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改逐步将“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一口号深入贯彻到教材中,着重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让学生由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到积极主动地自主探索。以往教学多错把教师当作教育的主体,课堂小组活动多以教师为中心,忽略学生的个性,生硬死板地向其灌输知识。知史明鉴,知晓历史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瞭望未来,因此历史教师更应了解这一现状,尽量将历史课小组活动立足课改,彰显学生个性。
【关键词】 小组活动;活动改革;自主能动性
就以往的教学而言,学生往往都是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缺乏主观能动性,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活动中不再是学生被动接受,而是学生慢慢认识、思考过程的展开,教学过程也渐渐成为学生间增进合作精神的积淀。教学不再单一,枯燥,而是融入了更多学生们自己的元素,从而变得更有趣味性。
一、将“送来主义”变为“拿来主义”
开展小组活动有利于进一步暴露学生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快乐学习、高效学习。新课改要求,现代教学任务不仅是增长学生见识和增加其知识储备,更多地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并锻炼其思维能力,改变其固有僵化的思维方式。作为历史教师队伍中的一员,私以为教师职责不再是为了教学而应付教学,而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让学生拥有独立自主探索知识和获取知识的积极性。
例如:鲁迅先生强调国人在学习西方文化时应该自己去拿,而不是等待西方人用船舰利炮打开国门,穷苦的中国人民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等西方人送来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等思想成果。与此同理,学习也应该是一个自主独立的过程,学生不能只是消极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知识的容器,而更应积极主动、不卑不亢地去拿教师的专长和专业知识。
二、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历史课堂不再是寥寥数语谈古往今来,而是将学生带入历史场景中,感受历史带给我们的魅力。教师应根据特定的课堂教学内容精心制定合理的教学活动,如让学生朗读、绘图、讲故事、唱歌、历史剧表演等,从而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但是教师必须注意学生的小组活动不能是盲目乱搞、天马行空且与教材内容毫无关联的,而应明确这一教学目的:小组活动需在活跃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历史知识。因此,教师既要确保学生能够做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有效参与”,又要确保他们不偏离主题。
例如,在“原始的农耕生活”这一课时,教师应提前告知学生在课前收集相关资料,并要求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戏剧表演、看图读史等活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既不能冷眼旁观、放任学生自由活动,也不能过于干涉学生小组活动的形式、内容等。优秀的教师懂得站在合适的位置,与学生保持合适的距离,让学生“自主活动”而非“自由活动”。
三、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热情
历史课堂除去了以往的枯燥单一,在新课改中不断增添趣味性,课堂中的“学生活动”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熟知和记忆等。而是要求教师在完成基本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不断鼓励学生跳出具体教材,自主思考。从而激发学习历史的热情,鼓励其不断探索历史领域,从以往的历史实践中稍得启示而更好地指导现实生活。
例如,“传说时代的的文明曙光”这一课提及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教师应该正确引导正确学生们了解传说和史事的区别,提问为什么我们每年都要在炎帝黄帝陵举行大型祭祀活动呢?他们为什么受到后人的尊敬?他们对中华民族有什么杰出贡献等,分小組研究讨论,并客观评价炎帝和黄帝对人类作出的贡献。在提问时,教师需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并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有层次地提问。对平时历史成绩较好,历史理论知识扎实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提问稍有难度且需要费脑思考的问题;而对历史毫无兴趣,历史理论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的提问应侧重于开放性的观点问题。从而,鼓励各个层次的学生们积极参与到问答环节,进行小组合作加深课文内容的熟知。
四、三维目标一体化,关注学生个性
新课改强调历史教学必须实现三维目标一体化,历史教学所进行的小组活动不能只是表层的、肤浅单一的。历史教师应该在课前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精心准备课堂活动,让其在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且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上,不偏离课堂教学内容,从而实现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一体化。在设计一个学生活动时要多思考多总结经验:此活动要使学生加深什么历史知识?真正理解什么历史现象?对于这样的历史现象产生思考和进行提问。
例如,设计历史剧表演的活动时应明确教学的目的性,并引导学生课前精心设计台词、反复排演,台词需要有内涵、有情感、有知识,在表演时学生切忌夸大事实,要尊重历史、以史为鉴。学生将知识学为所用,情感投入到位,自身能力得到提升,即达到”三维一体“教学的目的。
简言而之,历史课堂教学不仅是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也要让每个孩子真正参与到其中;同时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辅导学生做好课下作业,为学生今后发展打好基础,让历史的“育人”方针得到充分体现。教师需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立足新课标改革的相关策略,将“送来主义”变为“拿来主义”,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真正地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作为知识的引路人也应该做好本职工作,正确引领学生教学,充分发挥“三维一体”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娜仁花.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0.(06).
[2]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聂幼犁.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研究[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89~92.
【关键词】 小组活动;活动改革;自主能动性
就以往的教学而言,学生往往都是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缺乏主观能动性,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活动中不再是学生被动接受,而是学生慢慢认识、思考过程的展开,教学过程也渐渐成为学生间增进合作精神的积淀。教学不再单一,枯燥,而是融入了更多学生们自己的元素,从而变得更有趣味性。
一、将“送来主义”变为“拿来主义”
开展小组活动有利于进一步暴露学生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快乐学习、高效学习。新课改要求,现代教学任务不仅是增长学生见识和增加其知识储备,更多地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并锻炼其思维能力,改变其固有僵化的思维方式。作为历史教师队伍中的一员,私以为教师职责不再是为了教学而应付教学,而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让学生拥有独立自主探索知识和获取知识的积极性。
例如:鲁迅先生强调国人在学习西方文化时应该自己去拿,而不是等待西方人用船舰利炮打开国门,穷苦的中国人民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等西方人送来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等思想成果。与此同理,学习也应该是一个自主独立的过程,学生不能只是消极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知识的容器,而更应积极主动、不卑不亢地去拿教师的专长和专业知识。
二、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历史课堂不再是寥寥数语谈古往今来,而是将学生带入历史场景中,感受历史带给我们的魅力。教师应根据特定的课堂教学内容精心制定合理的教学活动,如让学生朗读、绘图、讲故事、唱歌、历史剧表演等,从而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但是教师必须注意学生的小组活动不能是盲目乱搞、天马行空且与教材内容毫无关联的,而应明确这一教学目的:小组活动需在活跃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历史知识。因此,教师既要确保学生能够做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有效参与”,又要确保他们不偏离主题。
例如,在“原始的农耕生活”这一课时,教师应提前告知学生在课前收集相关资料,并要求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戏剧表演、看图读史等活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既不能冷眼旁观、放任学生自由活动,也不能过于干涉学生小组活动的形式、内容等。优秀的教师懂得站在合适的位置,与学生保持合适的距离,让学生“自主活动”而非“自由活动”。
三、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热情
历史课堂除去了以往的枯燥单一,在新课改中不断增添趣味性,课堂中的“学生活动”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熟知和记忆等。而是要求教师在完成基本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不断鼓励学生跳出具体教材,自主思考。从而激发学习历史的热情,鼓励其不断探索历史领域,从以往的历史实践中稍得启示而更好地指导现实生活。
例如,“传说时代的的文明曙光”这一课提及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教师应该正确引导正确学生们了解传说和史事的区别,提问为什么我们每年都要在炎帝黄帝陵举行大型祭祀活动呢?他们为什么受到后人的尊敬?他们对中华民族有什么杰出贡献等,分小組研究讨论,并客观评价炎帝和黄帝对人类作出的贡献。在提问时,教师需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并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有层次地提问。对平时历史成绩较好,历史理论知识扎实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提问稍有难度且需要费脑思考的问题;而对历史毫无兴趣,历史理论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的提问应侧重于开放性的观点问题。从而,鼓励各个层次的学生们积极参与到问答环节,进行小组合作加深课文内容的熟知。
四、三维目标一体化,关注学生个性
新课改强调历史教学必须实现三维目标一体化,历史教学所进行的小组活动不能只是表层的、肤浅单一的。历史教师应该在课前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精心准备课堂活动,让其在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且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上,不偏离课堂教学内容,从而实现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一体化。在设计一个学生活动时要多思考多总结经验:此活动要使学生加深什么历史知识?真正理解什么历史现象?对于这样的历史现象产生思考和进行提问。
例如,设计历史剧表演的活动时应明确教学的目的性,并引导学生课前精心设计台词、反复排演,台词需要有内涵、有情感、有知识,在表演时学生切忌夸大事实,要尊重历史、以史为鉴。学生将知识学为所用,情感投入到位,自身能力得到提升,即达到”三维一体“教学的目的。
简言而之,历史课堂教学不仅是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也要让每个孩子真正参与到其中;同时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辅导学生做好课下作业,为学生今后发展打好基础,让历史的“育人”方针得到充分体现。教师需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立足新课标改革的相关策略,将“送来主义”变为“拿来主义”,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真正地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作为知识的引路人也应该做好本职工作,正确引领学生教学,充分发挥“三维一体”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娜仁花.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0.(06).
[2]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聂幼犁.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研究[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