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情入境 读中悟情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liu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律·长征》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的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的豪迈情怀。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走近毛泽东,感悟伟人情怀。这首诗放在开篇的第一课,可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来我把我的点滴做法与各位分享、商榷,希望提出宝贵的意见。
  一、烘托渲染,导课激情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由于这首诗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理解起来又有很大的难度。课前和课终,我都播放《长征》这首歌,以把学生带入情境。然后一开课我首先用激昂、凝练的语言导入新课:“同学们,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那么一代伟人毛泽东是如何描绘这一宏大的历史画卷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七律·长征》。”通过情境设计,拉近了学生与所学知识的距离,对教学内容的推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给学生带来了视听上的震撼,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对长征的了解,实现了语文教学的潜移默化。
  二、紧扣题眼,融情入境
  上课伊始,我首先出示红军远征图,然后用激情饱满的语言指着远征路线图,一一复述红军所经历的十一个省市和远征的路程二万五千里,让学生在头脑里先有一个总体的感觉——长征真不易。接着我就说:那书中是如何给我们描述的?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自由读。读完后,我抛出一个问题:红军在长征途中都经历了哪些山水呢?让学生找出诗中的山名、水名,然后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借媒体出示那些山和水,让学生从视觉上去感知红军的“远征难”。同时,又抓住关键词“万水千山”,我概括了红军诗中所经历的这些山、水,它们是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困难的缩影;随后补充相关资料,如爬雪山、过草地,让学生的头脑中再现当时的情境。最后通过朗读充分感知远征中的艰难险阻,并把感知的内容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和反馈,加深对诗歌中“远征难”的理解和体悟。在理解和朗读的指导上是有层次的、递进的,从字词表面的意思入手,融情入境,层层深入,结合当时的特定历史环境,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了朗诵的水平和对诗歌内涵的把握。
  三、抓住重点,体会情感
  在学生理解了长征的艰难后,抓住重点词“若等闲”,让学生自主合作,找出能体现红军“远征难”的词句,进行交流、诵读,特别引导学生高声朗读课文,领会和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歌是很讲究炼字炼句的具有音乐美的一种语言艺术,因此,读诗对语言要进行咀嚼,反复地深入地体会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所表现的丰富的内涵;还要通过吟诵,体会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逐步培养欣赏和朗诵诗歌的能力。
  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采用比喻的手法,创造出了新的艺术境界。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突出了乌蒙山的高大险峻,可在红军战士眼中它们不过是细浪和泥丸而已。本体喻体强烈反差,足见红军的顽强和乐观。在学习课文时,把诗歌反映的具有高度集中性和跳跃性的生活内容、人物形象通过想象加以充实、加以补充,使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很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介绍背景、高声朗读、特别是运用想象再现诗的意境,确实是学习诗歌的一种良好方法。在以后的诗歌学习当中,我将继续推广运用这些方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四、反复诵读,读中悟情
  通过以上三个板块的设计,要将自身的阅读体验转化为诵读中重音、停顿、语气的变化。这样的诵读探究使学生真正读得有感情、读得入心肺,而非用一些生硬的技巧去装饰了。
  在具体的诵读中,学生基本掌握了整首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不同诵读方法。首联充满傲视山川的夺人之气,非百战百胜、总揽全局的三军统帅、一代伟人而不能拥有此胸怀,无此胸怀亦不能出此语。所以我们应该将前半句诵读得坚决、充满信心,后半句“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只等闲”要轻读,读出当作平常事的平淡语气,甚至可以带点蔑视。读三、四行时要突出五岭的绵延不绝、乌蒙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读得平淡,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第五行要读出红军的欢快心情,第六行读时语气要低沉一些,以表达对牺牲战士的沉痛缅怀之情。最后两行应读出欢欣鼓舞的语气,因为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翻过了终年积雪的岷山,“更喜”二字既是红军当时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的展望。
  诗歌教学,诵读指导是灵魂。以往的语文教学,常常由老师灌输朗诵方法,学生被动接受。要“让学生动起来”,让语文课堂展现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这节课,以诵读诗歌为主线,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中心,在活动中习得诗歌朗诵知识,让课堂呈现出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这样,这节以诵读为主题的语文课的人文色彩、语言文字训练特色也就充分表现出来了。
其他文献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无论采用何种教学策略,课堂提问是必不可少的。提问中的启发艺术十分重要,它是连接设疑与释疑的桥梁和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没有启发或启之不得法,既无法达到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目的,又耽误了课堂的宝贵时间。课堂提问,可以从如下诸方
期刊
课堂教学的目标确定、文本解读的深浅把握、学生学习方法的确定、课外拓展的延续等等,都是语文老师备课时需要考虑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把握课程的理念,用教学理念来规范自己的教学。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吃透教材,把握重点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备好课的第一步是确定正确而恰当的教学目标。看看我们老师的教案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通常有两种形式:三维目标式、工具人
期刊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更是教材内容的研究者和开发者。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创造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删除和加工,以高效、合理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材内容,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和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是一个值得广大数学教师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经验化方式  教师在呈现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通过复习、提示
期刊
摘 要:“生本教育”理念是符合我国教学改革方向的教学理念,对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有积极作用。本文主要在结合“生本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对“生本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本教育 实施  郭思乐教授结合十几年生本实验的无数案例作了这样的概括:“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
期刊
摘 要:要搞好家庭教育,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给孩子营造一个平等、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用心研究孩子,注重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游戏及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大力发扬孩子的特长,及时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主动配合老师,做好学校教育工作。  关键词:培养 营造 环境 良好 配合  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培
期刊
新课程改革到现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使我们逐步走进了新课程。笔者重新审视、反思十余年来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认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我们一直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定格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种教学关系比较适用于以“启发式”为主的教学方式,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大于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改革,改来改去,还是没能跳出教师“一言堂”的圈
期刊
摘 要:初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错误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教师对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应该通过错误来发现学生的不足;然后,教师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关键词:数学 解题错误 探讨  从小学到初中,知识本身对学生的要求大幅提高,但学生个体之间在智力发展与学习方法上存在着差异,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种种错误。因此,对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应该很好地对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
期刊
摘 要: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进行基础性、创新性、探索性的研究与实践。研究以多元学生自主学习理论为指导,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从实质上把握小学语文识字、阅读的教学规律,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和生存方式,构建生命课堂,走向对话的语文教育。  关键词:教学 学生 自主学习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
期刊
摘 要:阅读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的现状,阐述了朗读的技巧及朗读训练中如何进行多样化评价。  关键词:阅读教学 朗读训练 技巧 评价  “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