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面临封闭性与开放性的对立统一、主流性与多元性的对立统一、有序性与无序性的对立统一等挑战,为此,文章试图通过协同与创新的方式,找到解决这些矛盾的策略,以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校园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协同 创新
[作者简介]陈俊杰(1983- ),男,浙江黄岩人,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广西 桂林 541006)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06-0036-02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新时期,如何在高校校园文化视野下更好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当代大学生能否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共同理想。
一、校园文化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历史、人文、环境、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反映,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其强大的育人环境功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对于引导思想政治工作的前进方向、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校园文化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封闭性与开放性对立统一的挑战。校园文化产生于学校这一特定的环境之中,这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在一种空间和时间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进行。这种封闭性在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良性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同时,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网络、手机、微博、微信、QQ等新型媒体工具成为当代大学生新的通信、联络工具。新型自媒体的流行,说明高校环境正逐渐演变成一个与外界存在大量信息交流的开放性校园。与有线互联网时代不同,这种自媒体的开放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覆盖面更广,使用更便捷。因此,必须在高校校园封闭与开放相对立统一的状态下采取主动积极的态度,研究无线互联时代的特点,打造网上、网下无线互联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创新教育理念,开辟新的教育途径。
2.主流性和多元性对立统一的挑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深入开展主旋律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体,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和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主流性及其感染力、号召力。同时,由于当今社会国际化的趋势日益凸显,各种思想不断冲击校园环境,导致目前校园文化趋于多元化和多样性。这种校园文化的多元性不断引发文化冲突,尤其是近年来诸如宪政、跑酷、涂鸦等西方文化因子充斥在大学生周围,导致部分大学生在主流思想政治教育与多元文化因子的选择前无所适从,陷入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泥潭。只有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和核心价值观,全力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常开展,提升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在大学生中的思想地位,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各项教育实践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育社会主义价值观,并始终贯穿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才能有效确保高校校园文化的纯洁性和健康性。
3.有序性和无序性对立统一的挑战。一般来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备稳定性的特点,这是因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不断强化教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大学生完成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教育,使其形成远大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动力,这也确保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连贯性和长期性。面对当今高校校园文化中充斥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靡之风”等西方文化糟粕的影响,在校大学生由于缺乏阅历,对一些消极思想缺乏辨别能力,容易受到错误价值观的影响,造成当前思想文化行为逐渐呈现功利化、低俗化、消极化的趋势,出现了诸如名牌消费、“面子”消费、盲目消费、用功利性的想法来参选学生干部或提交入党申请等功利主义行为,以及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考试作弊等不诚信行为。高校这种浮躁的校园文化直接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道德失范、心理失衡、行为偏差,也必然打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原有的平衡。在这种失衡的校园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最大限度地发展新理论、提出新方法,是坚持自身稳定性和平衡性的重大考验。如何在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序性的同时,不阻碍大学生创新思想的发展,不影响其自我个性的形成,是我们应当关注的重点。
二、校园文化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1.秉承开放与非平衡的理念,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兼容性。面对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各种非主流思潮的冲击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主动扩大对外开放,营造可控的非平衡状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兼容性。第一,要消除高校校园文化的“孤岛”效应,建立与多元化社会相适应的多元化环境,积极创造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的必要条件,以此来培育和增强校园文化的文化基础,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强大的有效载体。第二,要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价值观念的互补。高校在当今社会资讯极度发达的环境下已形成多种文化因素并存的状态,使得文化融合成为可能。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利用校园文化的多样性,积极学习校园非主流思想中的先进价值理念,努力挖掘多元文化价值理念中的相同共性,与校园文化形成优势互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和主流性。第三,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的互动。当前,高校通常会举行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来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这些活动既包括学校层面组织的活动,也包括社团、小组等自发组织的活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动介入这些校园文化活动,深入推进校办网站、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的方方面面,在深化服务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 2.建设协同与创新并重的立体化管理机制,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发展的过程中,其自身的创新与外部环境的协调既可产生协同效应,也可使其内在生命力更加强大,从而更好地扩大影响范围,帮助大学生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一方面,我们要着力推进管理和资源两个层面的协同。管理层面的协同主要指学校各级管理部门之间、学校部门与各级学生组织之间的协同。要将大学生从热衷西方文化引导到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轨道上来,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主义精神。资源层面的协同是指围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摒弃狭隘的“小集体”“政绩观”,加强资源整合,进行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强大的后勤保障。另一方面,我们要努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身创新。要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题地位,深入开展国情教育、形势教育、民族教育、道德教育等。要抓好基层建设,积极推进高校基层团建、党建工作创新,不断加强我党在高校的组织基础;不断创新活动方式,运用现代化网络技术,争取线下活动与线上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有自身特点、趣味性强、实效性强的多样性活动。要注重科学教育,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踏踏实实地将工作做到实处,以真诚打动人心,用情感赢得信任。
3.充分释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能量,创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校模式。在社会资讯极度发达的今天,各种思潮的冲突交锋愈演愈烈。面对这种态势,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体现。我们认为,充分释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能量,是创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模式的“发动机”。要吸收党的最新理论知识,发挥多样协同层面的作用,搭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撑平台,以先进的理论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不断优化高校的校园环境、学习环境、社会环境,创建社会、校园、文化、学生协同发展的局面。要抓紧日常教学,党课、团课、组织生活会、课外参观学习等教育主渠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生活教育和环境引导中。要开展爱党、爱国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学雷锋”活动、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学术文化节活动等多样活动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渗透到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中。要牢牢抓住校园网络的话语权,把握网络文化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提高校园网络舆情的预警能力和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置能力,利用当下发达的资讯网络环境,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建立符合校园文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良性运行机制。要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运行,建立一整套系统化的、符合当前高校校园文化环境的内部运行机制。同时,这种良性运行机制的完善也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一要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只有领导到位、组织完善,才能有效整合高校资源。因此,应形成党委领导、校长负责,学工、团委为主导,师生员工共参与的管理组织格局,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二要完善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工作程序。思想政治教育涉及高校的各个方面,需要我们建立清晰完善的工作规程,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三要确保人力、物力、财力等物质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都需要高校在物质方面的投入,这不仅仅是经费、设备的硬件保证,也是在校园文化、网络信息等方面的软件保证,只有软硬件相结合,才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强有力的后盾。四要建立有力的监督评价机制。要从制度、人员两方面入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建立一个监督、协调、检查、评价纵横延伸的网络化、一体化的立体监督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序进行,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改进工作方式,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健康发展。
总之,校园文化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协同合作。我们认为,只有秉承开放与非平衡的理念,建设协同与创新的立体化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能量,提升科学化水平,才能培养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品德高尚、开拓进取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陈啸吟,徐国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之互动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09(6)
[2]马千里.高校校园文化理论研讨会综述[J].教育研究,1992(2).
[3]冯刚.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2).
[4]李明.浅谈校园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J].思想政治教育,2001(4).
[5]邢海玲.高校“人本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6).
[6]唐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1).
[关键词]校园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协同 创新
[作者简介]陈俊杰(1983- ),男,浙江黄岩人,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广西 桂林 541006)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06-0036-02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新时期,如何在高校校园文化视野下更好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当代大学生能否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共同理想。
一、校园文化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历史、人文、环境、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反映,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其强大的育人环境功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对于引导思想政治工作的前进方向、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校园文化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封闭性与开放性对立统一的挑战。校园文化产生于学校这一特定的环境之中,这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在一种空间和时间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进行。这种封闭性在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良性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同时,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网络、手机、微博、微信、QQ等新型媒体工具成为当代大学生新的通信、联络工具。新型自媒体的流行,说明高校环境正逐渐演变成一个与外界存在大量信息交流的开放性校园。与有线互联网时代不同,这种自媒体的开放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覆盖面更广,使用更便捷。因此,必须在高校校园封闭与开放相对立统一的状态下采取主动积极的态度,研究无线互联时代的特点,打造网上、网下无线互联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创新教育理念,开辟新的教育途径。
2.主流性和多元性对立统一的挑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深入开展主旋律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体,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和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主流性及其感染力、号召力。同时,由于当今社会国际化的趋势日益凸显,各种思想不断冲击校园环境,导致目前校园文化趋于多元化和多样性。这种校园文化的多元性不断引发文化冲突,尤其是近年来诸如宪政、跑酷、涂鸦等西方文化因子充斥在大学生周围,导致部分大学生在主流思想政治教育与多元文化因子的选择前无所适从,陷入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泥潭。只有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和核心价值观,全力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常开展,提升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在大学生中的思想地位,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各项教育实践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育社会主义价值观,并始终贯穿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才能有效确保高校校园文化的纯洁性和健康性。
3.有序性和无序性对立统一的挑战。一般来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备稳定性的特点,这是因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不断强化教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大学生完成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教育,使其形成远大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动力,这也确保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连贯性和长期性。面对当今高校校园文化中充斥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靡之风”等西方文化糟粕的影响,在校大学生由于缺乏阅历,对一些消极思想缺乏辨别能力,容易受到错误价值观的影响,造成当前思想文化行为逐渐呈现功利化、低俗化、消极化的趋势,出现了诸如名牌消费、“面子”消费、盲目消费、用功利性的想法来参选学生干部或提交入党申请等功利主义行为,以及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考试作弊等不诚信行为。高校这种浮躁的校园文化直接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道德失范、心理失衡、行为偏差,也必然打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原有的平衡。在这种失衡的校园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最大限度地发展新理论、提出新方法,是坚持自身稳定性和平衡性的重大考验。如何在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序性的同时,不阻碍大学生创新思想的发展,不影响其自我个性的形成,是我们应当关注的重点。
二、校园文化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1.秉承开放与非平衡的理念,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兼容性。面对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各种非主流思潮的冲击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主动扩大对外开放,营造可控的非平衡状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兼容性。第一,要消除高校校园文化的“孤岛”效应,建立与多元化社会相适应的多元化环境,积极创造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的必要条件,以此来培育和增强校园文化的文化基础,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强大的有效载体。第二,要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价值观念的互补。高校在当今社会资讯极度发达的环境下已形成多种文化因素并存的状态,使得文化融合成为可能。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利用校园文化的多样性,积极学习校园非主流思想中的先进价值理念,努力挖掘多元文化价值理念中的相同共性,与校园文化形成优势互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和主流性。第三,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的互动。当前,高校通常会举行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来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这些活动既包括学校层面组织的活动,也包括社团、小组等自发组织的活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动介入这些校园文化活动,深入推进校办网站、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的方方面面,在深化服务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 2.建设协同与创新并重的立体化管理机制,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发展的过程中,其自身的创新与外部环境的协调既可产生协同效应,也可使其内在生命力更加强大,从而更好地扩大影响范围,帮助大学生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一方面,我们要着力推进管理和资源两个层面的协同。管理层面的协同主要指学校各级管理部门之间、学校部门与各级学生组织之间的协同。要将大学生从热衷西方文化引导到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轨道上来,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主义精神。资源层面的协同是指围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摒弃狭隘的“小集体”“政绩观”,加强资源整合,进行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强大的后勤保障。另一方面,我们要努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身创新。要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题地位,深入开展国情教育、形势教育、民族教育、道德教育等。要抓好基层建设,积极推进高校基层团建、党建工作创新,不断加强我党在高校的组织基础;不断创新活动方式,运用现代化网络技术,争取线下活动与线上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有自身特点、趣味性强、实效性强的多样性活动。要注重科学教育,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踏踏实实地将工作做到实处,以真诚打动人心,用情感赢得信任。
3.充分释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能量,创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校模式。在社会资讯极度发达的今天,各种思潮的冲突交锋愈演愈烈。面对这种态势,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体现。我们认为,充分释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能量,是创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模式的“发动机”。要吸收党的最新理论知识,发挥多样协同层面的作用,搭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撑平台,以先进的理论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不断优化高校的校园环境、学习环境、社会环境,创建社会、校园、文化、学生协同发展的局面。要抓紧日常教学,党课、团课、组织生活会、课外参观学习等教育主渠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生活教育和环境引导中。要开展爱党、爱国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学雷锋”活动、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学术文化节活动等多样活动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渗透到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中。要牢牢抓住校园网络的话语权,把握网络文化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提高校园网络舆情的预警能力和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置能力,利用当下发达的资讯网络环境,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建立符合校园文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良性运行机制。要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运行,建立一整套系统化的、符合当前高校校园文化环境的内部运行机制。同时,这种良性运行机制的完善也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一要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只有领导到位、组织完善,才能有效整合高校资源。因此,应形成党委领导、校长负责,学工、团委为主导,师生员工共参与的管理组织格局,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二要完善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工作程序。思想政治教育涉及高校的各个方面,需要我们建立清晰完善的工作规程,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三要确保人力、物力、财力等物质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都需要高校在物质方面的投入,这不仅仅是经费、设备的硬件保证,也是在校园文化、网络信息等方面的软件保证,只有软硬件相结合,才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强有力的后盾。四要建立有力的监督评价机制。要从制度、人员两方面入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建立一个监督、协调、检查、评价纵横延伸的网络化、一体化的立体监督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序进行,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改进工作方式,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健康发展。
总之,校园文化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协同合作。我们认为,只有秉承开放与非平衡的理念,建设协同与创新的立体化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能量,提升科学化水平,才能培养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品德高尚、开拓进取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陈啸吟,徐国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之互动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09(6)
[2]马千里.高校校园文化理论研讨会综述[J].教育研究,1992(2).
[3]冯刚.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2).
[4]李明.浅谈校园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J].思想政治教育,2001(4).
[5]邢海玲.高校“人本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6).
[6]唐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