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在学生管理中的实践路径探析

来源 :公关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ead7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内容从理论化趋于实践化,要求学校管理者将教育与管理相结合。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相辅相成,本文从高校思政变化入手分析其在环境、对象、走向及行为的变化,明晰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的关系,并探析高校思政教育在学生管理中的实践路径,为科学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思政教育,学生管理,路径探析
  思政教育不仅在学生人生道路上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积极意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作为思政教育实践的有效途径,应真正实现融合,促进学生思想素质、行为模式等共同发展。高校学生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关乎我国社会发展方向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要坚持党的领导,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所以,基于科学管理学生视角,思政教育尤为重要。
  思想政治服务于社会,就要适应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形成制约意识,在学生管理中,以科学引导为主,坚持思政教育,以理论结合实践,塑造学生良好的三观[1]。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高校思政教育的内涵不断发生变化。
  一、高校思政教育变化
  (一)思政教育环境
  新的国际环境下,我国的开放程度逐渐扩大,与外国的交流日益密切。同时,虽然我国综合国力逐渐上升,而西方腐朽观念却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张而日趋明显,对我国社会、政治、文化产生消极影响。面临该现状,高校思政教育应做出改变,加强高校思政和育人教育,既能帮助学生坚定政治理念,也能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
  (二)思政教育对象
  从当下现实看,学生缺乏实习经历,对社会发展和国家形势了解不多,关注社会热点也不多,更多沉迷于游戏和网络社交,政治思想意识较为淡薄。从思想价值看,学生缺乏生活历练机会,功利化问题突出。虽然主动积极,但热情不够,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当然,在科学社会、心理素质、公德意识和创新精神等方面也存在不足,容易产生消极意识,也會在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表现出适应能力不强,缺乏信心等,影响社会发展。
  (三)思想走向和行为
  从走向上看,对政治观念有着积极的见解,爱国之心强烈。从行为上看,喜欢挑战和探索,对社会充满好奇。因此,思政教育在帮助学生走向正确道路的同时,也能满足其对社会生活的好奇。
  二、高校思政教育与高校学生管理的关系
  (一)教育与管理目标具有一致性
  学生管理工作是长期且细致的过程。从宏观上看,科学管理要以思政教育为依托,将其作为管理标准。思政教育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高校对学生进行科学管理主要在于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二者目标具有一致性。因此,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局限于学历和成绩,更注重学生的思政建设,要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视集体观念、职业道德、学习效率、组织纪律性。科学的学生管理制度是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产物,主要表现为管理组织系统化,管理方式多样化,管理思想现代化[2]。对此,教育管理者要寻找衡量标准,制定规章制度,并通过思政教育影响学生,使其能够自主遵守行为规范,为其成长提供精神力量与物质基础。
  (二)教育与管理目的具有互补性
  高校思政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政治导向,提高对思想作风的认知,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以文化软实力来规范学生行为习惯。而高校的管理工作则是以明确的条例和规章制度来制约学生行为,利用强硬的管理模式,通过学校的明文规定,来制定赏罚制度,巩固思政教育教学内容。因此,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可以进行合理的互补,在管理学生行为习惯的过程中渗透素质教育内容,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利用教育的引导性来增强学生管理效率。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管理中的实践路径
  思政教育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是对其进行科学管理的有效手段,所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以思政教育为基础,而思政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高校教育为学生发展提供精神支持,对此,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有关思想教育的部分,结合实际情况,对高校学生进行系统管理,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式规范学生行为习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塑造学生
  思政教育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领导地位,在当代社会学生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培养马克思主流意识,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思政教育是一种无形的管理手段,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为主要目的,深度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战略意义。针对学生管理方面,将思政教育作为管理的基础与准则,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随着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社会竞争力、人际关系、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也逐渐增加,导致部分高校学生产生一系列心理方面的问题,对此,学校管理者要充分利用思政教育理论,尊重学生的发展阶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将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优化管理体制服务学生
  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群体,其思想处于不断学习的阶段,对此,教育工作者在管理过程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其发展的差异性。同时,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综合发展的情况下,也面临很多新问题,信息时代使得各种类型的思想纷纷而至,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严峻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使得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文化发生碰撞并逐渐渗透交融,要求教育工作者正确看待新文化,以培养优秀人才为宗旨,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要目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践行社会主义发展观。针对西方文化涌入国人思想的状况,高校管理制度与人才培养也面临新的挑战,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各种新兴专业发展迅速,学生容易迷失自我,需要得到专业的引领与指导。作为学校管理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既要改变落后的观念,还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优化管理体制,以思政教育为依托,坚持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制定计划,提高思政教育工作效率。
  (三)完善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思想教育教学具有推动效果,部分教育工作者对校园文化认识不到位,导致学生管理仅停留在表面,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部分,是提高学生政治素养的重要渠道,为思维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模式,提高道德水平。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教学管理者要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用先进的文化来充盈校园文化,营造学习氛围,构建校园精神,开阔学生视野。校园文化的形成要经历长期的沉淀,要师生共同参与,积极创设具有校园特色的文化,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从而学生会自觉响应学校号召,进行自我规范。因此,在校园建设中,思政教育发挥着关键作用,是教学成果在实践中的反映,能影响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管理学生的行为规范,为社会主义事业注入新活力。
  结语: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将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将思政教育内容渗透于学生思维中。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建立分工明确的管理团队,不断优化管理体制,完善校园思政教育建设,激发学生对政治建设的参与性,提高学生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徐濯潇.基于学生管理工作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J].智库时代,2019(34):94-95.
  [2]王瑛.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J].知识经济,2019(21):141-142.
  (作者简介:葛林艳,助教,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域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其作为全国主体功能区之一,在水源补给、调节径流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生态作用不可替代。然而,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由于受到人为因素和全球气候的影响,生态环境遭到巨大的破坏,由此引发了各界对生态保护与治理的关注。文章从国家生态环境整体战略规划角度出发,首先总结归纳了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的基本功能,其次在分析黄河水源涵养区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其面临的困境;最后在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建设的治理方案和未来可持续发展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城隍神源于对城池的守卫,之后逐渐人格化。宋代城隍神人格化的盛行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尽管明初进行改革,仍无法阻挡之后城隍庙恢复神像的现实需求。明代宁夏南部地区已经出现城隍庙设神像的现象,清代宁夏北部和南部地区皆有此现象,清末则更加普遍。宁夏地区城隍庙的创修与城池的修建及利用相关。城隍庙的创修时间和分布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明清时期,城隍信仰为地方士绅与民众所共同信仰,并具备了多种功能。
摘要: 在“双高”建设要求下,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首次被提到国内大学在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根据高校自身特色坚持以一流为目标,学科为基础,绩效为杠杆,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建设原则。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高校的人事管理成为影响高校“ 双高” 建设的关键。优质的师资是高校教育質量的保证,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基础。而高校人事岗位的管理制度则为教师的选聘、管理和激励起到重要作用。从“ 双高”建设背景下
本研究认为新时代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传播有利于塑造“大国形象”,有利于实现体育强国建设目标,有利于推进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做好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传播应实施正确的策略,创新传播理念,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精选和丰富传播内容及形式,打造“竞技性”传统体育项目;培养传播主体,多领域挖掘专业人才;聚合多种媒体优势,打造精准化分层传播方式;利用多元传播载体,拓宽传播渠道。
摘要:学生宿舍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领域,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体现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据调查,大学生在大学生涯中,50%以上的时光都在宿舍中度过。因此,正确引导学生塑造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使宿舍成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地,建设良好的宿舍卫生环境,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习惯具有重要影响作用。但普遍上,高校将实际绝大部分管理资源倾向于宿舍外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当中,对学生宿舍的育人
考证“(木文肙)”字为汉《衡方碑》“褘隋”之“隋”辗转而误,“褘隋”与《毛诗·羔羊》“委蛇”音义相同;《隶释》谓“褘隋”出《韩诗内传》,本员兴宗之说,并非洪适臆说;《韩诗》在宋孝宗乾道年间尚未亡逸,《韩诗》亡于五代后、亡于政和建炎间、至宋亡之已久诸说,皆非是.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演进,商业的影响力逐渐深入到个人生活当中,情感这一私人化的表征同步受到社会的深度规训.面对经济资本对个人精神生活的冲击,不少人更倾向于追求经济理性而非坚持自我的本真性,针对这一方面的问题,霍克希尔德提出了情感整饰的概念.事实上,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的大多数人都面临对自身情感的修整,只是在经济利益的纠葛之下,个体性会受到更加严峻的挑战.此外,情感整饰的程度不仅受到现代性的影响,对它的评价和认知同时也植根于文化传统.面对这样的处境,人们也并非是束手无策的,随着社会整体对情感劳动的认识逐步加深,个
近代楚辞学在研究理念、研究方法、研究范畴、研究成果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研究理念来说楚辞学研究由直觉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由传统的经学研究向科学研究转变;从研究方法来说突破了传统楚辞学直觉感悟和分析归纳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心理学研究方法走进楚辞研究领域;从研究范畴来看古代楚辞学中从未出现的一些楚辞神话、楚辞考古、楚辞文化、楚辞性别研究等内容都出现在了学者的研究视野中;从研究成果来看,楚辞学研究成果跳出了传统的章句、注、疏、短论、札记等形式,出现了期刊论文和学术专著,且立题符合现代学术标准,内
期刊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落实立德树人目标,这就需要高校给予思想政治教学足够的重视,明确思想政治教学重点和难点,并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好地满足广大学生对于思政课教学的多元化需求,进一步提升高校育人效果,为社会输送大量合格人才。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