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传统音乐的钢琴改编与创新研究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8888jm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年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逐渐成为当下人们讨论的热点。我国的钢琴音乐一直以来发展都比较好,曾有很多的名曲名扬国内外,为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研究当代传统音乐的钢琴改编与创新显得非常有意义。本文采用了文献法,分析了鋼琴改编与创新。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传统钢琴音乐的发展;其次,分析了我国传统钢琴音乐改编与创新的影响;最后,介绍了当代传统音乐的钢琴改编与创新。研究的目的是创新我国的传统优秀钢琴曲,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 传统音乐;钢琴;传承;创新;钢琴改编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4-0099-02
  基金项目:当代传统音乐的钢琴改编与创新,项目编号:CRKYS202018。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它以不同的创作风格和多元化的音乐内容著称,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蓬勃发展的中国钢琴音乐艺苑中,从传统音乐中改编的中国钢琴音乐因为其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现代品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创作题材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典型范畴[1]。正因为它起源于传统的音乐,因此人们对于大部分的改编曲是比较喜爱的。其中,部分作品经历了漫长的钢琴演奏实践的考验,成为中国钢琴音乐的代表作。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五首钢琴小品”中的作品:“二泉映月”“百鸟一凤”“梅花三巷”“夕阳小鼓”“平湖秋月”等,都是以传统音乐为基础,带有明显的民族气息和钢琴音乐特色。本文在介绍我国传统钢琴音乐发展的基础上,以《二泉映月》为例,分析与研究当代传统音乐的钢琴改编与创新。
  二、我国传统钢琴音乐的发展
  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1934年,俄裔美籍钢琴家,作曲家齐尔平在上海组织了“中国式钢琴作曲大赛”,搜集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作品,首次将带有独特的中国风格作为钢琴音乐的评价标准。这无疑对当时中国音乐创作中“以教西为师”“西化之路”的氛围以及对民族音乐的消极态度起到了初步的推动作用[2]。在这次比赛中,首部获奖作品“牧童短笛”成功地将中国旋律与西方复调音乐技法融为一体。优美清新的旋律具有浓郁的江南乡村风味,与东方色彩形成鲜明对比。和声创造了中国式的田园诗:天空中飘着云彩,地上流着溪水漱口,草地上有专注吹笛的牧民,还有不时抬头倾听的老母牛。笛声悠扬清脆,随着旋律的流逝,一幅优美的画面渐渐清晰起来[3]。这次比赛启示当时的中国钢琴音乐家,民族音乐悠久的文化背景可以为钢琴音乐艺术提供肥沃的土壤,民族音乐素材极其丰富的沉淀是钢琴音乐中国化取之不尽的源泉,最终钢琴音乐中国化成为每一个中国钢琴音乐家的追求和梦想。
  20世纪70年代,钢琴改编甚至成为钢琴创作的唯一出路。风格变得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4]。应该说,戴白生的总结比较全面,但并没有给钢琴音乐“中国风”一个明确的含义。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究竟是什么,其主要特征是什么,在钢琴理论界一直争论不休。例如《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这篇文章,文中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是中国钢琴作品的表现之一,从韵、气韵、装饰、音色、节奏、演奏方法、踏板、结构等八个方面阐述了钢琴音乐的东方文化特征[5]。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可以发现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是一个定义不明确的词汇。有些人甚至认为“中国式”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没有明确的定义。但从众多关于中国钢琴音乐的“风格”,“特征”和“民族化”的论述中,仍可对钢琴音乐“中国风格”的基本特征作一概括性的总结。具体来说,钢琴作品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音乐旋律,在传统音乐旋律中呈现了大量蕴涵中国文化象征意义的音乐元素。特别是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可以理解为西方作曲技法创造并融入中国音乐文化的中国特色钢琴作品所体现的中国文化传统的表征,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独特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情趣。
  三、我国传统钢琴音乐改编与创新的影响
  从钢琴音乐“中国风”的形成来看,钢琴音乐“中国风”的形成得益于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改编。正是在这种传统音乐的钢琴改编中,钢琴艺术家从实践的角度创造性地将民族音乐元素融入钢琴音乐中,使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渗透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成分,进而逐渐形成了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中国传统音乐的钢琴改编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音乐思维方式下,将独特的中国音乐文化融入钢琴音乐的第二次创作活动。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是在改编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李斯特根据自己和其他作曲家的乐队、歌剧、歌曲等作品改编了大量钢琴作品,并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由此可见,钢琴改编的创作形式并非中国独有。
  然而,在欧洲,当改编作品在不同的乐器或不同的演奏方法上重新创作时,作曲技巧和文化背景是相同的。对中国作曲家来说,钢琴音乐的改编意味着,中国著名的民间曲调运用西方的作曲技法,创造出适合在钢琴上演奏的钢琴音乐。由于音乐文化传统,音乐思维和音乐审美意识的不同,作曲家不仅要有熟练的作曲技巧,丰富的中国民间音乐知识结构和对中国民族乐器的掌握和学习,而且作曲家在调奏过程中随时都要将传统音乐转化为符合中国人听乐习惯和音乐思维的钢琴作品。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作曲家们在创作中自然地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融入到他们的改编中。如创造性地模仿民族乐器在钢琴上的音色,探索民族和声与肌理等。
  四、当代传统音乐的钢琴改编与创新
  当代的传统音乐在吸收了民族文化后,已经获得了新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加适合现代社会的元素,既表现了一种文化的传承,也表现了当代人的艺术风貌。
  (一)传承传统乐器,弘扬优秀的文化
  中国传统器乐既注重魅力的表现,又强调音乐的自由自然精神。韵是音乐风格的外在特征。处理速度、强度、节奏等不同元素中个别声音之间的细微变化是比较抽象的。这就要求作曲家对作品有全面的认识,深刻地揭示作品本身的艺术。艺术美是建立在作品的内容、风格上的。一些比较古老的音乐作品至今仍广为流传,能打动人心,震撼人的灵魂。正是改编者抓住了作品的意境、创作背景等重要因素,将钢琴这种来自西方乐器通过高超的演奏技巧复现了原作品。民族器乐作品再现了原作品的情态结构,旋律特征和文化内涵,从而使改编后的作品增添了钢琴和声乐器的雄伟音色特征。在演奏的时候要传承传统的乐器,例如使用钢琴弹奏出二胡乐器的风格,在尊重原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不断挖掘其内涵,弘扬优秀的文化。   (二)《二泉映月》为例的钢琴曲改编与创新
  储望华在改编《二泉映月》时,并没有盲目地试图用钢琴来模仿和再现二胡音色,而是用钢琴来表现音乐旋律的优越性,使其既能保持民族音乐的韵律特征,又能加入钢琴雄伟精彩的演奏。之所以能成为最美的作品之一,不仅有原曲柔和的曲调和优雅的气质,更突出了钢琴的琶音型,用密集优美的钢琴结构突出高雅的旋律。这首曲多次六连音、十连音、十二连音,并且34 小节处运用了古筝式琶音、三次变奏、主旋律和支声部多次交叉。这首歌有印象派音乐的魅力,但表现出来的是浓浓的中国风格。改编曲的音乐结构由原来的六段改为引言和五段。素材继续保留原曲的主题旋律,整体结构缩短为65个小结。对音乐进行了四次修改,并进行了相应处理,使其更适合钢琴演奏,增加了和谐的钢琴音乐语言。同时,大量的重音三和弦被使用,这些重音三和弦由主三和弦和它们的基调的主六分之一组成。音效模糊,削弱了三和弦鲜明的功能特征,更能体现中华民族风味。
  (三)在演奏技法方面进行创新
  要发展改编音乐的演奏风格,实现中国传统音乐的突破,就必须充分认识中西两种乐器胡琴和钢琴的差异,然后利用这些差异进行调整。二胡歌曲多表现为伤感、哀愁、怨恨。即使在表达喜悦的时候,也常常从苦涩变成甜蜜,从悲伤变成喜悦。从演奏技法上看,外弦的细音为阴,内弦的粗音为阳。外弦使用较多,内弦使用较少。上位是阳,下位是阴,上位用得少,中下位用得多。长弓为阴,短弓为阳,长弓使用较多,短弓使用较少。二胡表演更适合表现女性的一面,以阴为主体,以阳为阴,达到独特的魅力。二胡的一致旋律,反映了作品的悲喜哀伤的基调。当用钢琴进行演奏时,需要充分利用钢琴的优势,在音区,演奏法上下功夫,不断进行创新。
  五、总结
  本文对我国传统钢琴音乐的发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对我国传统钢琴音乐改编与创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且从传承传统乐器,弘扬优秀文化角度,以《二泉映月》为例,对当代传统音乐的钢琴改编与创新进行了总结。钢琴音乐很早就将音乐文化融入其中,并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继承与发展。
  传统音乐通过不断改编为钢琴曲的过程,形成了独有的中国风格,这是我国钢琴音乐与国外钢琴音乐不同的本质所在。所以,在进行創作时,需要结合当地的人文气息,以及审美理念,在把握好神韵的情况下,将我国的传统音乐不断进行传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王怡旭.钢琴曲《梅花三弄》对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的继承与发展[J].当代音乐,2020,(02):80-81.
  [2]雷佳星.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发展历程及意义[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12):246-247.
  [3]肖倩.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中古曲元素的运用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9.
  [4]南鑫,刘长旭.湖南传统音乐改编钢琴作品的民族因素研究[J].艺海,2019,(04):16-22.
  [5]陈霄.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审美特征和演奏要点分析[J].艺术家,2019,(01):147-148.
  作者简介:
  田甜,女,汉族,重庆人,重庆长江师范学院学士,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教学与演奏。
其他文献
【摘要】 阅读经典可以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能有效帮助他们完善自我、健全人格。在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的经典阅读现状不容乐观,而这深刻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阅读水平。本文通过对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大学生“微阅读”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经典阅读推广路径,分别从丰富电子图书资源、充分利用社交平台、举办经典阅读活动、开设经典阅读课程来引导大学生阅读经典。  【关键词】 微阅读;大学生;经典阅读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 道家思想中老庄科技伦理观,集中体现于“天人合一”“三生万物”“万物一马”三个层面。老庄科技伦理观中内在的思维方式、发展趋势、价值追求,不仅影响了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的进程,而且两者在历史、价值、文化等层面具备着一定的内在关联逻辑。  【关键词】 道家思想;老子;庄子;科技伦理观;融媒体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4-
期刊
【摘要】 在“互联网+”的发展背景下,要想实现我国传统戏曲艺术产业可持续发展,就要把握好互联网时代发展潮流,结合戏曲艺术传承和发展要求,借助互联网工具,探索出戏曲文化产品发展的新路径。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山东吕剧发展现状,提出吕剧借助互联网发展的可行性分析,进而提出山东吕剧产业互联网发展新路径,希望本次研究能够为推动吕剧产业提升自身价值,实现更好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山
期刊
【摘要】 茶文化和民族舞蹈文化均是传承至今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国文化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具有丰富的思想精神和深厚的民族情感。如果将两种优秀的文化有效融合在一起,不仅能让茶文化的思想精神更加丰富,也能让舞蹈文化底蕴更加深厚,从而有效促进茶文化和舞蹈文化和谐发展。  【关键词】 茶文化;舞蹈文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
期刊
【摘要】 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的走红得到了多方关注,但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西方国家的传播案例,对同样成功的越南则不够重视。中越文化一脉相承,越南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文化产品再次走红越南,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是中国网络文学,原因主要是中国文化的强文化吸引力、越南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接近性和中国互联网文学产业的日渐繁荣。为了塑造中国形象,进一步推进中国网络文学走出去,本文提出几点发
期刊
【摘要】 在当今高度工业化的时代,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们希望在精神上变得富有,这就需要文化支持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应用,这是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范围越广,基础越深。在当今时代,设计师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更深入地研究民族文化,在设计中传播非物质文化并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关键词】 非遗文化;传统文化;室内设计;艺术  【中图分类号】T
期刊
【摘要】 梁平年画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承载着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在新媒体,新文化的冲击下,梁平年画由于产品形式单一,需求匮乏等问题,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困境。本文以梁平年画文创产品开发策略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梁平年画存在的问题,研究将现代数字化技术与梁平年画传承和发展相结合,提出梁平年画的文创产品开发策略。  【关键词】 梁平年画;数字化技术
期刊
【摘要】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不均衡的发展制约着影视专业的创作,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提升影视创作的参与程度,更应该将影视专业创作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体系当中,而学生的个人素质不仅直接影响到影视人才的培养,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影视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4-010
期刊
【摘要】“牛”与“马”是日本作家三浦绫子的著作《远山》中主人公经营农牧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穿全篇的主导意象。它们既是主人公田岛耕作、民子和武志的形象化身,又充当着二战后对战争进行反思的一批日本国民,从基督教文化中继承的“原罪”意识的救赎者角色。  【关键词】《远山》;“牛”意象;“马”意象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
期刊
【摘要】 在欧洲的音乐发展史上,莫扎特是一位伟大的音乐艺术大师,他一生钟爱小提琴,创作了许多小提琴作品,为后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本文从莫扎特小提琴作品的演奏特点进行分析,旨在通过分析其演奏特点,进而提高演奏技能,感悟作品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从而热爱上这门艺术。  【关键词】 特点;分析;演奏;小提琴作品  【中图分类号】J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