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一体,智慧共生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mbsa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研修,是以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研究起点,以学校为研究阵地,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解决问题和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为目标指向的实践性研究。它是一个超越了校本教研的概念,“是融合于教学活动之中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就是教育教学实践行动中的一种形式,而不是游离于教育教学实践行动之外的活动”。校本研修融工作、学习于一体,它不旨在改变教学实践,更在于加深教师对于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实践的理解,增进教学专业技能,提升教学实践智慧。现今,各校均建立了科学完备的校本研修制度,也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各项校本研修活动。然而,许多学校可能缺乏对校本研修真正意义上的认识,或缺乏组织校本研修的有效机制,因此,在实际操作层面,仍然问题重重,收效甚微。
  一、 叩问校本研修之痛
  1. 主题缺失问题。学校开展校本研修的专题意识越来越强,但每学期定什么主题,却让组织者绞尽脑汁。往往想到什么是什么,随意性较大;或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再干脆流行什么做什么,依着别人的样子,照葫芦画瓢。一个主题开展一次活动,一次活动就完成一个主题研究或解决一个问题。一学年下来,研修次数频繁,主题多而杂乱,缺乏系统的联系,好像无数珍珠散落天际。
  2. 形式片面问题。时下,盛行的校本研修形式很多,如观课议课、课例分析、反思总结、沙龙论坛、同伴互助、专家讲座等,研修的过程无非就是将几种形式简单组合。虽然条块清晰,但片面运用难与主题契合,导致问题重重。同伴互助很快会失去新鲜感;薄弱学校难请到专家,且讲座不易对症下药。长此以往,不禁让人质疑研修形式本身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 主体缺失问题。教师是校本研修的主体,是直接受益者,但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展,往往都是领导一头热,教师缺乏研修的热情。35周岁及一级职称的评定,是一个明显的分水岭。一场研修活动看似热热闹闹,可话语权始终掌握在少数人口中。课例展示的总是几位年轻教师,交流研讨的又集中在几位骨干教师身上。即便点名评议,也是寥寥数语敷衍了事。教师主体缺失,内需不足。一场研修活动结束,收效甚微,更不用谈后续的行为跟进和反思实践了。
  二、 感悟校本研修之伤
  为了了解校本研修活动的现状,提高校本研修的实效性,我校曾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从问卷的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端倪:
  1. 关于研修主题。91.4%的教师认为,每次研修活动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82.9%的教师认为,研修活动的主题应该来源于教师的实际需求;77.1%的教师认为,事先不知研修主题,会直接影响交流效果。由此可见:每次研修活动需要切合一个主题或解决一个问题,主题可以从教师的实际需求和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中来。引领教师参与到研修活动的组织策划中,明确研修目标,深入研修过程,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研讨,挖掘问题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进而产生新的思考。
  2. 关于研修形式。“在研修活动过程中,您觉得怎样的活动形式最有效?”统计结果显示,教师们选择较多的是:D. 专家、优秀教师和自己一起备课,听课、评课,再上课改进 (57.2%);C. 听优秀教师的课并听专家点评(31.4%);其次是:B. 与同事共同阅读理论材料,并相互交流(11.4%)。没有教师选择 A.听理论讲座。由此可见,同事间的交流往往因局限于经验的共享,而缺乏权威的引领,就出现了“萝卜炒萝卜”的耗时低效现象。所以,教师更渴望有专家或优秀团队,能深入课堂细致引领,尤其是青年教师,希望得到专家一对一地跟踪指导,促进其快速提升。而年龄偏大些的教师,则倾向于专业团队给他们提供范例,供参考学习。其实,教师们认为最有效的研修方式就是深入课堂,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切实解决个人教学中的问题。
  3. 关于研修过程。在调查“您喜欢哪种现场研讨方式?”这一倾向性意见时,绝大多数教师喜欢让与会教师共同参与讨论,形成上课教师、与会教师和专家多方参与、多元互动的现场氛围,而不喜欢让研修活动变成“一言堂”。在“您是否会在研修活动中主动发表意见?”数据统计中,仅有 23.1%的教师会主动现场发言,而76.9%的教师则成为现场旁观者。由此可见,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教师觉得研修活动过程中,需要提高参与者的互动交流。教师们渴望听到外界的声音、多方的意见,希望有思维的碰撞,找到自己的知音,或者解决实际的问题,但同时,又漠视自我主体的行为。长期在研修活动中被边缘化,使他们满足于仅当观众,而不愿走至台前,展露观点,参与研讨。
  三、 探寻校本研修之路
  问诊校本研修之痛之伤,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校本研修需要聚焦教师教学的实际问题,引领教师教学实践的变革,目的不是把教师塑造成理论人,更不是像布迪厄所批评的那样,“把实践活动变成符号学书写游戏”。因此,校本研修要立足于学校实践,确定研修主题,并为此进行充分的信息分析,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我校在区域内属于较薄弱的学校,校本研修开展也曾举步维艰。自2012年底,学校成功申報十二五课题《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有效达成的行动研究》后,我们尝试以课题为抓手,坚持开展课题引领下的校本研修,逐步摸索出一套符合学校校情的,以课题为引领,以研修为活动载体,在实践中渗透问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方式,解决学校教学实际问题,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研修模式。下面,以语文组在本学期开展的《清晰目标,因材施教——小学语文叙事类作品课堂教学年段目标定位与实施》的校本研修为例,谈谈我校在改善校本研修状态,解决校本研修问题的具体做法:   1. 关注生成,提炼问题,追求主题的系统性。自学校十二五课题《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有效达成的行动研究》确定以来,各教研组反复研读《课标》,查阅相关课题文献资料,深入课堂教学实践,不断发现问题,分析归纳问题,进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实践研究中生成新的问题,展开新的思考。每学年,各教研组都会将教师们在课题研究中生成的共性问题,认真梳理提炼,分解细化为校本研修的系列化小主题。这些系列化主题在研修目标上,更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在研修过程中,更具有参与性与生成性;在研修效果上,更具有连续性和渐进性。
  本次《清晰目标,因材施教——小学语文叙事类作品课堂教学年段目标定位与实施》校本研修主题,就是语文教研组在学校课题的引领下,在上一学年《扎根语言文字,追求适性课堂》的校本研修系列活动中,衍生的新问题。教师在实践研究中发现,第二、三年段的课堂教学目标定位不清,目标“越位”或“缺位”的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第二学段这一“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教师教学容易贪大求全,目标茫然,随意性强。如何依据学情,准确把握教材,精确定位目标,有效开展实施,是目前学校语文教师面临的最大难题。于是,语文组决定在本学期开展《小学语文叙事类作品教学年段目标定位与实施》的校本研修,希望能进一步明晰小学语文第二、三学段的课堂教学目标定位,探究达成目标的有效策略及操作方式,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实现教师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全面提升。
  2. 遵循规律,层层推进,优化形式的多样性。校本研修活动的形式和内涵是辩证统一的。教师们普遍厌恶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校本研修活动,而更倾向于草根式、有价值的研修项目。研修的形式需要为内容服务,形式无所谓好与不好,关键在于怎样用好。单一的研修形式或将几种形式简单叠加,而不注重内涵与本质的需要,忽略教师的能动性,不遵循研究规律,是难以实现研修效果的。学校校本研修的组织者,要善于把多种研修形式进行优化整合,使活动结构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让所有的参与者全员投入,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设计多样化的参与方式,让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师都深入其中,有所贡献,共享思考,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校《清晰目标,因材施教——小学语文叙事类作品课堂教学年段目标定位与实施》的校本研修,就将“课例研讨、反思体验、自主探究、团队合作、专家引领”等形式进行相机融合,紧扣课堂教学实践,在不同的研修阶段,根据需要,采用适合的研修形式,逐层深入,螺旋提升,让每位教师享受过程,收获成长,切实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难题。(附“研修过程”)
  3. 深度研修,智慧共生,实现过程的互动性。课题研究式的校本研修,就是引导教师们亲历研修活动的全过程,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针对问题展开学习,结合课例聚焦问题,围绕重点深度研讨,循环往复,螺旋上升。而优秀教师和专家的支持,让交流互动过程产生更多的思维火花和思想的碰撞,促使教师变得更为聪明。虽然,较薄弱的学校很难请到专家或优秀专业团队加入和指导,但我校借助“一体化办学”的契机,依托“1+X”校本研修实验项目,将优质资源最大化运用。导师全程参与研修活动,提供范例细致指导;共同体学校优秀教师倾情加盟,互动研讨,拓宽研究的思路和视野;专家现场针对问题答疑解惑,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中,或问题情境中去阐述。组织者适时凸显不同观点的争论焦点,引发教师们自己去辨析、去思考,共同催生出新的认识和新的体验,让整个活动焕发出光彩。
  在《清晰目标,因材施教——小学语文叙事类作品课堂教学年段目标定位与实施》的校本研修第九阶段的活动数据统计中,教师的发言面100%,共同体校优秀教师参与面100%,教师互动率64.7%,专家对即时生成的4个问题答疑,现场解决1个问题,经专家指导梳理提炼后生成两个问题,作为后期行动研究内容。在本次研修活动后期的跟踪问卷中显示:有57.8%的教师,在研修活动结束后,能自觉整理笔记,修改完善教学反思,梳理下一步的教学研究方向;有78.9%的教师,继续思考研讨中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并积极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作出有益尝试;有84.2%的教师,表示会借鉴成功经验,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尝试运用。
  可見,基于教师实际需求的课题研究式校本研修,真正让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思维,来思考和分析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更以研究者的智慧,尝试在教学实践中去解决问题,激发了教师的主动意识和研修热情,使校本研修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因为,成功是一时的,成长是永恒的!课题研究式校本研修用课题引领研修,用任务驱动研究,用反思促进成长,将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师全员参与,真正促成学校研修一体,促进教师智慧共生,让校本研修实现更深意义的本质回归。
  (作者单位:南京市马道街小学)
其他文献
“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苏霍姆林斯基道出了读书之于教师的重要性。教育界,也早就形成了“教师应是读书人”的这样一个共识。然而,基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应该阅读什么,怎样阅读,许多青年教师似乎还处于一种雾里看花,茫然不知所措的状态,他们的阅读生活需要专业的引领与指导。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期刊
苏教版三上《习作7》的主题是“摆玩具,编童话”,让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然后编一个童话故事,看谁编的故事有意思。对三年级的同学来讲,“童话故事”并不陌生,小时候耳濡目染,接受了许多童话的浸润和熏陶,再加之在本学期又学习了《蒲公英》《三袋麦子》《小露珠》《小稻秧脱险记》等童话故事,这几篇童话都属于“拟人体童话”,这种类型也是低年级学生最喜闻乐见的。结合三年级同学的特点,我们可以把本次写作的目标定
期刊
一、 基本笔画,形象书写  纵观小学语文课本,书后习题都有按笔顺描红书写的要求。把握生字的结构,认清汉字的笔顺,对于初学汉字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按照笔顺要求,写好每一个汉字,才能为将来自学汉字埋下伏笔,为写出遒劲有力、美观大气的汉字打下基础。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基本笔画的教学尤为重要,教师应尽量用直观的手段,提高基本笔画教学的形象化和趣味性。  苏教版一上《识字1》中,要求掌握书
期刊
【案例背景】  这是一节让我绞尽脑汁而不得其解的公开课,我选择了六上说明类文章——《麋鹿》。在选课文时,同事们就提醒我:“这节课不好上哦……”词语的对比品析,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的“自主学习单”填写,说明方法的对比及拓展延伸……我极尽所能地思虑着、周全着……可是接连几次试上的结果,都不令人满意。我陷入了瓶颈。这时,听我试上的研训员朱老师一语点醒梦中人:“这些字词、说明方法的准确运用,
期刊
苏教版四上《春联》一课,以短小精悍的篇幅、通俗活泼的形式、生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以及读背春联的好处。  一、 在师生交流中走进春联  上课伊始,教师和学生聊起了春联:有的学生说春联起源于桃符,有的学生说春联有“春帖”“门对”等别称,有的学生说春联对仗的特点,有的学生说明太祖朱元璋除夕之前的圣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还有的学生说春联在明清盛行,并成为中华民族特有
期刊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情不自禁地吟诵着这句诗。父亲是一位教师,每一本笔记的扉页上都工工整整地写着这十二个字,也是因为父亲的缘故,我选择了教师职业。  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父亲送给我一本《陶行知文集》,这是一本教育著作,初读感觉书很厚,枯燥无味。父亲告诉我:“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了晓庄师范,提出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影响中外。”带着对陶行知先生的崇敬之情,我和父亲一起,挑一些
期刊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如何从一篇篇课文具体的语言中挖掘、选择和确定有效的语言文字运用价值点,是语文教师难以承受,又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纵观语文阅读教学,还是存在着目标不明、训练不实、效率低下等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不够深入。不少教师仍然满足于教参上既定的教学目标,不愿越雷池一步,课堂教学侧重于内容的理解,教学重心偏向于文章“讲了什么”,不去深
期刊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也有人说,一个孩子就是一首诗!因为,儿童有着最纯真的童心,在他们的眼里,虫儿会说话,风儿会唱歌,草儿会跳舞,云朵也有家。而儿童诗就是拥有这样率真的儿童情感,丰富的儿童想象,新颖巧妙的构思,童稚优美的意境,是易于儿童接受的文学形式。美学大师朱光潜认为:“一切纯文学都有诗的特质。给孩子一个有诗的童年,有益于提升儿童的人文素养,有助于他们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期刊
最近,参加了一些教研活动,发现有些教师过分强调“表达”,总是想方设法从课文中找寻一些训练点,让学生练习表达。有些设计是自然巧妙,恰到好处;而有些就牵强生硬,不伦不类。如苏教版四上“诚信美德”主题单元的《九色鹿》一文,就出现了一些不太和谐的课堂情景。  【镜头1】当学习到“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时,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想象“调达”的誓言,说出“天打五雷轰”“死无葬身之地”“不得好死”等话
期刊
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都需要与他人交流,在现代社会,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公民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6—8岁是儿童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口语交际的学习尤为重要。如何开展口语交际的学习呢?我认为首先要从培养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入手。如果学生对口语交际形成浓厚的兴趣,他就会主动地、快乐地参与口语交际的学习,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就会积极地得到落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对学生口语交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