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艺术跨界现象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sy29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数字技术的成熟和新媒介的推陈出新,当代艺术出现越来越多的“跨界”现象,体现在艺术作品的表现不再拘泥于单一的平面、文字、音频、视频等形式,而是出现两种或多种表现形式相结合的艺术创作方式。这是当代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很好地利用 各种媒介的优势,达到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但是其弊端也不容忽视。本文将以电影《爱乐之城》为例,试着分析当代艺术跨界现象出现的原因、实际产生的积极效果以及对该现象弊端的思考。
  关键词:当代艺术;爱乐之城;跨界行为;
  作者简介:刘倩(1995-),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影视编导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2--01
  “当代艺术”最初是“当代美术”的一个分支,一般是指1949年之后出现的美术作品和画家。但是随着媒介的发展,当代艺术的内涵出现了延伸,不再单独指美术作品和画家,而是指1949年之后出现的所有形式的艺术作品和创作者。当代艺术的特点是“不主流”,不做主流声音的发声器,崇尚的是作品和表现形式的真实感和多样性。在这一基础上,逐渐出现了“跨界”的现象。
  一、对电影《爱乐之城》中当代艺术跨界现象的解读
  当代艺术跨界是各种领域“跨界”现象中的一个分支,主要指的是,创作者利用多种媒介包括影像、文字、戏剧、雕塑、电影等结合起来进行艺术创作。比如现在很火的一些IP热剧,很多都是根据小说改编而来,很多的舞台剧在表演成熟的情况下也会考虑进行电影版本的创作。当然还有一些原创的“跨界电影”,《爱乐之城》便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电影是狮门影业发行的一部爱情歌舞喜剧,讲述的是一个爵士乐钢琴家和一个女演员在追求各自梦想的道路上相遇、恋爱、分手、释怀的故事。电影在配乐、画面、色调、服装和摄影角度等都采用了“跨界”的表现形式,使作品呈现出独有的艺术表现张力。而且该电影的导演达米恩·查泽雷本身就是“跨界现象”的代表,达米恩1985年出生在美国,作品不多,但是都很有表现力。他是导演,同时还是编剧,能够从不同角度来审视创作作品的经验使得他深谙“跨界”之道,这也间接促进了这部电影的成功。
  二、跨界行为对电影《爱乐之城》的艺术表现产生的积极效果
  电影《爱乐之城》播出之后好评如潮,在奥斯卡金像奖中一举囊括最佳影片奖、最佳原创剧本奖、最佳导演奖和最佳男女主角奖等14项提名。它的成功是“当代艺术跨界”行为能够产生积极效果的有力证明,“跨界”行为能够结合多种媒介的优势,碰撞出奇妙的火花,达到独特的艺术表现目的。在电影中对话和歌舞交叉出现,根据场景切换调制不同的画面色调,男女主角和配角的服装都应时应景、主次分明,现实中的情节和想象中的情节交互出现,剧情片的基调里插入了科幻场景等都是“跨界”行为。例如,电影中几个经典情节,男女主角第一次单独相处、男主角在餐厅演奏规定曲目中插入自己喜欢的曲子以及女主角表演独角话剧的场景,都在有配角参与的场景中,借助灯光明暗对比和追光的使用,插入了男女主的单独镜头,让观众仿佛置身于舞台剧现场,这是单一电影拍摄手法所不能达到的奇妙体验。当然,艺术手法永远是为了所表现的故事内核而服务的,电影的核心观点是鼓励追求梦想和享受美好的爱情。电影虽然是喜剧,且音乐基调都偏于轻盈,但是结局却并非大团圆,而且对于感情戏的处理都很克制,用表现手法和故事设定的差异来碰撞,使得爱情部分的艺术表现更加提高了一个层次。
  三、对当代艺术跨界现象弊端的思考
  “跨界”行为带来强大的艺术表现力的同时,必然也会出现一些弊端和很难规避的问题。比如不同表现形式的取舍问题,如配乐和對话、现实情节和想象分别的比例是多少,色彩基调的明暗冷暖,多个演员同框时服装颜色的协调,情节高潮设定的时间问题等,都决定着是否能完整高效的呈现故事,保证故事逻辑清晰,同时兼顾艺术美感的表现。这些问题在电影《爱乐之城》中进行了很好的处理,难以规避冲突的地方做了弱化处理,如男女吵架分手后的各自痛苦煎熬的状态都简略带过,因为如果要是浓墨重彩的表现这一段的话,会与整体明快轻盈的基调产生严重的违和感,而且会使后续两人五年后重逢一笑释怀的表演缺少说服力。再比如在电影中几次出现的众人开派对或者乐队表演的场景,用灯光营造的画面几乎舍弃了颜色和道具背景,而是通过演员们服装颜色的分配来表明主次和烘托氛围,这样很有效地规避了 摆陈的堆砌感和画面的混乱。但是并非所有的“跨界”都是成功的,各方因素的取舍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适得其反,失去“跨界”的意义,反而不如单一的表现形式更简洁有力。比如一般刑侦影视剧中都很容易出现的灯光问题,针对黑夜的场景,不补光,让人物在黑影中推动情节,这样就要求对话的内容能够很好地 帮助观众理解剧情,如果达不到,就成了为了符合影视基调而生搬硬套,表现效果反而更差。因此,如何在最大程度发挥“跨界”行为的优势同时规避冲突,是艺术创作者们需要思考和反复实践总结的课题。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更加了解“当代艺术跨界”的内容、原因和表现能力,即“跨界”行为的实质和根本目的就是,调动一切有效的因素来为最核心的故事内核服务。如果运用得当,就会产生很新奇的积极效果,增加表现力;反之,就会显得赘余,违背“跨界”行为的初衷,反而削弱其艺术表现能力。在对当代艺术追索的过程中,对于跨界现象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杨阳.时代呼唤具有中国精神的当代艺术[N].中国艺术报,2018-03-07(005).
  [2]付蓉.跨界与融合——论艺术设计教育与当代艺术[J].艺术教育,2017(Z4):249-250.
  [3]陈世扬.跨界与救赎:当代艺术实践的内在机理及其逻辑[J].求索,2016(12):45-49.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佬》中出现大量的中外民间故事为该部作品锦上添花,也暗示了作品中父亲等人在美国淘金的真实遭遇心路历程。本文将该文本与荣格的原型批评理论相结合,分析“淘金热”时期的华人在美国被迫处于相对无助和受剥削的地位,被阉割和去势之后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  关键词:《中国佬》;荣格;原型理论;人格面具;阿尼玛  作者简介:胡佳汝(1993-),女,汉族,山东省烟台市人,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英语语
基金项目:西安外国语大学2017年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莫言与福克纳‘文学王国’的建立对文学创作的意义”,项目编号:syjs201758。  摘 要:西方哲学的发展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一定影响,福克纳作品中对时间的探讨即与柏格森的时间理论具有相关性。《喧哗与骚动》的真正主题是时间,作者以昆丁为喉舌逃避时间,以班吉为喉舌打乱线性时间,更以迪尔西为喉舌战胜时间、打破时间的限制。一个故事乃是作者哲思的旅程
摘 要:生态批评将“世界”的概念拓展到了“整个生态圈”,将文学研究的触角伸向了自然界。中国现当代女性作家也用自己的笔触,关注河流健康、生命价值,探索河流叙事的生态文化学价值。  关键词:河流;女性;生态文化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8-0-02  生态批评或称“生态美学”发源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成为一门引人注目的科学
摘 要:亨利勋爵是道林格雷美的形象恶化并无下限堕落的“罪魁祸首”。他凭借自己的洗脑式价值观,向道林输入了比18世纪英国社会更为违背伦理的自我认知和人生方向。本文通过分析亨利勋爵在道林格雷悲剧中的决定性价值,从而得出作为王尔德的本我,亨利勋爵反映出深藏于王尔德心中玩弄人性的欲望。  关键词:《道林格雷的画像》;亨利勋爵;自我;人性;欲望  作者简介:宋雨桐(1997-),女,汉族,黑龙江省大庆市人,
摘 要:苏轼是一位亘古少有的全才,其不仅精通诗词文,而且还擅书法和作画。苏轼所创作的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上一座巨峰,其诗词题材广泛,有反映民间疾苦的,也有写景抒情的,在诗句当中不乏有很多自身的人生感悟,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本文分析了苏轼诗歌创作当中蕴含人生哲理的方式,并就苏轼诗歌创作当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苏轼;诗歌创作;人生哲理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
摘 要:《人生》以高加林的归来-离去-归来为线索,以高加林的悲剧命运为角度,在现代化与传统两种截然不同的话语碰撞中,对变革时代下的乡村、农民及知识分子寄予了忧思。小说中存在多处对立体的矛盾存在,同时对变革时代下的農村场景着以重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下的现代化语境之下,面对高加林矛盾的人生,同时考虑到城乡差距,权力干预等,以小见大,透露出变革时代下的矛盾现状。  关键词:路遥;《人生》;变革时代;矛盾
摘 要:琦君以写回忆散文见长,她以个性化的童年视角灵动抒写了独特的童年情结。她的童年情结深深植根于她的母亲及其他亲友师长的故人往事,又不着痕迹地巧妙运用恰当的叙事描写技巧,因此深受读者喜欢。  关键词:琦君;童年视角;童年情结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1-0-01  温州永嘉,瓯江江畔,山川灵秀。春草池塘,鸥鸟翩然,诗情画意
摘 要:随着中西方文化的深入交融,人们对精神生活的不断追求,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青睐西方文学,本文以美国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依据,对《无声告白》的汉译英版本进行分析研究,以论证功能对等理论对于图书翻译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奈达;翻译;无声告白;功能对等理论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2--01  一、奈达
摘 要:《二次曝光》、《催眠大师》和《记忆大师》这三部悬疑电影整合了科幻、谋杀、惊悚以及心理等类型化元素,本文将从三个维度探讨国产悬疑片如何将悬疑玩转得绝妙绝伦,呈现复杂的人性困境,布构悬念起伏的多维度叙事结构,将刺激与心跳融入观众血液,直击心灵。  关键词:悬疑;《二次曝光》;《催眠大师》;《记忆大师》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
摘 要:薄伽丘是身处文艺复兴萌芽时期的作家,袁枚则是明清性灵派的代表。两个人虽然处于不同时空下,不同的文化背景,却在《十日谈》和《子不语》两部作品中无一例外地显示出对人性光辉的赞许和宣扬,在人性尤其是自然情欲方面都有着相似的书写。  关键词:薄伽丘;袁枚;《子不语》;《十日谈》;人性  作者简介:刘亮君,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