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综艺节目的多元发展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uare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几年来,伴随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媒介融合的进程不断加剧,在当前融媒环境的大趋势下,国内电视综艺节目与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发展,越发呈现多元化的状态。传统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式愈发关注网络综艺节目的鲜活特色进行元素移植,电视节目的制作人也不再安于传统电视媒体的稳定环境,大批电视制作人转战互联网,一批优秀网络综艺节目的成功,给未来的综艺节目发展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
  关键词 媒介融合;“网络综艺”;品牌保护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6-0140-02
  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电视作为传播媒介走进大家视野,在20世纪属于备受推崇的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已成为百姓日常生活里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之后,随着“互联网+”的媒介融合多元发展,也愈发将传统电视媒体的原本自身收视优势不断瓦解,反而也促使了我国电视综艺节目与网络形态的综艺节目的多元化的发展和多重融合的尝试可能性。
  1 电视综艺融合网络综艺元素,拓宽传播媒介全新领域
  2012年的《中国好声音》作为“现象级”电视综艺节目的收视成功,开启了中国传统电视媒体综艺节目制作“井喷式”发展的繁荣景象。然而在当时的互联媒介中,一档依据优酷视频作为节目播出平台,涵盖了著名歌词创作人高晓松的新型脱口秀节目,开始逐渐引发网络平台的强烈矩阵。优酷集团为高晓松量身制作的网络脱口秀类综艺节目《晓说》开始走进大家的视野,该节目自2012年3月起,每周五早8点,在优酷网络平台进行独家播出。随后该节目在网络获得较高的点击率,在媒介大环境的辐射影响下,节目被传统电视媒体相中。同年浙江卫视在9月将两期《晓说》节目尝试性的投放在黄金档时段播出,这也创造了电视节目制播分离体系下,传统媒体人开始融入于网络自制综艺形态进行传播的一次革新性“试水”过程;随后该节目的衍生栏目《晓松说》,将节目的电视版本以常规化的节目播出模式在2013年的元旦开始,以日播常态化更新到当年的12月31日。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晓松说》节目形态涵盖于“历史上的今天”的板块讲述环节,节目单元包含军事、历史、文化背景等诸多方面,因节目自身的短小精悍,东方卫视播出后,整体提升了整个《晓松说》节目在电视传统媒体上的影响力,之后越来越多的电视受众选择以视频网站关注《晓说》,将节目形态的反向传播引发网络热搜现象,也激增了节目在优酷上的视频点击量。
  此后,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开始趋向于在网络平台进行二度传播,《晓说》节目之所以有如此广泛的社会影响力,除去因高晓松作为节目主持人,进行讲述军事、历史、文化、影视业界内幕等多方面的文化题材外,高晓松自身具有独到见解的表达讲述方式密不可分。这档节目本身开拓了传统脱口秀节目形态的一种革新,该节目的制作投入少,模式相对固话,也为传统的电视节目制作流程设计,强调内容为王的文化输出的传播理念,给电视节目制作团队提供了灵感。在一定情况下这也加剧了电视台与网站,进行优秀节目资源竞争的一次深度思考过程。在此之后凭借高晓松作为脱口秀节目的王牌“IP”焦点,在互联网媒介环境下联合爱奇艺视频网站,制作播出的《晓松奇谈》同样引发业界的强烈共鸣。
  伴随互联网大环境下的融媒进程持续开展,关于电视节目传统形态的表达方式正在发生深层转变,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受众形态分析,越来越多的网络受众更趋向于以年轻化及高知識化的形态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电视受众更趋向于在网络平台,谋求电视节目以更多元角度的创意性表达。电视综艺节目更注重收视人群的高覆盖率,网络电视综艺节目的形态更加注重多元化和个性化,受众更愿意依据个人的喜好在互联网终端进行节目点播和回看,这对于电视节目形态的发展来说,传统媒体在网络端的节目传播,急需进行自我革新的年轻化尝试以激发节目在互联网PC端得到更多受众的
  青睐。
  2 电视综艺收视率被网络分流严重,激发电视综艺网络独播制改变
  面对“互联网+”媒介融合环境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视综艺节目形态,愈发受到网络节目综艺形态的冲击,这其中更多的网络自制节目越发占据了普通观众的网络点击量及个人娱乐时间。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媒介融合趋势情形之下,传统电视媒体的综艺王牌节目,也不得不依据互联网融合大趋势进行节目网络端的单路线传输,这是迫于节目网络传播的受众分流现象的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极具人气的收视王牌节目在电视上播出之后,早期往往支持网络多平台传播,但迫于电视综艺节目,由于节目的固定播出时间的固化受众群的时间要求,不像在互联网端完全可以随机的随时节目回看,这就致使节目在网络传播过程中节目的电视收视率的大幅跳水。电视台将电视综艺视频内容供给于视频网站的二度传播方式,从侧面以要求电视台需要改变自家节目的自主保护策略,以采取网络独播的策略,进而保障电视综艺节目的网络传播,进而减少受众分流现象的发生,从而强化了自身节目的品牌保护意识。
  介于传统电视台制作的电视综艺节目,作为选择网络传输平台的出发点,选择时更应注重节目的传播效果,应与节目传播的固定收视人群相紧密衔接;这其中作为电视综艺节目网络独播平台的选取,湖南卫视以芒果TV作为其传播的节目独播策略,可以说是业界对于传统电视综艺节目二度传播的媒体典范。这其中,以王牌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的网络传播途径仅放在湖南广电旗下的芒果TV,作为节目的网络独家授权播出平台,这也大大保护了精品王牌综艺电视栏目的网络传播效果,也为芒果TV在网络终端的视频贴片广告宣传积聚了较高的广告份额,实现了电视综艺节目内的广告赞助及互联网端广告赞助的双向创收。当然,在电视综艺节目博得高收视播出的情形下,互联网终端的保护独播体制下,也强化了节目自身品牌的构建和宣传。
  2017年湖南卫视王牌综艺节目《歌手》,该节目除了沿袭前几季节目的播出平台芒果TV之外,将节目的另外一个网络播出合作方,官方授权给了爱奇艺视频,这在湖南卫视的网络传播途径选择下,都是极为罕见的而且极具话题性;而像湖南卫视的另外一档优质节目《向往的生活》为例,其播出平台仍选择传统的湖南卫视作为首播电视平台,而将其节目的网络独播权仅放到了芒果TV进行线上传播,这依然保障了节目自身的制播体系的“自产自销”策略,做到了电视综艺节目的制播、传输一体化进程。   3 电视制作人“下海”互联网,“网络综艺”精品打响品牌保卫战
  面对媒介融合环境下网络综艺节目的较高人气,越来越多的传统电视节目制作人纷纷“下海”互联网门户网站,在互联网端制作各类精品综艺节目,其中极具代表性的是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知名制作人。早期央视经济频道《对话》栏目制片人罗振宇,转战互联网做自媒体视频节目《罗辑思维》为代表,后期又出现了以央视综艺节目制作人哈文及其创作团队,也开始试水互联网制作“网络综艺”节目《偶像就该酱婶》;还有湖南卫视王牌节目主持人汪涵联合优酷平台的节目制作公司银河酷娱制作了“网络综艺”节目《火星情报局》等,一大批高品质的互联网络综艺节目模式开启了网络综艺节目的“2.0时代”。
  在这些优质“网络综艺”代表的制作人中,由爱奇艺视频播出的《奇葩说》主创核心制作人马东,因其个人风格在互联网业界的个性呈现方式,在整个传媒融合环境中的影响力是极具开拓精神的。由马东所属的米未传媒所研发制作的多档网络综艺节目,在互联网上形成了极具“奇葩”风格辨识度的优质网络综艺栏目。如米未传媒联合爱奇艺视频推出了一系列《奇葩说》《奇葩大会》《吃光全宇宙》等一系列“网络综艺”节目。这些综艺节目的打造能体现出精品“网络综艺”的节目制作团队,往往来自于传统的电视综艺制作人,而这种趋向也越发明显,这些优秀的电视综艺节目制作人,将原本沿袭下来的优秀节目制作案例经验结合“网络综艺”环境,以更加多元化以及追求个性化的网络化表达,潜心制作出了一大批极具观赏性与高口碑、高点击率潜质的王牌综艺节目。这些节目虽未在电视平台播出,但在各家视频网站的表现大部分都得到了较高的认可。凭借电视综艺制作团队自身创作节目形态,本身具备过硬的技术支撑,还包含“网络综艺”节目具备互联网体系下的多元形态,越来越多的传统电视制作人开始着手打造融媒环境下的品牌“网络综艺”品牌,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一大批诸如《爸爸去哪儿》《妈妈是超人》《见字如面》等涵盖金牌制作人的纯美“网络综艺”开始走进受众的视野。
  4 结束语
  在当前的融媒环境背景下,电视综艺在网络独播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在不断扩张,网络自制综艺节目也在不断尝试将研发的综艺节目反向输出于电视台。大批節目制作人正尝试改变传统的媒介形态,创造性的与互联网环境进行实验和研发综艺节目制作;电视人转型成为互联媒介的制作人,体现了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型传媒人采取壮士断腕、砥砺前行进而激发媒介融合的决心。
其他文献
摘 要 通过比较研究“数据博客”和“数读”,通过内容分析法等方法进一步探究我国数据新闻在数据来源新闻选题可视化呈现等方面的优化改进之路。研究认为我国数据新闻应在数据来源、选题内容、报道范围、可视化呈现、团队构成、新闻生产上改进,在数据新闻制作中遵循開放意识、融合意识、嵌入意识和互动意识。  关键词 数据新闻;英国卫报“数据博客”;中国网易“数读”;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期刊
摘 要 在新媒体崛起之后,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日益缩减,而移动媒体和网络媒体等新媒体行业市场份额则借助互联网的优势而一路高歌猛进,传统报刊急需积极探索转型发展的新思路。文章简要探讨了传统报刊手机App的发展情况,分析了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反响及问题,并指明了传统报刊手机App的发展方向,旨在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媒体业态;传统报刊;手机App;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 着重阐述融媒体时代,地方台广播寻求新的突破,立足本地融合创新经营美食节目,并就新时期融合发展广播节目的运营模式作了进一步的探析。  关键词 立足本土;内容决胜;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6-0028-02  新时期,我们处在一个变革的阶段,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传统技术狠狠地甩在后面。伴随着这些新技术的发展
期刊
摘 要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微博、微信、客户端为主要代表的政务新媒体以其传播载体、传播方式上的天然优势,在推动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加强政民互动、引导社会舆论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湖北发布”网络平台为例,从导向管理、内容建设、互动拓展等方面解析了政务新媒体建设发展的根本遵循和基本路径。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政务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
期刊
摘 要 城市形象的塑造是一个综合工程,而大众传媒作为这个工程中的一部分,它不仅涉及城市形象的建构,同时还决定着城市形象的传播,在塑造人们对某个城市形象的主观认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以广西新闻网策划制作的专题《朋友圈里的新闻“桂菜”:H5版城市名片展播》为例,基于“互联网+城市形象”,分析移动互联网在城市形象传播中的作用,探索运用HTML5新技术的力量塑造广西城市新形象。  关键词 H5微场
期刊
摘 要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人的延伸。工业时代的大眾传播帮助人们拓展了信息的扩散潜力,信息传递不受参与者在场与否的影响,传播时空得以延展。然而,这种延伸并非是沿着技术单维度的线性发展,互联网环境下媒体技术层出不穷,媒介融合的概念应运而生。媒介融合不仅强调技术平台整合以加强传播效果,更重要的是,它复制了原始传播交流媒介的模式,重获人际传播中互动与多元化的特征,呈现了传播“人性化的回归”。纪录片《穹顶
期刊
摘 要 随着时代转型,互联网越来越多地渗透在新闻行业的方方面面,新闻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转型,对新闻从业者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接收新知识、新技能,又要坚守新闻专业主义。文章以澎湃新闻对“5·23上海中环交通事故”报道为例,探究融合媒介背景下的新闻职业素养。  关键词 融媒体;新闻职业素养;澎湃新闻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23-0083-0
期刊
摘 要 在我国社会发展脚步日益加快的背景之下,媒体行业也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特别是在互联网以及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相继出现和广泛普及之下,涌现出了一大批新型媒体,在推动传媒业态进行改变创新的同时,也对新闻编辑造成了一定影响。为此,如何在日新月异的传媒业态变化下做好新闻编辑工作也成为当前人们热议的一大话题,在此背景之下,文章通过对传媒业态变化对新闻编辑造成的具体影响进行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为新闻
期刊
摘 要 从2008年烟台日报传媒集团“中央厨房式全媒体新闻中心”上线使用,到2015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通过“中央厨房烹制新闻美味”,河南大象融媒“打造24小时‘新闻中央厨房’、向受众奉送‘新闻盛宴’”,再到现如今传统媒体不断整合媒体资源,内容生产从原创走向聚合,内容生产者不断多元化。可以发现,传统媒体在打造各自中央厨房模式的实践中,平台化思维逐渐增强。  关键词 全媒体新闻中心;中央
期刊
摘 要 本次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手机新闻客户端的把关行为进行研究,选取澎湃新闻为研究对象,采集了2016年10月澎湃新闻的部分首页新闻作为样本,通过新闻主题、新闻来源、首发媒体平台的维度来探究“把关人”的偏向性。研究发现,澎湃新闻在新闻主题上对时政新闻的偏向性很高,这符合其自身的媒体定位,在新闻来源上原创比例较高,同时对中央媒体的转载较多。此外,在新闻的首发媒体平台选择上,澎湃新闻更多偏向线上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