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写作中悬念的形成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lerianfor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说写作无论是沿着单纯讲述故事的思路发展。还是沿着表达写作主体内心体验。强调抒情性、寓意性的思路发展,也无论现代小说观念已经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叙事性作为小说的最基本的美学特征并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小说要讲故事。这是现代小说家和理论家们的一个基本的共识。
  那么。如何使小说具有极强的故事性呢?这也就离不了悬念的设置。悬念本意是指写作受体对文章中人物命运和故事的发展产生一种紧张与期待的心态。作为小说写作技法。它是指写作主体精心设置疑窦和矛盾。以启动写作受体接受兴趣的艺术手段。从叙事文学本身来讲,悬念是一种独特的文学结构形式。对于小说中悬念的形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来描述。
  
  一、多次重复同一问题,并一再延缓提供答案
  
  在小说写作中。多次提出同一个问题。而又一再延缓提供答案。造成靠近“道破”而又不“道破”的局势。往往使问题的答案呈现明显的悬而未决的状态,因而形成悬念。霍桑的《红字》中便设置了这样一个悬念。文本开篇叙述了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怀抱三个月大的女婴。从监狱出来走到市场的枷刑台接受示众的惩罚。她上衣上红色的A子。从围观的市民谈论它时所用的“荡妇”和“烂污女人”等称谓已暗示出其含义:Adullery(意即通奸)。即她所犯的罪行是与人通奸。但是这个罪犯的奸夫是谁?这个问题在文本中出现了三次。而且三次都未得到解答。先是海斯特·白兰的丈夫向围观的市民打听“婴儿的父亲是谁”。市民答以“白兰夫人决不肯说。长官们又束手无策”:接着是青年牧师迪梅斯迪尔奉命当众规劝海斯特·白兰“供出那罪犯和肇事者的名字”。但遭到了海斯特的拒绝:然后是海斯特。白兰的丈夫到监狱里逼问“那个男人是谁”。海斯特依旧不肯说出来。这个问题首先出现在文本的第二章,接着又重复出现了两次。直到第十二章才明确答案:与海斯特。白兰通奸的男人就是青年牧师迪梅斯迪尔。文本中多次提出的这一问题涉及的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人。一个犯了通奸罪的男人。故事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因而问题一经提出便能引起写作受体的好奇和关注。这一问题接连三次在文本中山现。而且每次都是处于靠近“道破”的边缘而未“道破”的状态。实际上是强化了答案的悬而未决状态,悬念因此而成。
  
  二、突出反常情境。延缓道破原因
  
  所谓反常情境。就是指与人们日常熟悉的生活真实不相符合的情境。小说文本中人物的反常表现或事件的反常情况。都能够成反常情境。反常情境通常是最能引起人们注意的,反常情境一旦出现。人们关注的焦点便是反常情境出现的原因。就会使反常情境的原因呈现出明显的悬而未决的状态,因而形成悬念。这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突出人物的反常表现来延缓道破原因。巴尔扎克的两部小说《无神论者望弥撒》和《萨拉金》都是通过突出人物的反常表现之后延缓道破原因来形成悬念的。《无神论者望弥撒》写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德普兰本来不信上帝。可是人们却发现她定期悄悄上教堂做弥撒,而且很虔诚。德普兰这一反常举动出于什么原因?作者没有马上呈现出来,而是在转入叙述德普兰未成名之前的一段生活经历后,才揭开谜团:原米德普兰是为了报答一个挑水夫布尔雅。无亲无故的布尔雅是个热诚的天主教徒。他与德普兰非亲非故。却倾尽全力帮助德普兰。在布尔雅去世之后,为了满足他虔诚的愿望,德普兰给了教堂一笔钱。让他们每年举行四次弥撒。德普兰则以布尔雅的名义去教堂为他背诵他想要的经文。希望他更快地升入天堂。《萨拉金》开篇写了德。郎蒂伯爵家的晚会上经常出现的一个奇怪的矮老头。他外表奇丑且行为古怪。形同幽灵,尤其是穿着打扮女性化:描眉、涂胭脂、戴假发、戴耳坠等,而伯爵全家对他却毕恭毕敬。这个老头是什么人?对此。文本没有立即点明,而转入叙述一段爱情故事:青年雕塑家萨拉金如痴如狂地爱上了演员臧比内拉。后来却发现“她”是一个被阉割的男人。萨拉金盛怒之下正欲杀死“她”,而自己却被臧比内拉的保护人红衣主教派来的三个刺客杀死。文本结尾才点明,怪老头就是臧比内拉。是德。郎蒂伯爵的叔祖父。他又丑又怪的外表。这是他不幸的经历所致。对两个文本的对比发现。悬念都是运用人物的反常表现形成的。而区别是前者写的是寻常人物的反常表现,后者则是写反常人物的惯常表现。这说明运用人物的反常表现来形成悬念。既可以是寻常人物。也可以是反常人物。对寻常人物要突出其反常态的表现。对反常人物要突出其惯常表现。二是突出反常现象,延缓揭示原因。加谬的小说《鼠疫》叙述了一个城市在突然问发现了鼠疫并造成大批人死去的故事。小说开头就叙述了由贝尔纳。里厄医生发现的一个反常现象:四月十六日早晨,贝尔纳·里厄医生在他的诊所的楼梯口踢到一只死老鼠,于是他把这件事告诉了看门人。可得到了看门人的否定。此后他接二连三的发现老鼠死亡。对于出现老鼠成批死亡这一反常现象。文本中并没有立即说明原因。而是接着叙述医生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并不时插入老鼠死亡的数字在不断的上升。而死于一种怪病的人数也在不断上升。直到第四章,才明确提出医生的明确判断:鼠疫。这样一来。文本中的反常现象的原因处于明显的悬而未决的状态。因而形成悬念。文本中这一悬念的形成就是在叙述了发现的反常之后。强化其反常特征,并自延缓揭示原因。
  
  三、在矛盾冲突的关键时刻,变换叙事节奏
  
  在矛盾冲突发展到关键时刻。即矛盾冲突即将发生转折而尚未发生转折。或即将见分晓而尚未见分晓的时刻。文本有意变换叙事节奏。即放慢或暂时中止叙事的进程,从而使矛盾冲突的结果呈现明显的悬而未决的状态。这也是悬念的一种形成。在这种悬念形成中。有两种表现方式:一是写急事用缓笔。金圣叹在点评《水浒传》时曾说:“写急事不得多用笔,盖多用笔则急事缓矣,读此书不然。写急事不肯少用笔,盖少用笔则急亦遂解矣。”可见,《水浒传》在写到事情的紧急处时,特意放慢叙事节奏。“多用笔”。不仅没有使事态的紧急程度得到缓解,反而使其得到强化。《水浒传》第三十九回“梁山好汉劫法场”写道宋江和戴宗在江洲被判死刑。临近行刑时。文本却用大量的笔墨细细描写临刑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而不写临刑。造成悬念:这一悬念的独特之处,用金圣叹的话说。就是“偏是急杀人事。偏要故意细细写出”。宋江和戴宗二人是死是活,明明已经到期该有一个了结的时候了。文本却偏偏不马上挑明,故意将结果维持在悬而未决的状态。写急事用缓笔。意味着在事态最为紧张的时刻。有意放慢叙事节奏。细叙一些相关细节。这样做实际上相当于延长并放大了事态之“急”。从而使矛盾冲突的结果处于明显的悬而未决的状态,因此形成悬念。二是在矛盾冲突的关键时刻,暂时中断叙事进程。中断叙事进程可视为放慢叙事节奏的一种变体。传统叙事文本的分章的办法。是在叙述到情节紧张之时。用“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打断叙述线索。下一回并不紧承上回,而是插入议论或补叙。有的文本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往往在一条线索上的情节发展到高潮处时骤然打住。另起个头叙述第二条线索上的情节。一般地说。越简单的故事,中断的越少。越现代、越复杂的故事中断的越多。而这种中断。只要出现在情节发展的关键时刻,就能形成悬念。如《水浒传》中“三打祝家庄”,写一打二打失利之后,吴用带人来见宋江。说五日之内可行妙计破祝家庄,却不接叙用什么妙计。宋江能否用吴用的妙计打下祝家庄?至此,文本有意暂时中断了相关信息的提供。而另写解珍解宝孙立孙新之事。这样一来,就造成了矛盾的结果处于明显的悬而未决状态,因而形成悬念。写急事用缓笔和中断叙事进程,都属于情节性延宕。就是指在交代和推进事件进程时。有意推迟或中断叙述环节的线性嬗递。以达到缓解情节发展的目的。
其他文献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
曹文轩在《孤独之旅》这篇小说中塑造了杜小康这个少年形象。杜小康因家庭变故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去放鸭。在经历了生活、精神、心理的痛苦磨练后,杜小康"长大了,坚强了",
期刊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无疑成为践行中原经济区建设道路的前提条件之一。然而,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相对较慢,所以,从河南省农户在农地流转中的行为表现出发,
生态农业已成为21世纪旅游业发展的主旋律之一。湖南湘西具有良好的环境资源发展背景,有利于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但必须与湘西的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深入发掘原汁原味的乡土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日本松下电器公司一直奉行“只改进.不发明”的原则.专门针对公司买进的电器专利。以及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改进。松下先生认为.这种做法与发明相
我已连任三届省人大代表,这些年来,我提出了近70件议案、建议,大多和'三农'问题有关。在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我带来的建议仍以'三农'为主,其中乡村振
16岁的女孩将要去到省城读重点高中了,临行前,她感到了不舍,却也有些兴奋。不舍的是学校那些好友。同学三年,她早已习惯了把所有的心事与他们分享:兴奋的是她终于将要摆脱母亲,去过自己的独立生活。  母亲是一个水厂工人,不善言辞。平时。她总是毫不留情地指出女儿的错误,每当女儿为自己“成熟”的思想而兴致勃勃时,母亲则将她所有的骄傲顷刻间化为云烟。因而,女孩认定母亲并不爱她,给予她的只有苛求。  临走的前一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刑部主事茹太素上了一道折子.朱元璋读了6370字以后.还没有见到具体意见.尽是空话。读到16500字以后,才涉及本题.建议了五件事情。朱元璋勃然大怒:这五件事情.
公元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最后一年,一个跨世纪宏伟的“筑城行动”在上海市中心城区声势浩大地展开。筑城地点:中山北路以南,苏州河以北,光新路以东,恒丰路以西,方圆49.5万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