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我调整胰岛素剂量?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l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胰岛素制剂可分为速(短)效、中效和长(慢)效三类,速效胰岛素主要控制第1餐饭后高血糖;中效胰岛素主要控制第2餐饭后高血糖,以第2餐饭为主;长效胰岛素无明显作用高峰,但注射次数少,使用方便,能提供基础水平胰岛素。
  目前胰岛素的应用主要见于以下几种情况:①口服降糖药效果欠佳时,可采用口服降糖药与中长效胰岛素联合治疗的方法,即白天用口服药,加睡前注射一次中效胰岛素。②当血糖控制仍然不理想时可停口服药,而完全用胰岛素治疗,给予速效和长效胰岛素混合制剂,每日2次,早餐和晚餐前注射。此方法可能出现中午或/和午夜低血糖,但上午吃一些零食可预防中午低血糖,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代替晚餐前的混合胰岛素可预防午夜低血糖。③每日3次餐前注射速效胰岛素,加睡前注射中、长效胰岛素,此方法可以灵活安排进餐时间。④灵活应用,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加长效胰岛素,以模仿生理胰岛素基础分泌。此法可以根据进食和运动时间或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调整胰岛素的使用,饮食中每10~15克糖给予1~2单位胰岛素。⑤胰岛素抵抗患者胰岛素用量较大,可加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二甲双胍或α-糖苷酶抑制剂。
  在根据病情选择了胰岛素治疗之后,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血糖以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每天多次注射胰岛素或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每天检测血糖至少3次,血糖未达标、调整剂量或频发低血糖时应增加监测次数至5~8次,包括每餐的餐前、餐后及睡前血糖,必要时监测凌晨2:00~3:00的血糖。血糖监测应在胰岛素作用的高峰时间测定血糖,使用短效胰岛素者可选择餐前或餐后2小时测定,使用中效胰岛素者应在睡前和凌晨3:00增加监测。为减少每天的监测次数,可以每天选择不同的检测时间,比如一天测餐前血糖,另一天测餐后血糖,如果有低血糖症状或其他不适时应随时监测。
  多数患者的初始剂量偏小,需要逐步加量,一般3~4天调整一次,并且每次增减以2~4单位为宜,直至达到血糖控制目标为止。此后剂量调整间隔还要延长,调整幅度进一步减小,并使胰岛素剂量与饮食、运动量保持相对平稳的动态平衡。
  另外,糖尿病患者受许多生活条件影响而造成血糖的波动,胰岛素剂量应随时改变,如宴会、运动、劳累、手术、外伤等均须注意调整剂量,记录病情。
  最后特别提醒广大患者,胰岛素的剂量调节涉及多种因素,患者应该密切监测血糖,并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沟通,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胰岛素剂量。
  
  (编辑 钟 卉)
其他文献
头痛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徐大妈最近就碰上这麻烦,到医院查了个遍,医生却说没什么大碍。对于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痛苦,徐大妈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头痛一般泛指头颅上半部分、眉毛及枕骨(位于头顶部的后方,头颅骨的后下方)以上部分范围的病症,大多属于良性。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在内的身体许多部位的疾病都可产生头痛的症状。    缓解头痛的自我推拿法介绍  1.体位:保持坐位  2.主要穴位及其位置  太
期刊
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损害(IGT)和血糖调节受损(IGR)。其中,空腹血糖受损是指空腹血糖≥6.1 mmol/L且<6.9mmol/L;糖耐量损害是指空腹口服75克脱水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7.8mmol/L且<11.1mmol/L;血糖调节受损是指既有空腹血糖受损又有糖耐量损害者。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损害和血糖调节受损均是介于正常血糖和糖尿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因此被称为糖尿病
期刊
糖尿病教育作为“五驾马车”之一,对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现实情况是,不少糖尿病患者患糖尿病多年,依然对糖尿病的认识存在诸多误解,不知道怎样正确检查和处理糖尿病,常常误入歧途。笔者针对临床常常遇到的错误认识,做一个简单阐述。    误解 空腹血糖正常就不是糖尿病    目前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7.O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有些人在偶尔的检查中看到自己
期刊
随着胰岛素泵的应用,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方式,个体化地设定每天胰岛素的持续基础输注量和餐前合适剂量。这种泵注方法模拟了人体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生理性模式,从而能稳定良好地控制血糖,又大大减少低血糖发生。胰岛素泵确实给广大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但其昂贵的价格,使不少患者望而怯步。  如何使胰岛素的应用既贴近人体的生理性分泌状况,以理想地控制血糖,又能让患者在经济上承受得起呢?胰岛素类似物的问世
期刊
刘明(化名)一年前被诊断患有2型糖尿病,在医生的指导下,他在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的基础上每天口服二甲双胍治疗,半年前检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8.0mmol/L,餐后2小时13.4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各项指标都没有达标。医生在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了门冬胰岛素30,经过调整用量,目前刘先生的空腹血糖、早、中、晚三餐后2小时的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都达到了理想的目标。    尽快消
期刊
2011年,我有幸去了一趟祖国美丽的“宝岛”台湾。在那里,通过与台湾童综合医院、彰化基督教医院的医护人员及“糖友”们的学习交流,让我们对台湾的糖尿病流行状况及预防教育与治疗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开启了抗“糖”新理念。    台湾健保局算出了经济账  台湾健保局根据糖尿病流行及发展趋势进行资金投入计算。算出开展全民糖尿病教育、前期检查、前期治疗等需要投入的资金;再算出如果不重视预防工作,一旦出现糖尿病患
期刊
妊娠糖尿病(GDM)是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指孕妇在妊娠期发生或发现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这类糖尿病究竟如何发生?该如何预防和治疗?传统的产前、产后护理方法是否存在某些弊端?本文试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探求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    保胎“保”出了糖尿病吗?    病例一:刘云(化名)女士29岁,怀孕一个月时,因阴道出血而住院接受治疗2周,医生建议保胎。出院后她一直卧床静养,谈到这段时期的保胎,
期刊
病例    陈女士年刚半百,平时健康状况尚好,患2型糖尿病已10年,血糖控制基本达标。近日,陈女士突感右胸剧痛,去医院急诊,被诊断“右下肺感染”,静脉点滴青霉素后回家,但仍感右胸剧痛难忍。  又来笔者处就诊。病史卡记载,患者右胸痛2小时,不咳、不发热,听诊闻及细湿性哆音和胸膜摩擦音,化验血像正常。胸片报告:右下肺小片状阴影。但右下肺感染怎么会痛得如此厉害?而且她面色苍白,气急,体温正常,血像正常。
期刊
病例    68岁的王书林(化名)患糖尿病7年多,经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和规律治疗,血糖一直控制得不错。他还多次到医院检查排除高血压、蛋白尿和视网膜病变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可是最近这段时间,老王经常早上起床时眼前发黑或站久了就会头晕,起初他以为是休息不好并没在意。可是有一天,午睡起床时老王突然眼前一黑,晕倒在地,虽然很快就自己清醒过来,但却造成了股骨颈骨折。经医生检查,最后诊断老王是体位性低血压引
期刊
糖尿病与口腔疾病的关系常常被医生或患者所忽略,但愈来愈多的研究表明,口腔疾病与全身各脏器疾患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除了人们已经了解的糖尿病患者牙周病高发的事实外,目前,更多的研究发现颞下颌关节疾病与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的关系密切,并可影响血压、血糖的稳定。  糖尿病患者易患口腔疾病可能因为口腔组织微血管病变与全身其他器官组织的微血管病变同步,都存在组织缺氧。糖尿病可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减少牙周组织血液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