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审视

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ponefor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了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体育产业应抓住机遇,结合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奥运会为契机,加大彩票业、体育广告业投资力度,优化体育产业及区域结构,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提出了在扩大内需背景下推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思路,建立多元化体育产业发展战略、加强人才培养、完善立法、拓宽融资渠道等措施,加快我国体育产业体制改革,打造自主品牌,使体育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关键词:金融危机;体育产业;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1)07-0032-06
  Strategic Analysis on Facilit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port Industry after Financial Crisis
  WU Xiao-lei, CHEN Hao
  (Sports and Military Department, Jiaxing College, Jiaxing 314001, Zhejiang China)
  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actical issues faced by China’s sport industry under financial crisis. It suggests that the China’s sport industry shall grasp opportunities of the Olympic Games to enhance sport lottery and sport advertisement, optimize sport industry and regional structure, facilitate the “go-global” path of the industry. On this basis, it further proposes to develop the sport industry on the premise of enlarging the domestic demand, establish diversified sport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enhance talent cultivation, improve legislation and expand financing channel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system reform of this industry, build independent brand, strengthe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port industry to enable it to become the pillar industry of China’s economy.
  Key words: financial crisis; sport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投稿日期:2011-03-04
  作者简介:吴晓蕾,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学。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体育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体育产业已初具规模,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型特色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对促进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和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起着重要作用。体育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服务社会既是体育产业发展的目的,也是体育产业的社会价值所在[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六大任务,按照《指导意见》的精神,到2020年,我国体育产业将形成2万亿元的市场规模。这次金融危机影响之大、波及面之广,不仅沉重地打击了世界虚拟经济,还对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经济发展受到严峻挑战的形势下,通过适当的政策引导体育产业发展,对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都具有积极意义。《指导意见》的出台既是产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此,我们应抓住机遇,经历过这场金融风暴后,在“后危机”时代继续全面推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使体育产业能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根据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推进我们体育产业发展的思路,为我国相关政府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依据。
  1 金融危机带给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机遇与优势分析
  1.1 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 根据《2006-2008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公报》,2006年、2007年、2008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分别为256.30万、283.74万、317.09万;实现增加值982.89亿元、1 265.23亿元、1 554.97亿元;占当年GDP的0.46%、0.49%、0.52%(表1)。
  统计结果显示:中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体育及相关产业的增长速度较快,2007年体育及相关产业的增加值较2006年增长22.83%,2008年体育及相关产业的增加值较2007年增长16.05%。2006、2007、2008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各领域增加值的构成分别为: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制造占71.74%、70.98%、69.99%,体育用品、服装鞋帽销售占7.78%、8.82%、9.12%,体育组织管理活动占7.61%、7.06%、7.56%,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占4.78%、4.65%、4.79%,体育场馆建筑占3.37%、3.53%、3.19%,体育彩票占2.18%、2.34%、2.27%,体育场馆管理活动占1.86%、1.82%、1.93%,体育培训活动占0.47%、0.63%、0.87%,体育中介活动占0.21%、0.24%、0.29%。
  表1 2006、2007、2008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主要指标结果
  资料来源:国家体育总局2006、2007、2008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公报。
  2000年英国体育产业占该国GDP的1.8%,加拿大为1.2%。[3]体育产业对美国经济的贡献率占11%,而我国体育产业的贡献率却只有0.7%,仅为美国贡献率的1/16,[4]体育及相关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还偏小。我国体育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从整体上看,我国体育产业结构还不平衡,总量规模偏小,市场机制不完善,相比之下,中国体育及相关产业与国外发达国家差距较为明显。
  1.2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契机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体育产业受到一定的冲击和动荡,但是奥运会和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取得巨大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为同样经历金融风暴的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注入了一支强心剂。据统计,北京奥运会直接带动体育产业的收入约在30亿美元,间接收入大约在54亿美元,促进国民生产总值增长0.5个百分点[5]
  在“后危机”时代,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地位进一步显现,使我国体育产业获得新的强劲推动力。在“后危机”时代经济的影响和拉动下,体育消费发展势头迅猛,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内外投资者加入体育产业。体育产业关联性强,进而又带动许多关联产业,包括第二产业中一系列相关行业,以及第三产业中许多行业的发展,促进了整个体育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2006、2007、2008年全国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制造从业人员分别为195.44万人、214万人、234.13万人,实现增加值分别是705.12亿元、898.10亿元、1 088.31亿元(图1);2006、2007、2008年全国体育用品、服装、鞋帽销售从业人员分别为11.13万人、15.20万人、18.54万人,实现增加值分别为76.45亿元、110.77亿元、141.79亿元(图2)。2008年中国体育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约317.09万人,实现增加值1 554.97亿元,占当年GDP的0.52%。我国目前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体育服务业市场,国内从事体育比赛表演业、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相关技术培训业的体育企业、体育产业经营性机构共计约2万多家,总投资额已超过2 000亿元人民币,年营业额超过600亿人民币,体育产业的收入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6]。奥运会和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为我国体育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3 修建和完善体育设施为体育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为举办奥运会上千亿元的投资极大地改善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基本物质条件,使我国体育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奥运会新建的大量体育设施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些新建和改建的体育设施大大地提高了我国体育场馆的人均占有率,有利于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和今后举办大型的体育比赛。2006、2007、2008年全国体育场馆建筑从业人员分别是2.77万人,3.29万人,3.35万人;实现增加值分别是33.17亿元、44.63亿元,49.61亿元(图3)。现在全国一共有体育场地(馆) 850 080个,占地面积22.5亿平方米,场地面积为13.3亿平方米,建筑面积为7 527.2万平方米。随着奥运会和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及全民健身计划的全面推广,我国广大城乡民众体育锻炼意识不断的增强,据相关专家的预测,目前城乡健身娱乐市场将成为我国体育产业的最大市场之一。尤其是后奥运的全民健身热潮将助推体育场馆的持续发展,为举办奥运会新建、重建、扩建的体育场馆,将对外开放,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健身娱乐场所[7]
  这些奥运会前后兴建的体育设施是我国体育产业后续发展的源泉,也进一步扩大了体育市场的开放程度。1.4 促使体育彩票业不断发展壮大 在现实生活中,利用人们对体育赛事的高关注度及其结果的不可知性开发壮大体育博彩行业,具有低风险、高收益,同时只需投入相对较低成本的特点。世界许多国家都把发行体育彩票作为扶持体育发展的有力支柱。我国也不例外,近年来的体育彩票发展很快,2006、2007、2008年全国体育彩票从业人员分别为11.11万人、13.37万人、17.64万人,实现增加值分别是21.47亿元;29.63亿元,35.27亿元(图4)。通过体育彩票筹集的资金不仅在资助群众体育活动、修建全民体育健身设施、开展体育扶贫工程与全民健身活动、支持奥运争光计划等方面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体育彩票筹集的资金也为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及补充社会保障基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我国的体育彩票业已成为体育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将在“后危机”背景下不断的发展壮大。
  1.5 加快体育广告产业迅猛发展 体育比赛所特有的吸引力与电视传播媒体对大众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使利用转播体育比赛进行各式各样商品广告宣传已成为国内外各大厂商相互争夺的广告媒体。体育转播权的销售,不仅使体育比赛播出广告取得了巨额收入,同时也使体育行政部门获得了一定的经费支持。特别是在奥运会和世博会后,由于商业价值的提高,体育竞赛电视转播权的销售价格扶摇直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权收入为历届奥运会之最,高达16亿美元之多,此外北京奥运会给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带来超过10亿美元的广告收入。1999年初,中国足协与中央电视台的电视转播权最终以每轮13万元共338万的价格转让给中央电视台。2003年9月,在10年足球甲A联赛即将结束的时间,上海文广集团(SMG)以1.5亿的高价获得未来3年中超联赛的转播权。篮球方面,中国篮协将男篮甲A联赛的冠名权、推广权和75%的场地广告权整体转让给国际管理集团,仅此一项,每年收入就达2 500多万元。因此,金融危机后体育广告业必将会有较大的提升和发展。
  1.6 加快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 奥运会和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带动了我国健身娱乐业、体育旅游业、竞赛表演业、体育传媒业、体育保险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优化我国目前的体育产业结构,体育产业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奥运后,特别是在世博会期间,已有许多重要国际赛事落户中国,为我国目前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我国现在的体育产业在主体上还属于政府主导型,体育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国家和政府的行政拨款,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奥运会和世博会成功举办使我国体育产业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这有利于将体育产业与资本市场对接,让体育产业进入资本市场,提高融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优化其运行模式[5]
  同时,奥运会和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使我国全民健身运动从一线大城市向二、三线中小型城市辐射,二、三线中小型城市向小城镇,边远城镇辐射,使更多的人重视体育,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从而可以有效解决体育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1.7 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在当今全球体育商务活动中,奥运会的开放度之高、规模及其影响力之大,给各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都带来了巨大商机,要成为优秀的体育企业,就必须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根据奥委会相关条款规定,国际奥委会要求承办国开放国内体育市场,修改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与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计划相统一。在举办奥运会期间,国内外著名企业均希望借助奥运会提高自身知名度,同时希望借此获得商业回报。举办2008年奥运会期间,在更多外国体育企业参与到奥运大市场开发的过程中,中国体育市场的开放度扩大了,同时,国内体育企业能在现实环境中充分体会到国外企业对国内体育产业的冲击,促使国内体育企业不断完善自我,提高素质,从而能更进一步提高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向国际化方向发展。从客观上看,体育产业不可能满足一个国家发展体育事业所需要的全部经费。但是,体育产业可以促使体育工作形成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提高体育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为整个体育事业的发展所需经费提供一定的必要补充[8]。
  2 “后危机”时代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体育产业是以体育竞赛表演业为核心,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中介服务业、体育场馆、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与管理业、体育健身娱乐业等为紧密层,体育彩票业管理、体育广告业、体育旅游业等为松散层的产业[9]
  虽然我国体育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是还处于形成阶段,具有规模较小,缺乏市场竞争力等特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2.1 体育产业意识薄弱 因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相对较晚,所以长期以来人们的体育产业意识还比较薄弱,体育仅仅被视为社会公益性事业,不能理解体育所具有的产业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体育产业意识很难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阻碍着体育产业的发展。
  2.2 地区发展不平衡,体育产业规划不合理 从体育产业结构层面分析,目前国内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较快,而主体产业由于受政府调控和行业垄断的影响,其发展速度和规模都受到了相当的约束和限制,因此其所占比重也小。
  从地区发展来看,以上海、北京及广东、福建等地的体育产业较为发达,而中、西部地区则较为落后。比如,从事体育服装、运动饮料、运动鞋等劳动密集型体育用品生产的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虽然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主要以来料加工为主,且生产规模较小,但其产值却占全国的体育产业的相当半壁江山。由于国内体育运动受国内经济水平、运动普及以及体育运动本身创造价值能力的限制,导致运动体育项目间的发展不平衡和地域不平衡,从而使得不同体育比赛项目进入市场的程度、时间及具体收益也有很大的不同。[9]
  2.3 体育品牌建设远落后于国外品牌 2010年是中国体育品牌的策略年和丰收年,虽然目前全世界有65%的体育产品是由中国制造,但却并非中国自己的品牌,中国自主品牌十分稀缺,中国既是一个产量大国,又是一个品牌小国。中国的体育产品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和档次,主要为国外进行贴牌生产,生产经营规模小,产业层次低。虽然近年来我国中国的体育用品产业规模很大,不少企业发展速度很快,但是附加价值较低,但缺乏大品牌和体育品牌的设计能力。
  2.4 高素质体育产业人才匮乏 到目前为止,我国仍然没有专门培养体育产业人才的教育机构,是导致体育产业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不利于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缺乏的高素质人才主要有通才和专才两类:目前这两类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都相对缺乏,因此,我国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水平亟待提高[10]
  2.5 体育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体育产业作为我国新兴的产业,目前和国内其他产业一样,不仅需要国家法律和政策的扶持和引导,更需要法律和政策的规范。目前我国在体育立法方面明显滞后,在体育市场及管理等方面都缺乏高层次(国家层次)的立法,相应的行政法规和文件还不多,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缺乏长期和稳定的政策扶持,调控机制缺乏,产业行为不规范,不能对体育产业实施有效的统一管理,基于此,国内体育产业需要国家制定出台相关政策确保国内体育市场健康发展,从而增强其对外竞争力。
  2.6 主体投入不足,市场发育不全 尽管我国现在已经开始经营体育竞赛、体育劳务、发行体育彩票,但是距离真正意义上的体育产业还相去甚远。例如:体育中介活动方面,2006、2007、2008年全国体育中介活动从业人员0.87万人、0.96万人、1.35万人,实现增加值2.02亿元、3.00亿元、4.46亿元(图5)。体育培训活动方面2006、2007、2008年全国体育培训活动从业人员1.91万人、2.21万人、3.56万人,实现增加值4.64亿元; 7.91亿元,13.48亿元(图6)。我国体育市场尚在启动和形成过程,开发、培育体育市场的任务还相当艰巨。目前体育产业国际化趋势势不可挡,增强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的竞争力,积极稳妥地加速培养产业化进程是当务之急[11]。
  3 “后危机”背景下推进我们体育产业发展的思路
  3.1 增强国民健身意识才能开拓体育市场发展体育产业 有市场才会有产业的存在,没有市场的产业就像没水的船只,寸步难行,体育产业也是如此。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稳定的体育市场。目前我国体育市场并不发达,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国民体育健身的意识还不够强烈,平时很多国民休闲时间更多的用来看电视、书刊,上网,参与室外运动只占少数,周末参与体育运动的人数有所提升,但也不如其他休闲方式。在一次关于上海民众(约随机调查了464人)如何安排休闲时间的调查显示,55.58%的民众喜欢看电视,30.93%的民众喜欢看书刊。,只有18.14%的民众喜欢室外运动。[12]市场中的人就像前面所说的水,水多了,才能负荷更重更大的船只。因此我们需要提升民众的健身意识,增加体育市场份额,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3.2 建立多元化的体育产业发展战略 体育拉动内需的关键,促进全民健身的体育需求。奥运会和世博会带来体育消费的不断扩展和假日经济的兴起,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推进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互动发展,使体育产业进入资本市场,提高体育产业的融资能力,达成拓宽和完善体育产业的融资渠道目的。逐步建成符合体育发展规律的体育产业体系。
  后危机时代我国体育产业的政策导向是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以争创体育产业特色基地为抓手,大力发展体育健身服务业,培育特色运动休闲和体育创意文化娱乐新兴业态,做大做强体育用品业,确定和重点发展体育产业创新“核心”,培育这些“核心”企业成为我国体育产业创新的主要动力,从而加速体育产业与资本市场的融合[13]
  形成政府保障群众基本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满足群众多元化多层次体育消费需求的体育产业新格局。
  3.3 加快推进体育产品名牌建设和标准化建设 中国体育产业应抓住时机打造自主品牌,体育产品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产品的国际化比任何产品更明显,因此品牌是体育产品生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制定明确的扶持政策,推进品牌战略的实施,鼓励和引导大型体育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营销手段创新,力争在近三年扶持一批在国际体育市场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和品牌[14]
  因此,体育品牌要加大技术投入,引进先进人才和先进技术,利用国际资源,让自己的产品科技含量更高、更专业、更时尚。为提升品牌价值,民族体育品牌要打出了自己的品牌战略,旨在把品牌文化和理念渗入到消费者心里。奥运会、亚运会带动了全国人民的运动热情,金融危机则使得人们纷纷关注起性价比高的产品。国内体育品牌要积极把握“后危机”时代的媒体资源,为提升品牌价值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有了稳固的媒体支持,加上CUBS大超联赛等黄金赛事资源,通过国际化的品牌运作模式,体育品牌在“后危机”时代必将大有作为,完成品牌的全面升级。加强体育用品标准体系建设以及产品质量监管和认证工作,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打造体育用品世界名牌,发展体育会展业,以专业化、国际化为目标,努力创办具有国际影响的体育用品博览会。因此,把名牌战略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战略来统筹规划,是我国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为加快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还要组织科研部门和企业的专家,针对体育产品的安全、质量和服务等制订一系列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最后逐步成为世界标准,为我国体育产业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3.4 培养一大批体育产业的经营管理专业人才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人才一直遵循计划经济的模式培养,缺少高素质综合性专业人才,特别是既要懂经营和法律,又要懂体育的复合型体育经济人才,已成为制约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15]
  针对我国体育服务市场管理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要加大对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力度,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着力完善政策、创新机制、优化环境,大力培养既懂经济、又懂体育的复合型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如: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并对从业人员的考核、资格认定等做出明确的规定等一系列渠道进行培养。并加强体育经济理论的研究,培养一批复合型体育经济人才,积极鼓励和支持有一定条件的高校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和课程设置,培养体育服务业专门人才。加强对体育经济及市场信息的现状和预测研究,规范体育经纪人制度,加强对我国现有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深化体育产业经营单位人事、分配等制度的配套改革,加快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体育产业人才。
  3.5 加快我国体育产业立法步伐 为规范我国体育产业正常、有条不紊的发展,必须加快我国体育产业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工作;一是加快国家层次的立法工作,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完善监督管理机制,规定各类体育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义务和权利。二是明确监管主体及其管理职能和各类市场主体的权利义务,维护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秩序,加强对体育市场主体的统一管理、调控和监督。三是规范体育市场主体行为及我国各种类型体育赛事的各项赞助、转播、广告等事宜,促进体育市场规范化发展。体育经营活动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专业技术要求,必须有一定依法而定的服务标准,建立相关体育市场服务标准[13]
  3.6 拓宽体育产业融资机制 加强体育金融市场和监管力度,加快服务业支撑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体育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通过发行债券、股票以及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筹措发展资金。鼓励和引导非公有资本进入体育产业,放宽准入条件,鼓励非公有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投资体育产业。鼓励个人、企业、社会团体以多种形式参与兴办国家政策允许的各种体育经营企业。在资金运行上,实现交错委托、资金管理、资金运用三分离的体育彩票财政投融资运行体系[15]
  3.7 提升体育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为提高体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体育产业企业不仅要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能力,还要提高体育产品的科技含金量;同时还要加强体育产业市场意识,优化市场营销策略,创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体育品牌产品。进入“后危机”时代后,我国体育经济整体发展还不能过于乐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很多,积极谋划和加快体育经济发展是后危机时代中国体育产业发展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后危机”时代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继续加大对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扶持力度,打造若干个富有特色的先进体育用品制造业基地。一方面体育产业通过兼并、改组、控股和参股等多种方式,从而做大、做强一部分大型体育企业[11], 提高体育产业市场对外开放的能力和水平,发挥龙头体育企业在“走出去”中的主力军作用,提高龙头体育企业在整个体育产业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增强体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积极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整合资源,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努力塑造体育用品品牌,打造名品、精品和拳头产品。另一方面对一些科技含金量水平低、成本高的体育企业,采取一定的相应措施,使其进行产业转型或退出市场,以提高我国体育产业总体资源配置效率,在双赢和共赢中谋求科学发展。
  3.8 创新体育产业化的体制和机制 要紧紧抓住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利机遇,体育行政部门必需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动员和引导社会广泛参与,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社会氛围。各级政府要在税收和信贷政策等方面给予体育产业大力扶持,各地可将体育产业的税金纳入政府投资[16]
  在投资体制方面,应注重引进外资和社会集资并举,形成多元化的、符合具有中国特色与国情的投资体制。应建立广泛的体育网络组织,形成全社会共同促体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使得体育市场不断完善,建立相关的子市场,使得体育产业形成一个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17]。 要加快我国体育经纪人制度的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成立专业化的体育经纪公司。规范体育经纪市场的运作,保护公开的、正当的竞争。体育产业化的目标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现代体育规则、布局合理、门类齐全的体育市场体系,加快体育产业化进程,形成以体育主体产业为基础,以优势竞技体育项目为龙头的体育产业,多种所有制并存、多种形式并举、共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18]
  4 结 论
  尽管我国体育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体育产业应抓住机遇,结合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奥运会为契机,强大彩票业、开阔体育广告业,优化体育产业及区域结构,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笔者在此背景下,提出了在扩大内需背景下增强国民健身意识开阔体育市场发展体育产业,推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思路,建立多元化体育产业发展战略、加强人才培养、完善立法、拓宽融资渠道等措施,提升体育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加快我国体育产业体制改革,打造自主品牌,使体育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参考文献:
  [1] 戴恩冰.我国体育产业管理中的政府与市场博弈关系初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3):16-20.
  [2] 李元敬,陈军,任文岗.全球金融危机对河北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的影响分析[J].社会科学论坛,2010,(14):204-208.
  [3] 王琪延,王湛春.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从赛场走向市场:优化体育产业结构[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18(11).
  [4] 张世威.基于区域“增长极”理论的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7):7-12.
  [5] 江和平,等.体育蓝皮书: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08-2010)(2010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6] 杜珊珊,高飞.试论奥运经济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J].中国经贸导刊,2009,(15):69.
  [7] 周志忍.后奥运公共管理的三个发展趋势[J].新视野,2009,(1):43-44.
  [8] 梁晓龙.体育产业化——当代中国体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探讨之十[J].体育文化导刊,2004,(2):4-8.
  [9] 孙班军,等.体育产业及其治理的概念框架与治理边界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8):1009-1012.
  [10] 卢刚.试析中国体育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41-42.
  [11] 周冰冰,王世梅,钟胜.体育彩票的投融资现状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5):95-97.
  [12] 何安丽,王婷.居民休闲方式呈现多样化[N].解放日报-社会调查,2011-2-23(12).
  [13] 袁文惠.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产业发展[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4):181-182.
  [14] 鲍明晓.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J].体育科研,2006,27(3):1-8.
  [15] 唐春芳.中国体育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33-35.
  [16] 彭晓莲.经济危机下宏观政策的IS一LM模型分析[J].统计决策与分析,2009,(14):141-143.
  [17] 初春,关毅.奥运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09,(15):70.
  [18] 闰华.论培育和开拓我国体育市场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4):6-8.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中职英语教学一直是值得英语教师探索和研究的课题。大部分中职生的文化基础薄弱,英语学习缺乏兴趣且自信心不足。文章在分析上述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英语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认识语文、了解语文的真正途径,同时也是学生受到语文熏陶的开端.但就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来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缺乏语言的活力,必须抓住小学语文的特性,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现、识别、挖掘生成性资源,并把它发挥好、利用好,使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教学功效,形成有效的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