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先行区建设提供坚实水安全保障

来源 :共产党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ldsi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宁夏的时代重任,寄予了对宁夏人民的深情嘱托,为宁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宁夏把水利作为先行区建设的核心和关键,对水利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部署。水利部出台了《关于支持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指导意见》,帮助宁夏作出示范、创造经验、打造样板。一年来,宁夏水利部门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中央治水思路,以黄河大保护大治理为核心,大力实施“四水同治”,加快构建现代水网体系,为先行区建设提供了坚实水安全保障。

坚持生命至上、确保安澜水灾防护体系不断完善


  治黄关键工程全力推进。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辐射周边、协调全局的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对黑山峡河段开发作出“加快论证、尽快决策”重要指示以来,自治区将黑山峡河段开发列为先行区建设十大工程项目之首。自治区主要领导亲自谋划推进,包抓领导、分管领导全力以赴推动,工程纳入国家2020~2022年重点推进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目前可研报告已上报水利部。
  黄河生态保护治理全力推进。黄河宁夏段二期防洪工程全面完成,成功应对黄河1号、2号、4号洪水,堤防无一决口;贺兰山东麓“导、拦、滞、泄”为一体的防洪工程体系全面建成,成功抵御96场次局地暴雨洪水过程,水库无一垮坝,群众无一伤亡。牵头编制《黄河宁夏段生态保护治理规划(2020~2025年)》,《黄河宁夏段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提交水利部审查,正抓紧修改完善相关内容并同步推进要件办理,加快建设河段堤防安全标准区。

坚持保护优先、标本兼治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持续推动河湖长制落地见效。河湖管理范围全部划定,“清四乱”实现了常态化规范化,率先建立“河长+检察长+警长”工作机制,统一河湖管理平台基本建成,3846名河湖长及7000余名保洁员巡查河湖80余万次,河湖长制从全面落地到全面见效。黄河干流宁夏段水质连续四年实现Ⅱ类进出,15个国控断面Ⅲ类优良水质比例达到93.3%。宁夏河湖长制工作连续3年受到国务院激励表扬,河湖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的生态成果。
  持续推动水土保持提质增效。坚持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荒、治沙六结合,大力推广小流域综合治理、坡改梯、淤地坝建设,打造出隆德、彭阳等“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新典型。开出生产建设项目水保专项整治行动黄河流域信用监管“第一单”,水土保持监管日益加强。年均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0平方公里以上,累计治理程度达58%,入黄泥沙量由20世纪80年代的1亿吨减少到现在的2000多万吨,持续为母亲河减压减负作出贡献。

坚持以水而定、节水为重水资源效能持续提升


  落实四水四定加快推进。自治区出台《关于落实水资源“四定”原则深入推进用水权改革的实施意见》,运用市场化手段推动水资源向高效益领域流转;永宁县完成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水权交易第一例,全区累计交易水量9585万立方米、金额10.96亿元。年取水50万立方米以上用户全部在线监测,2.24万个取水口全部登记在案。关停公共管网覆盖范围内企业自备井258眼,银川、石嘴山地下水实现采补平衡。宁夏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工作获国家考核激励。
  节水型社会建设持续深化。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有关行业用水定额(修订)》,初步构建包含重要领域、主要行业的节水标准体系。现代化生态灌区推广面积超过100万亩。全区年引黄河水量由最高的89亿立方米减少到65亿立方米左右,累计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灌区总面积的48.3%,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5。全区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5年间分别下降 26.8%和31%。宁东煤化工园区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废水“近零排放”的大型综合工业园区。
  供水服务保障有力。历史性解决了439万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80.3万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安全问题全部清零,5.48万人饮水氟超标、22.74万人苦咸水问题全部解决,全区集中供水工程覆盖率达98%,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城乡供水格局基本形成,为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和城乡饮水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宁夏水利扶贫工作“零问题”通过国家考核。编制《宁夏重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用水保障方案》,以高标准供水保证体系建设支撑九大产业高质量发展用水安全。

坚持发展为要、城乡统筹现代水网络加快构建



黄河安澜,造福宁夏平原。

  科学谋划现代水网体系。自治区主要领导亲自把方向、定盘子、盯重点,谋划了7大类48项总投资约1800亿元的重大水利项目,提出加快建设以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为“大水源”,以银川都市圈、清水河流域和陕甘宁革命老區三大供水工程联合搭建“主动脉”,以大中小微工程并举连接“供水圈”,以更新改造农业灌排网畅通“微循环”,以完善提升防洪减灾网“保安全”的现代水网体系。固海扩灌扬水更新改造、清水河流域城乡供水、银川都市圈城乡东线供水3项工程列入国务院重点推进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中,“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省(区)建设获水利部批复并启动。
  加速推进重大水利建设。采取领导包抓、专班推进、专项督办等措施,压茬推进总投资423亿元的25项自治区重大水利工程开复工22项。列入先行区建设“十大工程项目”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中,银川都市圈西、东、中线和清水河流域城乡供水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53.85亿元;“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省(区)力争上半年全面开工实施。2019年、2020年水利投资规模达169亿元,占“十三五”时期的46.2%,有效发挥了夯基础、促发展、惠民生作用。

坚持创新驱动、开放治水智慧水利赋能升级


  智慧水利建设实现突破。水利部支持宁夏率先开展智慧水利先行先试,搭建“云、网、台、端”智慧水利总体框架,推进“一个平台多个主体”协同工作,实现上接水利部、自治区,下联水务局,横通涉水部门的水利系统。基层所站互联网通达率达到了95%以上,“水慧通”平台分级部署水利政务、业务、服务、财务、党务五大类共56项应用,72家水利单位1.4万干部职工实现线上协同工作。
  数字治水转型持续加速。水旱灾害防御应用系统实现了洪旱災害风险“预警预报、异地会商、灾害评估”综合功能,水资源管理应用系统实现了水资源监控精细化、高效化、数字化,河湖长制平台让实时监管、断面交接制等落到实处。云泵站、云灌区改造使厅属水管单位自然减员超过10%,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云”解塬上渴》报道宁夏“用水利云为千百年的干渴画上了句号”。区市县(区)三级656项水利行政审批率先实现全流程在线办理,做到过程透明、数据跑路、群众省心。
  治水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按照“研究院+试验区+产业园”模式,联合清华大学、银川市成立水联网数字治水联合研究院,设立了宁夏水联网数字治水产业园,以“创新联合体”的方式汇聚政产学研用要素开展治水创新。目前,联合研究院“互联网+城乡供水”系统控制技术已在全区推广,水联网现代化灌区全渠道智能控制技术已在20万亩级和百万亩级灌区试运行成功,数字治水已纳入自治区九大产业进行培育,27家高新企业已在宁夏建厂或入驻数字治水产业园。

认真讲好黄河故事擦亮塞上江南“金名片”


  自治区人大颁布实施《宁夏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条例》,是全国首个针对灌溉遗产进行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引黄古灌区传播力、影响力不断扩大。自治区批复建设宁夏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展示中心项目,以黄河文化为载体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宁夏水利博物馆共接待各类游客近18.2万人次,较好宣传展示了独具魅力的治水历史文化。联合拍摄的纪录片《塞上江南》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从更加宽广的视角反映了宁夏一系列历史文化变迁和建设成就,推动宁夏水文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十四五”时期,宁夏水利部门将继续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先行区建设为统领,加快完善现代水网、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利科技创新、水利公共服务四大体系,努力建成流域河段堤防安全、“互联网+城乡供水”、现代化灌区“三个示范区”,全面深化用水权、水利投融资两项改革,聚力攻坚深度节水控水、美丽河湖示范建设、生态经济型小流域建设、水利工程建设领域重点问题专项整治、水利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引黄灌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水利人才队伍建设、数字治水推进八大行动,为继续建设美丽新宁夏提供坚实水安全保障。G
  责任编辑:李妍
其他文献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为新时代宁夏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党的十九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提振发展信心,狠抓发展要务,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建筑空间设计方面也在追求传统文化的理性回归,新中式建筑空间的设计形式正好迎合了这部分人的内心需求,取得了一些成就。然而新中式建筑空间设计仍面临一定的困境,需要加强对其研究。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赖以生存的环境开始重新考虑,并由此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特别是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原先简单的室内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现在设计师们要做的不仅是从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宁夏财税实现了由生产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的历史性跨越。1978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为13亿元,2019年为3748.48亿元,增长288.34倍;1978年,宁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70元,2019年为54217元,增长146.53倍;1978年,宁夏财政收入为3.2亿元,2019年为423.55亿元,增长132.36倍;1978年,宁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6元,2019年为
期刊
“左老师,今天晚上文化大院跳舞着没有?”从地里干活回村的几个妇女,向刚下班回来的左旭峰打听道。  “跳着呢,你们抓紧练。‘民族团结月’演出,你们广场舞蹈队多上几个节目。”左旭峰边走边回答。  “左老师,我们秦腔自乐班能上吗?”在村口下棋的田彥林老人也在打听。  “能上呢老田,驻村工作队已经给你们换新的二胡了,你们好好练。”左旭峰应道。  左旭峰是下范村的文化带头人,在邻村的小学教书。因为疫情防控要
期刊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明确要求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这既是时代的重任,也是难得的机遇。围绕先行区建设,自治区党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要求,把电子信息产业确定为九大重点产业之一。电子信息产业既是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和重要内容,也是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所在,与其他重点产业发展密切相关。  近年来,宁夏以产业链和创新链协同发展为途径
期刊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用甘甜的乳汁滋养哺育着亿万中华儿女。宁夏有着2000多年的引黄灌溉史,成就了“塞上江南”的美誉,也丰富着灿烂的黄河文化。自流灌溉、开渠引水、泵站扬水,无不向世人展现着这片土地上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尤其是在极度缺水的中部干旱带地区和南部山区,固海扬水、红寺堡扬水、盐环定扬水三大扬黄灌溉工程的相继建成,黄河水源源不断地送上了旱塬,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期刊
蓝蓝泉州湾,滔滔黄河水。  一个是福建省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一个是地处宁夏、全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安置区,两个相距2000多公里的地方,2012年却因闽宁对口扶贫协作连在了一起。自此以后,泉州市尽己所能补红寺堡区所需,红寺堡区紧抓机遇,拼搏奋斗,两地群众携手共进,在红寺堡区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红寺堡区40个贫困村已全部脱贫出列,综合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3.46%下降
期刊
2019年3月,北方民族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马立军被派驻固原市泾源县六盘山镇杨庄村担任第一书记。受命后,他立即带领工作组两名成员来到杨庄村,开展扶贫工作。一年多来,他用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笃定与实干,带领广大村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谱写了脱贫攻坚的新篇章。  用心用情真扶贫  杨庄村位于六盘山镇东部,辖3个村民小组,人口167户59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2户155人。
期刊
万里江山日日新,不尽黄河春潮涌。刚刚闭幕的自治区两会,为2021年宁夏各项事业发展锚定了新目标、制定了任务书、规划了路线图,为“十四五”发展乃至2035年远景目标描绘了新的壮阔蓝图。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回首“十三五”,成就振奋人心。五年来,宁夏始终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始终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关键举措,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圆
期刊
远方很远,但它一直在我心。它就是那个西海固。  六盘山,西海固。  在你、我和全世界所有知道它名字的人的印象里,它就是个极度贫困的地区,连西海固的人自己都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有来生,我绝不选择它作为我的母亲。”然而,谁都知道,儿女对母亲是不能选择的。  因为极致,所以容易出名和被人为地夸大与想象,于是“西海固”也就成为中国贫困的一种标志和象征,或者说它就是“苦瘠甲天下”的真切意味和“贫瘠”本身的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