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总是令人忧伤的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jx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讲述了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其原因,既有主人公性格上的弱点,也有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还有作者创作意图的驱使。
  关键词:边城;悲剧;成因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1-0-01
  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被许多读者看为人性美的杰作。《边城》主要讲述了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造成爱情悲剧的原因复杂多样,本文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人物性格
  黑格尔说:“性格是理想艺术真正表现的中心。”我们分析翠翠的爱情,不难发现性格弱点是导致她爱情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
  翠翠是纯洁、美丽的化身,“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一只小兽物。”可就是这么一个在湘西大自然熏陶下长大的孩子,骨子里却有一种含蓄和羞涩。
  翠翠的含蓄、羞涩贯穿在整个故事中,它对爱情悲剧的影响主要体现为:
  1.祖父无法了解翠翠的心思而错误地撮合翠翠和天保。
  端午节,天保送鸭子给祖孙俩,爷爷以此试探翠翠,翠翠却说“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对天保托媒提亲一事,翠翠“总不作声”、“不和声”、“把头低下不作声”,一直没有明确的表态,致使爷爷一门心思撮合翠翠和天保。
  2.傩送无法了解翠翠的心思而最终离乡远行。
  翠翠和傩送因美丽的邂逅一见钟情,美好的情愫在彼此心中荡漾。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天保的死让傩送心怀愧疚,深深地自责,他只好选择去川东押货。当傩送押货回来,想要过渡,碰巧翠翠来摆渡,当看到过渡人是傩送时,她“大吃一惊,同小兽物见到猎人一样,回头便向山竹里跑掉了。”这一跑,也许是见到心上人的一种羞涩,对傩送却是致命一击,让傩送觉得“前途有点不利”,最终他选择了离开。
  在爱情来临之时,翠翠没有积极去追求,没有主动去沟通。如果翠翠性格中能注入一点积极性、主动性,那么爱情的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了。
  二、社会意识
  1.宿舍论
  沈从文在谈到《边城》时曾说:“一切充满了善,充满了完美高尚的希望,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素朴的良善与单纯的希望终难免产生悲剧。”边城中处处充满了偶然和不凑巧:傩送唱歌时,翠翠正好睡着了;擅长水性的天保在茨滩出事淹死了;老船夫叫翠翠来见傩送,翠翠却出门掘竹鞭笋去了……
  冥冥之中命运自有安排,多处的不凑巧,导致了这场虽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的悲剧。这是人们的一种宿命论。宿命论认为,人生中的一切事情都是由人无法控制的力量所促成的,每一件事都是由上天预先安排,人无法改变。爱情得不到完美結局,也许就是翠翠的命,是上天安排好的。
  2.价值观念
  横在翠翠与傩送爱情之间的,还有那座崭新的碾坊,这是爱情与利益的冲突。在《边城》里,碾坊是利益的代表,是金钱的象征。除傩送以外,人们很看重碾坊。当听到人们议论碾坊时,翠翠已经隐约地感受到碾坊的威胁,“碾坊陪嫁,稀奇事情咧。”、“是在生一个人的气,又像是在生自己的气”;看赛龙舟时,顺顺让王乡绅妻女占有最好窗口,表明顺顺希望二老要碾坊;老船夫追问顺顺有关碾坊的事,表明老船夫明白碾坊的价值……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碾坊比渡船好,比渡船有价值。人们倾向于碾坊,是社会的一种普遍心理,重利轻情,这就让美好的爱情得不到支持,孤立无援,构成对爱情的潜在威胁。碾坊不时在叙述中闪现,就像蓝天中的一抹乌云,给翠翠的爱情蒙上了一层社会的阴影。
  3.迷信思想
  当天保死后,顺顺不愿意傩送娶翠翠,因为他认为翠翠是不吉利的象征,翠翠很有可能克夫。顺顺的想法在那个偏僻的山城是可以理解的,这种迷信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翠翠的爱情向前发展。
  三、写作意图
  鲁迅先生说:“倘要论文,最好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近乎说梦的。”遵循鲁迅先生的“三个顾及”理论,我们从作者身上去挖掘,为什么要安排这样的结局。如果仅有美好的善,就缺少震撼人心的力量,难免流于单调和不真实。人生来向往美好的事物,希望看到圆满的结局,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不完美才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如果翠翠爱情美满了,文章就不美了,就不能引起人们的思考了。
  结合《边城·题记》、《长河·题记》相关内容,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川湘交界的边城,远离大都市,比较平和,但沈从文已经敏锐地感觉到“现代”的威胁,他充满忧虑地写道“现代”二字已到了湘西。如果连最美的爱情都挡不住“现代”这一魔影,那湘西所保留的自然、淳朴的美,将要彻底沦落,丧失殆尽。沈从文正是通过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爱情悲剧来唤醒那个时代的民众,呼唤人生、人性的美好。因此,从作者的创作意图来看,小说的结局也必然是不完美的。
  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是性格的悲剧、社会的悲剧,同时也是作者有意为之的悲剧。汪曾祺认为,《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沈从文给作品一种凄凉的色调,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美丽总是令人忧伤的。”事实上不是美丽本身使人忧伤,而是美丽的逝去使人忧伤,这种忧伤使《边城》获得一种深邃的品格和魅力。
其他文献
摘 要:《二次曝光》、《催眠大师》和《记忆大师》这三部悬疑电影整合了科幻、谋杀、惊悚以及心理等类型化元素,本文将从三个维度探讨国产悬疑片如何将悬疑玩转得绝妙绝伦,呈现复杂的人性困境,布构悬念起伏的多维度叙事结构,将刺激与心跳融入观众血液,直击心灵。  关键词:悬疑;《二次曝光》;《催眠大师》;《记忆大师》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
摘 要:薄伽丘是身处文艺复兴萌芽时期的作家,袁枚则是明清性灵派的代表。两个人虽然处于不同时空下,不同的文化背景,却在《十日谈》和《子不语》两部作品中无一例外地显示出对人性光辉的赞许和宣扬,在人性尤其是自然情欲方面都有着相似的书写。  关键词:薄伽丘;袁枚;《子不语》;《十日谈》;人性  作者简介:刘亮君,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随着数字技术的成熟和新媒介的推陈出新,当代艺术出现越来越多的“跨界”现象,体现在艺术作品的表现不再拘泥于单一的平面、文字、音频、视频等形式,而是出现两种或多种表现形式相结合的艺术创作方式。这是当代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很好地利用 各种媒介的优势,达到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但是其弊端也不容忽视。本文将以电影《爱乐之城》为例,试着分析当代艺术跨界现象出现的原因、实际产生的积极效果以及对该现象弊
作者简介:侯进林(1991.10-),男,汉,山西省太原市人,山西师范大学学院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2--01  梨园峥嵘、鼓角争鸣,祁太秧歌滥觞于明代,勃兴于清代。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文化剪影,祁县太谷秧歌以乡情社戏,民俗白话为内容载体,生动形象地描绘渲染出了近现代史的
摘 要:范少山是乡土叙事中的农村新人形象,他积极融入城市现代化市场化大潮,奔走于城乡之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拓展了乡下人进城的其他可能性。他不甘白羊峪落后闭塞,主动承担起建设家乡的重担,捍卫农村正义与礼法,以群众利益为先,受到大家服膺追随逐渐形成感召型民间权威形象。范少山与梁生宝都是品德高尚眼界广阔的农村新人,当今社会科技经济迅速多向发展,传统农耕文明在城市现代化的挤压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
摘 要:伟大的剧作家契诃夫曾说“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的:容貌、服饰、心灵和思想。”由此可以看出,服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虽无声,但却是文化中鲜明的标记。俄罗斯的服装文化丰富多彩,本文将向大家介绍一种俄罗斯特色服饰——“萨拉范”(Сарафна)。通过它的由来、款式、不断演变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慢慢走近它。  关键词:俄罗斯;特色服饰;萨拉范;影响  作者简介:杨婉莹(1993-),女,内蒙
摘 要:文章解析了萨特的作品《局外人》荒诞的生存状态:冷漠的生活态度、感情的局外人、生活的局外人、生命的局外人,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荒诞的来源及不朽的俄狄浦斯。  关键词:《局外人》;俄狄浦斯;荒诞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2--03  阿尔贝·加缪是二十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存在主义哲学家,曾被誉为一代青年的精神导师,因为关于荒谬
作者简介:沙春月,女,蒙古族人,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201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8-0-01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  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水槛遣心二首大约创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在其一中就杜甫的草堂做了详细的介绍,表达了作者辗
摘 要:《和他们说说战争、国王和大象》是法国作家马迪亚斯·埃纳尔获得法国龚古尔特别奖的作品,为我们讲述的是艺术家米开朗琪罗在孤独地异乡中遇到诗人梅西希,以及舞女等人,他们彼此之间也因为不同的利益产生了自己独特的爱欲观,比如米开朗琪罗对舞女的情欲和想要超越达芬奇的欲望;梅西希对艺术家的友情兼精神爱恋。  关键词:《和他们说说战争、国王和大象》;爱欲观;米开朗琪罗;梅西希  作者简介:申亚茹(1994
摘 要:张爱玲的《色,戒》语言凝练,除内心独白外,全文共有11处多人的直接对话与15处多人说话的场景中只有一个人发声。在这些话语中,有大量的留白现象。电影版《色,戒》则根据小说原文话语改编成对话,有的是省略,更多的是填充。张爱玲在文中有意留白与李安在改编中话语填充,形成了对其中人物不同情感的“色戒”故事。  关键词:《色,戒》;电影改编;嘲讽;同情  作者简介:张学玲(1993.3-),女,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