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为吏之道》中思想文化的解读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dlle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吏之道》是秦朝的一部法律,其中的内容涉及了大量的儒家、法家和道家的思想,但是更加侧重于对儒家思想的灌输,这和秦始皇消亡其他六国,实现国家统一前的法家治国思想是截然不同的。本文将对《为吏之道》中的思想文化进行解读。
  关键词:《为吏之道》 儒家思想 修身养性 考核评价
  《为吏之道》这里面有大量关于儒家、法家和道家的思想概述,因此被高敏先生称之为是各家思想的有机融合。本文将通过《为吏之道》的文本的解读,对其中的各家思想文化进行概括总结,进而探讨出儒家思想对这部著作的影响。
  一、《为吏之道》中的关于修身养性思想文化的概述
  秦国打破了以往的世袭贵族制度,开始按照军功来授予官职,不再看重出身和门第,所有的人只要靠军功就可以被授予官职。这样的授官制度极大地提高了政府官员的素质,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这样有利于帮助秦国消灭其他六个国家,统一全国。但是过分地注重军队战斗力的建设,对于政府的吏治建设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秦国的统治者十分重视国家法律的建设,对于商鞅主张的“法”,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这就要求当选的官员要时刻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以便可以达到政府所规定的要求。因此在《为吏之道》这里面,就有很多关于官员个人素质和修养的描述。
  (一)为吏作风
  在《为吏之道》中,首先强调的观点就是政府官员应该廉洁自律,“凡为吏之道,必精絮(沽)正直,审悉毋(无)私”强调了政府官员要严格按照法律来循规办事,坚决不能为人情所困扰,做人要正直正派,胸中坦荡荡。在对待所有的人时,不管是自己的亲戚朋友还是仇雠旧恶,都要根据所犯的罪进行惩处,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来判断,在对待那些真正有才华、品德高尚,但是和自己有深仇大恨的人,我们同样也要予以帮助和提携,帮助政府来管理国家,造福人民。
  在《论语》中,孔子认为“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孔子就非常重视个人的廉明正直,所以要求自己的学生在以后仕途的时候不管身居何职,都要保持自己良好的道德修养,这样才会“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对于金钱的问题上要“取之有道”,一切事情都是“义”字当先,“临材(财)见利,不取句(苟)富”,主张钱财的获得要通过个人正当的途径,做官不是为了赚钱,更不是为了光宗耀祖,而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并且得到社会的认可,为劳动人民服务,尽职尽责,克己奉公。如果“贪污腐败,苟取私利,还不如不做官。”,“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只有做到了广大劳动人民大众的“民服”,取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最后才能够“后劳其民”。简文中所提到的“正行修身”这个主张和《大学》中的“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论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二)为吏信仰
  孔子在《论语》中的首篇里就一直强调“忠信”的作用,那么在《为吏之道》中也同样有如此的概述:“宽俗(容)忠信,和平毋怨,悔过勿重”。在《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话语:“主忠信,徙义,崇德也”,和《论语》相比,在《为吏之道》中并没有对“忠”这一方面做过多的阐述,这里或许是因为阐述的“忠”和《论语》中所主张的“忠”有着意义上的差别,在这里说的“忠”,应该是官员们对皇帝的忠心,然而《论语》中的“忠”则更多地是从维护“礼”出发的,也就是用来衡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者是确定国家伦理纲常的理论,即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
  二、《为吏之道》中的关于为人处世思想文化的概述
  (一)安贫乐道的豁达人生态度
  在《为吏之道》中,关于对待自己身边周围人的关系上主张的是“兹(慈)下勿陵,敬上勿犯,听间(谏)勿塞”、”毋喜富,毋恶贫,正行修身,过(祸)去福存”等,更加讲究的是人与人之间尊卑有别的社会关系,但是同时又不能因为自己的富有和他人的贫穷来确定和他人之间的关系,这一点和《论语》中所描述的社会人伦关系有着相似的地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样的封建社会道德标准已经直接规定了常有的几种伦理关系和自己应该所遵守的规范,只有通过这样的社会准则和规范才可以统一人们的思想,进而维护整个社会正常的社会秩序和伦理。
  在《为吏之道》中有“临材(财)见利,不取句(苟)富;临难见死,不取句(苟)免。”这样的主张,其思想内涵和儒家的主张是一样的,在儒家的经典著作《礼记·曲礼》里面有“临财勿苟得,临难勿苟免”这样的记载,可以说是有着同样道理的论断。
  孔子在《论语》中十分推崇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提倡个人修养的提高,但是也不推崇富贵安逸的生活态度,并且用了颜渊的例子来说明佐证一个人在极其贫困的生活环境之中也是可以创作出极高的学问来的道理,最后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就,因此在《论语》中,当谈到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问题的时候并不是根据他人的富贵、家庭背景来进行交往的,而是根据对方的学问,品德操行和能力来进行选择的,“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在这其中并没有提及到对方的财富问题,在这一点上《为吏之道》和《论语》又是可以相通的。
  (二)中庸的为人处世原则
  在《为吏之道》中,有这样的一段话:“严刚毋暴,廉而毋刖,毋复期胜,毋以忿怒央(决)。”这和《论语》中的“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的中庸思想主张非常的接近,同时还讲到“疾而毋勰,简而毋鄙。”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在说话的时候应该快,但是又不能说错话;话语语言要简洁明了,同时又不能粗俗鄙夷。”其中还有一句话是:“毋复期胜”,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诫我们不要想着一味地怎么去超过和压制着别人,这就和儒家所主张的“庸之道”的思想文化内涵特别的接近。
  (三)重义轻利人生道义节操
  在《为吏之道》中有这样的一段话:“临材(财)见利,不取句(苟)富;临难见死,不取句(苟)免。”这就是一段关于对义利之间进行取舍问题进行概述的一段话,和孔子《论语》中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放于利而行,多怨。”以及和孟子主张的“义利之辨”,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地方,都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印证,中华民族这种重义轻利的人生道义节操观一直流传了数千年,直到今天,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不二法门和最好的道德品操指导原则。
  三、结语
  通过以上的总体概述和解读,我们可以得知在《为吏之道》的规定中,体现了大量的儒家思想所强调的“仁、义、礼、智、信”的思想文化内涵,在《为吏之道》中,我们都可以找出来很多直接或者间接的原型和蓝本,这也就是说《为吏之道》这部著作的思想文化内涵是属于儒家思想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融合和概述。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和秦始皇用法的家思想治理秦国是不一样的,这就说明《为吏之道》是战国时期的一部重要法律文本。
  参考文献
  [1]高敏.秦简《为吏之道》中所反映的儒法合流倾向[J].哲学研究丛刊,1979(07).
  [2]陈战峰. 从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看秦思想文化的发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02).
  [3]俞志慧. 秦简《为吏之道》的思想史意义——从其集锦特色谈起[J].浙江社会科学,2007(06).
  [4]连劭名. 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与古代思想[J].江汉考古,2008(04).
  [5]马承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6]马承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鞍钢土城子石灰石矿采用矿渣间隔装药结构不仅大大改善了爆破质量,降低了采矿成本,同时提高了优质石灰石产量及电铲作业效率。
学生问题意识淡薄或提不出问题关键原因是:学生没有从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寻找分析文本中的可操作的"抓手"。文本分析的"抓手"是:知识基础和分析对象在认知上的差异和矛盾。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指机体遭受严重创伤、休克、感染及外科手术等急性损害24h后,同时或序贯出现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系统或器官
BOT投资形式在供水建设中的应用前景户作亮康福贵(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天津300170)收稿日期:1996—10—301海河流域城市缺水矛盾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海河流域经济发展迅速,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中心,对水的
银行计算机网络是一种提供各种信息咨询和处理的综合信息网络,其政策性和保密性都很强.它一般采用TCP/IP协议.按照TCP/IP协议的层次模型分析了建设银行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风险,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以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已悄然兴起。中外专家、学者对知识经济的研究正逐渐深入.一些国家的领导人也首肯了知识经济的来临。中共
介绍了利用通用电路模拟程序进行电路模拟分析的有关问题.这种方法比硬件操作法更方便和更准确,能解决一些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所不易或不能解决的教学问题,可作为电子技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