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遍访中亚,欲“有所作为”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guang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0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左)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与该国总统阿坦巴耶夫举行会谈。

  10月23日~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了中亚五国。这是自2006年8月时任总理小泉纯一郎之后,日本首相时隔九年再次访问中亚,同时也是日本首相第一次访问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访问期间,安倍与五国首脑分别举行了会谈,提出了未来日本与中亚发展关系的三个支柱,即彻底加强与中亚各国关系、积极参与中亚地区共同问题的解决、深化日本与中亚各国在世界舞台的合作。
  日本关注中亚由来已久
  根据英国著名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提出的“地理枢纽”概念,中亚位于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能够影响世界格局的枢纽地区。冷战结束后,因苏联解体而造成的中亚“权力真空”和中亚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该地区在地缘战略上的重要作用再次凸显,并成为大国博弈的舞台。同时,中亚拥有丰富的战略资源,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三国富含油气资源,中亚包括稀有金属在内的有色金属储量也位居世界前列。
  长期以来,日本不仅希望能够在中亚的能源资源争夺战中分到一杯羹,更希望在大国争夺中亚的博弈中占据一席之地。从1997年桥本龙太郎提出“欧亚大陆外交”战略,到2002年小泉纯一郎建议“关注中亚”,提出“日本丝绸之路能源计划”,都体现出了日本对中亚能源资源的强烈觊觎。从2004年“中亚 日本”对话机制正式启动,到2006年提出“自由与繁荣之弧”构想,再到2009年提出“欧亚十字通道”构想,日本对中亚的外交战略逐渐与其政治大国化战略相呼应,即要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向中亚辐射影响力,积极谋求大国地位并提升国际话语权。
  然而,日本的中亚外交政策执行得并不顺利,除“中亚 日本”对话机制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战略都未能得到有效推进。其原因之一就是日本政坛近十年来首相更换频繁,执政者在位时间过短而无暇顾及中亚。
  安倍此次出访“意味深长”
  安倍晋三自2012年底再次就任日本首相以来,积极推进“俯瞰地球仪外交”,出访足迹遍布各大洲,而地缘位置极为重要的中亚自然是其经济外交与大国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倍此次出访亦“意味深长”。
  首先,助推基建出口,助力企业投资。中亚在能源生产、资源开采及交通运输等方面长期面临资金短缺和技术上的困难。2014年以来,中亚五国分别出台了新的中长期经济发展纲要,将加强能源产业开发建设和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战略规划的重点。因此,为日本企业在中亚争抢基建订单、推动日企进军中亚,正是安倍此次中亚之行在经济上的首要诉求。
  安倍在访问期间大打经济外交牌,高调宣称要开展“首脑推销”,不仅带领日本商社、成套设备厂商、银行等50家企业和团体随同出访,还多次表示“将举政府与民间之力最大程度地为双边合作提供帮助”。尽管行程紧张,安倍还在中亚各国参加了多场经济论坛,努力宣传日本“高质量的基础设施”,为推动双方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发挥引领作用。
  在土库曼斯坦,安倍与土领导人达成了总额2.2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55亿元)的合作协议。尽管具体内容未公开,但据日本媒体报道,这有可能是日本多家企业获得的涉及天然气生产和利用、化肥生产等的成套设备订单。同时,日企还获准参与土火力发电站建设项目。在塔吉克斯坦,安倍宣布了总额8.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515万元)的援助计划,其中包括对该国的供水改善计划提供基建设备援助。随后,安倍又宣布向乌兹别克斯坦的发电设施建设计划和综合医疗中心器材完善计划提供总计127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67亿元)的援助,向吉尔吉斯斯坦的国际道路干线建设和国际机场设备维护等项目提供总额近14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37亿元)的援助。在哈萨克斯坦,安倍表示将大力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提供援助,力争在中亚创造超过3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75亿元)的商机。此外,安倍还强调将以“中亚 日本”对话机制为依托,大力推进日本与中亚各国在运输和物流领域的合作。
  其次,强化双边合作,提升政治影响。安倍出发前在机场对记者表示,中亚“处于亚洲的中心位置,在地缘政治上意义非凡”,希望实现与该地区关系的“飞跃式强化”。安倍不仅分别与中亚五国首脑单独举行会谈,还分别发表了旨在深化和扩大双边关系的联合声明,内容涉及日本与中亚各国在双边、地区乃至全球层面的合作。安倍不仅表示将积极支持中亚的民主化进程,还表示将在打击恐怖主义和毒品走私、加强边境管理等方面加强与中亚各国的合作。正如安倍在哈萨克斯坦演讲时所说:“在地平线的另一端,有我们日本。”安倍要借此机会向中亚乃至世界彰显日本在中亚的“存在感”,增强日本在中亚事务中的发言权,争取在该地区的大国博弈中谋得一席之地。
  第三,提升国家形象,争取“入常”支持。在中亚,安倍打着“积极和平主义”的旗号,向中亚各国宣传新安保法,寻求各国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安倍还高调宣传日本在促进环保、加强防灾和推进核裁军与核不扩散等问题上发挥的积极作用,试图以中亚为舞台,向世界展示出一个“讲和平、负责任、有贡献”的国际形象。在此基础上,安倍逐个劝说中亚各国支持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得到了除土之外其他四国的支持表态。
  第四,暗中指责中国,试图强化对华制衡。日本多家媒体直接表示安倍的中亚之行就是要抗衡中国的“一带一路”构想,实现制衡中国的效果。就在安倍刚刚结束自己的中亚之行后,美国国务卿克里立刻开启其首次中亚五国之旅。与安倍突出强调经济合作相比,克里的中亚之行则偏重安全合作,两人的“不约而同”从侧面凸显出日美在中亚战略上的默契配合,两国遥相呼应,要在中亚加强自身存在的同时牵制中国。
  冷静看待安倍中亚之行
  安倍短短几天内对中亚五国的“旋风”般访问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安倍本人对此次访问期待颇高,全程极为高调,展示出势在必得的姿态。日本各大媒体也全程追踪报道,凸显成果,营造舆论氛围。但实际上,安倍此行成果究竟如何,仍需冷静看待。
  一方面,经济收获有限,经济影响力短期也难提升。中亚一直被日本视为重要的潜在能源资源供应地之一。但是,受地理障碍、安全形势、投资环境等因素的制约,长期以来,日本在从中亚进口油气以及修建油气输出管线方面成果极为有限,短期内也难有实质性进展。因此,安倍此行并未直接在能源进口方面下功夫,而是致力于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强与中亚各国的合作。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安倍向中亚各国提供的经济援助总额不到300亿日元,与此前他在非洲、东南亚狂撒上万亿日元的大手笔相比,实属“小巫见大巫”。同时,安倍实际上只在土库曼斯坦为日企赢得了出口订单,且据了解协议的人士称,已达成的还远不是具有约束力的合同。而此前日企极力争取的乌兹别克斯坦光通信设备、化肥原料生产设备以及哈萨克斯坦核电站建设等订单都未能如愿达成。目前,日本在中亚各国对外贸易中仅占1%的平均份额,对中亚的经济影响力十分有限。未来受制于国内财政压力,日本希望加大对中亚的援助也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
  另一方面,安倍要实现增强在中亚的话语权并制衡中国的愿望也困难重重。目前,在中亚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是与中亚地理位置接近的中俄两国,美国的影响力自阿富汗战争以来也得以增强。而近年来,欧盟、伊朗和印度等国也都凭借各自优势积极发展与中亚各国的关系,上述各国首脑也相继访问中亚。相比之下,日本显得有些“落后”了。此外,如今中国是中亚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之一,今后,在经济领域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在安全领域通过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合作还将不断深化。鉴此,日本想要在中亚“围堵”中国的战略意图并非轻易就可达成。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日本所副研究员)
其他文献
澳大利亚政坛近期持续动荡,但在经历了一个躁动不安的不眠之夜之后,已逐渐恢复平静。6月26日晚,陆克文在在工党内部对决中战胜现任总理吉拉德,以57票对45票,重新夺得澳大利亚执政党党首地位。这一结果离2010年6月24日陆克文被他当时的副手吉拉德发动党内投票赶下台间隔3年零2天,夺权方式也与吉拉德如同一辙。这戏剧性的一幕被当地媒体称为陆克文的“完美复仇”。  陆克文的最后一搏  下台3年以来,陆克文
近期,苏贞昌领导下的民进党因未能随着客观形势变化作出相应调整,多次在重大议题中失焦,连带让苏式领导风格在党内外备受质疑。与此同时,党内围绕明年党主席选举及2016年“大选”提名不断上演合纵连横的戏码,派系割据局面不断强化,呈现出路线之争与权力斗争相伴随的特点,进一步削弱苏贞昌的领导权威。随着民进党内务实派、中生代乃至理性支持者的不满情绪持续发酵,“向开明政党转型”的呼声或将促成民进党路线的改变。 
9月29日,阿富汗举行新总统就职仪式,前财政部长阿什拉夫·加尼正式取代卡尔扎伊成为阿富汗新一届总统。  阿富汗大选可谓一波三折,前前后后折腾了半年多才最终尘埃落定。4月5日,阿富汗举行总统大选,前外交部长阿卜杜拉得票率领先,加尼则紧随其后。由于无人得票过半数,阿卜杜拉和加尼于6月14日举行了第二轮选举。7月7日,阿富汗“独立选举委员会”公布计票结果,加尼成功反超,得票率超过了阿卜杜拉。阿卜杜拉阵营
2012年对于奥巴马总统来说,能否赢得连选连任是他施政的主要任务。在诸多影响选举的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因此,克林顿1992年在竞选时说过的一句话“关键是经济,傻瓜!”对今年的大选仍然适用。而在外交方面,奥巴马则面临着异常复杂的形势,能否应对这些局面,迎接严峻挑战,也直接考验着奥巴马政府,左右着奥巴马的选情。    考验之一:伊朗核问题的不确定音符  对于当今的美国来说,没有一个外交问题比伊
4月16日,总部位于华盛顿的世界银行集团宣布,由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名的韩裔美籍医学专家金墉,将于7月1日接替到期卸任的现任世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成为世行第12任行长。  金墉的胜出,有着多重标志意义。首先,这是世行1945年正式成立以来,第一次出现多个候选人竞争行长这一职务。世行董事会新出台的甄选规则,允许世行成员国推荐行长候选人,而不是再由美国垄断人选提名权。此次尼日利亚财政部长恩戈齐·奥孔乔-
甲午战争的惨败引起了国人百多年来无数痛定思痛的检讨与深思,总结出了很多原因,其中尤以关于制度、精神、战略、文化等因素的研讨最广泛、最深刻。在众多失败因素中,我却更想强调一下武器装备落后的因素。我认为这是个极其重要的直接因素。黄海海战是甲午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甲午海战的关键一役,本文仅对黄海海战双方军舰的装备战力因素进行钩沉与对比,以期由小见大。  黄海海战双方军舰战斗性能对比  1894年9月
《中国领事工作》(上下册)  《中国领事工作》编写组  2014年2月版  世界知识出版社  经过中国外交部领事司多年的资料积累及近一年的组织编写,在1991年《新中国领事实践》一书的基础上,《中国领事工作》(上下册)已于2014年2月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约80万字,分为“领事关系编”、“领事制度编”及“领事业务编”。通过全书尤其是“领事关系编”,可以让读者触摸到中国外交为民的历史脉搏并
2014年5月2日以来,越南对中海油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在西沙群岛海域开展正常的钻探活动不断进行干扰和破坏,强调钻井平台是在其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之内。其实,钻井平台是在我国的西沙群岛海域,距离我中建岛仅17海里,而距离越南海岸却有150海里之遥。越南近日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扬其对西沙群岛拥有“主权”有所谓“历史法理依据”,威胁将对中国钻井平台“采取法律行动”。众所周知,西沙群岛历来属中国领土,是没有
澳门回归祖国将近15年了。我感觉澳门变化很大,总体来讲有两点:第一,澳门和祖国同步,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取得骄人成绩;第二,澳门始终坚持全面贯彻“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为实践“一国两制”积累了成功经验。  在我担任驻澳公署特派员的两年多时间里,澳门发生了很多值得回忆的往事,其中给我印象深刻的事件之一是澳门首任特首何厚铧的第一次出访。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20
认识画家荣宏君是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场合:中国青年代表团访问朝鲜时。因为谈得来,所以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记得那次出访我们团带了很多的礼物,最高级别的就是荣宏君的画,作为访问团的最珍贵礼物送给了时任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之后,对中国画知之甚少的笔者,因为有了这样一位画家朋友,开始对国画产生兴趣。而最擅长画梅花的荣宏君也每每向笔者介绍如何欣赏国画,如何欣赏他最擅长的国画梅花。在有了微信之后,笔者更是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