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国学经典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来源 :高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na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下国学经典的回归,教师将其合理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发挥国学经典促进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国学经典是我们先辈留下的智慧的结晶,它凝聚着先辈对待世界、对待自然、对待自身的种种独特的看法。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学经典使我们在杂乱的文化中,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对国家、民族有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从而才能做到文化自信、文化强国。
  关键词:国学经典;作用;措施
  引言:新课改下国学经典的回归,使得教师继续挖掘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宝藏。国学经典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学经典是我们先辈留下的智慧的结晶,它凝聚着先辈对待世界、对待自然、对待自身的种种独特的看法。处在中学阶段的学生,具有他们这一阶段发展的特性,而国学经典的介入可以很好地幫助学生构建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学经典使我们在杂乱的文化中,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对国家、民族有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从而才能做到文化自信、文化强国。
  一、发挥国学经典对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有助于学生文言词汇的积累
  国学经典中不免有大量的生字词羞涩难懂,这对于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对不理解、读不懂的地方做标记或者提前查字典、词典,这样在学习的时候学生学习就具有了针对性,学习起来比较轻松,教师讲的时候也有了详略,而不是传统的“满堂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主动学习知识,改变了传统的被动的学习者姿态,也间接地告诉了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方法:多查找、多记忆。学生到了中学,科目明显增多,学习压力也比小学的学习压力大得多,加上国学经典本身距离学生较为遥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费力。教师应该适当鼓励学生学习国学经典,面对不懂的字词进行查阅,理解背后的深层含义。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要有自己的阅读体验,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二)有助于学生朗诵和共情能力的提升
  国学经典光用眼睛看是不够的,还要用嘴巴朗读,用心体会,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到国学经典的学习中。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就是说学生在挑选国学经典进行朗诵时,选择面是很宽泛的。教师这时候也要注重提供鉴别优秀文化和落后文化的方法给学生,发挥优秀文化对学生的促进作用,避免落后文化阻碍学生的发展。面对文化,要有我们鲜明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生通过用眼睛扫读、用嘴进行朗诵,书本上没有生命的字体也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当然,用眼、用嘴还达不到将经典内化为学生自身知识的目的,还要强调“心”的参与——用心、细心、将心比心。用心是指在进行朗诵时学生要抛开其他杂念,将心沉浸下来进入朗诵内容中,细心体会先辈的一言一行、待人接物,从而达到自己的心和先辈的心在某点上能够契合,引起共鸣。这也就是知识内化的结果和表现。
  (三)有助于学生思想的进步
  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传统美德,教师可以合理运用此点影响学生的思想。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营造浓厚的国学经典氛围,学生学习经典中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接受着文化的熏陶。在学生以后的生活实践中,传统文化会在不知不觉中深入学生内心,影响学生的言谈举止。教师将国学经典朗诵引进课堂,学生从课堂内学习到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也让传统文化能与时代相融合,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不断地得到继承和发扬。
  (四)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各式各样的国学经典,从人生、自然、自身修养、人与人的交往等不同方面影响学生,学生在进行深度学习的时候,也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写作素材和写作角度的切入。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找不到合适的素材进行支持,找不到切入的角度和阐释自己的观点的语句,国学经典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的这一难题。大量的故事背后是文化的历史积淀,通过简短故事的呈现,让学生有所顿悟和收获,从而对生活有所启发。在写作能力上,可以借鉴古人看待问题和思辨的角度。教师应该强调学生平时良好习惯的养成,面对国学经典,有效地进行摘抄那些有意义的句子,这些句子大都富有哲理性和思辨性,并进行合理的分类整理,可以进行主题分类,方便以后将这些句子、观点、素材运用到作文写作中。
  二、国学经典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措施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营造学习环境
  国学经典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时代过于久远,学生理解特定时期的文化比较费劲,这对于学习有阻碍作用,一些学生也因此放弃学习国学经典,学习热情消减。因此,教师营造相应的学习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如何将国学经典与现代教育相关联起来?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可以很好地将二者融合起来。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现代教育技术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便利,教师也应当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它对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学经典的作用。教师可以上到某课时,通过图片的展示、音频的播放等直观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经典。对于学生而言,能够更直观的进行感受,更快速地沉浸在经典所营造的氛围当中,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在有限的时间,教师能够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促使学生有更多的感悟。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充分调动了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国学经典学习中,也充分的尊重了学生个体的学习习惯和需要,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国学经典。
  比如:在上《劝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音频,学生跟着示范进行朗读。教师讲授部分结束后,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在很大程度上学生有想发言的欲望,教师要抓住合适的时机进行提问,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多种评价主体的参与、分享,让学生从多种渠道收获到更多的知识和感悟。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不仅是书本上没有生命的死板的文字,而是活生生的注入学生自己体会的感悟。课堂也生动了,学生学习变得简单轻松,每堂课是与贤者的对话和交谈,从被动到主动这小小的转变,其实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被大大激发,从心底里接受国学经典的熏陶。   三、指导学习国学经典,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在新课改的指导下,语文课本中的国学经典涉及面也更为广泛,内容形式包含散文、小说、诗歌等。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以点带面进行教学活动,不是泛泛而谈,也不是面面俱到,留点空间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感悟,也将知识进行前后的串联、拓展。在教材有限的篇目中,编者选出的课文必定有其深意在里面,不断地去朗诵品味加深理解。通过不断地诵读,学生可以在一遍一遍地朗读中,读出不一样的意思来,也就有更多的感想和更多解读文本的视角,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当然,也要有目的性地品味重点语句,边读边思考,作者深邃的思想就是通过这些语句表达出来的。如果学生对重要语句感悟颇深,还可以尝试进行改写、仿写,将别人的话变成自己的话,也体现了知识内化的过程。对于课文中作者用到的写作技巧,教师应当注重讲解、讲透,方便学生在阅读理解中能够分辨是哪种写作方法以及明白此技巧的作用。通过相应练习的训练,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到写作中去。之后,教师也要重视相关作业的布置,对已经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也可以安排一些相似主题、内容的迁移学习,学生的分析文本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加强。
  比如:在学习《红楼梦》的时候,对于精美服饰的描写,即使我们没有真正的看过,通过作者的语言文字,仿佛真实地再现在我们面前。学生可以借鉴这种描写的手法,其实也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要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实际中表达出文学层面的美。除了关注服饰,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是值得学生学习的点,偏僻乖张的贾宝玉、才华横溢性格孤僻的林黛玉、性格泼辣的王熙凤……这些人物在作者笔下栩栩如生,作者赋予了他们生命力,学生可以学习这种刻画人物的技巧,表现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四、关注全体实际情况,实施因材施教
  学生在学习国学经典时,由于生活经验、知识背景、个体性格等众多原因,影响着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程度。同一堂课,同一个班,每个学生的接受程度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不能简单粗暴的“一刀切”,而要进行因材施教。针对每个学生学习程度的不同,提供适合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解内容。这要求教师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程度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以便提供有效的帮助。教师面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进行分层教学,既照顾到学习程度较为薄弱的学生,帮助他们巩固基础,又要关注到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提供一些难度适中的内容进行学习。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分层教学,充分实行了因材施教,从而促进整体学习效果的提升。
  五、开展多种学习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在具体教学的开展中,要想学生掌握得好,首先得要学生从心底里愿意接受、主动接受国学经典的熏陶,极大地调动学习的热情,那么,各种活动的开展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在上完较为简单的课文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当堂背诵,同台进行背诵竞赛,让学生有学习的紧张感和参与感。也可以根据同一个主题进行演讲比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让国学经典通过具体活动的呈现深入学生当中。在准备演讲比赛的时候,搜集资料的背后就是国学经典塑造人的时候,提升了学生的文学修养,也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语文教师还可以跨班级跨年级进行国学经典知识竞赛,通过学生之间的比拼,学生能够从自身出发,知道自己的短板,也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最重要的是可以从活动中深切体会到国学经典的美,这种美是跨时空的,闪耀着永恒智慧的美。
  结束语
  国学经典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机的融合,发挥它的重要作用:积累文言词汇、提升朗诵和共情能力、升华思想境界、提高写作能力。最终培养出有文化、有修养、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现代学习者。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国学经典创设的画面具体化,学生更直观,沉浸式学习大大提升学习效率。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以点带面、重点语句赏析等方法都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学习。關注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从而提升全体的学习能力。各种活动的开张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综上,这些措施教师可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合理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国学经典。
其他文献
摘 要:“线上教学”有着打破了时空上的局限性,充分利用大数据助力教师精准把握学生情况,极大丰富的教学资源等优势,给传统日常线下教学带来挑战;但我们也要意识到“线上教学”有着其实现效果过于依赖学生自觉性以及对网络设备的要求并非人人能实现、也并非适应所有课堂类型、且线上教学资源良莠不齐需要慎重仔细筛选等不足之处。本文基于“线上教学”的优缺点,探讨“线上教学”发展概况、给日常线下教学带来的挑战与启示,得
期刊
摘 要:研究将结合高中社会责任教育工作的开展,针对当前网络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与拓展,实现对高中生进行信息社会责任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和拓展。通过该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思维,且能够为学生后续学习素养的提升与学习主动性的发展提供有效帮助。为寻求全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研究将基于网络教学环境中的公共事件教学案例着重点分析与讲解,以此作为课堂带入点,为学生提供深度教学培
期刊
摘 要:阅读对于语文这一门学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是语文教育教学的关键。当今时代,高中语文在阅读教学上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的重要内容,核心素养对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教育工作者要重视核心素质的培养。本文从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开拓高中语文阅读新思路的必要性、如何围绕核心素养开拓高中语文阅读新思路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
期刊
摘 要:创新是民族发展的动力,只有拥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能更好地担负起国家建设的重任,因此,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的各级院校,在近年来的教学改革中,越来越重视对创新精神的培养。语文是贯穿整个学习生涯的重要学科,不仅担负着培养学生的语言功底、文化素养的职责,也担负着德育、塑造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任。随着时代进步,原本传统教育中仅重视基础汉语、阅读文字理解方面的能力,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提高创新意识、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在中学教育阶段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研究,更加有助于中学生利用自身心理积极部分因素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潜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而调动学习主观能动性,促进学习进步。本文将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分析,研究积极心理学视角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实施办法。  关键词:积极心理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抖音快手等网络经济的膨胀式快速发展,青少年、中老年群体中不劳而获、崇尚暴富、贪图享乐的错误思想大肆肆虐,本文通过生物学知识在劳动过程中渗透的几种方式比较,旨在课程教学中穿插劳动教育,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后,如何有目的、有规划地组织学习者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习者付诸实践、流流汗,接受锤炼、炼意志,培养学生准确的劳动观和杰出的劳动品质。增
期刊
摘 要:中学阶段是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时期,尤其对于数学科目来讲,初高中教学的有效衔接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强化数学思维。但是现实情况下,由于学生生源、教学改革和教材发生较大变化,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出现一系列问题,让学生难以适应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普遍产生高中数学难度大,不易提分的错误认知。基于此,本文针对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问题展开分析,并探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改善衔接教学的有效策略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对于学生评价的机制见解不一,而其中的一种教育评价方式也就是发展性评价,在近几年逐渐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中。发展性综合评价,其主要目的就是能够更好地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本篇文章主要对于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应用进行发展性评价以及相关的教学评价现状作为一个基本的出发点,从而能够更好地来对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应用发展性的评价做出相关的实验研究。本篇文章主要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目的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深化,高中历史教学也在发展中面临着重要的改革变化。作为学科课本中的基本核心素养,在新课程标准的发展下要求的方面也越来越多,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讲都是一次巨大的学习挑战和考验。因此,如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也成为教育部门和老师所关注的重点。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融入课堂的学习中去,教师作为时代发展中的课标引导者,就要在教学
期刊
摘 要:科学思维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方法教育的有效实施对培养和提升学生科学思维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科学方法教育的基本方式、途径以及策略。提出了在知识教学、学史领悟、习题训练、探究实验和复习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基本途径和策略。通过科学方法教育的有效实施,实现物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  关键词:科学思维;科学方法教育;方式和途径  “科学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