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项目式课程改革在高职院校正蓬勃开展,它是顺应形势的发展而产生的,具有原来课程不具有的优势,但由于师资水平、硬件条件、思维方式等原因,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理论实践的平衡问题、学生学习自觉性问题、学生团结协作意识的培养问题,我们相信通过相关的实践活动一定能解决它们。本文通过笔者亲身实践的《电工技术》课程改革,探讨在项目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实现理论实践的动态平衡,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项目式课程 课改 理论 实践 平衡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7-0000-01
本文所涉及的理论、实践等概念,都是指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基础专业课程《电工技术》中的理论、实践知識,简单说就是:“实践知识”是解决怎样做的,“理论知识”是提供分析基础和解决为什么的。
1传统高职教育课程模式中理论与实践关系
从传统高等教育转型来的高职教育,课程主要从普通高等教育课程中移植部分内容,参照其编排方式,以学科为中心,将各类课程按序排列为分阶段的递进式课程,组成一个结构庞大的教学体系。各科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明确该课程的基本逻辑结构,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该模式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完整性和系统性,课程内的实践性仅仅体现在教学实验等环节,而课程外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如实习、实训等是独立安排的,学习目标也很单一、指向明确,该类课程与理论课程没有必然关系,可以根据设施使用情况安排在学期的任一部分,有可能先于相关的理论内容完成,造成理论、实践的脱节。其实质是不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培养出的偏学术型专门人才不能满足企业等各用人单位对职业技能的要求,职业教育的特色不明显。
2项目式课程改革易产生的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
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要深化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加快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该纲要吹响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号角。
很多高职院校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纷纷开展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能力发展为本位、以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为中心的项目式课程改革,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协作意识,构建出全新的教学模式。
课改要体现“职教”特色,重心在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理论内容以“用什么、讲什么”为原则,删减后再降低难度,而对实践训练则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学时比例,教学场所主要安排在实习、实训室或工厂车间。学生习惯于完成任务但不善于理论分析,这样容易造成理论、实践的另一种失衡,轻理论重实践,培养的学生在就业初期确实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因为他们上手快、动作熟练。但随着工厂的转型及整个国家工业形势的转变,这批学生延伸就业能力不强的短处暴露得越来越清晰,很多人因理论知识短缺而缺乏自我提高能力、缺乏持续竞争力,这就违背了项目式课程改革的初衷了。
表1是我们课改实践一段时间后对学生课改与非课改学生的问卷调查,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不满意的,对项目式教学方法有很大的不适应性,这就要求我们对课改实施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以达到课改目标。
3如何在项目式课改中实现理论实践平衡
3.1 设置课程内容注意理论知识的相对完整性、系统性
项目式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分析出的具体工作项目为载体,每一个项目都包括实践知识、理论知识等,以实施工作任务为主线,理论知识分散且应该为实践活动服务,这就破坏了原有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完整性,必须在设置项目内容时考虑理论知识的处置。
以项目三万用表的装配与使用为例(见表2),通过若干个模块,完成了模拟万用表的装配与使用及数字万用表的使用任务,完善的知识点设置完成了万用表装配及使用的理论要求,形成相应内容的知识体系,学生熟练掌握以后完全可以适应其它电子产品的相关要求。
对于《电工技术》课程来说,项目设置时还应该保持课程本身的基础性和后续课程的基础性,项目一、二的设置(见表3)非常明确,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交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规律、掌握常规电路的分析方法、掌握基本电工仪表的使用方法,为学习本课程及后续课程提供完整、系统的理论基础。
3.2 设计教学过程强调理论的价值地位
项目课程课堂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从中可以看出理论知识在整个项目教学中的指导地位、服务地位,没有理论内涵的实践活动只能是低层次的重复劳动。
《电工技术》有着较强的实践性,电工本身就是一门技术,但师傅带徒弟式的任务驱动已失去现实意义,以前的电工师傅很少有用万用表的,即使用也未必知道测量数据有什么含义,因为他们缺乏理论基础、缺乏分析方法、凭经验做事。从人才培养的定位出发,项目式课改的任务设置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具有一定的理论内涵,是一种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理论为实践服务,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延伸空间,为今后的实践迁移服务,为提高学生实践适应能力服务。因此在实践活动中应要求学生多问问为什么、多找找理论依据。例如在家庭用电线路线路安装、设计训练中,传统要求的重点在安装工艺上,让学生反复训练一个或若干线路的装配,只要按图安装、通电成功即可。而我们改革后的该部分内容对学生提出的学习目标是,要能够按给定的装配图以较好的工艺水平完成线路的组接,要能够根据故障现象用电工工具、仪表查找故障点、排除故障,还要能够根据设计对象的要求选择电器、设计电路、布置电路、验收电路性能,工艺要求已经降低到次要位置。经过这样训练的学生学会了线路分析、设计方法,能处理各种实际问题,这样的学生才具有发展能力。
3.3 安排考核注重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
项目化考核遵循理论实践一体化方式,考核内容包含实践动手能力考核、理论分析考核,在各项目、各模块等考核中要多体现理论知识的应用价值,用考核推动学生学习理论的自觉性,用考核结果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
图2是我们对家庭用电线路设计、装配项目考核的对比数据。从中可以看出,课改班学生各项得分比较均衡,已实现理论、实践的高度平衡;课改班学生理论分析能力远远高于非课改班的学生,主要体现在用万用表镇定自若地测试已装配好的电路、排除故障、顺利通电,考试中非课改班很多学生对装配好的电路不知如何测试才能保证电路正常工作,不敢通电,即使硬着头皮通电了,也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使电路功能不能完全实现,一次通电成功率不超过30%。考核中,课改班学生用时少、电路设计合理、通电成功率高,给了他们很大的学习信心,学习劲头也更足了,这达到了课改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徐国庆.项目课程的基本理论[J].职教论坛,2006(04).
[2] 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22).
[3] 梅晓妍,王民权.电工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 形成性考核”的探索与实践.科技创新导报,2008 NO.13
[4] 徐国庆.理论与实践整合的职教课程模式探析. 职教通讯,?2003(09).
[5] 王慧.高职案例教学探析与实践.教育与职业,2004(28)
【关键词】项目式课程 课改 理论 实践 平衡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7-0000-01
本文所涉及的理论、实践等概念,都是指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基础专业课程《电工技术》中的理论、实践知識,简单说就是:“实践知识”是解决怎样做的,“理论知识”是提供分析基础和解决为什么的。
1传统高职教育课程模式中理论与实践关系
从传统高等教育转型来的高职教育,课程主要从普通高等教育课程中移植部分内容,参照其编排方式,以学科为中心,将各类课程按序排列为分阶段的递进式课程,组成一个结构庞大的教学体系。各科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明确该课程的基本逻辑结构,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该模式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完整性和系统性,课程内的实践性仅仅体现在教学实验等环节,而课程外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如实习、实训等是独立安排的,学习目标也很单一、指向明确,该类课程与理论课程没有必然关系,可以根据设施使用情况安排在学期的任一部分,有可能先于相关的理论内容完成,造成理论、实践的脱节。其实质是不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培养出的偏学术型专门人才不能满足企业等各用人单位对职业技能的要求,职业教育的特色不明显。
2项目式课程改革易产生的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
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要深化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加快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该纲要吹响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号角。
很多高职院校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纷纷开展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能力发展为本位、以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为中心的项目式课程改革,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协作意识,构建出全新的教学模式。
课改要体现“职教”特色,重心在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理论内容以“用什么、讲什么”为原则,删减后再降低难度,而对实践训练则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学时比例,教学场所主要安排在实习、实训室或工厂车间。学生习惯于完成任务但不善于理论分析,这样容易造成理论、实践的另一种失衡,轻理论重实践,培养的学生在就业初期确实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因为他们上手快、动作熟练。但随着工厂的转型及整个国家工业形势的转变,这批学生延伸就业能力不强的短处暴露得越来越清晰,很多人因理论知识短缺而缺乏自我提高能力、缺乏持续竞争力,这就违背了项目式课程改革的初衷了。
表1是我们课改实践一段时间后对学生课改与非课改学生的问卷调查,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不满意的,对项目式教学方法有很大的不适应性,这就要求我们对课改实施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以达到课改目标。
3如何在项目式课改中实现理论实践平衡
3.1 设置课程内容注意理论知识的相对完整性、系统性
项目式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分析出的具体工作项目为载体,每一个项目都包括实践知识、理论知识等,以实施工作任务为主线,理论知识分散且应该为实践活动服务,这就破坏了原有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完整性,必须在设置项目内容时考虑理论知识的处置。
以项目三万用表的装配与使用为例(见表2),通过若干个模块,完成了模拟万用表的装配与使用及数字万用表的使用任务,完善的知识点设置完成了万用表装配及使用的理论要求,形成相应内容的知识体系,学生熟练掌握以后完全可以适应其它电子产品的相关要求。
对于《电工技术》课程来说,项目设置时还应该保持课程本身的基础性和后续课程的基础性,项目一、二的设置(见表3)非常明确,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交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规律、掌握常规电路的分析方法、掌握基本电工仪表的使用方法,为学习本课程及后续课程提供完整、系统的理论基础。
3.2 设计教学过程强调理论的价值地位
项目课程课堂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从中可以看出理论知识在整个项目教学中的指导地位、服务地位,没有理论内涵的实践活动只能是低层次的重复劳动。
《电工技术》有着较强的实践性,电工本身就是一门技术,但师傅带徒弟式的任务驱动已失去现实意义,以前的电工师傅很少有用万用表的,即使用也未必知道测量数据有什么含义,因为他们缺乏理论基础、缺乏分析方法、凭经验做事。从人才培养的定位出发,项目式课改的任务设置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具有一定的理论内涵,是一种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理论为实践服务,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延伸空间,为今后的实践迁移服务,为提高学生实践适应能力服务。因此在实践活动中应要求学生多问问为什么、多找找理论依据。例如在家庭用电线路线路安装、设计训练中,传统要求的重点在安装工艺上,让学生反复训练一个或若干线路的装配,只要按图安装、通电成功即可。而我们改革后的该部分内容对学生提出的学习目标是,要能够按给定的装配图以较好的工艺水平完成线路的组接,要能够根据故障现象用电工工具、仪表查找故障点、排除故障,还要能够根据设计对象的要求选择电器、设计电路、布置电路、验收电路性能,工艺要求已经降低到次要位置。经过这样训练的学生学会了线路分析、设计方法,能处理各种实际问题,这样的学生才具有发展能力。
3.3 安排考核注重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
项目化考核遵循理论实践一体化方式,考核内容包含实践动手能力考核、理论分析考核,在各项目、各模块等考核中要多体现理论知识的应用价值,用考核推动学生学习理论的自觉性,用考核结果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
图2是我们对家庭用电线路设计、装配项目考核的对比数据。从中可以看出,课改班学生各项得分比较均衡,已实现理论、实践的高度平衡;课改班学生理论分析能力远远高于非课改班的学生,主要体现在用万用表镇定自若地测试已装配好的电路、排除故障、顺利通电,考试中非课改班很多学生对装配好的电路不知如何测试才能保证电路正常工作,不敢通电,即使硬着头皮通电了,也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使电路功能不能完全实现,一次通电成功率不超过30%。考核中,课改班学生用时少、电路设计合理、通电成功率高,给了他们很大的学习信心,学习劲头也更足了,这达到了课改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徐国庆.项目课程的基本理论[J].职教论坛,2006(04).
[2] 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22).
[3] 梅晓妍,王民权.电工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 形成性考核”的探索与实践.科技创新导报,2008 NO.13
[4] 徐国庆.理论与实践整合的职教课程模式探析. 职教通讯,?2003(09).
[5] 王慧.高职案例教学探析与实践.教育与职业,20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