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初中历史课堂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flylov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是现实的体现,现实是历史的延伸。把历史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历史为有趣、生动,是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所在。本文从教学内容生活化、问题设计生活化、作业设计生活化三方面入手,探讨了如何让生活走进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历史教学;生活化;有效策略
  历史是人类生存活动的轨迹,是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记录。把历史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历史为有趣、生动,是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所在。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少历史老师的课堂却非常沉闷,为什么呢?因为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对知识的传授一向被作为历史课堂教学的中心任务来看待。我们已经将历史课完全转化为历史知识单一的识记了。尤其在我市的初三历史教学中更是如此。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导致不少历史老师为了片面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只讲中考考点。这样,我们所传授的历史知识也就完全失去它所固有的精神、文化、智慧与情感等丰富的生命意蕴,而变成一堆毫无意义的僵死的知识点、知识线或者知识面了。
  因此,在学生的心目中,认为除了知识点的接受外,在历史课上就再也没有其他方面的收获。这就难怪,为什么在学生心目中,历史学习就等于机械地死记硬背。我们不能不承认,在某种程度上,正是我们自己把原本“活生生”的历史教“死”。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历史成绩的同时,又能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呢?那就是要让生活走进历史课堂。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历史虽然是过去的东西,但它反映的是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客观事实,现实就是过去的一种延续。在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很多问题,它们的形成不是瞬间的,而是有着各自的历史渊源,因此只有植根于生活现实并为生活服务的课堂,才是具有强盛生命力的课堂。历史老师要有敏捷的思维和锐利的眼光,善于捕捉生活的细节及与社会热点问题,并将其融于教学之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多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生活感受,并与历史知识相结合,才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共鸣,并由这种历史认同感引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原始的农耕生活》中,我先问学生:“每天你都要吃些什么?”学生七嘴八舌的答后都意识到,米饭时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我再问你知道米饭时怎么来的吗?有些孩子是城镇的,就说不知道,有几个是农村来的说知道,我就让知道米来源的同学向大家介绍,米是怎么来的?把课堂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说得不错,然后我向学生展示实物:几十颗水稻种子并补充说:未脱皮的——稻,稻谷,谷子;脱皮的——大米,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高约1.2米,叶长而扁,圆锥花序由许多小穗组成。所结子实即稻谷,去壳后称大米或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包括几乎整个东亚和东南亚的人口,都以稻米为食。水稻源于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又问道:那你知道水稻是哪个国家最早种植的吗?是中国,今天就来了解我们的祖先当时的生活,在这一课中我充分的利用了教材资源,同时又在历史课堂中找到了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知识,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增长见识、知识、语言组织能力和生活观察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问题设计生活化
  新课程提倡的新理念的鲜明特点之一就是以生为本,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与生活阅历出发,让每个学生都能发展。学生在教师设计的生活化问题的诱导下,进入问题情境,乐此不疲,关注人文、探讨生活、感悟历史,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社会生活能力得以增强。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下《经济大危机》一课时,针对学生普遍关注的金融危机,我设计了这样的探究题:有人说奥巴马上台后遇到了同当年罗斯福上台时相似的问题,是什么问题?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就如何摆脱金融危机,请你为奥巴马总统提几条合理化建议。这样的问题把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历史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学生没想到自己的日常生活竟然与历史课有关系,觉得历史课很有趣,提高了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作业设计生活化
  我们要认真进行作业设计,因为通过练习,一方面巩固知识,使学生内化课堂学习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要改变过去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或机械训练的作业方法,让历史作业贴近生活、回归生活、应用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真正价值是指导生活、体验生活。例如,学习完七年级下册《全面内战的爆发》一课时,我要求学生采访老军人、老战士,这样学生把教材的内容和社会生活有效结合起来。这样生活化的历史作业设计,使初中历史课教学与生活结合的程度愈加密切,学生真正走入书本又从书本走出,回归生活,增强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了社会责任意识,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
  总之,历史课堂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生活走进历史课堂,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中语文备课中的误区进行了阐释,提出了规范集体备课形式、以生为本设计教案、提高教师文本解读能力、勤于反思等提高备课有效性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备课;以生为本;反思  一  说起备课,很多人会想起在电影中看到的老师在灯下伏案备课的形象,大多数教师会想起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写到的那位历史教师用一生备课的例子。作为教师,我们深知备好课对于上好课的重要性,如果照搬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交流”,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作文教学指导不能只注重“写什么”和“怎样写”,更应重视“为什么写”,在作文教学指导中
阐述了人文关怀的内涵,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服务中人文关怀的困惑,对图书馆服务工作如何体现人文关怀提出了新的见解。
以新疆和田河流域玉龙喀什河同古孜洛克水文站1984—2014年的水文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验证玉石采挖对部分流域水土流失及控制断面水文要素的影响;通过对玉龙喀什河水体含
西南铝加工厂庆西实业公司研制成功的一种铝卷衬芯,是以进口或国产牛皮卡(木浆)与高分子化合物的粘结剂为原材料,在强力作用下进行胶合卷取后,经干燥、精整等而制成的纸卷筒
新物理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就是:“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物理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因此,教师要在物理教学中积极营造气氛,引导学生善疑多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如何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生成”,笔者就此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一、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美术课堂已经从简单的传授变为活泼、生动的师生互动与交流,焕发着独特的生命力。但是,当前有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出现偏颇,狭隘的把课堂的热闹、形式的多样、学生的活跃视为理想的课堂教学,殊不知在盲目追求活跃、热闹的过程中,学生的情绪过于亢奋,无法做到潜心思考,陷入不利于知识汲取的浮躁氛围中。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摘 要】有效的教学理念是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知识的进步,学生有无进步是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却没有进步,那么我们的教学即是无效的。  【关键词】效率;兴趣;模型教学;科学分组;竞争意识  对于《机械基础》这门理论分析且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学起来枯燥乏味。假若我们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传授有关机械方面的概念,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针对
一、美术手工制作活动中的德育缺乏  在美术手工制作教学中,我一直认为教学的质量体现在教学的成果中。只有学生切实掌握了手工制作的技能,做出完整的作品,才是成功的手工活动。所以活动中我一直注重技能的传授和作品质量的评价。当然,总有一些学生即使很努力也不能很好的完成作品。这样这一部分同学就没有成就感,很难感受活动的乐趣,活动对于这一部分同学来说似乎意义不大。而且,我也觉得把手工技能的掌握和作品的完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