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笔者所在校,珍珠文化特色教育优化了学校管理、丰富了学校内涵、提升了学校品位,是全面深化学校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创新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依托“珍珠文化 ”的办学特色,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了解当地经济腾飞与珍珠产业息息相关,让孩子们为生活在美丽的珍珠之乡而倍感自豪,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只有努力学习,掌握真本领,将来才可以把珍珠之乡建设得更加美好,才可以更加凸现珍珠之乡人民纯洁、正直、朴实的个性品质。为此,学校提出:立高远之志、塑洁美之心、养儒雅之气,树君子之风的教学新理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自我修养。
特色教育长效机制
为此,学校制定了前期、中期、远期教学目标。前期目标:编撰《珍珠文化》校本教材,开辟珍珠养殖基地,布置珍珠实践馆,开辟网页专栏,课题立项,使珍珠文化特色教育深入全体师生心中。
中期目标:做实、做细、做强珍珠文化教育活动,使学生养成文明的习惯,形成勤学多思、活泼向上的学风,让这种行为逐渐内化为学生良好的品质,让珍珠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
远期目标:使学校成为学习的乐园,快乐成长的家园,学生的心智得到发展,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做心灵圣洁、气质高雅的珍珠人,让珍珠文化特色教育成为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
开展综合教学实践
学校校本课程《珍珠文化》读本安排在五年级的劳技课、美术课、科学课、信息技术、课外活动课程中。安排6位课题组成员上课,每人每月上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每人一学期4次课。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核心目标,选择4个方面的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我与自然、我与社会、我与自己及我与文化。
规范操作流程,系统实施课程教学。学期初制定珍珠文化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案,每月根据学校提供的教学方向确定一个大的主题或项目。每月的活动:第一周,确定活动的具体主题或活动的项目,商量、确定活动的方案,布置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方法搜集有关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第二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第三周,在珍珠实践教室,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活动的作品、成果,课题组成员参加;第四周,组织学生交流作品和活动情况,进行活动的评价,整理和收集活动的资料和成果。学期末进行学生的总体评价和活动的总结。
学制珍珠工艺品,练兵场上拜师学艺。结合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特点和教学安排,学生分批定期体验生活,向工人师傅拜师学艺,以熟悉、掌握串珠、制作工艺品的技能。亲手制作活动,使学生掌握制作程序和技巧,体会一件件珍珠工艺品凝聚工人的汗水,懂得尊重他人、珍惜劳动成果的道理。通过擂台赛,学生可以把制作工艺品的本领学到家,在综合实践展示课上举行珍珠饰品制作擂台赛,成果在珍珠实践馆内展出,并评选出“珍珠小能手”,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多渠道考察珍珠。借助学校珍珠养殖基地考察珍珠的养育过程,每班组成一个“育珠考察小组”,定期观察,进行调研和实验,对珍珠养殖与水质、珍珠与环保进行研究,并写小论文;了解育珠过程,懂得生产劳动与珍珠、珍珠与社会(家庭)经济的密切关系,体会家长育珠的艰辛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产生责任感和“珍惜今天,回报明天”的信念。考察珍珠的发展史,通过采访,考察珍珠的养殖史,感受珍珠创业的历程,进一步体会“珍珠”与人们生活、珍珠与促进家乡经济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以珍珠为支点,建设家乡的热情。
学习珍珠品质,赞美珍珠的优秀品质。珍珠有丰富的教育内涵。以珍珠的本质属性延伸,“珍珠”具有一定象征性内容,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观察体会珍珠的本质,服务他人的特征,从苦难中脱颖而出的品质,造福人类,给人类带来美德。各班可利用每月第三周的综合实践展示课,开展“我爱小珍珠”“学习珍珠好品质”“我自豪,因为我是珠乡人”“沙粒变珍珠”等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会珍珠的奉献精神。学习珍珠服务他人。开展“我是一颗小珍珠”的社会服务活动,如组织“变废为宝”活动,把蚌壳制成形状各异的工艺品,而不让它污染环境,并在贝壳上镶嵌上各色的珍珠。在制作过程中,养成爱美、创造美、朴实善良、默默奉献的良好品质。
在课题研究中提升文化品位
近年来,学校通过对珍珠文化的解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10年11月已经结束区级“十一五”课题《珍珠文化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探究》。“十二五”期间,学校申报省级课题《特色学校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市级课题《挖掘珍珠文化优势,推进学校德育建设的研究》、区级课题《借助珍珠文化,提高少先队工作的实效性》均在研究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珍珠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是动态变化的。它处于一个不断生成的状态,是一种“活的资源”。学校将继续以珍珠文化课题研究为重点,在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不断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教学天地,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通过探究珍珠文化深刻内涵,推进综合实践特色教育管理,使学校珍珠文化综合实践活动高效运行。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珍珠湖小学)
特色教育长效机制
为此,学校制定了前期、中期、远期教学目标。前期目标:编撰《珍珠文化》校本教材,开辟珍珠养殖基地,布置珍珠实践馆,开辟网页专栏,课题立项,使珍珠文化特色教育深入全体师生心中。
中期目标:做实、做细、做强珍珠文化教育活动,使学生养成文明的习惯,形成勤学多思、活泼向上的学风,让这种行为逐渐内化为学生良好的品质,让珍珠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
远期目标:使学校成为学习的乐园,快乐成长的家园,学生的心智得到发展,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做心灵圣洁、气质高雅的珍珠人,让珍珠文化特色教育成为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
开展综合教学实践
学校校本课程《珍珠文化》读本安排在五年级的劳技课、美术课、科学课、信息技术、课外活动课程中。安排6位课题组成员上课,每人每月上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每人一学期4次课。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核心目标,选择4个方面的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我与自然、我与社会、我与自己及我与文化。
规范操作流程,系统实施课程教学。学期初制定珍珠文化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案,每月根据学校提供的教学方向确定一个大的主题或项目。每月的活动:第一周,确定活动的具体主题或活动的项目,商量、确定活动的方案,布置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方法搜集有关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第二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第三周,在珍珠实践教室,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活动的作品、成果,课题组成员参加;第四周,组织学生交流作品和活动情况,进行活动的评价,整理和收集活动的资料和成果。学期末进行学生的总体评价和活动的总结。
学制珍珠工艺品,练兵场上拜师学艺。结合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特点和教学安排,学生分批定期体验生活,向工人师傅拜师学艺,以熟悉、掌握串珠、制作工艺品的技能。亲手制作活动,使学生掌握制作程序和技巧,体会一件件珍珠工艺品凝聚工人的汗水,懂得尊重他人、珍惜劳动成果的道理。通过擂台赛,学生可以把制作工艺品的本领学到家,在综合实践展示课上举行珍珠饰品制作擂台赛,成果在珍珠实践馆内展出,并评选出“珍珠小能手”,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多渠道考察珍珠。借助学校珍珠养殖基地考察珍珠的养育过程,每班组成一个“育珠考察小组”,定期观察,进行调研和实验,对珍珠养殖与水质、珍珠与环保进行研究,并写小论文;了解育珠过程,懂得生产劳动与珍珠、珍珠与社会(家庭)经济的密切关系,体会家长育珠的艰辛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产生责任感和“珍惜今天,回报明天”的信念。考察珍珠的发展史,通过采访,考察珍珠的养殖史,感受珍珠创业的历程,进一步体会“珍珠”与人们生活、珍珠与促进家乡经济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以珍珠为支点,建设家乡的热情。
学习珍珠品质,赞美珍珠的优秀品质。珍珠有丰富的教育内涵。以珍珠的本质属性延伸,“珍珠”具有一定象征性内容,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观察体会珍珠的本质,服务他人的特征,从苦难中脱颖而出的品质,造福人类,给人类带来美德。各班可利用每月第三周的综合实践展示课,开展“我爱小珍珠”“学习珍珠好品质”“我自豪,因为我是珠乡人”“沙粒变珍珠”等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会珍珠的奉献精神。学习珍珠服务他人。开展“我是一颗小珍珠”的社会服务活动,如组织“变废为宝”活动,把蚌壳制成形状各异的工艺品,而不让它污染环境,并在贝壳上镶嵌上各色的珍珠。在制作过程中,养成爱美、创造美、朴实善良、默默奉献的良好品质。
在课题研究中提升文化品位
近年来,学校通过对珍珠文化的解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10年11月已经结束区级“十一五”课题《珍珠文化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探究》。“十二五”期间,学校申报省级课题《特色学校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市级课题《挖掘珍珠文化优势,推进学校德育建设的研究》、区级课题《借助珍珠文化,提高少先队工作的实效性》均在研究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珍珠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是动态变化的。它处于一个不断生成的状态,是一种“活的资源”。学校将继续以珍珠文化课题研究为重点,在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不断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教学天地,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通过探究珍珠文化深刻内涵,推进综合实践特色教育管理,使学校珍珠文化综合实践活动高效运行。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珍珠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