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梁启超的客观史笔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dgale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晚清军事建设、洋务运动、以及外交活动等方面,李鸿章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1901年梁启超为李鸿章作传,完成了《李鸿章传》一书,它是第一部研究李鸿章的专著。梁启超“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并且“以近世史之笔力行之”、“以公平之心行之”为其作传,客观公正地评价李鸿章的一生,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客观史笔。
  关键词:梁启超;客观史笔;《李鸿章传》
  梁启超的《李鸿章传》(《中国四十年来大记事》)是第一部研究李鸿章的专著。传记通篇文言,书中用字之渊博,作者厚实之国学,不禁让人为之叹止。同时,本书与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朱东润的《张居正大传》、吴晗的《朱元璋传》并称“二十世纪四大传记”。笔者试以此书为例,浅谈梁氏在军事、洋务、外交等方面对李鸿章进行评述时的客观史笔。
  关于为一个人作传,梁氏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谈到:“为一个人作传,先要看为什么给他做,他值得作传的价值在哪几点。想清楚后,再行动笔。”①在他看来,李鸿章是那个时代的“伟大人物”,有为他作传的意义。“故为李鸿章作传,不可不以近世史之笔力行之”、“书中多为解免之言,颇有与俗论异同者,盖作史必当以公平之心行之,不然,何取乎祸梨枣也”②,这就是梁氏为李鸿章作传的态度。“不可不以近世史之笔力行之”、“盖作史必当以公平之心行之”,即是他想要展现的客观史笔。
  梁氏开篇即认为:“一言蔽之,则以李鸿章为中国独一无二之代表人也。” ③他认为在中国近世的这段时间内,李鸿章不仅是“时势所造之英雄”,更是“造时势之英雄”。除此之外,梁氏还“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同时谦虚地把自己当作“常人”,希望可以“以常人而论非常人”,并从军事、洋务运动、外交、中日战争等方面对李鸿章进行详细的叙论。
  关于军事上的李鸿章,梁氏谈到:“吾观中兴诸大臣,其声望之特达,以李鸿章为最迟,而其成名之高,当国之久,亦以李鸿章为最盛。”他给予李鸿章这么高的评价,因为其在淮军平吴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李鸿章与曾国藩密切相关。李鸿章曾经师事曾国藩并得到赏识,他的精神与士气,深受曾的影响,并对曾有一种“事之父母,敬之如神明”的感恩敬仰之情。评价人物时,不仅要注意到这个人物本身,周围的人物也不能忽视。
  在海军建设方面,李鸿章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梁氏认为:“海陆军事,是其生平全力所注也。…… 故兢兢焉以此为重,其眼光不可谓不加寻常人一等,而其心力瘁于此者亦至矣。”用一种“不寻常人”的眼光,以及踏实力行的精神,李鸿章海陆军事业取得一定的成就。
  在洋务运动方面,梁氏认为:“吾一言以断之,则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以为洋人之所务者,仅于如彼云云也。”虽然李鸿章在军事建设的思想见识方面,梁氏给予其较高的评价,但是其“以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作者没有掩饰李鸿章的缺点,仍指出其弊病所在。
  对于李鸿章而言,洋务运动是其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其“得意之历史终,而失意之历史方始矣”,之后对其影响较大的便是甲午战争以及一系列的外交活动。关于甲午战争,梁氏认为李鸿章有三个“失机”的地方,并且不能辞咎的地方有十二点,这十二点“皆可以为李鸿章罪者”。但是“日本果真与一人战也。以一人而战一国,合肥合肥,虽败亦豪哉”,以一人之力抵抗一国之力,李鸿章的失败是可以理解与宽容的,其虽败犹荣。
  李鸿章在兵事上声誉的终止,也是他在外交上困难的开始。整体看来,“李鸿章外交之历史,实失败之历史也”。《中俄密约》以前中国为一种局面,《中俄密约》以后又变为另一局面。蒋廷黻也认为,李鸿章签订《中俄密约》对中国而言是一种“引狼入室”④。梁启超虽“深为李鸿章怜也”,但仍说“不能为李鸿章恕焉矣”。
  在最后梁氏以两句话对李鸿章做整体的评价——“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李鸿章有才气而无学识之人也,有阅历而无血性之人也”。以一长一短、一优一缺整体进行评价,这就是梁氏眼中的李鸿章。
  总之,在梁氏看来,李鸿章是中国历史上和十九世纪世界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有为他作传的必要。他从军事、外交、中日战争等方面对李鸿章进行评述,虽“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但是仍然“以近世史之笔力行之”、“以公平之心行之”,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真实完整的李鸿章。同时,梁氏客观理智的治史方法,也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不断追求的。
  注释:
  ①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195页。
  ②梁启超:《李鸿章传·序例》,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第1-2页。
  ③梁启超:《李鸿章传》,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第2页。下文若引用梁启超的观点,除过特别说明,均出自该书。
  ④详见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71页。
  (作者简介:王 兴(1990-),男,陕西泾阳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9级历史学基地班。)
其他文献
摘要:新时期高校图书馆主要向着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也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新时期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高校文化建设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本文主要研究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措施,通过完善图书馆建设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措施  高校校园文化主要是指大学校园中所具有的特别的文化氛围,主要包括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等个方面。这种特殊
期刊
摘要:民族声乐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中的一支奇葩,特别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确定了“土洋并存,融合发展”的理念之后,民族声乐的演唱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方法和风格。但是最近几年来,却出现了“千人一面”和“千人一声”的“两千”局面,引起了业界内外的关注和思考。文章从一个民族声乐演唱学习者的角度,对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关键词:民族声乐演唱;风格单一化;原因分析;
期刊
当前,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信息时代的进程不断加快,信息时代对图书管理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帮助用户制定相应的检索策略,引导用户选择、使用各种类型的电子文献或者各种专业搜索引擎、数据库等。为此,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加强网络知识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在网络信息时代,虚拟化的数字图书管理将占主导地位。这无疑对网络信息时代的图书管理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管理人员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才能
期刊
摘要:周礼全认为在逻辑研究过程中应该树立大逻辑观,他对于现代逻辑的基础理论以及现代逻辑的应用都做了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自然语言逻辑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在中国逻辑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关键词:周礼全;逻辑观;自然语言逻辑;模态逻辑  周礼全在逻辑学和哲学领域有着重大的贡献,对于中国逻辑学界的学术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周礼全也是在中国传播现代逻辑的主要代表人物,同时,他还坚持正确传播传统逻辑
期刊
摘要:紧张心理是声乐演唱中的一种常见心理问题,影响了演唱者正常水平的发挥,甚至可以导致演唱的失败。通过深入分析阐述各方面导致紧张心理的原因,提出了如何调整并控制好演唱时的紧张心理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声乐艺术;演唱;紧张心理  紧张指的是精神处在高度准备的心理状态,或是极度兴奋的心理状态。在声乐演唱时,表演者由于缺乏足够的自信等原因而容易出现怯场,犹豫不决的不良情绪,即是紧张心理的具体表现。这是
期刊
一、引言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中央有关部门连续出台多项政策和举措,使越来越多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享受到了实惠,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在国家建立健全学生资助体系为重点的契机下,如何进一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努力构造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型资助与育人模式,着力提高资助育人效果,将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所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这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促
期刊
赵季平是我国著名电影作曲家,曾为50多部电影和数百部(集)电视剧作曲。自1984年为电影《黄土地》作曲以来,为《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烈火金钢(上下)》、《菊豆》、《孔繁森》、《霸王别姬》、《活着》等影片作曲,所作音乐多次在国内和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影片《黄土地》讲述了陕北农村的女孩翠巧自小由爹爹作主定下了娃娃亲,她无法摆脱悲惨的命运,只能借助“信天游”抒发内心的痛苦。八路军顾青是一名
期刊
摘要:在中国,唐宋是佛教发展不断走向中国化、世俗化时期;道教也在唐宋社会极其推崇的情况下与其他宗教相互融合与接纳,形成世俗化与平民化的特点。唐宋女性由于特殊的社会地位和种种原因,有很多人也投身到佛、道的信仰队伍中;而出家女性又是其中的一支特殊群体。随着妇女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应地出家女性也应得到关注,本文拟对唐宋这个特殊时期的女性出家问题的相关资料与研究文献作一个综述,以期能为有志于此方面的研究
期刊
摘要: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学风正确与否的风向标,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新升本科院校要努力推动、促进校园文化的繁荣和活跃,为优化学校人文环境、引导大学生人格的全面健康发展、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大学生思想行为提供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新升本科院校要正确把握校园文化的主旋律,积极引导校园文化健康发展。  关键词:本科学校;升本;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大学校园人文精神的全面体现,是校园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
期刊
摘要:《乐记》是中国音乐礼仪和时序性的开山纲领,其系统、丰富的音乐礼仪时序观念等的思想,对后世始终发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特别是《乐记》有关仪式音乐中得时序观念的论述,迄今对我们仍具有启发意义和作用,尤其是对于建立、发展和充实今天的音乐时序理论,更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时序性;仪式;制度;观念  《史记·苏秦列传论》中说到:“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文选陆机《赠尚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