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案背景:他,初一入学分班考试第56名,全班倒数第一,200分的总分他得了44分,语文27分,数学 17分。报道的第一天,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留着另类的发型,穿着奇特的服装,当时对和他一起来报到的妈妈说话极不尊敬,俨然一副社会青年的形象。
正常上课后,课堂上,他时而沉默寡言,似睡非睡;时而异常活跃,转前转后,东张西望。对老師的批评熟视无睹,大吼大叫,甚至咬牙切齿。老师们对他用心良苦求,却换来他冷眼相待,恶语相向。
课后,时好时坏,高兴时,和同学们谈笑风生,不高兴时,随手便掀翻桌子,举起凳子往地上乱摔,甚至掐着他人的脖子咆哮“我要你的命”。可怜的孩子们不知所措,时时胆战心惊,担惊受怕,处处小心谨慎,谨小慎微。总之,同学们大多饱受其欺凌,视之如瘟神。见他就避而远之。
奇怪的是,我面前的他,听话、懂事、有礼貌。上课专心听讲,主动回答问题,课堂上“动手、动口、动脑”,成绩进步很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数学及格。
对具有两面性的他,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我开始走进他的生活。
1.走进他的家庭
该生出生在富裕家庭,父亲常年在外做生意,很少回家。母亲虽然闲在家里,但是成天泡在麻将桌上,每次孩子出事找她,她都一个模式回答我“我管不住他,他不听我的话,你打电话给他爹”。找他爸爸,他爸爸回答说:“老师,我不在昆明,你们辛苦了,等我回昆明请你们吃饭”,真让人哭笑不得。经了解,在家里,他就具有两面性,在妈妈面前大喊大叫,在爸爸面前听话懂事,完全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面孔。虽然他害怕父亲,但父亲很少在家平时根本就没有精力询问他生活、学习上的情况,任其发展。虽然他从小与母亲一起生活,但是母亲喜欢打麻将,几乎不管他,只注重对他的物质保证,让他吃好的、穿好的,对于他的要求每次都是有求必应,但对于他的教育却几乎为零。据他本人说,在小学时,每天上下学都是他一个人,吃饭、睡觉都是他自己解决,难怪初中生的他每天脏兮兮的,好像没洗脸,根本不像富裕家庭的孩子。
2.走进他的生活
家中无人管教、学校又无人关心,最终使他把目光转向社会。走出学校,小小年纪的他,抽烟、喝酒、打架样样都会。他家住德缘小区,入学时,他非要住校,几个星期下来,本班的几个宿舍被他闹得鸡犬不宁。迫不得已,我劝他走读,他多么不情愿。我问他为什么?他回答,“学校好玩”。每天早上,无论天有多冷,他都第一个来到教室,我问他,为什么来这么早,他回答,“学校好玩”。我意识到:其实,穿名牌吃高档的他,并不快乐,内心是空虚、寂寞、孤独的,他害怕在家里。
首先,给予他更多的爱
爱,可以创造奇迹,可以改变人的方方面面。爱的力量是伟大的,无私的,对于这样一名孤独的学生,作为老师的我,尝试着关爱他:天冷了,你多穿点衣服,我叮嘱他;周末了,看着他无精打采,我抚摸着他,对他说,你可以到我家找周琦航玩;有时,看着休闲的他,我特意把他叫到办公室给他好吃的;暑假,旅行社组织美国夏令营,我做他爸爸的工作,给他争取了去美国的机会;一个偶然的事件,我发现他相当的爱面子,当着众人批评他,他会相当的反感,如果个别批评他,他也会接受。此后,我相当注意对他的批评的场合。
其次,挖掘他的闪光点
翻来翻去,找到了他的四个优点。他,从不迟到、早退、缺旷;他,每天早上第一个进教室;他,既然具有两面性,那就还有好的一面。他,上我的数学课比较专心。对他的这些优点,我鼓励、表扬,再鼓励、再表扬,帮助他树立自信心,增强意志力,不断引导他积极向上,乐观进取。
再次,依靠集体的力量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作为这样一名学生,调动周围的同学来帮助、支持他。就这样,因为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受老师和同学关注的。他开始有点不好意思,慢慢的纠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也开始有集体荣誉感。
最后,依靠父母的配合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为了能够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我进行了多次家访。针对该生存在的不足之处,我和该生的家长进行的彻底的沟通,并针对这些问题,具体,明确地提出了一些要求。好在,家长也慢慢的有所改变,也支持和配合我的工作。
转化成果:
就这样,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渐渐的他与同学亲近了,学会了忍让,学会了交谈;与老师的关系缓和了,学会了尊重,学会了交流。学习成绩进步了,特别是数学,可以考到70多分,好几个科目都在及格以上,现在的他变得阳光、自信,乐于助人,同学们也不在躲避他。本学期为西山区打水窖捐款,他捐款100元。
案例感悟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转化学困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不是一天两天,一月两月就可以做到的。需要耐心、恒心、爱心、信心。支持他们、鼓励他们、转化他们,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其实,现在的他,仍然有不少问题,但我对他有信心。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就告诉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摒弃传统的偏见,努力帮助后进生发现其自身的“闪光点”,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让每一粒种子能享受春天。
正常上课后,课堂上,他时而沉默寡言,似睡非睡;时而异常活跃,转前转后,东张西望。对老師的批评熟视无睹,大吼大叫,甚至咬牙切齿。老师们对他用心良苦求,却换来他冷眼相待,恶语相向。
课后,时好时坏,高兴时,和同学们谈笑风生,不高兴时,随手便掀翻桌子,举起凳子往地上乱摔,甚至掐着他人的脖子咆哮“我要你的命”。可怜的孩子们不知所措,时时胆战心惊,担惊受怕,处处小心谨慎,谨小慎微。总之,同学们大多饱受其欺凌,视之如瘟神。见他就避而远之。
奇怪的是,我面前的他,听话、懂事、有礼貌。上课专心听讲,主动回答问题,课堂上“动手、动口、动脑”,成绩进步很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数学及格。
对具有两面性的他,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我开始走进他的生活。
1.走进他的家庭
该生出生在富裕家庭,父亲常年在外做生意,很少回家。母亲虽然闲在家里,但是成天泡在麻将桌上,每次孩子出事找她,她都一个模式回答我“我管不住他,他不听我的话,你打电话给他爹”。找他爸爸,他爸爸回答说:“老师,我不在昆明,你们辛苦了,等我回昆明请你们吃饭”,真让人哭笑不得。经了解,在家里,他就具有两面性,在妈妈面前大喊大叫,在爸爸面前听话懂事,完全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面孔。虽然他害怕父亲,但父亲很少在家平时根本就没有精力询问他生活、学习上的情况,任其发展。虽然他从小与母亲一起生活,但是母亲喜欢打麻将,几乎不管他,只注重对他的物质保证,让他吃好的、穿好的,对于他的要求每次都是有求必应,但对于他的教育却几乎为零。据他本人说,在小学时,每天上下学都是他一个人,吃饭、睡觉都是他自己解决,难怪初中生的他每天脏兮兮的,好像没洗脸,根本不像富裕家庭的孩子。
2.走进他的生活
家中无人管教、学校又无人关心,最终使他把目光转向社会。走出学校,小小年纪的他,抽烟、喝酒、打架样样都会。他家住德缘小区,入学时,他非要住校,几个星期下来,本班的几个宿舍被他闹得鸡犬不宁。迫不得已,我劝他走读,他多么不情愿。我问他为什么?他回答,“学校好玩”。每天早上,无论天有多冷,他都第一个来到教室,我问他,为什么来这么早,他回答,“学校好玩”。我意识到:其实,穿名牌吃高档的他,并不快乐,内心是空虚、寂寞、孤独的,他害怕在家里。
首先,给予他更多的爱
爱,可以创造奇迹,可以改变人的方方面面。爱的力量是伟大的,无私的,对于这样一名孤独的学生,作为老师的我,尝试着关爱他:天冷了,你多穿点衣服,我叮嘱他;周末了,看着他无精打采,我抚摸着他,对他说,你可以到我家找周琦航玩;有时,看着休闲的他,我特意把他叫到办公室给他好吃的;暑假,旅行社组织美国夏令营,我做他爸爸的工作,给他争取了去美国的机会;一个偶然的事件,我发现他相当的爱面子,当着众人批评他,他会相当的反感,如果个别批评他,他也会接受。此后,我相当注意对他的批评的场合。
其次,挖掘他的闪光点
翻来翻去,找到了他的四个优点。他,从不迟到、早退、缺旷;他,每天早上第一个进教室;他,既然具有两面性,那就还有好的一面。他,上我的数学课比较专心。对他的这些优点,我鼓励、表扬,再鼓励、再表扬,帮助他树立自信心,增强意志力,不断引导他积极向上,乐观进取。
再次,依靠集体的力量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作为这样一名学生,调动周围的同学来帮助、支持他。就这样,因为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受老师和同学关注的。他开始有点不好意思,慢慢的纠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也开始有集体荣誉感。
最后,依靠父母的配合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为了能够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我进行了多次家访。针对该生存在的不足之处,我和该生的家长进行的彻底的沟通,并针对这些问题,具体,明确地提出了一些要求。好在,家长也慢慢的有所改变,也支持和配合我的工作。
转化成果:
就这样,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渐渐的他与同学亲近了,学会了忍让,学会了交谈;与老师的关系缓和了,学会了尊重,学会了交流。学习成绩进步了,特别是数学,可以考到70多分,好几个科目都在及格以上,现在的他变得阳光、自信,乐于助人,同学们也不在躲避他。本学期为西山区打水窖捐款,他捐款100元。
案例感悟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转化学困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不是一天两天,一月两月就可以做到的。需要耐心、恒心、爱心、信心。支持他们、鼓励他们、转化他们,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其实,现在的他,仍然有不少问题,但我对他有信心。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就告诉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摒弃传统的偏见,努力帮助后进生发现其自身的“闪光点”,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让每一粒种子能享受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