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的表达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cf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幻梦 赵卓 摄
网 樊芝薇 摄
草木 韩利梅 摄

  英国天文学家、化学家约翰·弗雷德里克·赫歇尔(John Frederick Herschel)于1842年发明可以持久保存蓝色照片的摄影印相工艺——蓝晒法(Cyanotype),又称铁氰酸盐印相法。我们制作的蓝晒印相需要使用和照片等大的数字中间底或者半透明、不透明物体进行接触转印,利用紫外线曝光并在清水中显影成像,最后获得以蓝色调为主的照片。利用制作工序中湿度、温度,以及人为刷感光剂厚薄不均匀等特点,使制作出的每幅作品具有唯一性。
藏匿的少女 曹乃千 摄
人体局部NO.2 金亮亮 摄

不可复制的“摄影原作”,手工制作传递“温度感”


  时代变革下,摄影具有便捷性、智能化、可复制和易修改的特点,使得图像的采集和生成变得非常容易,蓝晒印相受手工涂抹、药物材料、试验环境、光源环境等多种可变因素的影响,往往同一幅作品在使用相同的制作手法时,所呈现出的作品质感、纹理、色彩等也各不相同,所以用蓝晒印相来表现每幅作品都是唯一的,是不可复制的“摄影原作”。
  数码科技的发展,使得很多摄影师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都有所突破,而手工制作的过程,使摄影师与作品有了更直接、更亲密的接触。蓝晒印相通过手工涂抹感光剂、手工制作相纸,具有独特的手工痕迹和强烈的个人趣味。使用不同材料的现代摄影方式,在改变摄影视觉的同时,也使作品独具特色、充满质朴感,并因手工参与而传递的“温度感”。
日常生活 赵卓 摄
羊 姜旭 攝
山脉 章有为 摄

世间万物构成蓝晒载体


  蓝晒印相中材料的选择可以来自我们的生活,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绢、丝绸、棉布、玻璃、石膏等都可以作为蓝晒印相的材料使用。比如绢表面纹理较薄,涂抹感光剂容易渗漏,需要使用半干毛刷进行涂抹;可多次浸泡,遇水易皱、容易粘连;曝光后的画面反差小、亮面细节丰富,整体画面比较朦胧。每种材料各具特点,正因为各种材料不确定性的存在,恰恰预示着更多的新鲜感和更大的可能性,可以呈现出独具个性的蓝晒作品。
组合 赵卓 摄

  物影成像(Photogramme)作为一种无照相机的摄影方法,是蓝晒印相常见的创作方式,即把半透明或不透明物体直接置于涂有感光剂的纸上进行曝光印相。照片的最终成像受到物体与纸张的距离影响,距离越近边缘越清晰,距离越远则相反。不透明物体印相形成的照片比较简单且影调单一,一般能够呈现物体的轮廓,但是没有细节。运用半透明物体印相可获得层次丰富的照片,我们可以利用花草、树叶、羽毛、吸管、浴球、口罩等常见的半透明物体进行制作。王乐《攻防之下》关注了如今日常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物品——口罩,通过物影成像为口罩“留影”,口罩的细枝末节在画面中一览无余、令人惊叹。樊芝薇《网》将不同颜色的浴球拆开,平铺在纸张上,浴球网状边缘在画面中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具有一种奇妙的轻盈美感。
蝶扇 卢晶 摄
攻防之下 王乐 摄
静谧 马超 摄

  数字技术给摄影古典工艺带来了新的机遇,使用数字中间底制作蓝晒照片得到了普遍应用,通过相机拍摄直接获取图像,结合蓝晒印相呈现影调较短的特点,在软件中调整图像密度和特性曲线,打印输出数字中间底,最后结合中间底进行接触转印。章有为《山脉》拍摄了建筑工地上用绿网盖住的土丘,拍摄完成后将图像输出为数字中间底,结合蓝晒进行制作,照片远看像是山脉一般。赵卓《幻梦》以现实生活和场景作为表现对象,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不同寻常的美,画面以淡蓝色调为主,表现出一种朦胧的梦幻之美。
现代构成 郝晓坤 摄

蓝晒,不能仅仅是简单的“拿来”


  当下,我们面对数字时代胶片生产快速衰退,图片无节制泛滥的挑战,艺术家、摄影师和受众都在“不谋而合”地重归于理性,重新审视摄影古典工艺,为摄影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定位思考。摄影古典工艺为摄影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运用现代的摄影手段,通过回归传统材料媒介之中,用传统技法对当下现实提问,通过作品进行有益的探索,它蕴含着影像艺术在时间纵向上过去和现在的梳理和对接,希望这种探索为摄影创作提供新的思路。
秩序 朱文欣 摄
钥匙 林玉菲 摄
吸管世界 于子奇 摄

  蓝晒印相归根结底只是一种图片制作手段,重要的是在运用工艺过程中的手工性、作品本身内容題材的可读性,只有将内容与制作形式的高度融合,才是作品成功的关键。不能仅仅是简单的“拿来”,避免片面地为了应用而去结合,而需要更深层次地挖掘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我们的创作作品具有内涵和价值。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紧扣衰老和死亡焦虑这一人生与艺术的永恒话题,区分《雷雨》的表层蕴含与深层蕴含,比较分析《雷雨》和《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围绕周朴园与王展开的主要人物关系,分析这种衰亡焦虑的根源、表现方式、克服方式以及挣扎的结果,既对二者的一致内蕴做了阐发,也对衰亡焦虑话题予以了探究。  [关键词]雷雨 满城尽带黄金甲 衰亡焦虑    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赢得观众和票房有很多原因,如豪华的黄金甲阵、爆乳阵
影子为什么能让画面变得有意味呢?“光影”是摄影中常用的术语。可是你用好了“光”的同时,也别忘了用好“影”。影子是虚的,但是是由实体轮廓而来的,能够含蓄地表达主题,引发我们对实体、对整个故事的联想。影子还能形成一种虚拟的空间感,用虛拟的元素结合实体,构建了一个新的空间关系,看起来当然也会更有趣。再说剪影,剪影往往是逆光拍摄时,背景亮,主体暗的时候形成的,当二者光比足够大的时候,按照背景曝光,主体就成
荒木经惟作品表达的途径有很多种,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爱妻、女性、猫、壁虎、天空、花、玩偶、书法等,但是用一个主题把所有题材穿插联系在一起的却不多见,而荒木的“花”承担了这一任务。  当我们细细观看这些作品的时候,除了荒木经惟作品本身带来的视觉体验和强大的感染力之外,还会有一种隐秘的线索令人回味,那就是本次展览及作品所流淌出的时间感。荒木经惟常说:“照片是被摄体和时间组成的,我们拍摄的不是空间,是时间
在艺术类作品中,对于人物的色调大多会有所调整,使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拉开距离,看起来更有魅力。人物色调调整中,后期高手们有很多方法,很多成型的色调风格。本期我们领略两种色调风格,一种是接近真实效果的,略微降低了红色的饱和度,比较淡雅的风格,另一种是咖啡色调与真实色调的混合。  《大众摄影》杂志开办“一片两做”栏目,每期请两位后期高手分别制作同一张素材照片,同时发表不同的制作效果。栏目征集素材片、征集
【摘要】影视欣赏课是一门集词语学习、语用知识学习、文化知识学习和言语技能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本文根据影视欣赏课的特点就其应遵循的教学原则和采用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英语电影 教学 能力培养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备受教育人士的关注。大家利用多媒体视听技术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就外语院系而言,大部分开设了影视欣赏课,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根据笔者
在印象派画家当中,德加是特殊的一位,德加的特殊性一方面来自于他的绘画题材与众不同:另一方面缘于德加对艺术形式创新的思考有别于他的印象派同类。在印象派画家将画架搬到室外,用色彩分析理论捕捉户外自然景物的时候。德加却不耽于此,而是将绘画的目标回归室内,执著于舞台人工光线下的舞女形象,在德加为数不多的户外题材如赛马会中,也只是草草勾勒概貌,更多的是借助照片在室内完成画面,仅有的几幅风景,也只是“人化自然
前不久,一位在好莱坞某公司工作的美国好友透露给我们一个消息:美国好莱坞开始对于中国大举进攻了。其实这早已是件人所共知的事情。记得去年在中国电影庆贺百年大典时,就有一些电影学者包括美籍华人学者提出了这个“警告”。但是,我们总是以对待那个叫喊:“狼来了!,的孩子的态度对待这样的告诫。我们还听到过某些人幸灾乐祸的语言:“那太好了!我看中国电影怎么办?”诸如此类的话更使得我们担心。从我们收集到的一些信息来
面对万般的秋景、五彩缤纷的自然,摄影人很容易产生审美情感。对秋的审美本质上是对自然的审美。自然美产生的根源是人类社会实践。是实践把自然和人联系在一起,使自然美得以产生。随着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的发展,人类与自然的联系越来越扩大,一方面自然作为人的物质生活对象,范围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自然作为精神生活的对象也在不断扩展。自然美的范围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擴大。美的自然对象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过人
[摘要]电影《活着》中的皮影是张艺谋精心选择的一个道具符号,是影片中的一个重要意象,不仅为影片增添艺术趣味,也是理解影片主旨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电影《活着》 皮影 道具符号 命运 玩偶    《活着》是张艺谋1994年拍摄的电影,也是他最好的电影,改编自当代著名作家余华的同名小说。影片通过福贵一家人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之间所遭遇的种种人生不幸,表现了普通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奈,借
【摘要】电影音频这种影像与声音“化合生成”已是一种新兴电影音乐形式,而《十面埋伏》仍继承了《英雄》视听结合、音画统一的一贯风格,音频制作中,音量、均衡、延迟、混响、声相、激励、动态等音频混音技术的处理,为《十面埋伏》影片音乐效果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音频制作 音效 音乐    历经百年的发展,电影音频已经因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多样化的功能,以及多元化的样态,成为电影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