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gand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文课程是认知的工具,二是语文课程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揭示的是语文课程的内在意义和价值,其核心是“人文精神”。它的教育价值,就是使人的思想更健康,使人的品质更加高尚,使人的个性更加张扬。因此,语文教学在重视语文工具性的基础上,也应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一、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对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传统的教学观念,把教师的权威绝对化,对出自老师之口的知识学生只能接受,以至于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因此,语文教学中应确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指导思想,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是和谐的平等关系,是互动、互学、合作的关系。
  小学生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判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从多角度发现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进行思维。
  
  二、积极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语言文字和丰富生动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独到的见解,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思考。要善于引导学生开展批判性思维,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让课堂真正变成求索的广阔空间。在教学内容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不搞“一刀切”。如做练习,在规定必做题的同时,还可以出一些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去做。再如,课外活动有的学生爱好朗诵,有的学生爱好写作,教师就可以分组活动,对其提出不同要求,积极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
  (作者联通:063500河北省滦南县麻城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1990年,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学习西方国家开始推行高中毕业会考制度。2000年开始将会考权力下放省级主管部门。权力下放当年,上海市率先废除了全市统一会考制度,此后,山东、广东、北京、山西、湖北、江苏等省市群起效仿。2003年3月,一份《现行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弊大于利,应予以废止》的提案,提交全国政协会议。根据网上调查结果显示,支持废除会考制度的受访者高达75%。会考制度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会考
期刊
在生活、学习中,有许多事只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能完成的,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完成,因此必须与他人合作。合作对每一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将是我们每个人踏上成功之路的捷径。那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让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学会合作呢?我认为可以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分组要合理    合作学习小组是否分配合理,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基础条件。教师在划分小组时,
期刊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读是理解语言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传统教学中是采用单纯地读,领读、颂读、唱读、默读,“读”成了一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现今看来,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就应该是一个平等的环境,是一个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汇的环境。我认为应放手让学生读,自己读、老师读、细读、精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在相互讨论中、在合作学习中、在
期刊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心理形式,而创造思维是思维活动中更为高级的形式与过程,它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和突破性的特点,其实质在于创新。文章是作者思维的直接反映,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了作文水平的高低,而高质量的作文,又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晶。因此,在提倡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今天,我们必须重视作文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提高他们的作文思维能力  和创
期刊
随着高中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我校教师队伍不断扩大并日趋年轻化。年轻虽然也有优势,有朝气,但这样的群体结构在教育教学中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富有经验的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学术与学科的中坚分子和领军人物不足,学科的教学优势不是十分明显等。  就目前而言,我校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我校地处县区,经济不很发达,受各种内外环境的影响,在少数教师身上尤其是青年教师身上还缺乏扎根教育、献身教育的精神,
期刊
小学生好奇心强,渴望了解大自然的种种秘密。教师应针对儿童的心理特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要求,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索兴趣。在小学自然教学中,我们不能只重视课堂上知识内容的传授,还应让学生深入到大自然中,参加自然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学会主动观察、主动思考、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一、活用教材,在知识体系
期刊
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指能阅读、理解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材料;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加以表述。它是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基本数学能力的综合体现。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
期刊
目前,我国中小学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加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力度,强调在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各地区各学校都在积极地进行探索与实验。然而在实践探索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层面都出现了一些偏差和误区。现列举如下,与同行共勉。    一、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模糊不清    目前国内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说法与定义很多,从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角度出发,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
期刊
新的课程理念指出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把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作为学习的基础,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情景,让生活走进课堂,给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获得感性经验的机会,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进理解和分析等各种思维能力的发展。《加除、减除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第四册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就要使学生达到对这类应用题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期刊
创新能力是21世纪合格人才最重要的素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地发展学生的思维,适时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思维形式,是指人在实践学习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目标展示出来的一种主动的、独创的、富有新颖特点的思维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条新颖的解题思路,编一道应用题,小发现,小创造等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    一、科学运用学习的迁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迁移是一种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