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自我追求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kFlande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妇作家艾米莉·勃朗一生中最经典的作品,也是她唯一的一部小说。本文从女性自我追求的角度,分析了小说中两代女主人公凯瑟琳在爱情婚姻道路上的命运沉浮,剖析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在爱情婚姻上的自我追求。
  [关键词]女性的自我追求独立个性自我与家庭爱情和婚姻
  在世界文学历史上,尤其是在英国文学历史上,《呼啸山庄》一直被认为是一部杰出的巨作。许多文学巨人都在试图研究它的主题。例如Cecil David believes it iSa philosophical exposition of mystiCism;William Somerset Mangnam regards it asan explanation of author’s seeking for andcrying out for freedom。(Yang,1983:187)本文旨在从女性在婚姻中自我追求的角度阐释其主题。
  
  一、凯瑟琳·恩萧的自我追求
  
  凯瑟琳·恩萧在婚姻道路上的自我追求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自我迷失、自我追求、自我毁灭。在男性社会里,女性一直被视为男人的附属物,她们没有追求真爱的权利。而凯瑟琳拼命挣扎着希望同时拥有丈夫埃德加和情人希刺克厉夫,这代表着一个家庭妇女的自我追求和传统婚姻的对立,这两者在那个由男性控制的社会里是不能共存的,最终凯瑟琳死于两者尖锐的冲突中。凯瑟琳的死象征着女作家难以实现的梦在现实中的破碎。
  
  1.自我迷失
  凯瑟琳·恩萧出生于呼啸山庄并且在这座旷野的山庄中长大,与生俱有的野性造就了她性格的叛逆,使她的心灵充满了对真爱的向往与追求,并激起了她自我追求意识的火花。然而,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们却只欣赏那种在家庭里扮演“天使”角色的典型女性——漂亮、温柔、完全顺从于男性。老恩萧对自己的孩子要求非常严格,他对凯瑟琳很失望,他经常说,“I cannot love thee;thou’rt worse than thy brother,”(Bronte,2004:35)。后来,有着和凯瑟琳同样天性的吉普赛弃儿希刺克厉夫来到他们家,仅仅因为他是男性,便深得父亲的宠爱,但是这种不平等的对待并没有减弱凯瑟琳的热情,反而唤醒了潜藏在她内心深处更深层次的女性意识,她发现希刺克厉夫就是真实的自我——疯狂、任性。
  老恩萧死后,辛德雷成了呼啸山庄的主人,为了报复他把希刺克厉夫的身份贬为粗俗而下级的仆人。凯瑟琳的境况并不比她的情人好,她的哥哥几乎忽视了她的存在。她经常会遭到邪恶仆人的刁难:尽管凯瑟琳在呼啸山庄过着痛苦的生活,但她仍然觉得自己很幸福,她认为只要和希刺克厉夫在一起,她便可以忘记一切。那时侯,她感觉自己既找到了真实的自我又获得了真爱。不幸的是,她拥有这样的日子并不长。不久凯瑟琳在另一个世界里迷失了自己——画眉田庄。她被眼前这片新世界的“文明”所迷惑。她的虚荣心开始膨胀,她的嫂子试图用各种漂亮的衣服来提升她的自尊,渐渐地她开始被那些当时自以为正直的人们接受。她在画眉田庄住了几个星期,她把自己打扮成一位高贵的小姐而非一个粗野的丫头重新回到呼啸山庄。她害怕与希刺克厉夫接触,她认为他会弄脏她的衣服,本来这样做对其他有着爱美天性的女孩来说似乎很正常,但对凯瑟琳却不同。因为以前从来没有在她身上发现如此平常的天性,唯一的解释便是她正逐渐地失去她真实的自我,并且疏远了希刺克厉夫。但是凯瑟琳并没注意到她自我意识怒放的花朵正在一点点的枯萎。
  当画眉田庄有修养的年轻主人埃德加向凯瑟琳求婚时,她违背自己的心愿,接受了他的求婚。虽然她说“In my SOUl andin my heart,I’m convinced I’m wrong”(Bronte,2004:63),但是门第、金钱和社会地位的诱惑蒙住了她的眼睛。希刺克厉夫无意中听到凯瑟琳对耐莉说“It woulddeqrade me tO marry him.”(Bronte,2004:64),于是,带着一颗破碎的心,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希刺克厉夫离开了呼啸山庄。这暗示了凯瑟琳完全地失去了真实的自我。
  
  2.自我追求
  凯瑟琳对真爱的背叛以及她对门第的虚荣使她一直遭受着精神上的折磨。嫁给埃德加后,凯瑟琳成了画眉田庄的女主人。表面上看她是一位品行端正的好妻子,实际上,在她的内心深处,她却十分困惑和焦急。尽管她比以前更绚丽迷人,但是那个热情、疯狂女孩的影子从她身上再也找不到了。传统的家庭生活己经磨损了她的精神和天性。正当凯瑟琳处于精神折磨时,她的情人希刺克厉夫再次神秘地出现在她的生活中。希刺克厉夫的返回唤醒了她渐渐麻木的灵魂。她说“the whole last seven years of my lifegrew a blank! I didn’t recall that they hadbeen at all”(Bronte,2004:102),传统的家庭生活把一个热情独立的女孩变成了一个无思想、无追求的家庭妇女。现在,凯瑟琳已经觉醒,她再也不愿为了家庭而伤害自己,她要无视一切摆在自己面前的障碍,尽她最大的努力去追求自我。因为希刺克厉夫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凯瑟琳真实自我的化身。她要尽全力让自己的丈夫埃德加变得和她一样喜欢希刺克厉夫。为了这个目的,凯瑟琳重新恢复了她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重新点燃了她自我追求的火花。这个曾经疯狂、任性的女孩回来了。
  
  3.自我毁灭
  凯瑟琳在传统家庭中一直处于服从的地位,虽然她已经尽了很大努力来改变和适应她的处境,但她发现自己与传统婚姻家庭的矛盾远比她想象的更难解决。埃德加是维多利亚时代传统男性的典型代表。他把希刺克厉夫看成是要破坏他的婚姻和生活的低级而邪恶的人,他们经常发生激烈的冲突。
  凯瑟琳试图在丈夫和情人之间建立一种和睦的关系,她总幻想真实的自我和传统婚姻家庭可以同时存在。而这一切让她筋疲力尽,最终希望破灭。虽然她与其他平凡的女性不同,并且相对来说更进步,但她仍然被困在传统的圈子里,她的失败并不仅仅是由她自己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以及她接受的教育注定的,而且还与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背景有关,在这个男性社会里,女人一直被认为是丈夫的装饰物,她们理应漂亮而且品德高尚,不应该有任何的自我追求。面对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我们虚弱的女主人公不能找到同时救她自己和她的家庭的解决办法,最后,她从肉体死亡上寻找到了解脱。
  凯瑟琳自我追求的失败引人深思,在她的追求过程中,每次当她遇到困难或是需要她做出选择时,她总是试图从外界得到帮 助,而不是自己努力解决。从这点来看,她缺乏独立的个性,这就导致了她自我追求的失败以至她悲剧的死亡。
  
  二、凯瑟琳·林顿的自我追求
  
  凯瑟琳·林顿成功的自我追求也包括三个阶段:自我消沉、反叛和自我改变。她与表哥林顿的不幸婚姻和希刺克厉夫的虐待唤醒了她的自我意识。她开始在追求其真爱中追求自我。她与哈里顿完美的婚姻反映了女作家艾米莉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而她的反叛表明那一时代的女性开始意识到传统婚姻的束缚。
  
  1.自我消沉
  凯蒂(她父亲埃德加这样叫她)从小在画眉田庄长大,她被父亲塑造成当时人们所接受和欣赏的“天使”。表面上,她似乎没有辜负父亲对她的期望,实际上她也有一种天生的反叛精神,但这种精神被她外表极度的美丽所掩饰,被她对父亲深沉的爱和尊敬所压抑。凯蒂的悲剧应该从她第二次拜访呼啸山庄碰到她年轻的表哥林顿·希刺克厉夫开始。她情不自禁地爱上这个纤弱有女人气的男孩,她把自己真诚的爱全部献给了他。而林顿实际上是个懦弱、自私、脾气暴躁的家伙,在这个世界上他只爱他自己。在希刺克厉夫的威胁下,凯蒂嫁给了林顿。他们的婚姻仅仅是希刺克利夫报复的工具。婚后在家庭生活里一直扮演着“天使”角色的凯蒂意识到,她抑制了自己的个性和自我追求迎合来的婚姻,是一桩没有爱情的婚姻。这一阶段,凯蒂和她母亲在婚姻问题上存在着相同的弱点,她们俩都放弃了真实的自我,幻想着用迎合的方式来追求真爱和幸福。最终,她们的美梦在现实中破碎了。
  
  2.反叛
  幸运的是,凯蒂比她死去的母亲有着更坚强的意志。而且当她面对残酷的暴虐时,她表现出一种反叛精神。多病的林顿死后,凯蒂成了一名年轻的寡妇,而这并不意味着她不幸的结束,她仍旧生活在希刺克厉夫的暴虐之下。对凯蒂来说,过去她总是摆脱不了自怜以及对婚姻的绝望,而现在,身体里流着和母亲一样热情而野性血液的她要重新振作起来反抗她的敌人。除了这些,凯蒂的反叛精神表现在她的冷酷及她对第一次见面就向她示爱的洛克乌德先生漠不关心的态度上。洛克乌德先生是一位年轻而富有的绅士,在维多利亚时代,他是女士们心中最理想的配偶。嫁给他,凯蒂不仅能逃离呼啸山庄,而且在画眉田庄还能重新过上舒适的生活。然而,年轻的凯蒂已经有了一次教训,她深深地懂得这种剥夺妇女自我追求的婚姻正是对她个性的一种禁锢,,因此,即使她在呼啸山庄最艰难的时刻,凯蒂也从来没想过依靠这个像英雄的男人来使自己从极度困境中解脱出来。
  由此看来,凯蒂比她母亲更独立,她试图自己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即使她没有百分之百的信心成功。这种性格完全不同于她母亲依靠外界的性格,这就导致了她们各自的自我追求和命运的极大不同。
  
  3.自我改变
  哈里顿,辛德雷的儿子,呼啸山庄真正的主人,却被希刺克厉夫贬为仆人。开始,因为哈里顿的无知和粗鲁凯蒂看不起他,然而当她和哈里顿住在一起时事情发生了改变,她发现在哈里顿粗鲁的外表下有着一颗仁慈而无畏的心。她觉得从他身上仿佛找到了一个真实的自我。她决定追求真实的自我。她放弃了歧视并设法与哈里顿接近,她努力用自己的真诚去感动哈里顿并且发展成为亲密的朋友。此时她决定要重塑哈里顿。女儿和母亲都试着改变他们的情人,然而她们的措施却截然不同,母亲无知地认为,嫁给富有、地位高的埃德加能帮助她的情人摆脱贫困和粗鲁并且成为正派的人,结果失败了。女儿的想法更现实、有效,她主动塑造哈里顿,她的积极和勇敢最终使她得到了真爱。首先凯蒂要教会哈里顿读和写,这没有费她多大劲,因为哈里顿天资聪明。真正麻烦的是,无论她用什么方法在哈里顿面前揭露希刺克厉夫的罪恶都不能改变哈里顿对希刺克厉夫的崇拜和尊敬。渐渐地,凯蒂知道哈里顿对希刺克厉夫的迷恋并非理智能摧毁的,试图斩断由习惯锻造的铁链是残酷的。从那时起,凯蒂再也不提希刺克厉夫的罪恶,因为她开始成熟地知道怎样去爱一个人,去尊敬一个人,凯蒂已经完全摆脱了任性和幼稚。从某种意义上说,凯蒂在塑造情人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
  更为重要的是,凯蒂和哈里顿纯洁的爱情使希刺克厉夫的报复瓦解了。他发现报复成功的喜悦并不能迷补他失去凯瑟琳的痛苦,以致于他放弃了报复并且不久后就死了。凯蒂和哈里顿重新获得了财产并且成为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的主人。这对年轻的夫妇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女作家艾米莉把自己的理想和希望寄托在两个女主公身上,她的自我追求在这部作品中明确地表达了出来。在婚姻中保持自我,即人格独立、个性自由、男女平等,这才是女性得到真正爱情和美满婚姻的关键所在。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结合交际翻译理论和奈达的翻译动态功能对等理论着重分析了中国电影标题翻译的特点以及存在的若干问题,强调将翻译理论与电影翻译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现有的电影文字的翻译水平,规范电影文字的翻译。  [关键词] 电影翻译 功能 文化  长期以来电影名称的翻译,由于其通俗性而未能引起翻译界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影视翻译涉及跨文化交际学,语义学,语音学,翻译学,语用学等多个层面,仅仅依靠经验总结是
期刊
[摘要]针对儿童化影像风格和成人化影像风格的相互渗透现象,以及不同风格下所表现出的不同主旨和内涵,本文就影片内容与形式的不同组合方式从三个角度进行剖析。通过比较和重点论述,从而找出成人影像与儿童影像的契合点,同时也为儿童影片和成人影片的进一步准确定位提出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儿童影像 成人影像 互动  目前,人们对儿童影片和成人影片的界定是相当含糊的,在对影片进行分类详述之前,有必要先对本
期刊
[摘要] 当前影视音乐正逐渐成为影视艺术的重要构成元素,音乐与影视有机地融合成为一个艺术整体。影视音乐已经成为影视和音乐创作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引起了它的创作者和欣赏者的广泛关注。著名作曲家谭盾凭借《卧虎藏龙》的电影音乐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他的《英雄》、《夜宴》等一系列电影音乐也都在社会和音乐界产生了重大的反响。本文试以谭盾的电影音乐为例,未探讨当代影视音乐的特点以及进一步
期刊
[摘要]音乐教育是最好的情感教育形式,无论是对专业音乐工作者,还是综合类的艺术工作者,如:影视演员、歌唱演员等等;另外,音乐教育在审美教育方面所具有的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也是其它学科不可比拟的;所以,以情感育人是音乐育人的一个优势。为此,我们可以从各艺术学科的共性出发,以各门艺术的共性来实现他们之间的连接和互动。如:音乐与诗歌的结合形成歌曲,音乐与影视作品的结合使艺术效果更加美好等等。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高等艺术设计类素描教学是以设计为最终目的的重要基础课,是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就教学中围绕目标、能力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如何构建教学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强化创造性思维训练等内容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高等 艺术设计 素描教学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也在加快。高等艺术设计类的造型基础课——素描教学,如何围绕高等
期刊
  
期刊
[摘要]在探讨作品和真理的关系时,海德格尔指出艺术作品的两个基本特枉:建立世界和制造大地,为人们更深入地把握现代艺术提供新的理论视角.世界和大地的关系是一种争执关系,在争执中,真理自行置入艺术作品,艺术根撮于大地并且开启了一个世界。  [关键词]艺术作品 世界 大地 争执真理  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为了探询作品因素而对器具所做的分析中,海德格尔带出了世界和大地现象,提出了“世界”与“大地”
期刊
  
期刊
[摘要]本文围绕着宫崎骏动画电影的核心主题“成长”而展开论述,认为宫崎骏在其动画电影中一方面展示了作为个体的人的成长和作为集体的人类的成长,另一方面又不断地揭示出这种成长的不可能性,从而形成宫崎骏动画电影的悲剧底色。  [关键词]宫崎骏 成长 不可能性 悲剧底色  虽然早在1963年宫崎骏就投身于日本东映动画公司从事动画制作,但是直到1982年长篇漫画《风之谷》开始连载时,宫崎骏的个人风格才
期刊
[摘要]本文对《活着》的电影和小说作了详细的分析比较。就其中的人物命运,两者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电影和小说中的几个具体细节以及作者和导演在主题上的立意四个方面,对二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加以赏析,最后从宏观角度总结了他们各自的特色。  [关键词] 活着 死 相同 不同  从1984年以来开始发表作品并引起评论家的注意,继而登上中国先锋派浪尖的余华,在二十年后的今天依然是当代中国文学史上一面不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