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某工程实例,介绍强夯法在地基处理液化中的应用,为类似工程的施工和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强夯;液化;地基处理;应用
1.概述
近年来,国家经济快速迅猛的发展,好多大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应运而生,而这些开发区均不同程度存在着诸如污染土、填土、盐渍土、膨胀土、多年冻土、软土、湿陷土、液化土层等不良地质土层,这些不良地质若不进行处理,必将对工程构成不安全隐患,针对这些不良土层,地基处理方法很多,有换填置换法、堆载预压法、强夯、复合地基处理法、桩基处理法。不同的方法适合于不同的地质土层。例如强夯法对处理饱和粉土和粉砂的液化问题、湿陷性黄土的湿陷问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原理是利用预震效应,给地基土施于强大的夯击动能,使饱和松散的粉土、粉砂趋于密实,最终使地基土部分或完全消除液化。新乡市小店工业园区地下水位高,土质为饱和状粉土、粉砂、细砂,地基土存在地震液化问题,液化等级为中等液化,强夯法在该地区应用较为广泛,在处理地震液化问题上效果明显,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2.工程概况
新乡某公司在小店工业园区拟建办公楼及车库,高8层,拟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框架结构,建筑面积64000m2,拟建建筑物周边环境较好,勘探时地下水位2.5m左右,对场地内15m深度范围内的饱和粉土与饱和砂土进行液化判别,场地内第②单元层为地震液化土层,液化指数8~10.65,本场地为中等液化场地。场地物理力学性质详见表1:
3.1试夯参数:根据本工程地质勘察情况和本地区工程实践决定选用强夯处理液化问题,液化土层为第②单元层,液化深度为3~10m。选用锤重11.吨(直径2.3米,底面积4m2),最大起吊高度20米,单击夯击能为4000KN·m,预计强夯处理深度约为9.00m,三遍夯击,每遍连续夯击5~8击,以最终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超过5cm控制。
夯击点采用梅花型布置,夯击点间距5m×5m,第一遍夯击完成后,第二遍夯击点布置在第一遍夯击点中心,呈梅花型布置,第三遍低能满夯,夯击能1000KN·m,锤印相连,视试夯情况及检测结果可作适当调整。
3.2强夯施工要点及技术要求:
3.2.1用全站仪对强夯点进行测量定位,夯点放线定位误差不大于5cm,强夯过程中对夯沉量进行测量。
3.2.2强夯施工前,应进行试夯,应按现场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强夯参数,对施工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
3.2.3夯点的夯击次数,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cm,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夯击时,落锤应保持平稳,夯位准确,每一击必须保持同心,位移不大于15cm,如当夯坑深超过1.0~1.2m时,应及时回填,分二次夯击,以免影响夯击质量;每遍夯完后,用堆土机整平场地,方可进行下一边的测量放线及强夯施工。
3.2.4强夯时应控制合适的含水量,如上部土层含水量太小过于干燥,不利于夯实时,夯前应增加土层的含水量,特别是满夯时表面应洒水。
3.2.5施工过程中应认真做好各项原始记录,内容包括夯点编号、夯点、施工日期、单点夯沉量、总锤击数及总沉量等,并不得任意减少锤击数和降低落锤高度、强夯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工作。
3.3开夯前应检查夯锤重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
3.4在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击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
3.5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
3.6强夯结束后应进行荷载试验、静力触探、标贯试验等,以对强夯效果进行综合检测。
4.加固效果检测和分析
施工方案的实用性和合理性必须通过效果检验来验证,常规检验方法有:静力触探、标准贯入、平板静载试验等。
4.1静力触探试验:该场地共布置静力触探试验验证孔14个,总进尺146m,根据试验检测结果,锥间端阻力qc(MPa)、侧壁摩阻力fs(KPa)均取得明显的提高,结果详见表3:
【关键词】强夯;液化;地基处理;应用
1.概述
近年来,国家经济快速迅猛的发展,好多大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应运而生,而这些开发区均不同程度存在着诸如污染土、填土、盐渍土、膨胀土、多年冻土、软土、湿陷土、液化土层等不良地质土层,这些不良地质若不进行处理,必将对工程构成不安全隐患,针对这些不良土层,地基处理方法很多,有换填置换法、堆载预压法、强夯、复合地基处理法、桩基处理法。不同的方法适合于不同的地质土层。例如强夯法对处理饱和粉土和粉砂的液化问题、湿陷性黄土的湿陷问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原理是利用预震效应,给地基土施于强大的夯击动能,使饱和松散的粉土、粉砂趋于密实,最终使地基土部分或完全消除液化。新乡市小店工业园区地下水位高,土质为饱和状粉土、粉砂、细砂,地基土存在地震液化问题,液化等级为中等液化,强夯法在该地区应用较为广泛,在处理地震液化问题上效果明显,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2.工程概况
新乡某公司在小店工业园区拟建办公楼及车库,高8层,拟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框架结构,建筑面积64000m2,拟建建筑物周边环境较好,勘探时地下水位2.5m左右,对场地内15m深度范围内的饱和粉土与饱和砂土进行液化判别,场地内第②单元层为地震液化土层,液化指数8~10.65,本场地为中等液化场地。场地物理力学性质详见表1:
3.1试夯参数:根据本工程地质勘察情况和本地区工程实践决定选用强夯处理液化问题,液化土层为第②单元层,液化深度为3~10m。选用锤重11.吨(直径2.3米,底面积4m2),最大起吊高度20米,单击夯击能为4000KN·m,预计强夯处理深度约为9.00m,三遍夯击,每遍连续夯击5~8击,以最终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超过5cm控制。
夯击点采用梅花型布置,夯击点间距5m×5m,第一遍夯击完成后,第二遍夯击点布置在第一遍夯击点中心,呈梅花型布置,第三遍低能满夯,夯击能1000KN·m,锤印相连,视试夯情况及检测结果可作适当调整。
3.2强夯施工要点及技术要求:
3.2.1用全站仪对强夯点进行测量定位,夯点放线定位误差不大于5cm,强夯过程中对夯沉量进行测量。
3.2.2强夯施工前,应进行试夯,应按现场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强夯参数,对施工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
3.2.3夯点的夯击次数,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cm,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夯击时,落锤应保持平稳,夯位准确,每一击必须保持同心,位移不大于15cm,如当夯坑深超过1.0~1.2m时,应及时回填,分二次夯击,以免影响夯击质量;每遍夯完后,用堆土机整平场地,方可进行下一边的测量放线及强夯施工。
3.2.4强夯时应控制合适的含水量,如上部土层含水量太小过于干燥,不利于夯实时,夯前应增加土层的含水量,特别是满夯时表面应洒水。
3.2.5施工过程中应认真做好各项原始记录,内容包括夯点编号、夯点、施工日期、单点夯沉量、总锤击数及总沉量等,并不得任意减少锤击数和降低落锤高度、强夯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工作。
3.3开夯前应检查夯锤重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
3.4在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击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
3.5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
3.6强夯结束后应进行荷载试验、静力触探、标贯试验等,以对强夯效果进行综合检测。
4.加固效果检测和分析
施工方案的实用性和合理性必须通过效果检验来验证,常规检验方法有:静力触探、标准贯入、平板静载试验等。
4.1静力触探试验:该场地共布置静力触探试验验证孔14个,总进尺146m,根据试验检测结果,锥间端阻力qc(MPa)、侧壁摩阻力fs(KPa)均取得明显的提高,结果详见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