾驶盘在右边,适合于左侧通行,后来随着汽车业的发展,驾驶盘都改在了左侧,适合于右侧通行。全国各大城市靠右行驶,新汽车构造适于靠右行驶,为了适应沈阳、长春各市与北平、天津等将占大城市情况,东北行政委员会通令改为靠右行驶为好。军管会意见统一后,执行起来就很顺利,交通纠纷也大大减少,市容大为改观。
抢通铁路运粮
1948年,沈阳地区农业严重受灾,周围各县高梁颗粒无收。解放之前,城里已经闹了很长时间的粮荒。
其实早在辽沈战役打响不久,陈云就作出了规划,从解放区征收200万吨粮食,由东北局再另外购买40万吨,另外再储备100万匹布。铁路没有修通,运粮进城只能靠公路。军管会征收了所有能调度的汽车,外加每天3000到5000辆不等的马车,全力投入运粮。为解燃眉之急,沈阳市军管会召集各界商户,陈云亲自动员,之后又向城市周边的粮业大户借粮,终于扛过了第一个月。而就在这一个月之间,沈阳市军管会调动工兵,一个道岔一个道岔地排雷,工程兵和广大技术干部完全凭借人力,把一根根枕木、一条条钢轨运上工地……
1948年11月28日,陈云专门写了《接收沈阳的经验》一文,上报东北局并转报中共中央。后由中央作为成功的经验转发给各中央局和各前委,并被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编入《一九四八年以来政策汇编》,为许多新解放城市的军管会所借鉴。
董岩据《沈阳晚报》整理
沈阳解放,陈云主抓接管
中共沈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工作人员告诉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早在辽沈战役敌我双方激烈拼杀之时,中共中央和东北局就已开始着手接管沈阳的准备工作。1948年10月27日,东北局确定了沈阳特别是军事管制委员会(以下简称“军管会”)的干部人选,陈云为主任,伍修权、陶铸为副主任。10月29日晚,陈云率领各系统的接管人员离开哈尔滨,火速南下,直奔沈阳。
11月2日17时,沈阳这座东北的政治经济中心城市宣告解放,辽沈战役胜利结束!沈阳市民敲锣打鼓,扭着秧歌,踩着高跷,用最热烈的形式欢呼沈阳重获新生。然而,在这欢庆胜利的热烈场面背后,将要接收和管理这座城市的中国共产党人,却正在面临着比解放这座城市更为复杂的战斗和更加严峻的考验。
初接管沈阳,首要任务:通电!
1948年11月3日,坐在办公桌后面的陈云已工作很久,疲惫地看着天花板上的吊灯,若有所思:派去抢修电力的部队已出发好久了,可电怎么还不来呢?
灯突然亮了,坐在桌后的陈云甚至不得不用手遮住前额,看一看表,已将近拂晓。他脸上严峻的神情慢慢缓解开来,电终于通了!这一天是沈阳解放后的第二天,电力抢修工作顺利完成,沈阳全城陆续恢复供电。
疏散军火。沈阳不再坐“炸药包”
就在陈云刚刚在铁路宾馆(即后来的辽宁宾馆)安顿下来时,坏消息传来:沈阳火车站发生猛烈爆炸!初步查明,是一辆废弃的列车被定时炸弹引爆。
侦察很快有了结果,军用站台里竟停放着50节车皮的榴弹炮和炮弹,一水儿崭新的美国制造,连箱封都没有拆。而就在这些车皮底下,还发现了国民党特务埋设的炸弹。显而易见,敌人的轰炸机就是冲着这批弹药来的。除了火车站,沈阳的兵工厂和仓库,正是国民党军队后勤军需的补给基地,仅在这里发现的炮弹、子弹、雷管、炸药、炸弹等各种武器及军需物资就可以装载将近600节车皮。据保守估计,一旦这些弹药爆炸,至少一半的沈阳城就会消失,沈阳当时简直就是一个坐在炸药包上的城市。
这么多的军火弹药决不能让它们被引爆,可怎么运走呢?陈云及军管会连夜组成“运输三人团”指挥抢运疏散,调来几百名技术干部和技工,与铁路职工一起奋不顾身积极奋战,将大量弹药搬运到数十公里外的安全地区保管。仅11月3日这一天,就疏散了240节车皮。
汽车靠左还是靠右走?陈云拍板当时沈阳及山海关内国民党统治区的所有城市,都实行汽车靠右行驶的交通规则,但在东北解放区的城市和农村,沿袭的是伪满时期的规定——汽车靠左行驶。来自各处的车辆一上街,各行各路,事故频发,交通极度混乱。有些接管干部当场就提出,沈阳道路交通系统得大变。
陈云没有武断地下结论,而是召开了两次研讨会,会后又实地进行考察,还找汽车专业的同志谈话,直到研究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陈云了解到,汽车业在发展的初始阶段,驾驶盘在右边,适合于左侧通行,后来随着汽车业的发展,驾驶盘都改在了左侧,适合于右侧通行。全国各大城市靠右行驶,新汽车构造适于靠右行驶,为了适应沈阳、长春各市与北平、天津等将占大城市情况,东北行政委员会通令改为靠右行驶为好。军管会意见统一后,执行起来就很顺利,交通纠纷也大大减少,市容大为改观。
抢通铁路运粮
1948年,沈阳地区农业严重受灾,周围各县高梁颗粒无收。解放之前,城里已经闹了很长时间的粮荒。
其实早在辽沈战役打响不久,陈云就作出了规划,从解放区征收200万吨粮食,由东北局再另外购买40万吨,另外再储备100万匹布。铁路没有修通,运粮进城只能靠公路。军管会征收了所有能调度的汽车,外加每天3000到5000辆不等的马车,全力投入运粮。为解燃眉之急,沈阳市军管会召集各界商户,陈云亲自动员,之后又向城市周边的粮业大户借粮,终于扛过了第一个月。而就在这一个月之间,沈阳市军管会调动工兵,一个道岔一个道岔地排雷,工程兵和广大技术干部完全凭借人力,把一根根枕木、一条条钢轨运上工地……
1948年11月28日,陈云专门写了《接收沈阳的经验》一文,上报东北局并转报中共中央。后由中央作为成功的经验转发给各中央局和各前委,并被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编入《一九四八年以来政策汇编》,为许多新解放城市的军管会所借鉴。
董岩据《沈阳晚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