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正帆满再出发

来源 :共产党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byqjkwk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题采访团一行在首钢园采访,感受工业遗址与现代奥运的交融。

  夏日的北京,万木葱茏,欣欣向荣。
  6月21日至23日,中国期刊协会党刊分会2021年“庆祝建党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年会暨“庆百年华诞访双奥之城”主题采访活动在北京举行。中国期刊协会、中宣部出版局、中共北京市委相关领导、行业专家与来自全国各省区市46家党刊的工作者汇聚一堂,共同感悟党的百年奋斗史,交流党刊的发展与创新经验,深入采访双奥之城的飞速发展,所见所闻,让人倍感振奋,令人惊喜不断。

聚合力,讲好中国故事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吹响了媒体融合向全面纵深发展的号角。
  全国各省区市党刊着眼时代发展需要,积极主动跟进,内容创新、技术创新、手段创新,全力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围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史学习教育、庆祝建党100周年等重大主题开展全媒体、全方位报道,推出了一大批有温度、有深度、有水平、接地气的好作品,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节点上加强思想引领、营造舆论氛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凸显了党刊思想舆论宣传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七一客户端、七一网和党建头条公众号、前线理论圈、南方党建智库网、湖南“指点”、浙江“反腐前沿”、云岭先锋网、黑龙江“理论奋斗圈”、四川“党建视点”、陕西“一点号”、宁夏“共产党人”等一大批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客户端上线运营。截至2020年底,全国地方党刊新媒体数量达到163个,逐步构建起多平台、多载体、多维度的刊网微端红色新媒体矩阵,探索走出一条从“互联网+党刊”到“党刊+全媒体”的新路子。七一客户端、“南方+”、前线理论圈、奋斗理论圈、云岭先锋客户端已成为党刊全媒体深度融合的标杆,客户端最大下载量达260万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年会上,江苏群众杂志社、福建领导文萃杂志社、当代陕西杂志社就如何彰显党刊主阵地作用、打造高端化党刊和“党刊+”深度融合发展,结合各自刊社经验作了现场交流。
  立足党刊新发展机遇,会议期间组织了“百年党史百年党刊”主题座谈会,特邀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党刊分会主任委员杨树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陈曙光、张卫波,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副总裁郑伟作了主旨发言,通过回顾党刊发展历史,阐释报刊与党的创建的关系,展示新技术如何赋能媒体融合,清晰描绘了党刊未来发展的路径。

忆往昔,传承红色基因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党的早期组织就采取出版报刊的方式,建立和扩大宣传俄国十月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舆论阵地。诞生于1915年9月15日的《新青年》(第一期刊名为《青年杂志》)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启蒙刊物。《新青年》的问世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对中国现代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开启了民智,振奋了国魂,激发了民族精神。跟随此次党刊年会主题采访活动,各党刊记者一同走进陈独秀故居、李大钊故居、京报馆等红色文物展馆,聆听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感受那段波濤汹涌的岁月。


主题采访团一行在京报馆采访,赓续红色血脉。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池子大街箭杆胡同20号(原箭杆胡同9号)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北房和南房分别推出“历史上的《新青年》”和“陈独秀在北京”两个专题展。展览首次汇集展出了陈独秀、李大钊编辑《新青年》时的往来书信及编者作者之间的通信手札,并以仿真的形式集中展示了1920年9月至1926年7月间《新青年》刊登的200余篇马克思、列宁著作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章,突显了小而全、专而精的特色。
  位于北京西城区文华胡同的李大钊故居纪念馆,是李大钊在故乡之外生活时间最长的一处居所。在李大钊不满38岁的一生中,有10年的时间在北京度过。这10年中,李大钊先后迁居过8处住所,其中1920年春至1924年1月,李大钊一家就租住在此。纪念馆内设“故居复原陈列”和“播火者——李大钊革命思想与实践”专题展两部分,系统展现了李大钊在中华大地播撒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火种、推动创建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革命实践等方面的卓越贡献。走进北房的堂屋,迎面墙上挂着一幅著名的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李大钊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包括党刊人在内的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信仰与准则。
  从熙熙攘攘的菜市口十字路口拐进幽静的胡同里,步行不到10分钟,就来到了位于北京西城区魏染胡同的京报馆旧址,这里曾是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前哨,也是中国报业先驱邵飘萍先生的故居。今年6月1日,京报馆旧址修缮提升后首次向公众开放,馆内“京报与京报馆专题展”“百年红色报刊专题展”和“邵飘萍生平事迹专题展”三大展览,讲述了党的新闻事业发展历史和北京地区报业发展的源流脉络,让参观者尽览百年报业、传奇报人。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时期出现的以《新青年》《京报》为代表的大量进步报刊,建党初期中共中央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向导》周报、第一份日报《热血日报》、中央苏区出版的《红色中华》等等,短短600米长的展陈线路,涵盖了100年来中国新闻事业特别是党的报刊事业的发展历程。无论革命形势多么严峻,无论中国共产党遭受多大挫折,党报党刊始终顽强生存,经受住了历史考验,最终星火燎原,蓬勃发展。   岁月沧桑,记忆犹存。一座座建筑、一件件文物将红色精神具象化,直击心底。山西前进杂志社张建兆说:“不管是在京报馆,还是在《新青年》编辑部,抚今追昔,心潮澎湃。这次参观学习让我们对党和党刊的认识更加深入系统,历史发展脉络更加清晰。”辽宁《刊授党校》谢中说:“新文化运动唤醒万千民众,声声呐喊令我心湖难平;党报党刊堪称不灭的繁星,爱国的声音在今日共鸣。”

看今朝,尽展大国担当


  奥运会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体育盛会,办好2022年冬奥会是践行中国对世界的承诺。筹办工作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提出了坚持“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的理念,以及“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奥运盛会”的目标。在第74个国际奥林匹克日来临之际,全国党刊记者一行参观采访了冬奥会的主要比赛场馆建设,感受“双奥之城”的独特魅力。
  国家速滑馆,是2022年冬奥会北京赛区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其独特的建筑造型、复杂的索网结构、飞扬的“冰丝带”、1.2万平方米的全冰面以及绿色智能的科技设计都是工程亮点。亮点即难点,工程建设者们日夜奋战,在项目规划、施工设计、科技亮点、技术创新等多方面实现创新突破:采用全数字仿真、工厂化预制、现场组装、平行施工等多种建设方式,用创新领先的“智慧建造”,仅用108天时间就“精耕细作”完成了约9.7万平方米的地下结构施工;历时8个月主体结构“拔地而起”,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编制天幕”成就了国产高钒密闭索在国内大型场馆中的成功应用,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索网屋面跨度创“世界之最”;22根“丝带飞舞”环绕曲面幕墙系统,象征着速度滑冰项目的速度与激情,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努力打造“最快的冰”;仅仅2年时间,“冰丝带”就从一个概念效果图变身成冬奥精品工程。
  工业风貌混搭奥运元素会是什么样?位于北京石景山区有着近百年历史的首都钢铁集团因2008年北京奥运会停产搬迁,因2022年冬奥会再次复苏。随着2016年北京冬奥组委正式入驻以及冰雪等相关产业项目相继落户于此,沉寂多年的工业遗址重新焕发了青春。北京冬奥会单板大跳台项目的比赛场地就设在首钢园内,是世界首例永久性保留和使用的单板大跳台场馆,也是北京冬奥会唯一在市区的雪上项目举办地。设计者和建设者一方面尽力保留首钢园的工业遗存风貌,一方面对老工业厂房进行创新改造,建成冰球、冰壶、花样滑冰、短道速滑四座国家队训练场地,并积极推动体育+、科技+、文化+产业的复兴和发展,致力于打造后工业化时代城市复兴的典范。如今,工业遗存与奥运元素完美融合的首钢园,成为网红打卡地,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参观者。


主题采访团一行在延庆赛区采访,与“山林场馆、生态冬奥”近距离接触。

  位于小海陀山的延庆赛区,海拔最高点2198米,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建设难度最大的赛区。历经4年的艰辛,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延庆冬奥村及山地新闻中心四大场馆已全面完工,成为冬奥会场馆建设中一颗璀璨明珠。延庆赛区不仅立足于保障赛时需求,对于赛后可持续利用也做好了远景规划。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专门利用比较平缓的部分赛段设计了大众体验道。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赛后将回村雪道改造成为大众雪道。延庆冬奥村未来将作为旅游接待酒店,毗邻的西大庄科村被提升改造为冰雪文化民宿。从高空俯瞰整个赛区,所有场馆静默地融于自然之中,恰似大自然之手绘就的一幅优美画卷。小海陀山不仅会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今后也一定会成为大家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山、冬嬉雪的旅游胜地。北京冬奥会的到来让冰雪运动走近大众生活,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运精神也随之传播更加深远。
  两天的采访,让全国党刊记者既重温了党的历史,上了一堂关于责任与使命的生动党课,又目睹了冬奥场馆的恢宏与壮观,感受了强大的国家实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处处体现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優越性。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党刊工作者需携手前行共创未来。我们相信,未来的党刊事业将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未来的中国一定会更好!G
  责任编辑:李妍
其他文献
万里江山日日新,不尽黄河春潮涌。刚刚闭幕的自治区两会,为2021年宁夏各项事业发展锚定了新目标、制定了任务书、规划了路线图,为“十四五”发展乃至2035年远景目标描绘了新的壮阔蓝图。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回首“十三五”,成就振奋人心。五年来,宁夏始终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始终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关键举措,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圆
期刊
远方很远,但它一直在我心。它就是那个西海固。  六盘山,西海固。  在你、我和全世界所有知道它名字的人的印象里,它就是个极度贫困的地区,连西海固的人自己都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有来生,我绝不选择它作为我的母亲。”然而,谁都知道,儿女对母亲是不能选择的。  因为极致,所以容易出名和被人为地夸大与想象,于是“西海固”也就成为中国贫困的一种标志和象征,或者说它就是“苦瘠甲天下”的真切意味和“贫瘠”本身的代
期刊
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宁夏的时代重任,寄予了对宁夏人民的深情嘱托,为宁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宁夏把水利作为先行区建设的核心和关键,对水利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部署。水利部出台了《关于支持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指导意见》,帮助宁夏作出示范、创造经验、打造样板。一年来,宁夏水利部门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中央治水思路,以黄河
期刊
编者按: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中宣部组织开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活动,深入调研市、县、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宁夏将银川市、吴忠市确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活动的城市调研点,并由五市推荐县级、村级调研点。为了全景展示宁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非凡历程、辉煌成就和成功经验,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努力建设黄河
期刊
各位代表、同志们: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就要胜利闭幕了。这次会议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对开局“十四五”、奋进新征程和做好今年工作,作出了进一步安排。同时,会议顺利完成了选举
期刊
(2021年2月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  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自治区主席咸辉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会议充分肯定自治区人民政府在过去一年和“十三五”期间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同意报告提出的“十四五”时期及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会议号召,全区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
期刊
2月1日下午,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银川胜利闭幕。自治区党委書记、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润儿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应到代表406人,实到385人,符合法定人数。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陈润儿、石岱、李锐、姚爱兴、左军、吴玉才、彭友东、董玲、杨玉经、沈凡、沈左权、王文宇在主席台前排就座。石岱主持会议。  咸辉、崔波、齐同生、项宗西、张超超、艾俊涛、赵永清、雷东生
期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刻认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意蕴和丰富内涵,准确把握蕴含其中的实践要求和路径选择,对于推动“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在危机中育先
期刊
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生态环境逐步好转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出台《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施意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水、空气质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目标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持续加大。坚持上下游统筹、干支流共治、左右岸齐抓,黄河“母亲河”得到有效保护,建立了五级河(湖)长制,实施入黄排水沟及重点流域环
期刊
(2021年1月31日政协第十一届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批准崔波同志代表政协第十一届寧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