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思想: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来自观察、实验和经验,为此,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运用实验,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Cl2性质的印象,增强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氯气的物理性质的教学,主要以史料、事件和实物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观察氯气的颜色,再用手轻轻扇动盛装氯气的集气瓶瓶口,让学生对Cl2的“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性质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讲授氯气的毒性以及闻氯气的正确操作方法,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实验规范操作的习惯养成;2、对氯气与金属(如钠、铜、铁等)、非金属(如氢气、磷等)的反应,由于氯气有毒,教室里没有抽风设备,在实验的时候采用实验实录视频播放,通过学生阅读教材书写化学方程式,并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氯气的强氧化性;3、通过“氯水成分探究”的教学,采用分组实验、思考与交流等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地训练学生眼、脑、手等的配合,一方面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意识,从而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分析及处理: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对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已有一定的基础,前面一节学习了硅的有关内容,初步了解了非金属的有关知识,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并且在本册第二章已经学习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本节可以起到很好的巩固作用。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2.初步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并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与金属、非金属的反应,了解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3.了解氯气与水的反应,通过“氯水成分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1.运用化学史,积极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教材知识的编排顺序:由存在到性质,再到用途;2.充分运用实验,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氯气性质的认识,增强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氯气与水的反应”的分析,探究氯水漂白作用的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运用化学史实以及现实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学习氯气的发现和确认过程,以及氯气的性质实验研究,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归纳、推理能力以及探究精神;4.通过教学的问题性,创设探究情景,增加学生主动求知的精神。
教学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氯气与水的反应;2.培养学生通过现象去发现本质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即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实验验证→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2.变传统的“授—受”教学模式为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去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内化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媒体:课本、多媒体,ppt课件、实验演示、板书
教学过程(40分钟)
一、引入新课(约5分钟)
材料(图片):2004年4 月16日,重庆天原化工厂(厂址:江北区董家溪)由于氯罐及相关设备陈旧发生氯气泄漏事件,导致排污罐发生爆炸;4月16日下午5时57分,重庆天原化工厂有关人员在处置氯气泄漏事故时违规操作,导致液氯贮气罐发生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3人受伤,15万群众被疏散。
教师讲述: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由氯气引起的有害事件,所以很多不太懂化学的人一提到“氯”这个字,就会想起氯气的危害,这是非常片面的,其实只要我们安全使用氯气,那是没危险的,更何况有很多含氯的化合物对人类和社会是非常有价值的,比如氯化钠——人体体液中的Na+和Cl-对于调节体液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保证体内正常的生理活动和功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物理性质教学(约10分钟)
【板书】一、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Cl2
学习指导一:请同学们用2-3分钟的时间认真阅读课本82-83页的【科学史话】,并完成【思考与交流】中的问题:
1.从氯气的发现到确认为一种新的元素,时间长达三十多年。你从这一史实中得到什么启示?
教师引导得出:
启示1:科学研究需要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错误的理论只能浪费时间和精力。
启示2:科学研究需要以大量事实为依据,只有大量事实才能推翻错误的理论,建立正确的理论或推动科学理论的发展。
启示3:科学研究需要有热爱科学的思想和奉献科学的精神。
2.舍勒发现氯气的方法至今还是实验室制取氯气的主要方法之一,试写出Cl2的实验室制法原理(先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再写出离子方程式)
教师评价并讲解:软锰矿与浓盐酸混合产生黄绿色的气体,锰变成二价以氯化锰形式存在,同时还生成了水,配平。(幻灯片)(史料)氯气发现后一直没有大的作为,可是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让地球人都知道了氯气的威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队与英法联军在比利时的伊普尔对峙。德军突然使用了化学武器,一种黄绿色的气体随风飘向联军,一股刺激性的气味使联军士兵不停咳嗽、昏迷甚至死亡,数千名士兵双目失明。士兵越向战壕底部隐蔽,伤亡越严重。后来,将军命令士兵逆风向山峰进攻,怪事出现了,当士兵们冲过敌人前沿陣地时,原来的症状缓解了,精神一振,扩大战果,攻下了这个山峰,造成这一令人发指的事件的祸首就是氯气。这也是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次使用化学武器。
1.氯气的物理性质的教学,主要以史料、事件和实物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观察氯气的颜色,再用手轻轻扇动盛装氯气的集气瓶瓶口,让学生对Cl2的“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性质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讲授氯气的毒性以及闻氯气的正确操作方法,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实验规范操作的习惯养成;2、对氯气与金属(如钠、铜、铁等)、非金属(如氢气、磷等)的反应,由于氯气有毒,教室里没有抽风设备,在实验的时候采用实验实录视频播放,通过学生阅读教材书写化学方程式,并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氯气的强氧化性;3、通过“氯水成分探究”的教学,采用分组实验、思考与交流等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地训练学生眼、脑、手等的配合,一方面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意识,从而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分析及处理: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对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已有一定的基础,前面一节学习了硅的有关内容,初步了解了非金属的有关知识,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并且在本册第二章已经学习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本节可以起到很好的巩固作用。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2.初步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并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与金属、非金属的反应,了解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3.了解氯气与水的反应,通过“氯水成分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1.运用化学史,积极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教材知识的编排顺序:由存在到性质,再到用途;2.充分运用实验,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氯气性质的认识,增强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氯气与水的反应”的分析,探究氯水漂白作用的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运用化学史实以及现实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学习氯气的发现和确认过程,以及氯气的性质实验研究,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归纳、推理能力以及探究精神;4.通过教学的问题性,创设探究情景,增加学生主动求知的精神。
教学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氯气与水的反应;2.培养学生通过现象去发现本质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即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实验验证→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2.变传统的“授—受”教学模式为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去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内化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媒体:课本、多媒体,ppt课件、实验演示、板书
教学过程(40分钟)
一、引入新课(约5分钟)
材料(图片):2004年4 月16日,重庆天原化工厂(厂址:江北区董家溪)由于氯罐及相关设备陈旧发生氯气泄漏事件,导致排污罐发生爆炸;4月16日下午5时57分,重庆天原化工厂有关人员在处置氯气泄漏事故时违规操作,导致液氯贮气罐发生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3人受伤,15万群众被疏散。
教师讲述: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由氯气引起的有害事件,所以很多不太懂化学的人一提到“氯”这个字,就会想起氯气的危害,这是非常片面的,其实只要我们安全使用氯气,那是没危险的,更何况有很多含氯的化合物对人类和社会是非常有价值的,比如氯化钠——人体体液中的Na+和Cl-对于调节体液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保证体内正常的生理活动和功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物理性质教学(约10分钟)
【板书】一、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Cl2
学习指导一:请同学们用2-3分钟的时间认真阅读课本82-83页的【科学史话】,并完成【思考与交流】中的问题:
1.从氯气的发现到确认为一种新的元素,时间长达三十多年。你从这一史实中得到什么启示?
教师引导得出:
启示1:科学研究需要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错误的理论只能浪费时间和精力。
启示2:科学研究需要以大量事实为依据,只有大量事实才能推翻错误的理论,建立正确的理论或推动科学理论的发展。
启示3:科学研究需要有热爱科学的思想和奉献科学的精神。
2.舍勒发现氯气的方法至今还是实验室制取氯气的主要方法之一,试写出Cl2的实验室制法原理(先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再写出离子方程式)
教师评价并讲解:软锰矿与浓盐酸混合产生黄绿色的气体,锰变成二价以氯化锰形式存在,同时还生成了水,配平。(幻灯片)(史料)氯气发现后一直没有大的作为,可是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让地球人都知道了氯气的威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队与英法联军在比利时的伊普尔对峙。德军突然使用了化学武器,一种黄绿色的气体随风飘向联军,一股刺激性的气味使联军士兵不停咳嗽、昏迷甚至死亡,数千名士兵双目失明。士兵越向战壕底部隐蔽,伤亡越严重。后来,将军命令士兵逆风向山峰进攻,怪事出现了,当士兵们冲过敌人前沿陣地时,原来的症状缓解了,精神一振,扩大战果,攻下了这个山峰,造成这一令人发指的事件的祸首就是氯气。这也是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次使用化学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