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世风范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LIYA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5日,是中国艺术品收藏界的一个重要日子,几乎所有业内人士均汇聚香港苏富比拍卖会现场,在忐忑不安与满怀期待的复杂心情中,围观“玫茵堂珍藏一重要中国御瓷选萃之二”专拍拉开帷幕。在豪华敞亮的拍卖大厅里,41件绝世珍品终于一一亮相。在表面平静却暗潮汹涌的现场气氛中,不负众望地缔造出5.59亿港币的总成交额。这场意义重大的拍卖,不但再一次证明了高端艺术珍品永恒不变的艺术魅力,更重要的是,它驱散了春季拍卖会以来,因经济大气候转弱而笼罩在业界人士心头的阴霾。尤其对内地拍卖从业者而言,这一场隆重而成交漂亮的拍卖,无疑是对北京即将开始的2011年秋季拍卖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至此,一个韬光养晦超过50年之久的伟大收藏,通过老牌拍卖公司苏富比的全力推动下,在2011年春秋两季拍卖中,以超过12亿港币的成交总额,绽放出彗星般璀璨耀眼的艺术光芒,却又旋即尘埃落定各散东西,落入凡间各处,不禁令人心生无限感慨。然而,玫茵堂所遵循和树立的收藏风范与价值观念,却是永远值得我们景仰与学习的。
  玫茵堂传奇
  富有传奇色彩的玫茵堂中国艺术品收藏,被誉为是上个世纪西方收藏界中最杰出伟大的私人收藏,与闻名遐迩的阿佛雷德·克拉克(Alfred Clark)及坡西富·大卫德(Percival David)齐名,并且是除北京与台北两个故宫藏品以外最齐全、最重要的中国古代陶瓷收藏。这个汇聚了超过2000件藏品的私人收藏体系,囊括了从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高古时期的青铜器及清代晚期的瓷器,堪称一部生动的中国陶瓷史。但一个如此重要而庞大的私人收藏,在过去的几十年内,却保持着不可思议的低调,一直不为大众所知,仅有少部分藏品曾在1994年大英博物馆展出,2年后又在蒙特卡罗展出。同年,由著名德国学者康蕊君(Regina Krahi)编撰的《玫茵堂藏中国陶瓷》第一卷正式出版,玫茵堂的名字至此才在收藏界传播开来,直至15年后的2009年,《玫茵堂藏中国陶瓷》全部4卷6册方陆续出版完毕,玫茵堂的藏品才完全呈现在世人面前。
  玫茵堂诞生
  玫茵堂的主人是瑞士富商Zuellig裕利兄弟,名字来自裕利兄弟在瑞士苏黎世的家乡Meienberg的谐音。裕利家族所拥有的Zuellig集团,由裕利兄弟的父亲老裕利先生于1922年在马尼拉创立,目前是年营业额超过120亿美元的亚洲领先的医疗服务与药品供应商,业务范围包括马来西亚及泰国,同时也是该地区最大的农业综合企业。现年93岁的哥哥斯蒂芬·裕利(stevenZuellig)与弟弟(已于2009年去世)吉尔波特·裕利(Gilbert Zuellig)从上世纪50年代起便对中国艺术品发生了兴趣,并开始购买一些小玩意。到了60年代初,裕利兄弟认识了著名的新加坡古董商Helen Ling。
  Helen Ling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于i938年至1950年在上海开设古玩店,后移居新加坡,并于1953年开始到1982年去世前,一直在新加坡经营古玩店。她经验学识丰富,是新加坡东南亚陶瓷学会的创立人之一。在Helen Ling的指导下,裕利兄弟开始了真正的收藏之路,并有了明确的分工:哥哥斯蒂芬专门收藏新石器时代至宋代的高古陶瓷;弟弟吉尔波特则专注元、明、清三朝的作品。稍后,通过Helen Ling的介绍,裕利兄弟又结识了当时著名的香港收藏家兼古玩商大行家仇焱之。太仓仇氏是战后最显赫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家与经销商,他对中国古代艺术品进入西方博物馆与收藏界起了巨大的作用。
  1967年,仇焱之举家移民瑞士,定居日内瓦,裕利兄弟全力协助,帮了仇焱之大忙,双方遂成为亲密好友。当然,裕利兄弟的收藏也从此在仇焱之的协助下数量渐丰,品质精进卓越,并收获了数件重要的珍藏。
  1980年仇焱之去世后,裕利兄弟辗转认识了伦敦著名的古玩商埃斯肯纳齐(Eskenazi)。1989年,埃斯肯纳齐为Reach家族收藏举行了艺术展销,斯蒂芬在此购入了数件藏品,并因而成为埃斯肯纳齐的重要客户。在此后的20多年里,埃斯肯纳齐一直是玫茵堂后期购藏的经纪人,为其搜罗了160多件陶瓷珍品。与此同时,两兄弟还在伦敦结识了另一位精通早期及宋代陶瓷的著名商家——David Priestley,借此也收获了不少高古陶瓷珍品,可谓相得益彰。
  除了上述世界级重要古董商的指导与协助外,裕利兄弟也靠自己的品味与眼光,在全球重要拍卖会上竞买珍罕的陶瓷精品。“先生善于运用自己无懈可击的判断力独自审视。在挑选器物时,他会反复斟酌权衡,绝不会单纯为填补空缺项而购买。”这是来自埃斯肯纳齐的评价。可见裕利兄弟的收藏之路,也饱含了他们自己殷切的热爱与细致严格的甄选原则。
  世纪之拍
  玫茵堂收藏的艺术魅力与价值到底有多大?被誉为是两场世纪之拍的香港苏富比“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国御瓷选萃”拍卖,缔造了什么样的成交纪录?看看两个专场拍卖的成交数据就一目了然。
  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国御瓷选萃之一拍卖共上拍77件拍品,72.7%的成交率,6.89亿港币总成交额,成交均价为1231万港币;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国御瓷选萃之二拍卖上拍41件拍品,成交率78%,总成交额5.59亿港币,成交均价1749.6万港币。
  两场总共上拍118件元明清御制瓷器,成交88件,成交总额为12.48亿港币,平均单件瓷器成交价为1418万港币。这组数据足以说明玫茵堂收藏的巨大魅力与惊人的艺术价值。
  最近两年以来,随着全球性中国艺术品的热浪袭击,一个接一个令西方拍卖界咋舌的天价诞生,也同时催生了一系列唯利是图、盲目投资、跟风抢购的新晋投机者与短视炒作者,在这种市场泡沫中产生的赝品丛生、拖延付款,甚至拒不付款的情况,已经迅速破坏了西方艺术品拍卖市场经过近百年才建立起来的市场秩序与规则,即基于天然良好的信誉基础上,买卖双方在专业而有信誉的拍卖平台上进行交易。从今年年初开始,强势了近3年的国内经济大气候,已经开始由强转弱,逐渐紧缩的资金供应与流动性,更加深了拍卖交易市场出现的越来越多的付款交割问题。特别是来自英国的Bainbridge’s拍卖行传出了在此前刚刚创造了5.5亿天价乾隆洋彩瓶也面临无法交割的传言,更令行内担忧不已。在这样的影响下,香港苏富比出于对玫茵堂收藏这个堪称世纪之拍的尊重,以及对物主裕利氏的负责,遂在春拍第一场中史无前例地向准买家们提出了预付港币800万拍卖押金的条件,结果引起了连锁反应,本场成交额仅为3.99亿港币(随后场下私洽形式再成交了2.9亿港币),远未达到拍前预估的7.1亿至10.7亿港币。此举不但加深了各方对买家付款交割情况的重视,也使更多人开始注意到了诚信与名誉的真正价值与意义。
  在随后香港与内地多件瞩目的重量级拍品流标或无 法交割的信号中,内地经济形势似乎更趋严峻。而金秋十月,香港苏富比又准时迎来了玫茵堂珍藏专场之二。这是一个价值4亿港币的考验,也是国内大规模秋拍前的风向标与指示牌,自然吸引了业界人士的热切关注。此时,缴纳拍卖保险金俨然成为既定的规矩,那种买家与拍卖公司之间无条件信任的时代似乎已经一去不返了,未免令人感叹。针对春拍第一场估价偏高以及上拍作品比较艺术性的情况,在秋拍中,就刻意调低拍卖估价以及更加精炼甄选符合市场口味的品种,苏富比企图以最基本的法则——专业与品质,来战胜市场上种种不明朗的因素,而最终不负众望的成交结果也恰如其分地重新证明了真正高端艺术精品的市场价值与抗震能力。同时亦说明了诚信在古玩交易中的重要性,拍卖保证金应该被视为买家与拍卖公司之间的沟通桥梁,是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表示,而非诚信与名誉的牺牲代价。不过现场所见,虽然是水泄不通地围满了人群,但气氛却是异常的平静。与2010年秋拍戴润斋专场时喧闹鼎沸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来自内地的买家,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参与程度上也明显低落了很多。最终全场成交最高价的10件拍品中,6件为香港收藏家夺得,仅有2件为来自内地的买家竞得。这说明在高端艺术品收藏市场中,港台收藏家的实力与魄力仍然是令人佩服的,尤其是在市场行情有起伏的时候,真正有准备、有实力与有魄力的收藏家才是真正的赢家,而香港作为高端中国古代艺术品交易中心,其专业性、权威性与地位更是再一次得到了行内外的赞同。
  在如此迷茫不安与悲观情绪弥漫的市场情况中,玫茵堂之二仍然能缔造出这么出色的成绩,说明收藏市场对于高端精品的需求仍然是健康而稳定的,这使得内地行家们与拍卖公司重新恢复了信心。事实上,除了玫茵堂专场以外,香港苏富比2011年年度拍卖成交总额达到了74.9亿港币,甚至比2010年年度拍卖成交总额53.4亿港币增加了40%。这就再次清楚地说明高品位、高品质的艺术珍品,往往不会受外围经济大气候变化的影响。与珍贵的土地资源相比,珍罕的中国艺术精品,更具有不可再生、全球通行、追求者众的特征,属于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不但是经济衰退时的保值安全港,也是经济增长时的投资工具。玫茵堂的巨大成功,就是一个典范性的例子,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成功的收藏投资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与特征。
  收藏典范
  裕利兄弟在创造玫茵堂珍藏时,一直遵循三个贯彻始终的原则:珍奇稀有、品质上乘、品相完美。这三个准则能从玫茵堂专场成交额最高的首5件作品身上完全体现出来。这需要极其耐心的学习与严苛的甄选,除此以外,卓越的眼光与超凡脱俗的艺术品味更是不可缺少的。殷实的财力需要在坚持原则与眼光品味里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否则,也仅仅是浪费或者炫耀而已。在收藏家本人应该具备的艺术天赋眼光与卓越高雅的艺术品味的同时,来自专业行家们的指导与帮助也是非常重要的。玫茵堂的传奇里,分别留下了Helen Ling、仇焱之、埃斯肯纳齐与DavidPriestley的印记,正是这些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眼光独到的大行家们,协助了裕利兄弟能迅速而准确地找到理想的藏品,并能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和认识每一件藏品的内涵与价值。严肃认真的收藏家+诚信专业的大行家,的确是西方每一个成功收藏的主要模式,这一点,值得内地藏家们认真留意。一颗热爱的种子,在财富、品味、学习、执着与敬畏的浇灌下,经过长达50余年的心血酝酿与搜集,方成就了玫茵堂这棵参天巨树,她也是来自上个世纪西方收藏界的最后一个高级别的中国艺术品珍藏,而鲜美的果实,却在举牌的瞬间被易手摘取,相信每一个新的玫茵堂珍品藏家,都会深深体验到金钱以外的收藏价值,意义非凡,值得用心珍惜。
  从2010年秋季至2011年秋季,香港苏富比与佳士得分别推出了5个重要的私人明清瓷器收藏品专场,均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2010年10月香港苏富比戴润斋专场上拍13件拍品,成交率92.3%,总成交额4.14亿港币,成交均价3450万港币/件;2010年12月香港佳士得葛沃得专场上拍32件拍品,成家率100%,总成交额1.19亿港币,成交均价372万港币/件;2011年4月香港苏富比玫茵堂专场1上拍77件拍品;成交率72.7%总成交额6.89亿港币,成交均价1231万/件;2011年6月香港佳士得覃思雅识专场上拍30件拍品,成交率93%总成交额0.9亿港币,成交均价321万/件;2011年10月香港苏富比玫茵堂专场2上拍41件拍品,成交率78%,总成交额5.59亿港币,成交均价1365万/件。
  这些数字说明了高端艺术品市场需求的稳定性不容置疑。可见真正珍罕难得的高端艺术精品,是根本没有所谓的行情的。它只关于眼光与热爱,与价格无关。这也许正是艺术品收藏最令人着迷的地方。如何才能算得上是一个成功的艺术品收藏?成功的收藏家有哪些特点?答案是很明显的:一个主题明确、甄选严格、品质上乘、品味卓越的收藏,就是成功的收藏。在看似简单的买卖之中,也只有具备了下述条件的人,才能被称为是真正的收藏家,即遇得到+看得懂+买得起+藏得住+合得卖,对应要求的是缘分、眼光、财力、耐心与涵养,缺一不可,可见要求之高,故世间真正的收藏大家,寥寥无几。来自上个世纪辉煌的收藏风尚,以欧洲的收藏大家们为核心,他们在执着谨慎地购藏同时,也孜孜不倦地学习,藏识并重,树立了欧洲传统的热爱、低调、严谨、专业、诚信的收藏典范,并以玫茵堂作为一个圆满的终结。而新一代的收藏家,又将会是什么样的故事与风格呢?
  截稿之时,德国纳高、北京保利四季以及伦敦佳士得等拍卖的图录已经陆续出版,海量的拍品规模似乎显示出放盘的情况,也许资金紧缩与匮乏的压力已经迫使一些经验较浅、实力较差的投资人、投机商开始批量出货。然而,在这样的大气候里,还能够从容进场选购藏品的买家,肯定是那些经验丰富、眼光老道、准备充分的收藏家与资深行家,而狂热的投机者与炒作者将退场旁观,所以北京秋季的拍卖会仍将面临考验,也许是一次专业实力与品质眼光的检验,也许是一次难得的淘宝捡漏机缘,我们拭目以待。
其他文献
徐悲鸿在印度  “一气横空色界连”语出徐悲鸿《喜马拉雅山行杂诗》其一:“迷离白雾目晕眩,一气横空色界连。人世兴亡浑不见,九霄风露到身边。”  1939年11月,时在新加坡为抗战筹赈义卖的徐悲鸿应诗哲泰戈尔之邀(图1),启程赴印度进行访问与文化交流。次年3月下旬,徐决定赴印度东部的大吉岭,继续完成构思好的巨作《愚公移山》,同时也实现他近距离观察、描绘喜马拉雅山的夙愿。  1940年4月,徐悲鸿往商达
期刊
今年秋季正值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成立十周年,在春拍中以3.8亿元的总成交额创下单季历史新高之后,华辰十周年秋拍即将在11月11—13日隆重推出。素以平实稳健、内敛进取称道的华辰,其十周年庆典拍卖也保持其一贯的风格和特色——注重拍品人文信息的整理和学术价值的发掘。除传统项目中国书画、中国油画及雕塑、影像艺术、瓷器玉器工艺品等门类外,还将推出古籍善本及苏州刺绣两大专场。  中国书画:七个专场,洋溢人文
期刊
北京古天-2011秋季拍卖会定于12月3日至5日在北京凯宾斯基饭店举行,将重点推出玉器、犀角雕、象牙雕、竹刻、明清家具、金铜造像、园林艺术品等文玩佳器。  明清时期竹雕艺术品达到鼎盛,出现了百花争艳的景象。古天一此次竹刻主题的推出,不仅将明清竹刻艺术的文化内涵挖掘给收藏市场,也向收藏家展示了一个全新的收藏天地。清初“雪樵”款竹雕携琴访友笔筒高14.5厘米,粗大且壁厚,色泽深红,美艳动人。外壁通景阴
期刊
北京翰海秋季拍卖会将于11月14日至19日在北京嘉里中心饭店举行,二十余个专场、数千件拍品将在11月14日至16日预展,17日至19日拍卖。  除以往运作相当成熟的古代、近现代、当代书画、古籍善本、油画雕塑、金铜佛像、玉器家具、古董珍玩、铜镜钱币等传统项目,此次拍卖还将范围延展至当代工艺品、高档奢侈品领域,推出紫砂工艺、珠宝腕表等专场。  中国书画:名家精品递藏清晰《石渠宝笈初编》著录的查士标《烟
期刊
辛亥革命成功后到1949年,在短短的30余年中,人类竟然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炮火磨难。中国也不太平,虽然侥幸躲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战火,但是千疮百孔的华夏大地需要与世界接轨,迈出现代化的时代步伐,而内战和日本侵华战争严重阻碍了国人的赶超步伐,向以吃苦耐劳著称的中国人,在此环境中,仍然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创造了许多奇迹。民国陶瓷史就是在这种精神的映衬下写就的,虽然不能说辉煌壮丽,但是依然丰富多彩,许多
期刊
94件翡翠拍出82件,收获275.5万元。  6月5日北京甄藏春季翡翠拍卖会的成交额不高,然而,87.23%的成交率却是内地有史以来翡翠专拍的首位。拍卖结束后,其火爆场面至今仍在圈内流传。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并不在成交价上,而是缘何取得如此高的成交率?什么样的翡翠选件标准造就了高成交率?”主槌此场拍卖的知名拍卖师梅立岗指出。  众所周知,内地珠宝翡翠的专场拍卖1995年
期刊
周建祥艺术简历  周建祥,1974年生,安徽合肥人,1999年研修于中央美院国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画研究会花鸟分会副会长。  参加全国重大展览活动:  2003年作品《暗香》获“2003年全国中国画提名展”银奖;  2004年作品《漱芳》获“2004年首届中国青岛崂山茶节全国中国画作品展”金奖:  2005年作品《记忆的风》获“200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全中国画作品展”优
期刊
今年5月22日,中国嘉德春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在北京国际饭店落槌。其中,齐白石作于1946年的巨构《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以8800万元起拍,经过半个多小时、近50次的激烈竞价,由一位年青女买家以3.7亿元拍得,加上佣金,成交价4.255亿元人民币。  有刊称:“《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为历年所见齐白石绘画及书法作品尺寸最大的一幅,画作纵266厘米,横100厘米;所匹配篆书‘人生长寿
期刊
所有摄影人也许都忘不了2006年11月23日。就在这一天,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在北京王府半岛酒店举办了内地第一场影像拍卖。会场座无虚席,很多来晚的人都坐在了地下。到场的不光是参与竞拍的藏家,摄影爱好者、著名摄影家,甚至是上拍作品的创作者本人都来了。他们焦急地等待着、盼望着,当132件拍品拍完,全场欢呼喝彩。看着自己和同仁们精心筹划、组织的影像拍卖取得63.64%的成交率和245.6万元的总成交额,
期刊
“鼎甲”一词原意是指封建社会的贵盛大族。“鼎甲翰墨”本应指一甲三名进士(状元、榜眼、探花)的书法作品,但明清时期将每届科考考中的进士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三个等次,并分别同授翰林院编修、“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故将一甲、二甲、三甲进土,以及那些未经科考但皇帝恩赐进士翰林名衔的文人士大夫的书画作品,统称为“鼎甲翰墨”也并无不妥之处。  鼎甲翰墨,尤其是明清以来进士们的楹联及条幅作品,近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