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情局如何培养“完美间谍”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dfafsf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要有理想,你就是完美间谍。”英国著名谍报小说作家约翰·勒卡雷在其著作中如是说。
  然而,即使美国中央情报局也难以确定:胜任间谍工作究竟需要哪些素质?《华盛顿邮报》记者杰夫·斯坦曾为美国军队搜集情报,他撰文回忆自己的谍报生涯,试图探寻成为间谍的必备潜质。
  刺激的间谍培训课
  1967年春天,斯坦走进美国陆军位于马里兰州的情报学校。名义上,他将在这里与30多名同龄人一起修读为期7个月、号称“区域研究”的课程。实际上,他们将接受培训,成为间谍。
  斯坦及其同学都是大学应届毕业生,为了逃脱兵役,他们自愿为美军情报部门服务1年。
  在一间简陋的教室里,他们开始了如何成为间谍的第一课。
  老师站在讲台上,身后的墙上写有红色“秘密”字样。“这是陆军里你唯一能自愿选择或放弃的一份工作,”老师说,因为依照某些标准,这是一份“非法”甚至“不道德”的工作。
  这就是谍报。斯坦等人并不会成为严格意义上的“间谍”,而是“个案干事”,负责发展外国人成为间谍。他们将诱导外国公民背叛自己的国家、盗窃国家机密。为完成任务,他们将学会撒谎、偷窃和行骗,甚至背叛信任自己的人。
  “如果对此感到不安,现在就可离开”,老师解释道。老师言毕,有一名学生起身离开教室,包括斯坦在内的其他年轻人正襟危坐,焦急等待正式培训开始。
  事实证明,谍报训练刺激无比。
  斯坦等人在学校附近的城区“实战”:在公园长椅下掩埋“致命情报”、躲避反谍报侦察、用“隐形墨水”写情报、穿行人群甩掉盯梢……他们还学习协助情报人员潜入“铁幕”国家,再想办法助其脱身。
  在最后一堂训练课上,斯坦搭乘一艘潜水艇取道康涅狄格州,前往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一座目标城市。
  
  “最有趣”的工作
  结束情报学校的训练后,斯坦来到位于越南南部的岘港,正式开始其谍报生涯。
  在这里,他隐瞒真实身份生活一年多,秘密经营一个间谍网。他曾经短暂接触一名密使,两人每隔几天就在一处人迹罕至的海滩接头。他也曾溜进当地的破旧旅店,和自己手下头号间谍碰面。
  他至今难忘那段时光,称那是自己做过的“最有趣”、“最有意义”的事情。在斯坦看来,这份工作的伟大之处在于能以己力为祖国效劳、减少军队伤亡且无需亲自开枪杀人。
  尽管已退出情报机构,斯坦却长期保持一名谍报人员的基本素养。日常生活中,他总是本能地回避涉及个人情况的提问,外出时注意确认自己未被盯梢,甚至在人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套取他们的个人信息……
  短暂的谍报工作改变了斯坦的生活。如今生活在华盛顿的他总会不自觉地观察周围是否存在间谍行为,有时是真的,有时只是假想。他也不知道,究竟是短暂的谍报生涯让自己如此敏感,还是这份工作开发了自己与生俱来的谍报潜质?
  分工“内外”有别
  并非所有谍报工作都惊险刺激,不少特工常年从事枯燥的文案工作:分析情报、梳理卷宗档案。
  在美国中央情报局,最前沿、最富传奇色彩的工作当属“行动干事”,但不是所有人都能胜任这份工作。
  “行动干事”属于谍报工作的外勤任务,需要经常外出执行任务,需要随时准备应对不测,甚至卷入枪战。
  因此,对于“行动干事”,中情局定期会给予心理测试。
  曾任近东行动部门负责人的弗兰克·安德森认为,这是中情局特工储备的优势所在。然而,他也指出,由于心理测试总是针对特定心理或性格特征,难免有局限性。“结果,我们总是选用具有同样性格特征的人,”他说。
  理想和爱好两不误
  中情局需要这样的谍报人员:他们随时愿意潜入敌对国,恐吓、勒索外国官员;有时还需要执行暗杀任务……不过,保卫国家利益和人民福祉的崇高理想掩盖了谍报工作的肮脏黑暗。正是怀抱这一理想,不少人投身谍报工作并出色完成任务。
  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中情局女特工原来是航空公司空乘人员。“‘9·11’恐怖袭击事件彻底改变了我,”她说,“我希望为国效力,想为解决问题做贡献。”她2005年开始在伊拉克经营间谍网络,旨在粉碎当地的反政府武装。
  然而,并非所有间谍都如此崇高。前特工乔治·怀特在冷战时期加入中情局,“我辛勤工作,因为这真是好玩!好玩!好玩!”他生前在一封信中写道,“一个烈性子的美国男孩在哪儿能如此撒谎、欺骗、偷盗、杀人、强奸、掠夺还能得到上天宽恕和保佑?”
  对这些因为厌倦了朝九晚五的工作的人来说,中情局的招募广告更加诱人:出国旅行、学习外语、危险、聪明并为国服务。
  新生代间谍最怕闷
  近年来,中情局更新换代,而局里的新人来这里,“不过是把它当作另一份工作,”中情局特工法迪斯说,“他们更没耐心等待认可”。
  新一代特工无法忍受谍报工作中沉闷乏味的部分,他们更愿意扮演电影中叱咤风云的间谍角色。“他们阅读速度很快,动作更为灵活,见过的世面更广,”年近80的中情局老特工杰克·普拉特说,但是新一代特工缺乏韧劲和耐心。
  常年为中情局人员解决情感问题的心理学家戴维·查尼认为,多数“行动干事”都是寻求刺激的“瘾君子”。他们很容易对一项任务感到厌倦,总是寻求更刺激的使命。“他们更像能够正常运转的多动症患者,别以为一个多动症患者连系鞋带都不会,”查尼说,“恰恰相反,他们好动、精力旺盛,一刻闲不住。他们无法忍受坐在书桌后,他们不能忍受沉闷。”
   CIA如何选拔间谍?
  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成立于1947年,自成立起,这个专业情报部门即为如何选择情报人员而大伤脑筋。
  如今,CIA看中的招募对象不是传统的美国人,而是来自拉丁美洲、亚洲特别是中东地区国家的移民或这些移民的后代,尤其是少数族裔和妇女。
  CIA的一位高级官员说,CIA一直都在招募移民,以便能够进入外国的社会基层获取情报。特别是在当前的形势下,CIA就更需要精通敌人所在国家语言的特工,那些有能力潜入恐怖组织内部的志愿者将被优先录取。
  1998年,CIA大张旗鼓地进行史上以来规模最大的征召间谍工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广告宣传,并在酒店接待应征者。
  CIA招募间谍,在选择上最注重才智和表现力,如喜欢冒险并肯作出牺牲,或在某一方面的专长等。
  CIA会首先要对入围人员进行“姓名查核”,目的是要看这些人是否有不适合做间谍的背景。第二步再对通过姓名查核的人员进行安检,包括家庭情况、本人经历等。
  这两步工作完成后,合格者将会在完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接受考验,以此充分考察其智力、表现力和思想品质的真实情况。
  其中,“观察力测验”考察,主考者会根据方案或专家的出题,让应试者自己去完成;“意志力测验”则是将应试者从家里突然逮捕并且送到地下室的黑房里,置于强烈耀眼的反光灯下,或者与死囚犯关在一起,从黑暗中传来严厉的审问声、恐吓声。应试者最后要通过的是测谎器的测试,查测其心理素质情况。
  考试合格的人将接受1年的正规训练,包括伪装和语言训练、徒手格斗等。训练结束后,CIA对学员的能力、智力进行测验和性格稳定性筛选,1000个人中,只有约200人能被培养成间谍,其他人将被分派到CIA下属的各个部门工作。
其他文献
近期,真实反映当下年轻人生活状态的一部电视剧《AA制生活》一经播出,婚后是否实行“AA制”便成了80后小夫妻们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而当今社会也确实有越来越多的小夫妻在婚后实行“AA制”,并坚信“AA制”最大的好处,就是帮助他们可以更理性理财,最终使爱情更长久、婚姻更幸福。   AA制小夫妻大有人在  针对当下年轻小夫妻“AA制”生活现状以及这种情况下如何理财,进行了走访。事实上,“AA制”这个名词
企业家们都喜欢讲故事,尤其是自己的创业故事,说到动情处,都要忍不住掉眼泪。老百姓们也喜欢听企业家讲故事,尤其是那些“屌丝逆袭”的励志故事,听到动情处,也要忍不住掉眼泪。大家都过得不容易,按理说“人艰不拆”,不过听多了形形色色的故事,还是忍不住要吐个槽,拆一拆那些企业家的故事,尤其是那些都开始写传记的企业家的故事。  传记是对一个人的毕生总结,一个好的传记应该是经过周密访谈,历时多年才写成的。《乔布
美国政府关门一事闹得沸沸扬扬,总统奥巴马彻底取消10月初的亚洲四国之行,关门风波从内政累及外交。人们难免心生疑问,美国政府关门是多大的事?  两党角力“奥巴马医改”  美国政府的暂时关门最直接的原因在于新财年财政预算案未得到国会两院的批准。  不过,两党分歧并不在预算案上,分歧焦点是奥巴马医改法案。坚决反对医改的共和党试图通过给政府预算附加条件来阻挠医改实施,而民主党则坚决反对这种做法。奥巴马希望
据环球网报道,10月17日,北京天安门广场、新华门、外交部、首都机场等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柬埔寨太皇西哈努克逝世降半旗志哀。这是近18年来,我国第一次为外国人降半旗,上一次要追溯到1994年金日成逝世。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是我国的外交语汇中的特殊称谓。随着时代的发展,“老朋友”们也逐个离世。而我国素以文明之邦礼仪之邦为傲,对于逝去的“老朋友”,又是如何表达哀悼的呢?  悼词考究有深意  正
编者按:早年女艺人转型做制片人,不但引人注目,还让人把此举与“女强人”画上等号。而如今女明星当制片人似乎成了一股风潮、是做一个制片人更容易了,还是“制片人”这个角色如果镀上一层叫星光环,更能为电影制造话题?电影毕竟是生意,“演员”和“老板”是两个角色,当明星她们很专业,那做幕后老板会怎样?“野心”能否让她们正在经历的“水土不服”和难题迎刃而解呢?  让导演回归导演  《无极》是陈红担任制片人的第二
知道土豪都有啥待遇不?英国使馆亲自上门为王健林办签证。今年上半年,王健林要去英国,按常规,他可能需要和其他人一样在大使馆排队等待提取指纹。万达提出希望更快捷地办理签证后,大使馆签证服务人员带着设备上门,接收了他的签证申请,并提取了指纹及照片。万达集团对此表示“非常满意”。  英国国内多次“争吵”的结果  作为早已成為国际交往中司空见惯的一纸存在,签证的政治属性早已越发明显,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
“一个男的在自己的微博上公开侮辱一个女人,同意约架并欣然前往,这男的就欠抽。”针对“吴法天约架”事件,韩寒通过微博表达了自己的立场。  或许是因为受到网友的批评,或许是自己觉得不妥,总之,韩寒很快便删除了这条微博。相比“韩三篇”、“方韩大战”带来的“惊涛骇浪”,这次争议算是水波不兴,戛然而止。但是,他的“公知”身份已摇摇欲坠。    踩着时事G点成名  正如韩寒自己所言,这些年,写些杂文带来了声望
今天家长会,一位同学深有感触,文采大爆发,感叹道: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你未来丈母娘站在你面前,你却只能喊阿姨。  一同事这几天闹肚子,今早和其一起去医院,刚上车就碰上一小偷,偷同事口袋,一掏出来一看,靠,一大把卫生纸,我同事头也没回,来了句,兄弟,不好意思,拉肚子,就带纸了!  最近闲来无事把QQ签名修改“我爱你 老婆”,这时很多人都问我是不是陷入热恋了,但大部分人还是坚持
近日,有媒体报道,中国体育用品生产商李宁的西班牙公司宣布破产,导致西班牙的众多体育俱乐部无法得到最初装备来应对下一个赛季。而据李宁公司品牌公关部负责人表示:“经与公司国际市场部核实,此传闻与事实不符。”  尽管官方快速回应适度降低了负面影响,但李宁公司去年开始的业绩下滑和高管人事变动频频,依然引起各界关注。7月5日,李宁公司又发布公告,宣布张志勇退任行政总裁一职,而几乎淡出一切商业活动的创始人李宁
从“魔兽世界”开始,国务院部委的战争就公开化,文化部与新闻出版总署大打口水仗;高铁事业突飞猛进必然导致民航总局与铁道部关系紧张;三网融合,工信部、广电总局各有各的算盘……随着改革的深入,部委间的力量博弈也更加突显。  铁道部、民航总局:谋动空铁大战  铁道部、民航总局,一个管铁路,一个管航空,原本是八竿子打不着的部门,如今,在谁主未来“高速时代”的现实情境里,却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地对空”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