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打造地方特色案例教学精品课程

来源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upeng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笔者所在党校积极探索,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以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壮大的生动实践,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案例教学精品课程,进一步推动了党校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主要做法包括:突出地方特色,紧扣发展实际精选主题;组建核心团队,发挥集体力量合力攻关;注重调查研究,深入挖掘案例精髓;创新方式方法,推动案例教学与行动学习相融合;打磨课程内容,坚决贯彻“用学术讲政治”;坚持制度护航,建立精品课程建设长效机制.
其他文献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决与腐败行为作斗争,反腐的逻辑理路在各层面有效展开.在历程上主要表现为反腐败斗争从压倒性态势到压倒性胜利的演进;在措施上主要表现为成功构建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反腐新模式;启示上主要是在反腐过程中形成了在党的领导下多元协同治理腐败的系统经验.新时代党治理腐败为最终取得反腐败斗争的完全胜利提供了理论指引和方法论基础.
科学家精神作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对于建设科技强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前弘扬科学家精神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改进作风和学风、缺乏奉献精神、缺乏协同和包容精神、市场经济趋利性与社会的功利性的负面影响等.培植和弘扬科学家精神,要突出社会价值引领和自我教育,加强科研诚信、作风和学风建设,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构建符合科技创新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革命文化始终发挥着重要的凝聚引领作用,为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发挥了重大作用.新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客观形势决定了党必须做好革命文化的传承、充分发挥其凝聚引领作用,把党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本色,为党更好地肩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模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于我国的特殊国情逐渐探索和发展起来的中国式现代化.其内涵是实现社会与自然界永续发展,保护自然财富和创造经济财富,体现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现代化道路.它遵循“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思维模式,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理念,遵循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生态化与现代化的统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推动自然资本大量增值的绿色发展是展现中国形象的发力点,合理调控自然与人的现代化相结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
构建系统、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不仅能充分发挥质量评估的作用,还能促进党校(行政学院)教学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自身实际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因此要进一步正确认识评估的定位和理念,构建包含多元化评估主体、科学的指标与权重、丰富的评估方式与手段、有效的结果反馈与应用的评估体系,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进而推动干部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关于工匠精神的重要论述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吸收借鉴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相关论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基础上而形成和发展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匠精神的重要论述高度概括了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精髓要义:执着专注是“择一事终一生”的匠人情怀、精益求精是“干一行专一行”的匠艺追求、一丝不苟是“偏毫厘不敢安”的匠心理念、追求卓越是“千万锤成一器”的理想目标.习近平关于工匠精神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的赓续发展,是营造精益求精敬业风气的基本遵循,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是实现伟
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相关论述蕴含着从历史延伸到时代的递进圆融关系,其形成既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同时也是对“不确定”时代的回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五位一体”的战略全局出发,系统提出“底线思维”概念,其系列相关论述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从其对于新时代治国理政发挥的作用来看,这一论述旨在帮助增强领导干部在预设底线、寻找底线和坚守底线三方面的能力,以此确保国家发展建设目标的实现.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作为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伟大成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关键就在于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把握“坚持人民至上”,可以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三个方面展开.从理论逻辑上看,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从历史逻辑上看,坚持人民至上,是
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不仅有利于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且有利于构建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传播格局,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本文提出,在新时代“胸怀天下”视阈下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善用网络技术拓宽传播平台,建立人才智库培养后备人才以及通过“他塑”来“自塑”等多种方式.
传统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根脉、灵魂和动力.但是,由于生存基础发生了变化,再加上外部冲击、保护重视程度不够等各方面原因,现在的传统农耕文化遭遇着认同危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传承困境.我们要汲取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磅礴力量,弘扬乡风文明新时尚,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拓展农耕文化产业链条,创新乡村产业振兴新模式,开创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