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1987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前谈话
  1. 我们的祖先真聪明,发明了火药、指明针等,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还发明了许多有趣的文字,比如:尖——上小下大,形似山尖;休——一个人依靠大树,表示“休”息;明——日月齐照,大放光明。
  2. 汉字所组成的词语也很有意思。比如:“聪明”,一个学生能在课堂上用“耳”仔细听讲,用“眼”认真观察,用“口”大胆表达,用“心”思考,并且每“日”这样做,每“月”也能这样坚持做,那么,他就会慢慢地变得“聪明”。“斟酌”,两个字均为倒酒的意思,组成词语“斟酌”又有了“研究”的意思。
  3. 教师小结:多研究汉字,多体会汉字,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希望同学们在说话、写作的时候,也能好好地斟酌斟酌用字。
  一、 揭示课题,体会“推敲”的意思
  1. 斟酌字词、锤炼语言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古代人用词、用字有讲究的课文,题目叫——《推敲》。大家抬起手来,一起跟着老师写课题。(教师提示学生“敲”字的写法。右边不是“支”,而是一竖带一横,下面加个“又”字)
  2. 如果把这两个字分开来理解,你有什么发现?这是两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谁能把这两个字用动作表示出来呢?(学生模仿“推”和“敲”的动作)
  3. “推”和“敲”是表示动作的两个字,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新词,至今还流传着一个有名的故事呢!
  二、 感知文本,了解“推敲”的故事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多媒体出示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画出本文中描写主人公的一些词语;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2. 检查本课生字朗读情况。(出示)敲 尚 睡 驴 妥 街 闯 貌。哪些字已经认识了?还有哪些字不熟悉?有几个左右结构的字?哪一个最难写?有几个上下结构的字?哪一个最难记?
  3. 检查词语朗读情况。(出示)
  拜访 吟哦 冲撞 比比划划
  簇拥 避让 思索 迎面而来
  第一组词语是写谁的神态动作?(板书:贾岛)
  第二组词语是写谁的神态动作?(板书:韩愈)
  三、 再读课文,理清“推敲”的脉络
  1.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推敲”这个故事的?(第2—7自然段)
  2. 快速浏览课文第2—7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完成以下填空题。(多媒体出示)
  贾岛去( ),不巧( ),结果留下( )。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 )这个字犹豫不决,不知不觉( )。结果他冲撞了( ),和( )商量了起来。
  韩愈最终认为还是用( )好。
  3. 第2—7自然段,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经过。
  4. 把课文读成一句话,是能力。对于写人叙事的文章,我们就可以抓住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围绕中心事件概括内容。
  四、 走进贾岛,理解“推敲”的内涵
  1. 文中哪句话介绍贾岛的?(第1自然段)你从这短短的一句话中了解了哪些信息?(“唐朝”交代了人物生活的朝代,“诗人”说明人物的身份。“早年因家境贫寒”说明贾岛早年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出家当了和尚”是因为家境贫寒,“和尚”还可以说成“僧人”,也就是第3自然段诗句中“僧推月下门”的“僧”。)
  2. 出示贾岛简介。看了贾岛的生平,同学们对他又有哪些新的认识?交流自己的看法。
  3. 这次贾岛又是怎样斟酌《题李凝幽居》一诗中的字词的?
  (1) 出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2)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你能快速从第2自然段中找出与诗句相对应的句子吗?(出示句子:“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3) 此时的环境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静、美)
  (4) 贾岛月夜访好友,可是没有见着。美好的情境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即兴写下了这首诗——学生再次齐读《题李凝幽居》。
  4. 第二天,贾岛独自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用心体会体会。
  5. 学生汇报。在学生汇报中,师生共同理解“妥帖”和“吟哦”两词的意思。
  6. 指名上台表演贾岛的“吟哦”和“敲门、推门”的重复动作。你们这些大街上的行人啊,都笑些什么呀?(因为贾岛反复做这两个动作)你觉得贾岛真的值得笑吗?此时在你面前出现了怎样的贾岛?(做事执着、认真、专心、追求完美……)
  7. 是啊,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他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我们可以用杜甫的一句诗来评价贾岛的这一做法,就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因为这样,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
  8. 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斟酌得很投入,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也不知道。韩愈为什么建议用“敲”字呢?韩愈又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呢?下节课接着学。
  (作者单位:宿迁市宿豫区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不久前,接到上《渔歌子》公开课的任务,经历了一段“磨课”又“磨人”的过程。这段经历给了我这样的启示:磨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被启迪,不断自悟自得的过程。在一次次试教后,有一种认识和理念逐渐清晰:课堂上“要教什么”“不要教什么”,其“取”与“舍”的设计原则,“得”与“失”的评判标准,皆源于“学生需求”和“课程需要”。  一、 要什么?——终身受益的语文经验和能力  1. 生长点——定向。生长点源于课程目
期刊
本刊特稿  共识,意在告诉人们,中国与欧洲各国没有任何理由不携手相助,共同发展。叙述的是民相亲的故事,显现出的却是习主席的博爱精神和人文情怀,让听众为之感动,历久难忘。  深厚的国学功底和渊博的社科学识  深厚的国学功底和对中外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知识丰富的积累,更让演讲引人入胜、精彩纷呈。  在谈到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时,他从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已经确立了未来发展目标、战争带给中国
期刊
2001年是我国第八轮课程改革的第一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作为教育部首批审查通过的三套小学语文教材之一,走向了全国。而我,作为最基层的教学研究人员,竟然被教材编委会首选进入了教材培训团队。  记得当年6月份的一天上午,我接到了苏教版教材编委会培训部高林生主任的电话,要我准备苏教版(国标本)解读一年级上册识字教材的讲稿,7月上旬到有关省份的国家级教材实验区作教材培训。我在电
期刊
作为语文老师,有机会听一节音乐课无疑是一种特殊的享受。这是一节四年级音乐课,课题是《绿色的祖国》。  新课导入,复习完歌曲《我爱我的家乡》后,姜老师提问:“同学们,你心目中的祖国是什么颜色?”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  “祖国是红色的,因为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  “祖国是金黄色的,因为现在是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祖国是绿色的,我们的祖国青山绿水,地大物博。”  “还
期刊
一、 检查自读,筛选信息  师:同学们已经读过课文了,我要检查一下读书情况,请同学们把书合起来,然后回答我的问题。(教师展示课件,屏显棕树蛇、红蚂蚁、斑贝的图片资料。)  【点评】课文中提到典型生物入侵者的名称,但学生没有见过,从有利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呈示图片,很有必要。  师:回忆课文内容,指出这些生物的名字。  生:第一幅图是棕树蛇,第二幅图是红蚂蚁,第三幅图是斑贝。  师:不错。我增加一点
期刊
在词语教学中,学生如果没有获得对于词语感性的个人体验、感悟,这个词语在今后的生活中是不可能被学生顺利调遣或正确运用的。所以,在引领学生理解字词时,要突现“感性化”这一解词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性体验,使他们在感同身受中不知不觉地走进词语的意境之中。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九色鹿》《桂花雨》这两篇课文的时候,我从字词教学“感性化”入手,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 与课文内容整合,在
期刊
体验作文指导教学,简言之,就是在作文指导之前,创设一个富于情趣的小活动,如实验、游戏、比赛等,激活学生深切的体验,激发表达的强烈欲望,然后引导学生有效地表达。体验作文指导教学以体验为抓手,引导学生观察和表达,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的目的。下面以《“透视鸡蛋”》的作文教学为例,初步探讨体验作文指导教学在现实教学中的意义。  一、 观察:重方法、抓训练  师:(出示两则关于观察的名言)观察要讲
期刊
从整体上看,小学语文苏教版五上第二单元显然是以“观察自然”为主题的。但细究每一课又似各有分工,分别指向于“观察自然”主题下的不同维度。第一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充满了吸引学生走进大自然进行观察的诱惑,旨在激发学生打开大自然之门;第二篇《装满昆虫的衣袋》,则告诉学生要真正走进大自然,需要像法布尔一样具有遭遇阻拦而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孜孜以求的精神;第四篇《金蝉脱壳》,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观察过
期刊
一、 板块教学的特点和价值  1. 在教学目标上,教者必须统筹全局,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教材,瞄准课堂教学的靶心——教材中的重点及难点,有的放矢,提炼出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  2. 由于板块的有机划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和谐的高品位的课堂中,认识自我、相信自我、表现自我、欣赏自我成为了可能,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3. 就
期刊
《河中石兽》这篇文章,表面上看是在说一件趣闻异事,其寓意似乎也很简单,即做事应考虑全面,不能想当然,要有亲身经历。如此理解,不仅使文章的内涵变得浅薄,也无法与本单元的其他课文内容联系起来。如果我们细细品读这篇文章,探究文章的核心内容,比较讲学家与老河兵所说的核心内容,就会发现,这篇文章还有着更加深刻的内涵,这一内涵不仅可以体现出中国儒家知识分子所奉行的最核心的学习方式,也可以与本单元所体现的科学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