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也有不真实的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我女儿学习特别努力、刻苦,每天學到夜里12点,可成绩就是上不来,我又心疼又着急。一天,孩子抄写英语单词抄了一个多小时。我给她洗了水果,让她歇歇。然后,我拿起本子,随口提问几个她刚抄写的单词,她居然有一半答不上来。女儿还主动给我看了她的课堂笔记和错题本,每一页都工工整整的,但问她是不是经常看,她却迟疑了。
  我觉得女儿的学习方法有问题,但又不知道怎么帮助她?
  罗叶
  答:您女儿的勤奋是典型的低质量的勤奋,或者说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表面上看很刻苦,实际上却刻意回避了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把错题整理到本子上,只是第一步。这么做的目的,是要分析到底什么地方出问题了,是概念不清还是思路错误,是审题大意还是知识有漏洞。只有去分析,然后做出调整,勤奋才是有效的。如果孩子只是利用勤奋免予被父母责骂,实际上是在消耗宝贵的光阴。
  您想培养一个真正勤奋的孩子,可以这样帮她。
  1.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勤奋
  朋友圈里有不少人喜欢深夜发照片,说自己又加班了或又去健身房挥汗如雨了,然后等着别人点赞和收获崇拜。可是渐渐地,你会发现,说加班的其实并没有干太多的工作,只是习惯了拖延;挥汗如雨的,更多的时候是在晒美食和火锅。这些都只是假勤奋,真正的勤奋,需要发自内心,需要对目标有认同感,需要有一种强烈的、对于改变和成功的渴望做支撑。多跟孩子聊聊理想、目标、信念,给青春期的孩子端上一碗心灵鸡汤,并不是坏事。让她理解透彻为什么要勤奋,有了发自内心的认同感,勤奋就不是难事了。
  2.勤奋的前提是效率
  很多孩子热衷于表演勤奋,一方面是在心理上为自己逃避深度思考找理由,一方面也源于父母喜欢给孩子传递“总在学习很了不起”的思想。
  很多家长都熟悉鲁迅先生的名句:“哪里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了工作上。”但是,纵然孩子在书桌前坐上一天,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孩子是不是真的学进去了。父母可以帮孩子树立一个容易达成的小目标,如果孩子高效完成,再循序渐进地树立下一个目标。不求快,不贪多,但是要有效果。
  3.要根据孩子的生物钟调整学习时间
  有些孩子早上的专注力好;有些孩子晚上才能静下心来;有些孩子天生兴奋,睡7个小时就能生龙活虎;而有些孩子睡足8个小时才有干劲儿……这些都是正常的,父母要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最佳状态在什么时候,然后有针对性地给孩子安排学习内容。
  不可否认,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智商和天赋上的不同;不可否认,家庭与家庭之间,存在着资本、思路和眼界上的不同。生活从来不是公平的,有些人起点高一些,有些人起点低一些,可是命运还是会对勤奋努力的人更好一些。
  最后,希望您的女儿能够得到命运的垂青。
  【编辑:杨子】
其他文献
前不久,北大法学院硕士张天一在北京开米粉店的新闻被炒得沸沸扬扬。许多家长认为,堂堂北大研究生做小买卖,从事的行当又与所学专业毫无关系,纯属浪费知识,令斯文扫地。也有家长认为,张天一不走寻常路,既实现自我价值又服务社会,是大学生创业的楷模。孰是孰非?让我们深入解读张天一的创业故事。  从小到大,张天一都有些与众不同。之所以如此,不是他天赋异禀,而是因为他接受的是契约式家庭教育。他家经常开家庭会议,以
王劲涛夫妇多年来紧绷一根弦,倾尽全力将女儿送到国外深造。女儿出国后,松弛下来的王劲涛竟陷入一段婚外激情不能自拔。为了挽救婚姻,妻子徐素云急召女儿回国。没想到,在父母的对峙中,无比失意的女儿竟采取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为挽救婚姻,召精英女儿回国  2003年6月,洛阳市中考成绩公布,王劲涛夫妇喜不自胜,因为女儿王莎莎考了729分的好成绩。  42岁的王劲涛,是洛阳一所中学的老师,妻子徐素
“妈,考得不好。”我下班一回到家,女儿桐桐就主动向我汇报中考成绩。  “多少分?”我迫不及待地问。  桐桐说出的分数,比我们当初的预期竟低了十多分。说实在的,那一刻我心里有些失望。这个分数,市一中是没有什么希望的。而当初报考时,桐桐的第一志愿报的是一中。在全市众多的高中里,一中是数一数二的好学校,而且离我家很近,步行仅需十几分钟。想不到,一向成绩比较稳定的她,在关键时刻竟马失前蹄,未能发挥出正常水
“流星雨呀流星雨,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记者。”话音刚落,我就掉到了一个森林里。这里春暖花开,鸟语花香,好美啊!  我正想呢,熊二开门出来了,问:“你是谁?”我说:“你好,我叫张雨佳,今天特意来拜访你们!”熊二笑着点头说:“快进来吧!”进门之后,我拿出铅笔,问大家:“你们未来想做什么?”熊二抢着说:“我要当一位美食家!”熊大说:“唉,真不愧是吃货!我要当一名描绘森林的画家。”这时,光头强来了,说:“听说
很多家长都知道这么一句话——“弹琴的孩子不会变坏”,意思是音乐能够陶冶情操,丰富心灵,一个人如果幼年得到音乐的滋养,将会终身受益。因为相信这句话,这些家长很早就让孩子接触和学习各种乐器,并且以为这就是接受音乐的熏陶。其实,非也。如果孩子年龄太小,并不适合立即学习乐器,但是他需要接触音乐,需要从小生活在有音乐的环境中。  王甘是耶鲁大学人类学博士,对儿童早期音乐教育有着丰富的经验。近日,本刊特约记者
如今的孩子多是家中独苗,被满满当当的爱包围着,对困难、挫折的承受力普遍较差。很多父母经常发愁地问:为什么孩子受不了一丁点委屈、吃不得一点苦?  一个人若想成功,必定要有所担当,能禁得起生活中的各种考验。要想让孩子的内心变得强大起来,还得学着做一个“爱而不露”的家长,甚至故意给孩子制造点小麻烦。可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常常会忘记这一点,很多父母都会犯以下几种错误。    过分宠爱    很多父母
宇宙数亿年,火轮昼夜转。  代代有经商,辈辈有贫寒。  人往高处走,水流东海岸。  穷人真想富,富人应多捐。  别事先不说,美女咱先谈。  进城抬头看,高楼成大片。  道上奔驰跑,宝马来回窜。  有心嫁富人,文化很有限。  富人不要她,穷人她不看。  学业没搞好,工作无法干。  歌厅走一趟,是否可好玩。  老板那么多,个个都有钱。  粉饼脸上擦,披发一尺三。  镜子把脸照,感觉真好看。  大哥我爱
【侯瑞鹤简介】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硕士。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沙盘游戏师,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中心专职教师、心理咨询师,著有《路特心理健康思想解析》《接纳孩子,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等专著。  侯瑞鹤博士长期在一线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青少年心理成长的影响有深刻的感悟。日前,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她。  
方芮歌是一位眼科医生,同时也是一个3岁孩子的母亲。她坦言自己很少给孩子拍照,更不带孩子去影楼。她说:“我绝对不能将幼小的孩子置于危险的闪光灯下!”  目前,很多孕产医院为创收,与影楼合作,推荐新生宝宝去摄影机构拍摄“初生照”“满月照”及“百天照”等。为留下美好瞬间,很多父母欣然前往。影楼为达到较好的拍摄效果,通常会开闪光灯,然而婴幼儿的眼睛尚未发育完全,非常娇嫩,闪光灯的强光会对其带来一定程度的伤
【编者按】  在今年的小升初、中考和高考前,全国各地教育部门纷纷出台政策,减少对特长生的加分优惠,录取名额也大幅缩减。对此,许多家长表示支持,认为这是维护考试公平、杜绝招生腐败的正义举措;有些家长则怨声载道,抱怨自己给孩子的兴趣投资都打了水漂;更多的家长陷入了迷茫:既然特长生限招了,在中考、高考中没有好处可捞了,还要不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特长?  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记者走访了有关专家、特长培训机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