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新的学校,做发展的教育

来源 :教育·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xj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上海财经大学附属杨浦区国安路小学(以下简称“上海财大附小”)已于今年九月一号开学,这是杨浦区人民政府和上海财经大学合作共建的学校,学校建筑面积2万平米,教育教学设施先进齐全,为学校提供了现代化的办学条件。我们上海财大附小有理由、有信心把学校办成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办成市、区知名的大学附小。
  我们上海财大附小是新办的,但是我们的教育不是从头开始,我们的梦想早就启航,我们是在新的办学条件下继续我们的梦想,做到新的学校,新的发展。在这新学校开办之际,大家都会关心我们如何办学,我和我的老师们已经踌躇满志,将在如下几方面努力,把上海财大附小办成好学校。
  首先,我们将把立德树人放在办学的首位,我们财大附小要培养学生“自励、至善、致远”的好品质,这已经成为我们的校训。希望我们财大附小的学生成为“自觉自励、心地善良、志向远大”的好少年。
  自励就是自觉自励。我们的学生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勉励。要从小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养成努力学习的自觉性。
  至善就是心地善良,善心善待。我们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做到友爱互助、关心他人,要有同情弱小、慈善公益的爱心,要做一个善良而又热心的人。
  致远就是要有远大的胸怀。我们要培养和激励学生从小立志,要有自己的美好理想,长大做个对社会有贡献、尽责任的人。
  自觉自励、善心善待、心怀远大的人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所以我们财大附小的学生应该从小开始慢慢养成这样的好品质,长大自觉为社会作贡献,而决不能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也是我们学校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责任。
  我们把“自励、至善、致远”作为我们学校三幢教学楼的名称,使我校师生在耳濡目染中加深对校训的理解,并且深刻铭记。我们老师要把育人目标渗透到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去,校训倡导的为人品质应该体现在师生日常的言行中,成为我们师生的自觉表现。
  其次,我们财大附小应该办成一所好学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校。这是老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期待,也是我们老师的教育责任。学校教育的主体是老师和学生,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是课程。我们要通过课程建设和有效教学,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引领师生快乐成长。希望我们老师既要有教育教学的激情,也要有分析思考的理性,要遵循教育规律,科学合理地、依法依规地组织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避免不理性的折腾。
  为此,我们应该用心做到“三要”:
  一要用心把握课堂教学的实效,做到学生作业少一点,分数高一点。而作业少分数高,需要老师们有良好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技能。我们强调“上好课是硬道理”,但是硬道理需要讲道理,不讲道理就难免导致“作业不少,分数不高”的低效。讲道理就是研究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就需要鼓励和帮助老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我们学校课程建设与教学管理的重要工作,我们一定要努力做好。
  二要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学生来学校读书,不只是学习书本知识,更不是来学校刷题,学校教育应该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能力,培养他们健康快乐的心智,要让学生热爱读书,喜欢学校,要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观念,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真正得到发展。所以,我们的学校生活应该更加丰富多彩,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常此以往,我们的师生都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三要要建立很好的师生关系,老师爱学生,学生尊重老师。我们财大附小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就是师生和谐共生。“学生最大、关心学生、结伴成长、教学相长……”这些既是教育的基本原理,也是伟大的教育理念,从孔夫子到现在,两千多年来的教育都非常强调师生关系,学校教育的理想境界就是做到师生和谐互助,倡导老师和学生结伴成长,这样才能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再次,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好品质,要办成一所老百姓喜欢的好学校?就要认真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我们要建设一支喜欢教育、喜欢学生的好教师队伍。不喜欢教育、不喜欢学生的老师是做不好老师的,所以,培养一支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是我们办学的重要任务。
  二、我们要有践行务实而又笃行的教育理念和有效方式。办学校要有科学观,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学校也如烹小鲜,这是一样的道理。我们需要理性地办学、科学地管理学校,避免喊口号瞎折腾。
  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善于学习与思考,借鉴与提高,做到科学发展。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在做或是将要做的,只有这样才能把财大附小办成老百姓滿意的好学校。
  我们上海财大附小即将开学,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昭示我们师生应该有新的发展。我们将不负期望,探索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路,在成就师生的同时,也努力为基础教育的发展贡献我们的智慧和经验。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我国的高中教辅资料中,“假冒伪劣产品不是商品”是最常见的一个观点,这一观点已经被为数不少的一线教师所认可。该观点是错误逻辑的产物,它的广为传播,说明了掌握一定的逻辑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必要性。  关键词:假冒伪劣商品;概念内涵与外延;教辅资料;观点例析  “商品”是高中《经济生活》教材的一个重要概念,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是否属于商品的范畴?一线教师中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笔者翻阅了一
期刊
摘 要:在浙江乌镇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举世瞩目,成果斐然,无疑是我国2015年的重大时事。聚焦这一时政热点,在介绍大会的概况特别是本届大会的主要亮点之后,重点结合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知识对相关时事材料进行较为深入的解读,通过构筑开放交流“新平台”、启动经济发展“新引擎”、奏响国际关系“新乐章”、创造中华文化“新活力”四部分,探讨大会与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关系,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阐述大会重要而
期刊
摘 要:《文化生活》的教学对广大教师原有的知识储备和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上文化味缺失的现象较为普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五个可以努力的方面,即通过借“乡土之美”“逻辑之美”“意境之美”“参与之美”“言行之美”来增添更多的文化韵味,使学生喜欢《文化生活》。  关键词:文化生活;课堂;文化味  好课如同好茶,让人感到自然、舒服,又回味无穷。但现实中,不少《文化生活》课堂教学缺少文化气息,犹如
期刊
【作者简介】  查尔斯·肯尼(Charles Kenny) ,被誉为“富有全球情怀的经济学家”,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全球发展中心高级研究员、美国知名经济学家与互联网专家。他的研究课题集中于经济增长背后的原因;经济增长和其他领域之间的关系,如幸福感、更广泛发展、信息鸿沟等。  时下中国等新兴国家的经济发展遭到外国学者与媒体的热议,较为流行的观点是“中国(新兴经济体)威胁论”与“西方衰落论”,认为随
期刊
摘 要:以2009~2015年浙江省高考文综卷哲学试题为例,《生活与哲学》复习备考,要厘清既往试题考点,重视漫画型试题,关注背景素材的运用,学会辩证思维的方法,以加深对哲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实现材料与哲理的有机融合,提高复习效率。  关键词:考点;漫画;素材;思维  2009~2015年浙江省高考文综卷中,《生活与哲学》模块试题的量多、所占的分值比重大。如何根据哲学试题本身的特点,采取适切的复习方
期刊
我们身边到处都是血腥历史的证据:《旧约》中的大屠杀,《新约》中的十字架;莎士比亚戏剧和格林童话中的血腥肢解;英国王室对其家眷的斩首,美国建国者之间的决斗;还有对殴打妻子、虐待儿童、灭绝原住民的司空见惯和冷漠接受。  在阅读了血腥的战争和令人毛骨悚然的罪行之后,我们不由得掩卷发问:“世界会变成怎样?”但是我们很少问:“过去的世界究竟有多糟糕?”实验心理学家、认知科学家、畅销书作家斯蒂芬·平克在这本令
期刊
史料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围绕一定历史问题、文本、材料等,自主寻求答案、意义和理解的活动或过程。历史教学,策略之一就是师生共同回到“历史现场”,即通过多视角的史料尽可能感受历史氛围、接近历史真实,从而获取更多有价值的历史知识,让学生在“过程与方法”中得到能力与价值观的提升。要回到“历史现场”,就必须借助史料探究,这正是史料教学的生命力所在。笔者以“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为例,从以下
期刊
众所周知,立意、情境、设问是探究题命制的三要素,共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见图1)。其中,情境是命题者营造铺设的氛围,是立意实现和设问提出的载体;立意是试题的灵魂,表明命题者意图考查的主旨,统领情境的呈现方式和设问的方向角度;设问是学生要回答的问题,是联结立意与情境的纽带。  2015年江苏省高考政治学科第37题 (以下简称“第37题”)立意高远、情境精致、设问灵巧,受到广大师生的交口称赞。为方便分
期刊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优势,进一步提升数学、科学、技术等课程的育人价值,同时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部分也特别指出:“思想品德课程实施者应增强课程的
期刊
研究是什么?有科学家说,“研究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这让人感受到科学家做研究的旨趣与初心,无丝毫的功利,却有一种本真,就是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与敏感。也有人说,“研究就是行走在自己能力的边缘,”让你一直挑战自己的极限,每一天都在努力成长。  对教师而言,研究是一辈子的事,因为我们无法复制每一天的工作。研究既是工作的方式,也是专业的精神,从中还可以找到人生的旨趣。当研究进入到我们的生命体系,大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