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热清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c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5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痰热清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保留灌肠,余治疗相同,观察两组疗效。 结果 两组患儿在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情况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1.4%,观察组总有效率90%。结果显示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与静脉应用痰热清注射液可收到同等治疗效果,且治疗手段简便,临床费用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痰热清注射液;疱疹性咽峡炎;小儿;保留灌肠
   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夏秋季较常见的疾病,多见于1-3岁的婴幼儿,大多由柯萨奇病毒引起,多数患儿有发热症状,此外还伴有拒食、流涎、哭闹、烦躁等症状。在患儿咽峡部及软腭处可见数量不等的疱疹及溃疡灶,部分患儿伴有颌下及颈部淋巴结的肿痛。本病主要以抗病毒治疗为主,以往曾报道应用利巴韦林、穿心莲等药物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近年来随着痰热清注射液(上海凯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应用痰热清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2011年3月至2011年8月我科应用痰热清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2011年4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门诊(33例)和住院(42例)的咽峡炎患儿共75例,年龄为4月~4.5岁,其中<1岁29例,>1岁46例;男43例,女32例。其中62例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部分患儿伴有流涎症状,患儿食欲不佳、哭闹、烦躁。体格检查所有患儿咽峡部和(或)软腭处可见数量不等的疱疹,部分伴有溃疡灶。
  2 治疗方法:将75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儿均根据患儿的病情给予退热、抗感染、补充液体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应用痰热清注射液保留灌肠20-30分钟,0.3ml~0.5ml/kg/次,1~2次/日。对照组则给予痰热清注射液静脉点滴,0.3ml~0.5ml/kg/次,1次/日。
  3 疗效观察及判定标准:以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为疗效判定依据。显效:3天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疱疹及溃疡灶消失或基本消退;有效:5天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疱疹明显消退;无效:5天后症状缓解不明显或有加重。
  4 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21(21/35)例,有效11(11/35)例,无效3(3/35)效例,总有效率91.4%.对照组:显效24(24/40)例,有效12(12/40)例,无效4(4/40)例,总有效率9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无差异(经X2检验,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5 讨论: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主要有柯萨奇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发热性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夏秋季多见,因婴幼儿呼吸道黏膜柔嫩,且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成为疱疹性咽峡炎的易感人群。患儿常高热起病同时伴有咽喉肿痛、厌食、流涎,部分患儿还可伴有腹泻及呕吐症状。查体可见在咽峡部粘膜及(或)软腭处有数量不等的疱疹,部分破溃形成溃疡灶,病程一般为一周左右,重症患者可出现支气管炎、肺炎及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治疗主要以抗病毒、对症处理为主,合并细菌感染时可加用抗生素治疗。以往报道应用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穿心莲等治疗本病均取得了一定疗效。近年来,随着痰热清注射液的问世,该药在治疗疱疹性咽峡炎上取得了较明显的疗效。我科在以往静脉点滴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本病的基础上,结合儿科患者在治疗要求上的特殊性,改变了给药方式,取得满意的效果。
  痰热清注射液是由黄芩、金银花、连翘、熊胆粉、山羊角等组方而成,其中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熊胆粉、山羊角,可以清热解毒、抑制细菌生长,同时还具有解热镇静、抗惊厥、增强免疫的作用;金银花、连翘具广泛抗病毒作用。研究证明,该药不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多种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同时还具有直接抑制病毒的作用。
   临床上,保留灌肠具有疗效快、全身反应少等特点,既克服了小儿口服喂药困难,又减少了因静脉点滴及肌肉注射所带来的一些不良反应,同时还减少了一定的医疗费用,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本组观察表明,痰热清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与静脉点滴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可同样收到较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亚美,诸福棠. 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7-808..
  [2]刘峰,崔明.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J].中国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9(5):808.
  [3]吴亚斌.痰热清注射液对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作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5): 80-81.
  [4]方峰.抗病毒药物在儿科的应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8):451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对48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显效14例、无效3例、1例死亡。结论:对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实施及时、准确、足量、综合全面的治疗措施是抢救癫痫持续状态成功的关键,才能提高生存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关键词】 癫痫持续状态;治疗   癫痫持续状态(SE)是神经内科急症,又称癫痫
期刊
【摘要】 目的 对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选择7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患者使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而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手段进行治疗,将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心率、血压等进行对比得出结论。结果 经过治疗和观察以后,将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实验组患者疗效显著20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体有效
期刊
【摘要】 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B)、白蛋白(ALB)在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意义。   【关键词】 肝病;视黄醇结合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   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 RBP)、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B)及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均由肝脏合成,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变化的敏感指标。我们对13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0月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住院患者共8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8例,行开腹胆囊切除40例。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  1.2 分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右上腹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所起的疗效、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的有效率及生存质量。结果:试验组有效率(CR+PR)为42.5%,对照组为37.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生活质量好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结论:香菇多糖能改善接受TACE治疗病人的生活质量,增加体重,有助于顺利完成TACE治疗,从而间接提高生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征。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患者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别对患者卡介苗接种史及结核接触史、临床表现与体征、脑脊液及其它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胸部CT或胸部X线片、头颅CT检查情况进行分析。均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法。结论:对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患儿,早期正确诊断,并制定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降低后遗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脐带绕颈的临床结局、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 方法 妊娠合并脐带绕颈阴道分娩者与同期分娩的无脐带绕颈的孕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脐带绕颈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及转剖宫产率比同期对照组高,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分娩过程中脐带绕颈松紧程度可使脐带血管循环受阻,影响胎儿的血液交换,严重时会造成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甚至可导致死胎、死产及新生儿死亡,对脐带绕颈的产妇应尽
期刊
【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感染性角膜炎的病原学特点以及临床诊断分析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到2010年3月的化验科进行角膜炎病例共21例。并对患者进行HBV-DNA和病原培养实验,分析诊断方法的结果。结果:对患者样品进行病原培养检查,基本能确诊感染性角膜炎,以及能进一步确诊患者角膜炎的感染类型。结论:感染性角膜炎的诊断主要还是以病原培养实验检查。基本能确诊分辨角膜炎的类型,有一定的临床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手术护理信息系统(0perating Room Nursing Information System,ORNIS)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和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法:应用ORNIS对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管理、科室系统管理等,实现对手术室质量控制。结果:ORNIS提高了手术护理质量管理。结论:ORNIS的临床应用,可减轻手术室护士的工作负担,有助于提高临床手术护理的质量管理和控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的物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法:本文从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这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总结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结果:他汀类药物具有迅速降低异常高的血浆总胆固醇(TC)水平的作用,可显著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降低总死亡率等。结论:他汀类药物药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注意不良反应。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药理作用;不良反应;临床应用   他汀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