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美丽家园”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gk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党的十八大有关精神,2013年,东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以下简称“我中心”)围绕以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全国儿童生态道德教育项目主题“美丽家园”,进行了积极的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东莞儿童生态道德教育“美丽家园”一、设计规划东莞儿童生态道德教育活动蓝图
  (一)体现时代特色
  城镇化被看作是中国经济的最大发展红利和增长引擎。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实现生态文明的建设任务,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与现代化的整体水准,已成为我国新一届政府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课题,也是生态文明的重要课题。因此,城镇化也应成为新形势下儿童生态道德教育实践研究活动的新课题。
  (二)体现东莞特色
  东莞依山傍海沿江,是一座典型的岭南水乡城市,拥有非常丰富的水资源和独特的水环境。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发展,东莞已迈入城市化加速期和城市转型起步期的崭新阶段。2011年东莞市城镇化率达到88.2%。2012年底,东莞在全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城镇化质量排名第七,为进一步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提供了鲜活的样板和可资借鉴的示范。《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东莞提出“高水平打造水乡特色经济区”的任务。东莞市委市政府签订了300亿元的《城镇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重点支持水乡建设、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低碳生态城镇建设、历史文化街区和村落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和宜居建设。这与广大市民、特别是儿童的生活息息相关。围绕“美丽家园”所开展的东莞市儿童生态道德建设,就是要使广大儿童更深切地感受到新时期东莞城镇化建设与儿童生态道德建设的关联性。
  (三)体现儿童参与特点
  东莞市儿童生态道德建设中的“儿童参与”,具备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把孩子当主人,引导他们了解新型城镇化对人、空间、土地、产业、生活品质等方面提出的要求,使孩子对美丽家园的认识从形式到本质,从片面到全面,开启科学的生态道德思维模式,理性认识现状,改变自己,影响家庭和社区,提升全社会的生态道德水平;二是把孩子当孩子,教育设计要符合儿童的特点与需求。根据儿童的特点与需求,可采取探究访问、实地参观、亲身体验、制作描绘、互动交流等形式,帮助儿童多角度发现美丽东莞,多方位了解生活家园,多层次体会美丽家园的特点与内涵,担当起建设未来美好家园的重任。
  二、开展“美丽家园”儿童生态道德教育实践
  (一)设计思路
  2013年3月,东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科研小组召开策划研讨会,明确2013年生态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以“美丽家园”为主题,结合东莞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特点,充分发掘全市32个镇街最具特色的人文历史、名胜景点、自然风貌和体验场所,从“发现”美丽东莞入手,通过“寻访”美丽东莞,对儿童进行参与式的生态道德教育,帮助他们认识所生活的家园,并探索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围绕新型城镇化中的社会、经济、空间等结构要素,我们分别从不同方向设计了四个方面的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品质之美,创想人本家园
  预设走进“城中村”下坝等文化创意街区和美丽村落,走进“山、水、城”为一体的南城新区。在活动设计中,启发孩子比较新老城区的环境质量,用心发现老街区的历史内涵和文化特色、新城区的空间塑造和建筑品位;引导儿童思考城镇化的推进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如旧村改造中高楼大厦与老屋古巷如何并存,文物古迹和古树名木如何保护利用以及如何让老房子焕发新活力等。
  2.发现水乡特色之美,创想宜居家园
  预设走进“水乡”道滘。将东莞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和“六水”(水通、水清、水动、水美、水合、水兴)的治理目标,渗透在儿童生态道德实践活动中。道滘是“游泳之乡”,水资源丰富,有“东莞周庄”之美誉。道滘湿地公园是东莞市统筹水乡地区发展先期启动项目中水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程之一,该公园充分利用原有鱼塘、湿地、土驳岸等自然要素,设计因地制宜,种植了大量乡土树种,既有岭南水乡特色,又具浓郁莞邑风情。参观道滘湿地公园,既可充分领略岭南水乡特色风貌,又可现场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结合当地实际,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建设宜居家园。
  3.发现人文历史之美,创想美好家园
  预设走进历史名镇虎门或“古镇”石龙。百余年前,虎门销烟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页。因此,走进历史的虎门、当代的虎门,参观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威远炮台、海战博物馆、蒋光鼐故居、虎门大桥等,因势利导,引导儿童了解近代历史,牢记落后就会挨打,发展才能自强,坚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走进“举重之乡”石龙,则可以畅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石龙中山公园,追寻革命先烈遗迹,重温历史。
  4.发现产业新城之美,创想绿色家园
  预设走进“中国最美小镇”清溪或广东“四大名市”之一寮步镇,这里是“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绿色低碳、节约集约、文化传承、和谐宜居”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的集中展现地。清溪镇是“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这里有国内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省级生态农业产业园、“东莞第一瀑”“东莞第一美树”和三大森林公园。寮步镇是“古代香市”“现代车市”,在这里可以游览首个以莞香文化为主题的城市休闲公园,了解“东莞”地名的由来,感受现代“香都”巨变。
  (二)活动与成效
  1.“寻访美丽东莞”系列活动社会效益好
  以“建筑重生走进下坝”为主题的寻访美丽东莞活动,以我中心为平台,召集绘画班、写作班、小记者班等不同兴趣特长的学生,让他们自由选择作文、绘画、摄影或表演等不同的展现形式,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呈现出来,让孩子们乐在其中。这一活动非常成功,收到小学校的关注与欢迎,他们主动与我中心联系,要求提供指导。   在与东莞市莞城实验小学的合作过程中,校方称这次活动不仅让学生得到了很多启发,老师们也很有收获,对开展校外教育活动有了全新的认识,希望今后能长期合作。学生家长也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意识到了不仅要经常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更要在活动过程中正确“引导”,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以“彩绘风筝,放飞梦想”为主题的寻访美丽东莞活动,依托南城风筝广场,以幼儿园为单位开展亲子活动,通过幼儿带动家庭,通过家庭感染社会。东莞日报、东莞时报、东莞电台、东莞时间网等媒体及时对这些活动进行了报道,新华网、人民网、和讯网等国内知名网络媒体也进行了转载。活动的影响面得到扩大,活动的社会效益得到增强。
  2.“寻访美丽东莞”系列活动内容品质高
  在分批寻访“生态清溪”“历史虎门”“水乡道滘”和“城中村下坝”的活动中,我们秉承“公益服务、立德树人、活动育人”的一贯宗旨,“讲、学、玩、看”相结合,精心选取活动点,寓教于乐,以丰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就活动的安全性、可行性,我们提前派人实地踩点;就活动的教育性、思想性、实践性,我们反复研讨设计,力求完美。活动前,我们做好预案、精心准备;活动中,我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活动后,我们及时总结、分享体会。在开展寻访“生态清溪”活动时,我中心老师带领孩子走进生态农业园,先让孩子品尝各种不同的水果,调动孩子的味觉;然后走进园区近距离观察、触摸不同植物,引导孩子通过看、闻、听、摸、摘等不同感官刺激,加深对植物的认识和了解。
  3.“寻访美丽东莞”系列活动达成预设目标
  通过参与东莞中心区、山区、埔田、水乡等不同片区的生态道德教育活动,随着寻访的深入,儿童对东莞有了全新的认识,发现了东莞的品质生活之美、山水生态之美、人文历史之美、科技发展之美。同时,孩子们也看到并意识到了环境污染问题、人口素质问题、贫富不均问题等。可喜的是,儿童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有了责任意识的萌芽,激发了他们建设美丽家园的使命感。寻访和发现美丽家园的,还增强了儿童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虎门是连续几年的全国十强镇,清溪是中国最美小镇,寮步是历史闻名的香市。东莞还拥有众多的特色名镇,如龙舟之乡、中国曲艺之乡、举重之乡、粤剧之乡、游泳之乡等。正如莞城实验小学608班王品喻的写作心得所言:“让我们保护身边的环境,赐予建筑新的生命,让东莞更加美丽!”
  4.“寻访美丽东莞”系列活动儿童参与度高
  “寻访美丽东莞”走进生态清溪活动,充分调动了儿童各种感官,因此儿童的体验最为深刻。走进现代农业园,家长和儿童尽情品尝各种亚热带水果,了解夏季花果的生长和种类,观察现代农业园的灌溉和养殖技术。在以“山、水、园”为主调,集生产、生活、娱乐为一体的青湖工业园,孩子们领略到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高科技工业园区与现代化城镇建设完美结合的和谐之美。通过近距离观看客家麒麟的制作过程,以及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黄素明的深入交谈,孩子们在感受民间艺术独特魅力的同时也体会到了文化传承的艰辛。孩子们还到电视台亲眼目睹了新闻记者如何将本次活动编辑制作成电视新闻的全过程,看到自己成了新闻的主角,兴奋喜悦之情不溢言表。儿童的充分参与,使儿童成为了活动的主体和主导,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与积极性,也提升了儿童生态道德教育的效果。
  5.“寻访美丽东莞”系列活动示范带动作用强
  “建筑重生 美丽东莞”活动首次推出,就收到了广泛关注与欢迎,起到了良好的宣传示范作用。在我中心的指导和带领下,多家学校连续多次走进下坝。
  我们从莞城实验小学选取了20个学生参与活动,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活动成果与心得体会制作成PPT,以点带面,回到班级中与同学分享活动收获,从而辐射整个学校,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该小学还将此活动作为研究课程,深入推动课外实践活动研究。
  我中心培训部《小主人报》的小记者还配合该活动,开展了专题采访与观察活动。小记者们沿着西城楼出发,徒步穿行东莞的牛骨巷、王屋街、大芳园等几十条纵横交错的风情小巷,探访东莞历史文化,品味东莞的昨天与今天。“城市因历史而美丽”,孩子们都说,原本对老屋旧街没有什么感觉,但了解了它的历史和典故,就对它有了新的感觉,从而喜欢上了这座有故事的城市。孩子们对“美丽家园”也有了新的理解:美丽的家园应该既有现代的色彩又有传统的情怀,既要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又要保护好现有的生态环境,美丽的家园应该各有各的特色,而不是“千城一面”。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中强调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就意味着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教育要注重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性与综合性,而这种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非可以言传树立的,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将知识联系起来,逐步培养自身的迁移意识与能力,不断迁移知识达
期刊
朗读教学,无法用各种量化赋分来进行衡量,更不可能设置千篇一律的标准。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我们应做到明确朗读目的,合理设置训练时间,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还可以适当迁移其生活中的经验,从而使我们的朗读教学能够真正尊重学生的感受,使其朗读时能发自内心,读出理解和个性。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情动于中在语文教学中,有一项基础的也是非常重要的训练,它无法用试卷来考察,更无法量化赋分。这就是朗读教学。对于学生的朗读
期刊
本文从文秘专业教学的角度,对德育渗透的理论进行实践尝试。探讨如何运用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渗透艺术,有效地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堂中德育和智育并举的新局面。让我们的文秘教育能够顺应时代,培养适应社会需要且德才兼备的复合型秘书人才。  文秘课堂教学德育渗透众所周知,现代教育呼唤高素质,高技能的人。简言之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而德育为首。就职业教育而言,势必要联系专业现状和就业需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德智并举,
期刊
学前教育德育教育有效措施一、关于学前德育的忧思  目前由于多数家长期望孩子能早于其他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有个较高的起点,导致幼儿教育走入一个误区,即重视科学知识的教育,忽视思想品德教育,使幼儿大多养成脾气大、个性固执、不懂礼貌、心理承受能力差、叛逆心理强等不良的品行。可见幼儿园教育的偏重,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学前品德教育失衡,极大影响幼儿良好品德的养成。  二、学前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家孔
期刊
本刊讯:3月8日,为纪念攀枝花三线建设50周年,由攀枝花市少年宫打造的大型儿童音乐剧《金沙童话——故事》在攀枝花成功演出。来自全国各地十余名文化艺术界专家,以及近千余名当地青少年儿童和家长代表观看了本次演出。  该剧以金沙江流域文化、三线建设工业文明和阳光花城攀枝花的成长发展为背景,以儿童音乐剧的形式,演绎了正义方阳阳、若水、若花,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战胜恶魔、重获光明的童话故事。整个演出出神入化、
期刊
重点阐述培养学生深入观察能力,是高中美术教学的基础;是着手绘画的初级阶段;又是对事物产生美感的发源地,是开启学生审美的钥匙,更是创作具有特色作品的关键所在。  观察能力高中美术审美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要体现出学生素质教育特色的,最为突出的,最能体现出学生素质的是对事物的观察和对美的感悟。基础是对观察能力的培养。从艺术教学的角度上讲,无论书法美术还是舞蹈,观察总是兴趣的开始,是获取知识的重要起点。素质
期刊
[摘要]全国少年儿童生态道德教育项目在全国校外教育系统中推动生态道德教育,通过校外教育活动载体向少年儿童传达生态道德理念。生态项目目标明确、平台广大,兼具研究和指引特色,鼓励多样和创新,提倡持续和延展,促进了校外教育机构工作的良性发展。以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为例,剖析了生态项目对校外教育机构的育人目标、工作理念、多元发展等几个方面的促进作用,并结合校外教育的发展,提出实践层面上的几点建议。  
期刊
每年美术的高考总是把素描、色彩和速写的考试作为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测试。这其中有其共性规律可循,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而创作画是属于综合考试,从创作画中可以看出考生的美术理论水平和鉴赏水平。我们把前者三项作为三位一体设计教学模式。重点就是要根据高考的要求来解读这三项教学模式的共性问题。  美术高考素描色彩速写教学模式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有一个基本思想:“……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期刊
[摘要]全球的生态危机,迫使各国纷纷重视生态教育,特别是对儿童的教育。对儿童开展生态、环保教育,建立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习惯,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可以说,生态教育的状况与质量,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文明和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生态教育环保意识环保行为习惯中国儿童中心自2008年发起“全国少年儿童生态道德教育项目”,倡导以带有自然、生态元素的活动培养儿童生态道德,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在项
期刊
[摘要]生态道德教育是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发展的生态道德观出发,增长受教育者的生态知识,引导受教育者形成尊重生态的意识,培养受教育者的生态道德情感,从而使其形成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德认知和行为。  [关键词]生态道德教育儿童生态实践活动中国儿童中心2008年起发起了以生态教育为主题的“全国少年儿童生态道德教育项目”,密切关注青少年生态观的养成,塑造青少年健康人格。在生态项目的引领和指导下,兰州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