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故鼎新 以小见大

来源 :教育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z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现状
  农村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家庭多在偏远山区,由于经济不够富裕,学习资料缺乏,加之课外阅读不多,素材积累又少,许多学生作文时谈“虎”色变。即便部分学生文笔流畅,但表达往往偏离主旨,虽个别构思新颖别致,但动手写来却叫人大失所望。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中无作为、乱作为现象导致的许多问题,使老师批阅疲惫,学生作文困难,作文水平提高缓慢,教学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状态。
  二、原因分析
  1.受应试教育惯性的影响。在升学率的指挥棒下,偏颇的成绩、名次评价,极大地挫伤了师生自信心。
  2.长期以来大多数学生缺乏良好的作文心态,不当的方法,使学生作文潜力未得到有效挖掘。
  3.作文教学理念滞后,评价体制的不当,制约着教师作文教学改革的尝试。
  三、教学对策
  针对上述现象与问题,本人在教学中另辟蹊径,对症下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终于使大多数学生开始喜欢作文,还涌现了一批才思敏捷、文笔流畅的“高手”。
  1.励志激奋,重树学生自信。农村职业学校的学生,因多种原因很多学生学习情绪低落,意志薄弱消沉,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强。我发现学生笔记本,课本随处都有这样的短信《如梦令》:“寒窗苦读辛苦,郁闷无处倾诉,面对迷茫前途,得遇宝玉明珠……”。看来,农村学生前途上的挫折,使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不高,加之自学能力较低,学习条件不好,学习习惯不良等原因,许多学生还具有自暴自弃的不良行为。为了教育学生,调整好心态,积极乐观地实现人生价值,我积极了解国家的职教政策和发展趋势,以及当前大学毕业生分配动向,并结合当地实际鼓励他们,只要自己心中坚定的信心不熄灭,就没有穿不过的风雨,涉不过的险滩。另外我又引导学生从自己名字的来历中挖掘家长的寄望和自己的特点并就此写成文章,尽可能去唤起他们的自信。通过这些教育,让学生时时刻刻想着父母的期望,自己的使命,以及时代的召唤,让他们重树个人崇高的愿望和美好追求,从而激发自身的写作动力。
  2.授之以渔,挖掘学生作文写作潜能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难,难作文”的关键在于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缺乏主动的观察和具体真切的感受。所以,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关注并感悟生活的习惯,应成为每一位老师关注的教育教学课题。为此,每逢重大传统节日及“国旗下讲话”活动,我都积极动员组织学生练习写作。尤其是先创设一些激发他们情感的话题,诱导他们为文的兴趣。如:“话说端阳”、“中秋遐思”、“老师我想对您说”等话题,引导学生及时捕捉感动,积累兴奋,为下神来之笔打下坚实基础。在“父亲节”来临前,引导学生写诗表达对父爱的感激,在“母亲节”来到前,让学生给母亲写感谢信。每次学校校运会或文艺汇演,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地投表扬稿、拟海报、写通知,新闻报道等。通过这些有效的引导,使学生明白了作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通過这些训练,促进他们作文水平的提升。
  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开发学生作文潜能的另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欣赏模仿。同龄人的佳作,历年考场优秀作文,更易激起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其写作热情。这些文章思维、感受、构思、选材以及语言与学生的作文情感相同点较多,因而容易被认同、认可并接受,通过鉴赏对比,可以有效化解学生畏惧作文的心理,并且还能在欣赏中悟出许多作文道理,自觉产生一种动力,即写作欲望和发表欲。
  学生在学习中模仿力很强,有意识地把这种模仿力运用到写作中来,也容易调动写作的积极性。如鼓励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家或作品去模仿,让他们过一段时间再在班上展现作文。实践证明,只要启迪了他们的灵感与智慧,只要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他们的作文里也会有生命的意识,字里行间也会有跳动生命的节律,写出身手不凡的佳作。正如北师大刘锡庆教授所说,作文教学目的在于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挖掘作文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我觉得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应该在这里。
  3.提升教艺,探寻作文教学新出路。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能简单地依赖归结于作文次数和教师的精批细阅,而应该把重心放在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上。首先把精力花在作文课的精心准备上,学习借鉴他人的成功做法,并积极消化吸收,及时运用于教学实践。如采用作文教学“五课式”(审题立意训练课、选材剪裁训练课、巧妙构思训练课、语言表达训练课、作文修改训练课)后,对提升学生的作文素养大有帮助,强化了学生的作文主体地位,可以达到最终“不需教”的境界。其次精心打造作文评语,打通师生心灵情感的“通道”。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的欣赏,能激起学生对学习的信心。每次下发作文本,学生都会急切地看老师给他们的评分和评语,可见,评语在作文活动中所占的份量之大。基于此,我不轻易否定学生,伤害其自尊,而是在评语中给学生更多的赏识(期待、宽容、理解和尊重)。肯定优点,力求语言生动,力求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使其发挥长久的、深刻的激励作用。即使对习作中的不足,表达时也尽量做到含蓄而委婉。如“假如……,会不会作用……?”“我想知道更多例子”等等。
  总之,面对农村职校不容乐观的作文教学现状,只要我们能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就一定能闯出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一片新天地。
其他文献
在中学语文的学习中,教师设定教学目标都要用到“了解”、“体会”或“理解”这些词汇,那么怎么才算“理解”到位了呢?在课堂学习中,我们也经常见到某些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特别积极,但一到具体运用时,却形不成努力的正比效果。以上问题,究其根源,就是学生不能把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实践中去,也就是课堂学习中的“科技”转化不成实际应用中的“生产力”,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一、善于总结规律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
期刊
初中语文文本解读与能力训练相结合的阅读模式包括文本解读、提炼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设定教学流程四个大方面,本文就其中步骤提出以下见解。  一、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的操作方法:第一,从文字的题目入手。文章的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一般来说也是这篇文章的精神凝聚之所在。可惜对这么一个与解读文章有重要意义的环节,在实际的解读文章过程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要回归自然阅读,就应该从解读文章的题目开始。
期刊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课外阅读不少于300万字。据此,人教社同时编写了必修的教本和读本,而且规定读本须与教科书配套使用,且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  然而,现状如何呢?或荒废“读本”,或随意处理“读本”。结果是各级统考偏偏多从“读本”中取材,学生多数因教师一般性倡导所误而招架不住,败下阵来。真所谓读本都读不清楚,更遑论300万字。  那么,怎样较好地使用好教本与读本,使教读两本有机结合起来,
期刊
数学是对现实生活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理解、解释、应用。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说过:“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可见,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很紧密,我们应本着发现现实世界中蕴藏的数与形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服务的目的进行学习数学。基于此,我
期刊
摘 要: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人的情绪状态能使人的机体活动和智力活动发生重大的变化。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发挥情感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就是通过作者调查与研究,对传统地理教学进行反思,提出关于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 学习兴趣 方法  一、新课标下教学理念的兴趣重要性  地理知识随处可以应用,我国
期刊
对中职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学校是主阵地,教学是主渠道,我们要积极适应德育理念在新世纪发生的新变化,充分发挥德育的育人功能,为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服务。  一、在教育教学目标上把握好一个“度”  所谓“度”是指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目标所规定的某一学段教学中應达到的效果。只有控制好“度”,才能使教学有落脚点,才能“有的放矢”。因此,教师在德育课教学中必须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和中职生身心发展
期刊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可想而知,如果学生缺乏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接受,音乐的本身就会黯然失色。如何使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好习惯,对音乐老师是一种极大的挑战,音乐教师不仅要在教会学生音乐理论知识、音乐基本技巧,而且要在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上多下功夫。  一、營造氛围,激发兴趣  激发学生音乐欣赏兴趣,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欣赏课不像唱歌、
期刊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诗词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中考对于初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等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结合教学大纲,以学生为中心,革新诗词教学模式,构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的教学环境,借以提升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诗词教学 教学方法  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古诗词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我国古代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同时借
期刊
甘肃省新课程改革进行了三年,已经取得很大成效,但是初高中历史教学存在很大差异,脱节严重。为此,我们以《太平天国运动》一课为例,组织部分初高中历史老师寻找初高中历史教学的差异,探索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策略。  一、初高中历史教学的差异  1.课程标准要求的差异  初中课程标准的要求仅仅局限于“知道”和“了解”,属于识记层次,是课程标准对学习目标的最低要求。而高中课程标准在“了解”的基础上,上升到“认
期刊
数学的课堂离不开数学题,学生是在学例题、做练习中不断体会数学课的魅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解题能力。所以,不管巧设例题还是练习题,教师都要恰当设计,才能使数学课堂达到高效,才能真正减负,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下面就自己在教学中对例题、练习设计的体会略举一二,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例题中“数”的设计要恰当  例题中的信息离不开“数”,而“数”的设计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课堂教学。恰当的“数”会使我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