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词语”与“词语的文化意义”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iter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依据先辈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本文分析了“文化词语”的不同定义,阐释了词语的文化意义,认为:“文化词语”是指产生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只有文化意义,没有一般语言意义的词语。
  关键词: 文化词语 词语的文化意义 定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跨文化交际学开始受到我国学者的关注,许国璋先生于1982年在《现代外语》上率先发表了有关语言和文化的论文(胡文仲,1999)。而后随着跨文化研究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文化词语”和“文化意义”的论文。在1994—2008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文化词语”为检索词,当检索项为“主题”进行精确匹配时,可查到202条相关论文记录;检索项为“篇名”和“关键词”时,可分别查到55条和158条记录;以“文化意义”为检索词时,可分别得到4280条、893条和2315条论文记录。可见,人们对于“文化词语”和“文化意义”的兴趣一直都没有减弱。然而,很多论文都没有能够正确地理解和阐释“文化词语”,都或多或少地混淆了“文化词语”和“词语的文化意义”。我依据先辈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分析了“文化词语”的不同定义,阐释了词语的文化意义,认为“文化词语”是指产生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只有文化意义,没有一般的语言意义的词语。
  1.“文化词语”概念的提出
  1995年5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杭州大学黄金贵教授的专著《古代文化词义集类辨考》。在《自序》中作者认为:“根据语言反映文化的不平衡性,作为全部词语总和的词汇,可分两类:有不同程度文化色彩的文化词语和无特定文化色彩的通义词语。”(黄金贵,1994)一般认为这是我国最早有关“文化词语”的定义,是作者“从文化学角度提出的新的分类法”(李国正,1996)。
  同一年,常敬宇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汉语词汇与文化》一书中正式提出了“文化词汇”这一术语:“文化词汇是指特定文化范畴的词汇,它是民族文化在语言词汇中直接或间接的反映。”“文化词汇与其它一般词汇的界定有以下两点:一是文化词汇本身载有明确的民族文化信息,并且隐含着深层的民族文化的含义。文化词汇的另一特点,是它与民族文化,包括上面所说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有各种关系,有的是该文化的直接反映,如‘龙、凤、华表’等;有的则是间接反映,如汉语中的红、黄、白、黑等颜色词及松、竹、梅等象征词语;有的和各种文化存在渊源关系,如来自文化典籍的词语及来自宗教的词语等”(常敬宇,1995)。
  之后,苏宝荣于1996年在《辞书研究》第4期上发表文章,认为“有些词语一开始就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只有文化意义没有一般的语言意义,属文化词语”,文化词语“是专门为表示文化意义而创制的词语”。
  以上三种有关“文化词语”的定义或解释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我认为,黄金贵和常敬宇的观点基本相近,都认为“文化词语”是指那些负载有文化意义的词语,这里既包括直接反映文化现象的词语,如“龙”,又包括间接反映文化现象的词语,如“梅”;而苏宝荣则认为只有那些“一开始就在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词语”才能算作“文化词语”,这大抵相近于前者所谓“文化的直接反映”词语。哪一种定义是正确的呢?我认为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有必要先了解词语的文化意义。
  2.词语的文化意义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中,语音与文化的关系最为疏远,语法次之,词汇则是与语言关系最为密切、反映最为直接的部分。在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与实践中,词汇意义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英国著名学者杰弗里·N.利奇在其专著《语义学》(Semantics)的第二章将词义分为七种类型: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社会意义(social meaning)、情感意义(affective meaning)、反映意义(reflected meaning)、搭配意义(collocative meaning)、主题意义(thematic meaning)。其中,概念意义是语言交际中最基本的意义,是进行语言交际的基础条件,内涵意义是附加在概念意义上的意义,指“一个词语除了它的纯理性意义内容之外,凭借它所指的内容而具有的一种交际价值”(利奇,1987)。利奇把词的概念意义称为“理性意义”,而把其余的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统称为“联想意义”。这种“联想意义”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联想到的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表达人们使用语言时感情上的反映,并从广义上显示出特定语言集团的社会文化特征”(沈安平,1996,转引自杨元刚,2008)。词语的这种联想意义实质上就是词语所承载的民族文化语义(杨元刚,2008),即词语的文化意义,是“词在特定社会文化交际背景下所获得的意义”(苏宝荣,1996)。如中国人所熟悉的“莲”,即荷花,它的概念意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浅水中。叶子大而圆,叫荷叶。花有粉红、白色两种。种子叫莲子,包在倒圆锥形的花托内,合称莲蓬。地下茎叫藕。种子和地下茎都可以吃。也叫‘荷’、‘芙蕖’或‘菡萏’”(《新华字典》,2000)。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此后,人们便以“莲”喻指“清正廉明,不同流合污”。“莲”的这个义项就是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获得的,是它的文化意义。又如“杜撰”,意为“没有根据,凭主观想象捏造”。该词的意义不是由语言自身获得,也无法单纯从语言上解释,必须联系其产生的文化背景。“王琳《野客丛书》卷八记载:‘杜默(人名)为诗,多不合律,故言事不合格者为杜撰。’”(苏宝荣,1996)因此,词语的文化意义,需要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才能解释清楚,单纯依靠语言去说明是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的。
  苏宝荣(1996)认为,词语的文化意义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词的文化意义与词的字面意义相距较远、一般有确切的语源、有明显的民族性和时代性。这些特征主要不是由于语言自身的原因造成的,而是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词语的文化意义是我们认识和确定文化词语内涵的主要依据。它使我们得以区分词语的语言意义(概念意义/一般意义)和文化意义,帮助我们对词语进行分类,从而更加有效地研究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义。
  3.文化词语与词语的文化意义
  一个词语具有了一定的文化意义,就是文化词语吗?根据黄金贵和常敬宇的解释,这样的词语都应该算作文化词语。前者认为,文化词语是指那些具有不同程度文化色彩的词语,换句话,我们可以理解为:只要具有文化色彩,这个词语就是文化词语。后者认为,文化词汇的一个特点,是它与民族文化有直接或间接的各种关系,如“龙”、黄、竹等;有的和各种文化存在渊源关系,如来自文化典籍的词语及来自宗教的词语等。从这种表述不难看出,后者也认为只要具有文化色彩,这个词语就是文化词语了。我以为这是混淆了文化词语和词语的文化意义而导致的结果。黄、常两位先生的定义或解释扩大了文化词语的范畴,误把具有文化意义的词语一股脑地归结到文化词语属下。
  某一个字(或词)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们社会生活中表达某种意义的需要。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字(或词)一开始就有着某种基本意义即语言意义,这样的词语在数量上是巨大的。但是这些词语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在某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都或多或少地获得了某个或某些文化意义,因而,语言中的大量词语,其实是既有语言意义,又有文化意义的。完全没有文化意义而只具备某种语言意义或功能的词语在数量上是非常少的。
  “黄”,颜色词,但是由于大部分土地是黄色的,在以土地为主要生产原料的封建社会中,“黄色”与人民的生产生活乃至命运紧密相关起来,王族皇室便以此为专用色,以显其权贵,于是“黄色”获得了新的文化意义:“至尊至贵”。
  “杨柳”本为植物名,同属落叶乔木或灌木。传说隋炀帝在运河两岸种植柳树,并御赐柳树姓杨,遂有“杨柳”之说。而《三辅黄图》有言:“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于是,“杨柳”成为“离别”的象征,获得了新的文化意义(王德春,转引自吴友富,1998)。
  类似“黄”、“杨柳”这样先有语言意义,而后又获得文化意义的词语是非常多的,如果把它们都归入文化词语,那么词语的这种分类也就失去了现实意义:非文化词语是如此至少,这样的文化词语又如何进行研究?其实我们所关注的主要是词语的文化意义,而非文化词语。那么,什么样的词语才能算是文化词语呢?我赞同苏宝荣的观点:产生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只有文化意义,没有一般的语言意义,这样的词语可以称之为文化词语。如“华表”、“友于”、“闰”。常敬宇所说的直接反映文化的词语,如“龙”,部分来自文化典籍的词语及来自宗教的词语就可以归属于文化词语,而那些间接反映文化的词语,如“白”、“松”都不能算作文化词语。
  由于辨别一个词语是否属于文化词语需要从它的渊源分析,需要训诂学和考据的本领,有时候我们是不太容易作出判断的。在现实的跨文化研究中,我们应该多多加以关注的并不是文化词语本身,而是词语的文化意义。黄金贵教授的《古代文化词义集类辨考》从名称到实际内容其实分析的就是词语的文化意义,而不仅仅是文化词语的词义;戴卫平、裴文斌所著《英汉文化词语研究》(2008)提供的也是词语的不同文化意义,而非“文化词语研究”。相比之下,杨元刚的《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2008)才算得名实相副。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黄金贵.《古代文化词义集类辨考》自序[J].杭州大学学报,1994,(4).
  [3]李国正.文化语言学研究的新收获——评黄金贵著《古代文化词义集类辨考》[J].高校社科信息,1996,(1).
  [4]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5]苏宝荣.词的语言意义、文化意义与辞书编撰[J].辞书研究,1996,(4).
  [6][英]利奇著.李瑞华等译.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
  [7]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8]姚乃强等.汉英双解新华字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0.
  [9]王德春主编.汉语国俗词典[Z].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0.
  [10]吴友富主编.国俗语义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其他文献
摘 要: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灌输、教师填鸭式的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导致学生厌学及知行不一。要真正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就必须转变教学模式,使之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新课程 政治 教学模式    九年级各门学科新课标的普遍实施,标志着新一轮课改在全面展开。其中特别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想品德课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作为一名政治教师
摘 要: 本文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目标,结合教学理论与实践,论述了语文教师如何有效利用生活资源教好语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生活资源 有效利用    一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五点提出:“(让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教育家杜威在《民主与教育》中简明扼要地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摘要:咨询员根据对求助者临床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发现,由于求职者父母对其期望过重,求助者对高考也看得比较重,考试受挫后自责、自卑,缺乏自信,从而引起了考试焦虑情绪。咨询员与求助者通过0理测验和上级心理咨询员的指导,形成了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共同协商制定了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咨询员成功地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并辅以放松训练,对缓解求助者的焦虑情绪有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考试焦虑 合理情绪疗法 放松训练   
电影《相助》讲述的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南部某小镇发生的故事。这里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如白人生活的社区美景如画,而黑人的生存环境却贫疾落后。黑人女性的境遇就更加不易,她们常会遭到白人男性的强奸甚至无奈生下孩子,这些现象在描写美国南部生活的影片中大多都能发现。所以该影片重点刻画了黑人女性进行思想崛起的过程。  一、 对黑人女性的形象进行分析  (一)善良真诚的品性  白人家庭通常会找黑人女佣打理家
影视作品《小王子》自拍摄到上映历经六年漫长的时间,电影自上映后便一直高居影院票房榜首,更是受到海外豆瓣社区网友的广泛好评。电影内容属于现代生活形式下的小王子传奇故事,同时,导演在进行故事叙述过程中还采用了故事套故事的形式。电影将原作品的主角小王子置换成了小女孩,而小女孩同样对美好充满了向往,然而,她却未能得到小王子旅行的童话空间,所以只能将这种旅行埋藏在自己的内心世界,最后还是飞行员和小王子的故事
摘 要: 比较研究方法,也称比较分析方法,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和社会科学的普遍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运用于历史研究中,便形成历史比较研究方法。比较史学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历史现象的比较来加深和扩大对历史的认识的基本方法。本文主要对史学比较研究方法的类型、要求、程序和前提以及作用等方面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 历史教学 比较研究方法 功效    比较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
蔡汀 祖籍浙江省绍兴县,1963年6月出生于浙江上虞,1988年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研修,现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绍兴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绍兴书画院特聘画师,绍兴市上虞区文联副主席,上虞区美术家协会主席。  绘画之事,说易也易,说难更难。易,美术爱好者画出一张像样的画,虽无艺术性可言,却也是绘画作品;难,中国美术史金字塔尖上那些开宗立派的画家,不同时期的代表名作,是我们难已逾越的。  初学绘画,有
摘 要: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加强指导学生们积累素材外,教师还应在提高学生的写作时效和批改时效上下功夫。只有在不断的改革与继承中,才能找出一条适合作文教学规律的道路。  关键词: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 互评互改 写作时效 批改时效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大多是任两个班级的课,兼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每天上课、处理班级事务已忙得不亦乐乎,而两个班级的作文教学更是让人焦头烂额。传统的作文批改往
摘要:教育说到底就是培养人。任何学科教育都应牢牢把握这个根本。然而,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忽视了阅读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意义,忽视了阅读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构建价值,导致了阅读教学的技术化操作。这种背离人的发展需要的教学,与时代需要的创新精神格格不入。  关键词:阅读教学 创造思维 训练    一、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陆机在《文赋》中说:“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
摘 要: 在薇拉·凯瑟所生活的年代,美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本文拟选取她的多部作品,从中管窥她面对巨大社会变革时内心的煎熬、彷徨与挣扎。  关键词: 薇拉·凯瑟 沉沦 迷失与救赎    一、引言  薇拉·凯瑟(Willa Cather,1873—1947)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作家之一。她是第一个将美国中西部狂野荒凉的内布拉斯加州带入读者视野的作家。为此她被评论家称作“草原女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