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丹心向阳开

来源 :雷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chamet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模小传】 江竹筠,女,四川省自贡市人。同志们出于敬爱,亲切地称她“江姐”。在1947年第二条战线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中,江竹筠在丈夫、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彭咏梧的直接领导下一起开展工作。1948年,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时牺牲,江竹筠强忍悲痛接替丈夫工作。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出卖,江竹筠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国民党军统特务用尽酷刑,妄想从江竹筠身上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但江竹筠始终坚贞不屈。1949年11月14日,重庆解放前夕,江竹筠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渣滓洞监狱,牺牲时年仅29岁。
  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一个柔弱女子强忍失去丈夫、离弃幼子的巨大悲恸继续革命?是什么样的意志,让一副血肉之躯在严刑拷打、死亡威胁面前始终坚贞不屈?近日,记者在川渝大地探访烈士革命足迹,寻访英雄故人,查阅历史档案,对江竹筠烈士事迹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寻踪调查。
  因为江竹筠负责过联络工作,掌握不少重庆地下党人员名单和联络方式,被捕入狱后,她立即成为监狱特务重点关注的对象。当年从渣滓洞大屠杀中脱险的15名革命志士中,孙重、李泽海两位老人至今健在。他们都是国民党酷刑的受害者和见证者。
  孙重老人如今就住在渣滓洞所在的歌乐山上。当年大屠杀时,他躺在床上躲过了敌人机枪的扫射,越狱后在山上躲藏3天侥幸生还。他对记者说:“渣滓洞的男女牢室不在一处,江竹筠具体受过多少刑我不清楚,但我可以肯定她不止一次受过酷刑。有一次,我看到江竹筠走路一瘸一拐,并且手指红肿,应该是刚受了老虎凳、夹手指之类的酷刑。”
  渣滓洞大屠杀幸存的罗广斌、刘德彬等人曾经对江竹筠受刑情况进行过详细描述:“特务们一点不放松她,戴重镣,坐老虎凳,吊鸭儿浮水,夹手指……极刑拷讯中,她曾经昏死过3次……”
  在重庆市渝中区上清寺,记者见到了91岁高龄的郭德贤老人。她是江竹筠的监狱室友。对于这一点,郭德贤老人印象深刻:“当时,国民党特务对女共产党员的拷打和酷刑十分残忍。女难友中江竹筠、李青林等人都受到过非人待遇。江竹筠受刑罚后,连坐立都困难,李青林一度只能依靠拐棍行走。”
  烈士何雪松在狱中曾专门为江竹筠写过一首题为《灵魂颂》的诗:你又镣铐着回来了/毒刑没有屈服你的忠贞/许多同志因你的忠贞而安全了/革命工作因你的忠贞会开展飞腾/你,你是丹娘的化身……
  诗中的“丹娘”,是指前苏联故事片《丹娘》中,在敌人酷刑下毫不妥协的主人公卓娅。江竹筠学过俄语,读过很多前苏联的书籍和报刊,她对卓娅特别欣赏。
  轻声诵读诗歌,崇敬涌上心头。面对“自首便可获释”的诱惑,江竹筠选择在酷刑中坚持。她的坚韧不拔,保住了党的秘密,保全了很多革命志士,也不断激励着狱中战友。
  几年前,电视剧《潜伏》热播,江竹筠的事迹,与电视剧中的一些情节有相似之处。
  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宣传处干事杨文波向记者介绍,因地下工作需要,江竹筠和彭咏梧1943年假扮夫妻,在革命工作中逐渐建立起深厚感情。1945年,两人正式结婚。
  江姐与彭咏梧及儿子彭云合影
  期间,江竹筠协助彭咏梧处理了大量党内事务和内外联络工作,并以川东临时委员会及下川东地委联络员的身份,随丈夫一起奔赴川东武装斗争第一线。为了不影响革命工作,江竹筠将出生不久的孩子送给亲戚抚养。
  回忆第一次见到江竹筠时的情景,江竹筠的表弟李思礼说:“我那时上小学四年级,一天放学回家见父亲正在和一对青年男女聊天。父亲告诉我,女青年是我表姐江竹筠。那位男子,我叫他彭四哥。”“彭四哥”正是当时与江竹筠假扮夫妻的彭咏梧。
  那天之后,江竹筠便和彭咏梧一起在李思礼家住下,分住在两个房间。江竹筠还在李思礼父亲的医院挂了一个会计的职。“她有时会去一家空的公馆集会,为了掩饰身份,偶尔会带上我。”李思礼说,江竹筠和彭咏梧在他家住了一年多就搬走了。后来才知道,是因为被特务跟踪不得不搬离。
  郭德贤老人是江竹筠丈夫彭咏梧的老乡。她说,1941年,她在重庆云阳老家地下党的身份暴露后,就是彭咏梧把她接到重庆的。1949年1月,郭德贤被捕后关进渣滓洞,在转狱到白公馆之前,一直与江竹筠住在一间牢房。刚入狱时,因为不知道彭咏梧已经牺牲,郭德贤还向江竹筠打听情况。“江竹筠告诉我,彭咏梧已经牺牲了。我当时非常难过,她安慰我说,‘老彭牺牲了,我们还要继续战斗下去’。她当时语气沉重,但眼神里透出的坚定让我至今难忘。”说到这些,郭老的眼中泛起泪光。
  江竹筠是23岁开始协助彭咏梧工作的,牺牲时也不过29岁。因为她经常关心照顾同志,虽然好多同志年龄比她大,但都亲切地称她“江姐”。
  “我们在狱中相处时间并不长,但她处处体现出对同志的关心,就如同大姐一般。有人要诋毁她,我绝不答应。”郭德贤告诉记者。
  歌剧《江姐》图书封面
  原重庆红岩文化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厉华,研究宣传红岩精神已经数十年。记者联系他时,他正在沈阳做关于红岩精神的报告。厉华在电话里向记者介绍,小说《红岩》、电影《在烈火中永生》等作品对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进行了深入人心的宣传,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这些毕竟是文艺创作,根据文艺创作的特点对一些细节进行了艺术加工。
  比如,江竹筠确实没有看到丈夫的头被挂在城门上,并强作镇定。实情是江竹筠身边的人告诉她丈夫遇害的消息。监狱中的红旗其实并不是江竹筠所绣,而是关押在白公馆的地下党所为。竹签钉手指的情节,也只出现在小说中。
  “个别人拿文艺作品中与史实不合的地方做文章,企图否定历史、抹黑英雄。我虽然已经退休,却一直坚持到全国各地进行报告宣讲,就是要让更多的人了解真相,认清造谣者的丑恶嘴脸。”厉华说。
  在渣滓洞采访时,偶遇一位妈妈带着七八岁的女儿参观烈士牢房。妈妈告诉女儿:“这就是你崇拜的江姐曾经被关押的地方。”女儿听后若有所思。
  此情此景,让记者想起江竹筠在1948年3月写给弟弟江竹安信中的那句话:“我记得不知是谁说过,‘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里死去,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中活着’。你觉得是吗?”眼前这一幕,已经给出了一个响亮而肯定的答案。
  链接:
  江姐托孤遗书(部分)
  竹安弟:
  友人告知我你的近况,我感到非常难受。……我想你决不会抱怨孩子的爸爸和我吧?苦难的日子快完了,除了希望这日子快点到来而外,我什么都不能兑现。安弟!的确太辛苦你了。
  我有必胜和必活的信心……假若不幸的话,云儿(指江竹筠、彭咏梧两烈士的孩子彭云)就送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竹姐8月26日
其他文献
2015年7月1日下午,雷锋杂志社全体同志在总编辑陶克将军的率领下,来到104岁的老红军王定国家里,过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党日。老妈妈王定国向编辑部同志介绍了她自1933年参加红军以来,跟着共产党、毛主席闹革命的艰难历程,回忆了他在丈夫谢觉哉(延安五老之一)的关怀支持为党和人民做出的突出贡献,老人家特别指着习近平总书记拉着她的出席会议的照片说,党始终在关心着我们,我们也要老有所为。谈到学雷锋,老人家说
期刊
乔文娟 女、1955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国爱国拥军模范”、“中国十大杰出母亲”、“世界人民团结友好使者”、首届“中国好人”、“全国道德模范”、“河南省十大道德楷模”、“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全国情系国防十佳家庭”、“98抗洪抢险先进个人”等70多项各种荣誉称号。  乔文娟,这位河南柴油机集团的退休职工,爱兵故事传遍大江南北的“兵妈妈”,39年来已先后认下了近200位“兵儿子
期刊
【英模小传】 邱少云,重庆市铜梁县(原四川省铜梁县)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29师87团3营9连战士。1952年10月,志愿军参加金化以西“391”高地争夺战,邱少云所在排潜伏在距敌前沿60多米的蒿草丛中。敌军发射的侦察燃烧弹点燃了附近草丛,烈火蔓延到他身上,为不暴露潜伏部队,他强忍剧痛始终未动,直至壮烈牺牲。邱少云牺牲后,所在军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一级英雄
期刊
2015年6月29日,由交通部、团中央、昌平区国资委指导,中国雷锋文化研究会、北京市交通委、共青团北京市委、《雷锋》杂志编辑部、昌平区供销社、昌平区银山出租汽车公司、首都的士雷锋车队主办的“中国雷锋林”揭牌仪式在北京昌平区兴寿镇隆重举行。来自全国85支队长和首都的士雷锋车队的代表300多人一起参加了揭牌仪式。  建造“中国雷锋林”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中国雷锋车队是一支创造正能量的有
期刊
辽宁省抚顺广播电视台“雷锋频道”自3月25日晚正式开播以来,积极弘扬雷锋精神,培育雷锋文化,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宣传观众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努力营造充满大爱的心灵家园,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宫旭 沈殿成)  天津民建“学雷锋小组”为贫困家庭发放“爱心卡”  近日,“民建会员学雷锋小组成立爱心助困赠卡仪式”在天津市体育中心街金谷园举行。
期刊
——2012年3月6日,习近平在浙江代表团驻地,亲切看望与会代表时指出:“大力开展‘学雷锋’活动,使雷锋精神真正深入人心,以此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着力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  ——2013年3月7日,习近平在辽宁代表团驻地亲切看望与会代表时指出:“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要充分
期刊
40多年前,我在总参谋部某通信团担任党委秘书,听说团修理所有位技师谢云,是号称被称为“延安五老”之一的老红军谢觉哉的儿子。从那时候起,我开始了解“延安五老”,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谢觉哉。近年来,“延安五老”相继过世,他们的夫人健在的也只有谢觉哉夫人,103岁的老红军女战士王定国了。  只有共产党才能够救妇女  王定国小时候叫王乙香,1913年2月4日出生在四川省营山县安化乡一户贫苦家
期刊
自从河南省委卢展工书记在范县调研发现李文祥以来,5年时间过去了,他的事迹仍不时在互联网上发酵。最近一位网民看了他的故事激动地说:“当年敢举炸药包,回乡藏起小布包;炸药包炸毁了敌人的工事,小布包包住了共产党人信仰的堡垒。”  2010年初,卢展工提出要看望和慰问几位老复转军人,范县顺便选了距离公路较近的两户人家,其中一户是白衣阁乡北街村87岁高龄的老复转军人李文祥家。  在李文祥家,卢书记盯着条案上
期刊
1刚过去的清明节,年仅39岁的四川男子杨怀远,因车祸脑死亡。悲痛之余,一家人决定捐献他的心脏、肾脏等器官,这至少能救活7人。“他生前乐于助人,现在能帮助别人应该也会开心。”这个清明节,杨怀远以另一种方式重生......  网友:  怅然na流年:如果未来的某一天,我不在了,我也愿意把我有用的一切捐献出去。你们,都是我的鉴证人  纪实微言:让自己活在别人的生命里,善莫大焉!  裳未:善良的人永远活着
期刊
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子里,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年轻人,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经常对别人出言不逊。他的父母和朋友经常劝他,他总是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几句话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然后依然我行我素。  一次村子里来了一位禅师,年轻人对禅师说了一句很不尊敬的话,别人批评这个年轻人,年轻人却振振有词地说:“不就是几句话么,我向他道歉不就可以了吗?”禅师听了微笑着对年轻人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好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