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现代性绘画的发展,自从脱离古典世界的审美范畴,其美学意义的自足性一直是理论家讨论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现代艺术范围的划定.关于此问题的发言,多是经由艺术史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性绘画的发展,自从脱离古典世界的审美范畴,其美学意义的自足性一直是理论家讨论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现代艺术范围的划定.关于此问题的发言,多是经由艺术史的脉络来明确现代绘画的美学立场.在德勒兹以弗朗斯西·培根为讨论对象的文字里,给出了一个关于现代绘画图像世界何以自足的视角.这个视角,刨除了现代艺术对艺术史线索的依赖,通过对艺术作品构建的世界的单独描述,完成了一次对现代绘画自足性建立的尝试,使得我们可以基于欧陆哲学传统的表述方式,比较现代绘画的形象世界与古典绘画作品,来说明在不依赖模拟自然、不依赖现实叙事的前提下,现代绘画如何确立其独立形象,并构建其世界.
其他文献
【摘要】徽派建筑一直以来都在中国建筑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建筑风格是徽州文化的艺术体现。随时代的发展,徽派建筑风格越加趋于多样化,形式亦趋于现代化,本文通过将古今徽派建筑中的艺术表现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充分挖掘徽派建筑元素在中国建筑发展中的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利用现代建筑技术推动徽派建筑的发展。 【关键词】徽派建筑;现代化;传承 徽派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中国建筑的整体
油画和水彩画本源自欧美国家,自从两者传入中国之后,尤其是近几十年,国人学习绘画的渠道越来越多了后,中国人也开始对它们熟悉起来.目前,中国的很多画家或对照印刷品欣赏学习
【摘要】内蒙古现存古代壁画遗存中多有关于十八罗汉的图像表现,其组合形式为十六罗汉加之达摩多罗与布袋和尚;在图像表现中却多有不同,充分体现出时代特色和地域特征,同时,彰显着明末及清代汉藏满蒙各民族之间的艺术文化交流。 【关键词】内蒙古;藏传佛教;壁画;十八罗汉 1368年,奇渥温妥懽帖睦尔离开了大都,离开了祖先们为之征战奋斗百余年的帝国中心,那一刻便成为一个时代的终结。 1578年,土默特部首
【摘要】中国雕塑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原始社会,雕塑还没有独立出来,多以盛装器、祭祀等实用为目的。之后,雕塑大多与建筑、宗教等结合在一起。1978年被认为是中国当代雕塑史的肇始,雕塑創作在观念、方法、材料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突破,也是雕塑教学长足发展的开始。雕塑作为造型艺术在高校进行教学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随着社会的发展,雕塑专业迅速发展起来,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在现今多媒体时代的环境下,雕塑教学有
从民族文学关系的角度研究文学,在中国文学研究史上可以追溯到很远。两千多年前成书的《山海经》,就记载了不少关于“奇国异民”的传闻。这些传闻按照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是当时居住在华夏周围的少数民族的神话。晋代学者郭璞注疏《山海经》时,引用了一些可能是当时发掘出来的少数民族神话等资料,如注疏“犬封国”时引用了“盘瓠族群”(今苗、瑶、畲等民族的先民之一)流传的盘瓠神话,
【摘要】具象表现绘画并不是一个被中外艺术学界明确提出的艺术风格或流派,但毫无疑问,从塞尚发端的一批融合了具象和表现特征的画家构成了20世纪艺术的一股重要势力。从形式语言的角度来看,他们的作品并不是纯粹的客观再现或对精神观念的表现,而是以一种视知觉的方式对世界和现实的感知提出个性化的疑问。虽然这种风格的艺术不管是在形式语言上还是在内容题材上都看似平凡普通,但实际上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和哲理,如对视觉观看
现代人类学对于20世纪以来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民族性与人类性探求有着内在的关联,对于现代人类学思想方法的借鉴、整合、转化,有助于民族文学研究视野的拓展。就民族文学研究的逻辑起点而言,要以具体的民族文学为终极存在,恢复还原民族文学的原始风貌,建立独特的范畴体系和理论体系;就民族文学研究的操作方式而言,要以异民族的文学作为参照的对象寻找差异性,通过对话来发掘民族文学的独特魅力,不断反省自我民族文学的不足,实现民族文学新的建构;就民族文学研究的最后归宿而言,要探讨民族文学中所包含的人的自由自觉,
以云南少数民族作家群中最具形式实验自觉的哥布小说为个案,不仅探索其显在技术层面“反小说”、“复数本文”一类的叙事策略;更深究其“内心形式”层面所兼容的先锋意识与古典气质等文本意味。
在1988-2000这12年间维吾尔文学应用批评的主要成就有:新创作现象的批评进一步活跃,具有深刻研讨性的文章取代了以复述原作内容为主的叙述性文章,文学批评方法多样化,散文批评应运而生,专题性批评成了热点,对塑造复杂、多重性格的人物形象给予了充分而科学的肯定。存在的问题有:文学批评没能与文学创作保持同步关系,文学批评的学术性权威下降,批判性面临减退与衰弱的危险,诗歌批评仍处于薄弱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