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字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dskvsaklfd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亲戚家做客,端碗去盛汤,发现碗底有黑渍,我习惯性地用手指去划,无济于事,惊问:“这碗是不是没洗干净呀?”
  亲戚说:“怎么可能?那是刻的字。”
  我细细一看,“华”字隐约其间,透着不同寻常的笔锋。亲戚的父亲名叫华祝,看來这碗是从她娘家带过来的。
  碗底的字刻,像轻轻地推开了一扇虚掩的门,让我窥见不一样的纯朴乡俗。
  那时,每家每户买来新碗,必经的一道程序是刻字,就像现在我买了新碗,必用白醋泡一个晚上一样,具有宗教般的仪式感。
  书生刻字,理所当然,要是村里书生忙,就得等下乡来的师傅了。时常有手艺人走村串户,治(坏)伞、蒙(新)伞、锔锅、补碗、刻字,我特别佩服这类手艺人,文武双全,样样精通。
  只见那手艺人端坐小凳,将新碗搁在膝头,左手提钉,右手敲锤,叮叮当当,把一摞新碗,刻出道道新痕。事毕,凝神屏息,大吹一口气,将细瓷尘灰吹净,再轻抹一点墨,便大功告成。
  新碗为何要刻字?怕别人拿错呗。
  那时的饭碗都是从集市上买来的蓝边碗,青花造型,规格统一。你家的,我家的,都是一样的。哪家碰到红白喜事,摆酒设宴,得挨家挨户借碗,曲终人散,再一一归还。
  如此这般,不刻上字,怎么行?
  碗要借,筷子、凳子、桌子之类的,统统都是借来的。小孩子去邻居家借凳子,第一件事就是将凳子翻转过来,用粉笔写上户主的名字。我打小字写得端正,刻字这事被我包了。
  八仙桌不用劳烦我们标记名字,因为大件家什,做成之后,都会刻上“某某某专用”等字样。但凡大物件,犁、耙、锄头、扁担、簟子、风车、板车、打谷机、床头柜,甚至两家共用的山墙等,都会被刻上字。有年春天,我还看见有人在耕牛的角上,用烧红的烙铁烙上一个印记,以证此系我专属。
  物质贫乏的年代,借东西是常有的事,借来借去,难免混淆,故而以铭为记。
  在古代,刻字有励志之功,比如岳飞背上刻的“精忠报国”,承载着特殊的重量;也有负责之意,比如在烧制的砖墙上刻上工人师傅的名字,也叫“物勒工名”,简称“勒工”;更有直抒胸臆,立此为证的豪迈之气,悬崖峭壁上镌刻诗句,抑或格言警句,借以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洞察。
  刻字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国人精神层面的不朽追求。
  在南方农村,厅堂里字画从来都不会缺席,有的雕刻在匾额上,有的镂刻在门楣上,也有的直接书写在墙柱和幅轴中。人到中年,在古徽州乡下,我偶见一厅堂联,喜欢得不行——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读书悦己,教子传世。
  有人说,人的一生就两件事,一是拿事儿把时间填满,二是用感觉把心填满。细细琢磨,刻字这玩意儿,占了人生的所有。刻的时候,满是期待,满心欢悦,聊以打发时间,之后,每每见到所刻之字,那感觉把心填塞得满满当当,里面全是快乐、富足、安宁和温馨。
  那次饭后,亲戚见我捧书夜读,拿去翻了翻,还给我的时候不经意地一问:“你怎么在书里面写了自己的名字?”
  我笑而不答。
  这是我的隐秘爱好,新书已到手,在扉页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和当天的日期,读到最后一页,再留下幸福的落款。于我而言,这算是升级版的刻字吧。
其他文献
2020年3月11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发布公告,面向全社会长期征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实物和资料,以铭记这段全民抗“疫”的历史事件,见证抗“疫”的艰辛历程,传递抗“疫”正能量。快递小哥汪勇在得知这一消息后,郑重其事地把随身携带一个多月、已经皱皱巴巴的通行证交到了工作人员手中。  汪勇今年35岁,是顺丰速运公司的一名快递员,家住武汉市东西湖区金银潭。2020年1月24日,大年三十晚上,汪勇加入了一个
我曾听过一首日文歌曲,歌名的中文翻译是《尽管我们手中空无一物》。当初,我以为它只是一首好听且励志的歌曲,直到某一天看到了一部音乐短片,久久不能自已。今天,我想把这个故事分享给你们。  故事发生在一个羊儿们居住的村庄,已经连续很多天,羊妈妈总是睁着眼睛,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就算偶尔起来,也是一脸悲伤地坐在床边。送信的邮差在敲门,羊妈妈生气地把织毛衣的针朝门口扔了过去。羊妈妈把头看向了一旁的小柜子,一
11月,夜里的山东,气温已经是5摄氏度以下,如果再加上从西伯利亚高原上吹来的风,就会更冷了。而今天的夜,虽是北风,但好在不是从西伯利亚来的。毕业半年,也是工作了半年的我,被留下加班开会,散会时已经是夜色浓郁,雾气弥漫。  我裹紧外套,仿佛是跌进风里般出了门。回家的路并不远,走也不过三十多分钟的样子,过一条长街,再拐几条巷子。四下静谧,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想着真的应该感谢家乡人民的淳朴和街头治安。
除了少数例外,正常意义上的远行者,总是人世间比较优秀的群体。  他們如果没有特别健康的心志和体魄,怎么能够脱离早已调适了的生命温室,去领受漫长而陌生的时空折磨?  天天都有可能遭遇意外,时时都要面对未知,许多难题超越了精神储备,大量考验关乎生死安危。在这种情况下,除了人格支撑之外,无处可以求援。  据我自己的经验,几乎没有遇见过一个现代远行者是偏激、固执、阴郁、好斗的。反之,我经常看到,那些满口道
在办公室,有个学生找到我。瘦瘦小小的高中生,因为一些小事情耽搁了有一节课的时间。此间,学生一直说“麻烦老师了”“谢谢老师了”,我拿了个橘子给她,对她说:“谢什么,嘿!举手之劳的事情,更何况我还是你的老师。”  事情解决后,学生再次道谢才离开,我拿起手机给远在两千米外的李老师发了一张我女儿的照片和几句话:“老师,这是我的孩子,有机会带她去找您玩。您身体最近还好吧,多游泳,吃嘛嘛香,身体健康。”李老师
1  钱这东西,一旦沾上手,就没有人能放下来。谁会觉得自己手上钱多,哪个不嫌自家钱少?如果有一天,坦然放下钱,那人不是成了仙,就是做了母亲。  马云在中央电视台的《开讲啦》节目中曾说过:“我对钱没有兴趣,我从来没有碰过钱。”马云一反常态,坦然无碍地放下了钱财,他不再是凡夫俗子,而是“神马”。钱财在他眼里,都是浮云。  和马云不一样,天下母亲其实对钱还是挺感兴趣的,每天免不了都要碰钱。但是,到了关键
南宋诗人陈起写过一首《月下闻桂花》:“一庭人静月当空,桂不多花细细风。香露滴衣凉似水,恍然移下广寒宫。”秋月当空,庭院寂寂,轻拂的晚风送来淡淡的桂花香,诗人恍然觉得自己身处广寒宫中。不仅是诗人陈起,千百年来,许多人“举头望明月”之时,对月亮都有着美好的想象。  科技的发展让月亮不再遥不可及。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距离地球38万千米之遥的月球静海留下了足迹,其中,宇航员出舱行走
上班路上,邻家小男孩向我问好:“叔叔好!”  我会习惯性地拍拍他的背,捏一下他那厚大且软的耳垂。  有一天,他问:“叔叔,你为什么喜欢捏我的耳垂?”  我说:“耳垂不就是用来捏的嘛。”  他反驳道:“不对,耳垂是用来散热的。妈妈说,手烫到了后,赶紧捏一下耳垂,就没事了。”  我笑笑,不再应答。  从那以后,那男孩见我依然会热情地打招呼,而我不再捏他的耳垂。每次见到他,我都会情不自禁地问自己:“耳垂
时下,我们接触比较多的是VR——“虚拟现实”,它是利用计算机设备模拟出的一个三维虚拟世界。我们戴上VR眼镜,就可以沉浸在虚拟世界里,与现实世界隔离开。  而AR技术能够“增加现实”。借用AR眼镜,你可以看到现实世界中被附加上了许多额外的信息。比如你在大街上看到一栋建筑,AR眼镜的显示屏就可以投影到这栋建筑物上,显示它的名稱、功能作用和建造日期等。比较有趣的是,当你戴着AR眼镜走进博物馆,看到一只恐
参加电影发布会,邻座的男士自称资深影视人,全程在台下交换微信,听说我是编剧,执意要求谈合作。这还不够,用餐时又主动要求同坐一席,继续聊起他的“光荣历程”,譬如认识某个当红明星,与某位金融大佬交情甚笃,最近预备斥巨资获取新的商业资源……不过一张嘴而已,吵嚷至极,仿佛要将身家一一摊开。有嘉宾看不下去了,直言不讳:“精神危机,无药可救。”  回程的车上,我一直在思考何谓“精神危机”,一查释义:精神危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