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的旧痕迹

来源 :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u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由叶小兵先生开创的听课随笔受到读者欢迎。著名特级教师、湖北武汉市的汪学毅先生发来邮件说:我对“叶文”有认同感,相比之下,新的理念一个比一个会说,但如何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操作上去就语焉不详了,而我感兴趣的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细节与处理技巧”。叶小兵的随笔谈的都是细节与处理技巧,注重实际,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新的理念也就付诸实践了。叶先生最近太忙,为了不使此栏断档,我们希望有人续写,要求也能够独具慧眼地发现问题,切实有效地解决问题,有思维深度的分析与实际操作结合,切忌空洞无用的理论装饰。这样的文章对青年教师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新课程,创新,失误
  
  2006年11月,在长沙举行的全国历史教学年会上,海南三亚市的一位教师上了一堂高中公开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据海南省历史教研员李海英老师、三亚市历史教研员傅元根老师介绍,这节课的准备完全是执教者独立完成的,他们没有给予任何帮助和指导,追求的就是原生态的教学。教学对象又是高中一年级的长沙学生,执教者与他们并不熟悉,因此,这节课的真实性毋庸置疑。(见傅元根提供的背景介绍)
  海南省是第一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之一,至今历时三年。三亚市高中使用的是人教版教科书。这节课教材分列四个标题编写: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萎缩;从甲午战争后写到1949年前。其中提到“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介绍了荣氏企业由“面粉大王”转变为“棉纱大王”。这是一个突破。有证据表明,民族工业发展较好的时期是这几年,中学教科书迟迟不改写。这一内容岳麓版与人民版编写了两课,人教版用一课,比较而言,人教版的史实详尽而又系统,但如果教师按教科书的编排,一课时肯定讲不完。三亚的这位老师大胆地摆脱了“教教材”的模式,迈出了“用教材教”的一步,教学思路很有创意。她抛开教科书的系统,以张謇办企业的盛衰为典型,将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线索展现出来。在学生阅读教科书的基础上,她设计了四个问题,用以连贯教学。这四个问题是:
  张謇兴办企业首先选择哪一行业?为什么选择这一行业?
  张謇的企业在什么时候得到迅速发展?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到19世纪20年代中期又很快衰落下去?
  我们从张謇企业兴衰历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教师在导人本课时让学生分成两组,要求其中一组以20世纪初投资人的身份考虑问题。在第二个问题后,教师展示了三个材料,扩大并论证了发展原因。由此引导第二组的学生论证第一组学生的想法是否可行。这些设计创新都比较成功。因为,这一单元的专题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以张謇为典型探讨,也能很好地说明主题,更细节的知识在课堂上讲与不讲不是原则。新课程的教学重点不应以教科书为准绳,而要看专题的整体要求和课程目标实现的程度。
  遗憾出在第三个问题的处理上。对这个问题几个学生的回答是:“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对华输出商品猛增,张謇的资本不够雄厚,技术比外国差,中国军阀长期混战,不利于企业扩大再生产……教师肯定学生的分析,总结说:“张謇企业的兴衰是当时国内、国际环境共同影响的结果,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暂时放松和卷土重来,决定了张謇企业兴衰的时间表。”假如有人刨根问底:帝国主义怎样挤垮了张謇的企业?我想,没有人能够举出有力的证据。在大会请专家点评时,扬州大学的朱煜老师很客气地指出,张謇企业的衰落原因不能这样解释。
  事实上,张謇企业的衰落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盲目扩张的结果。张謇的志向是把南通建设成东亚第一个现代化城市。他在办企业的同时,在公共事业上大量投资,不仅创办学校(包括南通大学)、幼儿园、养老院、公园,还建设港口,南通到处都留下了他的痕迹。办企业需要资金,公共事业更需要大量的投入,而且没有利润。到处用钱使张謇应接不暇、捉襟见肘。江浙财团乘虚而入,以控股的手段导致张謇走向衰败。执教者在随后的讲解中也提到“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想想看,这是多大的一个摊子。教科书还强调了1928年国民政府成立后,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特别以荣氏企业为典型。荣氏企业不仅成功地转向纺织业,他们的面粉业也有发展,而同一时期张謇企业却走向衰败。“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对荣氏企业就没有影响吗?教师显然没有注意到这些史实。如果注意到了,并在后面的“启示”中引导学生围绕张謇的失败做更深一步的探讨,那么这节课一定会更精彩。
  为什么教师在教学创新中会出现这样的失误呢?这不是一个人的水平问题,而是中学历史教学长期存在的弊端留下的痕迹。
  以往的中学历史教学往往以空洞的概念代替客观的史实。仍在使用的统编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四章第四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中有这样一段结论:“民族工业是在帝国主义列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暂时放松对中国侵略的空隙中进一步发展的,大战结束后不久,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这样的话在教科书中长期使用,久而久之,在教师的头脑里变成了“历史”,以为事实就是这样,因此不再追究根据。殊不知,历史不是这样简单。一战后,民族工业的一些行业确实又面临欧洲商品的竞争,面粉业受到的冲击似乎最典型。.但是,已经积累了资本的民族工业,增强了抗冲击的能力,并不是所有企业都一蹶不振、萧条下去,甚至还有一些新行业兴起(见本期“进修资料”栏的文章)。新课标人教版本课中的“历史纵横”,很客观地介绍了国民政府采取的保护民族工业的措施,随后的一段正文又肯定了民族工业的再次振兴。教材的这一进步不应忽略。教师在备课中还是应该仔细研究教材,这样才能更好地使用教材,教学创新才更有把握。
  新课程的课程目标“过程与方法”中,特别提出要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科思维方法。所谓“论从史出”就是说,评说历史的任何一句话都要有史实依据,不能凭空想象。即便是教科书的结论,也要追问依据是什么。初高中的历史课程目标都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独立思考的能力怎样培养?最基本的就是养成重证据的意识。仅从这点来说,新课程较之旧课程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旧课程要求教师按教科书去理解历史、讲历史,老师不需独立思考,老师没有独立思考,谈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我想,教师在创新中不自觉地回到老路上去不是个别现象。
  基础教育的性质已不再是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已经转变为培养现代社会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质;过去以革命事业为本,以阶级斗争为纲,如今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中课程方案(实验)》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民主与法制意识。历史学的重证据意识与法制重证据的意识是相通的。在初高中的各门课程中,只有历史和政治的课程内容直接与民主、法制相关。因此,教学中应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刨根问底,教师自己也应该深入探讨教学内容的学术依据。新课程的魅力也就在于此。
  [背景说明]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于11月中旬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会前,我们接到通知,将安排一节“课堂教学观摩”,由海南省选派一位高中历史教师执教。获此信息,我们感到十分高兴,但选派谁去,我们一时拿不定主意。最终我们选择三亚市的一位普通教师,主要基于以下思考:如是把这节课定位于“作秀”,我们会选择一位近年来在海南省课堂教学评优中获奖的外省籍的优秀青年教师,且经过反复的试讲与“打磨”,届时拿出来的课的质量一定是比较好的,但这样的课又有多少研讨的价值?如果把这节课定位于“常态”,最好选择一位此前同样获过奖的海南籍的优秀青年教师来上,在海南省,上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师大多是近几年才毕业的青年教师,而海南籍的青年教师又占了大多数。我们选择的这位老师教龄五年左右,心理素质稳定,她的课可以代表海南省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常态”水平,这样的课可能更有研讨的价值。加之我们工作忙,本课没有安排试讲,一切由其自主设计。这样,就有了大家现在看到的没有留下任何加工痕迹的课例。
  我们“胆大妄为”,是希望大家看到海南省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常态”,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切实推动本省历史新课程的进步。
  (傅元根 提供)
  
  (责任编辑:王公悫)
其他文献
月内即掌握了测报的基本技能,独立当班后又树立起高度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现在他们已成为股里的技术骨干。  但是,要搞好测报工作,光有敬业精神还不
幸福是没有终点的信仰追求,承认“伪幸福”只是一个起步,是一种正视现状的开始。这个起点降得越低,将来达到的幸福指数可能会越高。这代表着一种谦卑的意识,政府应该从这种谦
介绍使用HTML Help Workshop制作运行速度快,操作便捷的新型帮助系统的方法。
随着金融行业互联网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快速进入金融行业。传统金融IT在过去二十年为金融企业提供了稳定、可靠的IT基础设施和业务经营平
通过多年对金柑物候观测,结合气温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提出不同品种金柑生物学温度为7.4 ̄7.7℃。
说到北洋军阀,人们想起的是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张作霖等强悍的军人执政者,而同样起步于北洋军校的黎元洪,反倒成了被遗忘的局外人。
分析了CCPL的极限特性,包括毛细限、沸腾限、粘性限、携带限和蒸气压限,计算结果表明影响CCPL传热能力的极限主要为毛细限和沸腾限.另外,讨论了影响毛细限的主要因素,为CCPL
造价预算作为道路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为确保工程进程的顺利开展,加强对于工程造价预算的管理尤为重要。具体需要工程造价管理站履行行业职责完善制度建设和行业规范,
期刊
在当前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旋风般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金融业面临多重压力、多方挑战,既有同业间比服务、比产品、比渠道的拉锯战,也有与互联网金融比价格、比创新、比体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