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非参数模式分类中的编辑近邻法具有依概率渐近最优识别率,但机时消耗和内存占用都为O(n),n为训练样本容量。树分类器能把机时消耗降到O(logn)。但现有的树分类器设计都是先划分空间后编辑训练样本,限制了识别率的提高。这些工作一般也都未估计相应的渐近识别率。本文提出先编辑样本、后划分空间的树分类器设计方案,描述了相应的基本算法,论证了这种分类器的依概率渐近最优识别率,并给出了规模较大的计算机仿真试验
【出 处】
:
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参数模式分类中的编辑近邻法具有依概率渐近最优识别率,但机时消耗和内存占用都为O(n),n为训练样本容量。树分类器能把机时消耗降到O(logn)。但现有的树分类器设计都是先划分空间后编辑训练样本,限制了识别率的提高。这些工作一般也都未估计相应的渐近识别率。本文提出先编辑样本、后划分空间的树分类器设计方案,描述了相应的基本算法,论证了这种分类器的依概率渐近最优识别率,并给出了规模较大的计算机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树分类器具有高识别率及高的时间、空间效率。在n=3200的对比试验中,它比1-NN法和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从弹性力学中的守恒积分出发,提出了弹性力学中某点的应力用边界上的位移和应力表达出来的一个积分公式。接着,依据这个公式提出了一类新型的边界积分方程。在已知位移的边界上它是第二类积分方程,在已知外力的边界上它是第一类积分方程。
本文用光致发光的方法研究了15—80K范围内不同掺N浓度的GaP:N中束缚激子与声子的耦合问题。实验结果表明,NN_i中心的零声子线与相应的各条声子伴线具有相同的温度依赖关系,符合Huang-Rhys的多声子光跃迁理论,各种S因子是不随温度变化的。
在100—300℃范围内测量等时磁导率衰减,考查了衰减的动力学行为,估计了衰减过程激活能分布。得到具有单峰的衰减谱。矫顽力、损耗和Curie温度的弛豫谱的峰位与磁导率衰减峰位相近。考查了退火发展的感生磁各向异性与磁导率衰减的关系。观察到磁导率衰减的可逆性及Cross-Over效应。
本文研究了3%Co,3%Mn和3%Cr分别对Fe-35%Ni合金中碳内耗峰的影响。提出了一个原子团MV-CC,即合金原子(M)-空位碳(V—C)-间隙碳(C),力偶极子模型。并在分别加3Co,3Mn和3Cr的Fe-35%Ni合金的内耗实验中予以证明。
为了观测太阳米波射电现象的动态频谱,研制了一台数字式米波太阳射电声光频谱仪。其设计指标适合于观测太阳宁静期间不太罕见的Ⅰ型射电爆发。频带范围230—300MHz,频谱分辨率250kHz,时间分辨率80ms。声光器件是采用钼酸铅偏转器,数据采集使用光电二极管阵加微计算机。软件具有爆发判断、仪器频响修正和自动绘图输出功能。馈源采用对数周期天线。该声光频谱仪与云南天文台的10m口径射电望远镜相连接,可清
本文用X光衍射测量了低温凝聚InSb膜相变过程中的结构,并同时测得在该结构下相应的电导。X光衍射指出,具有最高T_c的结构是六方晶系InSb相,它相应于125 kbar下的InSb结构。本文提出一个类半导体相和亚稳金属相的混合态导电模型,按此模型作了理论计算,理论较好地符合实验测得的电导温度关系并较好地解释了超导相交的反常。我们还从实验上测得亚稳金属相InSb膜和非晶态半导体InSb迭层膜的行为,
本文使用照相测光和CCD测光,两次观测到了Mark421的时标为2.5~h的完整光变曲线,置信度分别大于4σ和11σ。它否定了以前关于光学选择BL Lac型天体不具有短时标光交的结论。根据广义相对论,得到了短时标光交活动星系的质量和半径的上、下限公式。利用这些公式及观测资料对三个BL Lac型天体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它们的质量和半径的上下限除一个差三倍外,其它二个都相差很小(其中Mark421的
磁静平衡态被广泛用来解释各种恒星大气结构。为了分析这些平衡态的稳定性,本文从Bernstein能量原理出发,导出了重力场中二维磁静平衡态的能量原理。对于二维二分量问题,能量积分进一步简化,并得到如下结论: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沿每根磁力线对可忽视坐标方向的大波数模稳定。本文还给出了二维二分量磁静平衡态稳定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这些条件可方便地用来进行稳定性判断。
聚集强磁场的磁通量管是太阳表面磁场的基本位形。本文讨论了孤立磁通量管在太阳大气中的平衡位形。从数学上看,即使对于线性无力场模型,磁势的方程是线性的,但边界条件是非线性的,而且边界位置也需要由物理条件确定。对于孤立的无力场磁拱,在较大标高近似时,我们求出了均匀圆弧拱和非均匀拱模型的分析解。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环向磁场,非线性问题可能无解,可能有解;非线性问题解的个数最多可以有四个,有时是两个。本文具
本文提出了基于对称性增强几何结构的扇形束CT图象重建的数学方法。这种增强对称性由两部分组成:重建坐标系中样本点和所有投影中心射线间的偶对称性,以及这些样本点间增强的八角对称性。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在一些实用参数配置下,重建结果完全能达到精度要求。与其它扇形束CT图象重建法相比,它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八角对称性,便于硬件并行处理。我们相信并行处理是经济可行的,它将使重建时间比其它方法减少一个数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