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高考 合理备考 从容应考

来源 :考试·高考文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jie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一年一度,对于备考的高三学生和教师而言,如何把握高考脉搏,合理、有效安排复习,在高考中制胜,始终是大家关注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与考生的接触中我深深感到,由于对高三复习了解不够,多数学生处于盲从的状态,致使安排不合理,收不到最佳的效果,了解高考,合理备考,尤为重要。
  
  一、了解高考
  
  高考作为一种重要的选拔人才的手段,一直指导着中学教学。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考也在顺应着这种变化。近年来,高考根据国家对人才的需要,结合各地考生的实际情况命制出相应的试题。各套试题在考试内容上,突出学科的主干知识及知识的交叉、综合,淡化知识点;不强调知识覆盖面,强调知识的应用、创新;淡化知识的再认、再现,重视知识、能力的形成过程;增加思维含量,淡化结论性、模式化的考核。
  近几年来,高考各科试题趋于稳定,并逐步走向成熟,且在稳定中求发展,求创新,这些特点为我们的备考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合理备考
  
  应对高考,每位教师、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一套安排,本文结合物理教学实际,主要向考生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
  
  1、整合知识,未雨绸缪
  作为考生应成为知识的主动获取者,变教师带着知识走向考生为考生做好准备迎接教师的传授。这个准备要赶在教师开始第一轮复习前进行,即利用好升高三的暑假,自己完成对教材的整合。物理学科历来是考生比较重视又感到有些棘手的学科,但这一学科知识脉络清晰,概念、定理、定律较为准确、具体,学好物理是件非常讲究方法的事情,许多物理问题、物理道理和物理规律需要同学自己思考、自己归纳和自己领悟。在高一、高二学习的基础上,考生应对教材进行认真钻研,因为课本不但具有完备的知识体系,而且具有权威性。对课本中的概念、定义、定理、定律要深入理解;例题、习题要吃透精髓;课本实验要掌握思想和技巧。这一阶段重在心中有数,清楚学科知识体系及要求,清楚自己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即将到来的总复习打好前奏。
  
  2、有的放矢,温故知新
  高三复习是一个温故、知新的过程,而第一轮复习不仅是旧知识、旧方法的回忆和再现,更主要的是通过旧知识的纵横联系,深化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完善学科思想。这一阶段应立足于课堂,精力集中,积极思考,要在教师讲之前,善于把自己想的或做的与教师的讲解进行比较,从中发现疑点,提出问题;另外,由于物理学科理论性较强,学科思想、方法独到,而其思想方法又是物理知识的精髓,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故做好笔记,记下教师讲解的重要内容、思路和方法尤为重要。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有些知识、方法和技能是课本上找不到的,考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新知识,新方法。
  为了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做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这里要强调的是重视课本中的例题、习题,这些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示范性和迁移性,题中体现学科思想、方法,或提供重要结论,考生应深入研究,仔细体会其内涵和价值,熟练掌握方法,一般可采取一题多解;条件、结论互换;一题多变等方法,达到以少胜多,活跃思维,开阔视野,提高解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作用。
  
  3、自成体系,稳中求进
  如果说一轮复习重在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扎实、巩固,那么二轮复习则是一个知识梳理,形成体系的过程。教师通常采取(1)专题复习的形式,进一步熟悉、熟练解决常见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和要求。如,图像专题、极值问题的处理途径,临界问题的分析讨论,选择题的常用解法,综合题的解题要求,信息给予题的类型及对策等专题。(2)围绕重点、难点、热点进行“踩点”复习,理清纵横关系,有的放矢。如力学中抓住受力分析,守恒条件的判断,运动过程的分析这三个难点,围绕牛顿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三个重点,重新编织知识网络,探究解决问题的规律。(3)采用“小综合”形式有机地串联学科内各块知识。如把力学中的牛顿定律、功和能、电磁学中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导体棒在磁场中运动等知识有机地结合成专项进行复习。
  作为考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这是一个复习内容“由厚到薄”过程,在一轮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概括出高中物理重要的知识体系;分析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基本方法;解决各类问题的基本途径,力争达到如数家珍的地步。
  
  4、查漏补缺,调整心态,完美冲刺
  经历两轮复习后,高考临近,这个阶段尤为重要。
  (1)注重查漏补缺,消灭知识死角
  考生应依据《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知识的系统梳理,不留缺漏和死角,因为缺漏和死角就是高考中的最大“隐患”。为避免问题出现,考生应在每次训练及测试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议考生建“错题集”和“解疑本”。“错题集”是考生复习过程中针对自己薄弱环节发现并解决的最好见证,而成绩的提高也正是在这种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而且“错题集”更是临考前一份宝贵的资料,它可以让考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弱点知识的重点复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解疑本”可以说是考生的备忘录,在复习或做题时,记录下瞬间发现的问题,并做及时处理,会让考生不留缺憾,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强化训练,提高能力
  当今的高考突出能力的考查,所以在全面系统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应强化解题训练,在训练中快速提高综合能力和应变能力。解题训练中应强调速度,提高准确性,范围应以有参考价值的模拟题和历年高考题为首选,不做难题、怪题,每次训练后要进行详细的试卷分析,及时总结知识及方法上的得失。
  (3)完成心理调适,坦然面对高考
  对考生而言,面对高考这样一件事关人生抉择的大事,没有心理压力是不可能的。而怎样缓解压力,合理调适,最终以平常心态迎接考试,关键在于考前的心理准备。
  a.适度紧张——备考的动力
  经过多年观察,我认为,学生的高考紧张心理多呈现“强——弱——强”的变化态势,即高三伊始压力大,紧迫感强,学习劲头高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紧张、压力会逐渐淡化,尤其是距高考三、四个月时,而后又逐渐增强,临近高考再次达到一个最强的程度。所以家长、教师及考生应针对这种变化进行适当调整,适时、适度增强或缓解压力,可能会成为考生备考的力量源泉,从而激励考生不断进步。
  b.重视模拟考试,演练高考
  考前安排的每一次模拟考试都应该成为学校、教师、考生当然也包括家长不能放过的演练高考的机会。学校、教师应尽可能按高考的科目、时间和要求进行,而且尽可能营造出高考的氛围,让学生去熟悉、适应这种环境,一步步为参加高考进行心理准备。学生更应把每次模拟考试当作“练兵”的好机会,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以高考考生的身份全方位体验考试,从作息时间安排到答题时间分配;从考具的准备到答题的规范程度的把握,都应有自己一套周密的安排。应该说,模拟考试一方面是对复习情况的测试,另一方面,也是考生应试心理准备的重要环节,机不可失。
  c.教师有计划指导,学生自我调适,实现完美冲刺
  高考不是单纯的知识考试,是全方位的素质考验。要对这样的考验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除知识准备外,心理准备也绝不是考前一、两次的心理辅导,家长、教师的几句谈话所能奏效的。与模拟考试相结合,教师应在考前两、三个月时就开始有计划地对考生进行心理疏导,既要让他们感到高考的压力又不能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来,要让他们逐渐学会适应紧张气氛,尝试自我调适,将自己的备考状态一步步调整到最佳。
  带着充足的知识、心理准备,带着自信走进考场,是每位考生、教师和家长所希冀的。
  (审稿:周沛耕编校:李华平)
其他文献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目前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如何在这一教学模式下进行学生的有效评价,成为了翻转课堂教学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实验翻
正确的认识公平,把追求自己生活目的的人的普遍公平需求纳入社会的保障范围之内。促进社会稳定健康快速发展。正确的认识效率,把握人和人类社会生产实践的本质,生产出更多更好的
祭祀祖先实际上是一种宗教仪式,祠堂作为祭祀祖先的场所,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然而,在宋代之前,祠堂与家族祭祀并不存在直接的关联,在宋代士大夫的推动引导之下,祠堂逐渐成为
伴随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作为“互联网+”思想践行者的平台企业得到广泛普及,其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和公共服务中的中坚力量。目前,随着以创新为目的的平台企业的成功崛
【正】 1927年夏,国民政府委任郑洪年出任暨南大学校长。这位暨南大学堂的“老堂长”(1)上任伊始便积极进取,锐意革新。在同年9月21日成立的“国立暨南大学南洋文化教育事业
【正】 采访海牙圆桌会议《新报》复刊后不久,我听到的值得注意的事情是关于苏加诺和哈达宣布印度尼西亚独立的情况,它是经过内部斗争才实现的。由于日本人在印度尼西亚完全
<正>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掌握第一手的史料,致使国內外学者对华工在巴西的历史情況注意不够,研究甚少。笔者在编辑《华工出国史料选编》第一辑时,在有关方面的协助下,在清代总
知识型员工作为拥有较高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群体,在动态化、复杂化的工作环境中,已经无法单纯地接受传统自上而下的工作设计,偏向于根据任务的特征与要求,积极开展工作重塑
由于中国国有企业存在着不同于西方现代企业的“三层委托代理关系”,且在不同层次关系中存在着多方面的主要矛盾,党中央通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对国有企业的法人
互联网企业与传统实体企业发挥各自优势结成跨界联盟,实现联盟内创新资源的转移与融合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基于共生理论,分析了跨界联盟成员的共生关系,并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