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艺术定义可能性的一点思考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or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是什么,是艺术哲学的一个斯芬克斯之谜。进入20世纪以来,现代艺术潮流的涌现对传统的艺术及艺术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于是,对艺术的定义问题,成为20世纪艺术哲学或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围绕着这一问题形成的各种关于艺术定义的理论,便成为20世纪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艺术;艺术定义;可能性
  
  在艺术的发展史上,无论对艺术的定义多么复杂而有争议,艺术总是一如既往地向前发展着。但到了20世纪,随着先锋派艺术、波普艺术、大地艺术等现代艺术潮流的涌现,以及以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分析哲学的兴起,传统的艺术及其理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关于艺术的定义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对传统艺术理论、现代艺术潮流及艺术能否定义的理论的考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艺术,进而思考“艺术是什么”。
  一、传统艺术理论和现代艺术潮流的涌现
  艺术即摹仿。柏拉图认为,不论绘画、诗和悲喜剧,都是“对影像的摹仿”,“和真理隔着两层”,因此从理念的高度否定了绘画、诗歌等艺术的真实性。与之相反,亚里士多德肯定艺术的真实性。他认为一切艺术,包括音乐、舞蹈、文学、绘画、雕塑,所描述的是事物可能或应该有的样子。
  遵循着这一摹仿理论,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许多伟大的艺术作品,如《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西斯廷圣母》、《雅典学院》等。这一时期的艺术多以人们所熟悉的希腊神话、宗教、历史和人物肖像等为题材。合乎理性的摹仿和精湛的技艺,使艺术形象逼真地再现,能给人一定的教益,从而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自康德哲学出现后,摹仿理论渐渐失去了其理论基础。康德认为艺术首先应该是主体调动先验想象力的一种活动,强调艺术的重心在于主体的创作而不是对自然的摹仿。此后,黑格尔明确地定义了艺术,认为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艺术就是用丰富的感性形式反映深刻理念内容的作品。
  与此时的理念相对应,18、19世纪的艺术除了继承以往的题材,还出现了风景画,如透纳的《暴风雪》,康斯特布尔的《干草车》,弗里德里希《海边的卡普秦修士》等。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艺术交相呼应,这一时期的艺术在题材、认知等方面,承继着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服务着自柏拉图以来的哲学体系。
  然而,20世纪以来的现当代艺术潮流突破了传统艺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主义和派别,例如,立体主义、表现主义、达达派、波普艺术,以及非绘画性抽象艺术、极简主义、大地艺术、行为艺术等。音乐方面还有如作曲家约翰·凯奇在1952年谱写的一个曲子,标题叫作《4分33秒》,即钢琴家从合上琴盖到重新打开它这个持续4分33秒间隔当中的所有声音。
  不同主义和派别的艺术家随心所欲地创作,他们把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如日用品、普通生活的声音也作为创作的题材,用各种离奇古怪的方式挑战着传统艺术。现代艺术的这些大胆创新和实践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对于艺术的理解,甚至在视觉及精神上都冲击着传统艺术及沉浸于其中的人们,彻底颠覆了从柏拉图到黑格尔的传统艺术理论。于是“艺术是什么”这个关于艺术的定义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不可忽视。
  二、现代艺术的定义问题
  阿瑟·丹托认为艺术的本质只限于一些特定的人群,他在《普通物品的转化》一书中,提出某物成为艺术品的条件:“一个条件是一个对象应当是关于某物的,另一个条件是它表达了它的意义。”①他认为这些条件具有普遍性,适用于历史上任何时候的艺术作品及世界各地的艺术品。丹托以两块外观相同的帆布为例,一块是标明“无题”的艺术作品,另一块是没有标题的普通物品。丹托强调“无题”意味着存在一个标题,而标题反映的是作品的相关性,“无题”代表作品指称的并非某个事物,而没有标题则表示不“关于”任何事物。艺术作品和普通物品的区分就好像沃霍尔的《布里洛盒子》和工业生产线上的日用品盒子一样,对于一件艺术作品,我们得思考它是关于什么的,它表达了什么意义。
  乔治·迪基认为丹托试图根据相关性来界定艺术的做法,是从外显特征中寻找“艺术作品”内涵意义的传统方法的一个例子。迪基倾向于用制度性理论来定义艺术,他说:“制度性理论阐述了艺术作品在其中被创造出来并发挥作用的文化结构”,并在《艺术圈》中作为定义给出五个命题用作对这一结构的概述,即:1)艺术家是有理解地参与制作艺术作品的人;2)艺术品是创造出来展现给艺术界公众的人工制品;3)公众是这样一类人,其成员在某种程度上准备着去理解展现给他们的对象;4)艺术界是所有艺术界系统的整体;5)艺术界系统是一个框架结构,以便艺术家能把艺术作品展现给艺术界公众。②迪基对艺术家、艺术品、公众、艺术界及其系统等与艺术相关的方面作出了范围之内的界定,以此作为艺术的定义,并没有深入艺术的本质特征,更多的是描述了一种艺术家、艺术品、公众、艺术界等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他对艺术家、艺术品、公众、艺术界及其系统等与艺术相关的方面作出了范围之内的界定,以此作为艺术的定义,并没有深入艺术的本质特征,更多的是描述了一种与艺术相关的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迪基的这一制度性定义和丹托一样,都在强调一种如主体与客体、创作者和欣赏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权力介入之类的外在因素,还是没办法囊括进所有艺术品而将非艺术品排除在外,没有切中艺术的本质。不同于丹托和迪基的定义,列文森从历史的角度来定义艺术品,即如果我们用正确的方式看待以前的艺术品,那么就以同样的方式来确定现在的东西是否为艺术品。这就引起了一个疑问:以前的艺术品是怎样被确定的呢?按照列文森的理论,艺术品得以之前的之前这样追本穷源的方法来进行确认,那么原初的艺术品是怎样被称作艺术品的呢,艺术似乎要从考古学、文化学或人类学的视角来进行身份的确定,这样以来,完美的艺术定义并没有实现。
  玛西亚·缪尔德·伊顿在《艺术与审美》一文中说:“如果我们要把艺术作品从其他有意图地、技巧性地制造出来的事物中区分开来,那么审美的这个必要条件就必定也是艺术的必要条件。因而,我对艺术的定义如下:‘X是一个艺术作品,当且仅当X是一个人工制品并以这样一种方式被看待:某个通晓某种文化的人被引向对X的审美属性的直接关注。’”③他对艺术的定义包含一个对人工性的关键指称,同时他仿照康德所举的顽皮的少年模仿夜莺歌唱的例子,反向假设了晚宴上,某人正沉醉于著名笛手克里斯蒂娜美妙的音乐,突然被告知这声音其实是夜莺发出的,伊顿其实是说,被认为是艺术品的事物和某一个仿造品一模一样,但在二者没有同时出现之前,欣赏者被告知后者是艺术品,当骗局被揭穿后,人们会感到失望,甚至会有被人故意作弄后的气愤。这样就提出了一个和布里洛盒子一样难以解决的问题:艺术品与无可分辨的卓绝的模仿品之间应该怎样区分?
  可见,艺术的种种定义都存在着理论上的缺陷,那么艺术是否就没有共同的本质特征?如果找不到艺术的完美定义,那么艺术的不可定义理论似乎就成立了。
  莫里斯·韦兹从维特根斯坦对“游戏”的家族相似分析中得到启示,他在1956年发表的《理论在美学中的作用》一文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即认为艺术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将一个东西归之为艺术作品,没有必然的本质特性,而是如维特根斯坦所阐释的游戏的“家族相似”:一些游戏在某些方面和其他游戏相似,仅仅因为有复杂的交叉重叠的相似关系。由此推论,被称作艺术作品的东西之间只有相似性,没有任何共同的本质特征,因此对艺术的定义是不可能的。
  三、艺术定义的难度及必要性
  不同于传统艺术理论,20世纪出现的各种艺术理论从具体的艺术事实出发,着力解决实际艺术问题,如克罗齐提出的“艺术即直觉”与20世纪前期的表现主义艺术创作紧密联系;贝尔“有意味的形式”这一定义主要是从19世纪末期以法国画家塞尚、高更、凡·高等为代表的后期印象派绘画而来;苏珊·朗格发展了卡西尔的符号学理论,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杜威从实证主义出发,提出“艺术即经验”。20世纪有关艺术的理论如同各种主义和派别一样众多,几乎现代的后现代的艺术风格都可以找到与己相应的理论依据。美学家对艺术的定义众说纷纭,但是在考察了各持一家之言的定义之后,我们发现如同“美是难的”,给艺术下一个完美的定义同样很难。
  艺术毕竟是历史地发展着的艺术,随时代发展而发展,无论传统还是现代,艺术家总在寻求着对世界、对宇宙、对人自身更丰富更精到的表达方式,探索着人类最大可能的自由与智慧。然而,工业化和机械复制使得艺术的独创性消失了,到处都是复制品;现代艺术抛弃了传统的经验,在挖掘和发挥着潜在的可能性的同时,也消解了艺术类型和界限,如综合、拼贴、蒙太奇、现成品艺术。所以,在当下,对艺术进行重新界定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以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评论家所规范的艺术为标准,那么,似乎可以说,现当代给人以视觉冲击和精神冲击的艺术不是真正的艺术。我们很快便会发现,以过去的艺术为标准来对现有艺术划定界限,是不可取的,因为时代不同,艺术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现当代艺术尽管刺激着人们的感官,却从不同角度使人们更加清醒地思考艺术和人自身。如杜桑展出的小便器,沃霍尔的布里洛盒子,激发人们思考艺术并非高高在上,日常生活用品也可以是艺术品;波洛克对色彩和线条等抽象元素的不断重复以至加深,说明艺术并非只是毕恭毕敬地描摹和活灵活现,几何形状的组合和不断加深的色彩可以表达人的情绪等一些不确定因素;行为艺术的出现,会促使人们思考不只颜料、画笔是艺术创作的物质材料,人体也可以作为物质材料;蒙克的《呐喊》不如传统肖像画那样安详、神秘或生动传神,但它用弯曲的线条表现了工业化社会中人们的孤独、不安与扭曲的痛苦。
  定义艺术离不开对艺术本质的探索,综观历史地发展着的艺术,不难发现,艺术离不开人的创造性劳动,并与时代紧密相关,艺术的创作和欣赏离不开形象、线条、色彩、声音等载体,艺术所表达的意义在于人类的情感和精神层面。无论传统还是现当代,艺术都以其特定的方式展示着人类自身的创造性,给人带来独特而强烈的审美感受。
  
  注释:
  ①阿瑟·丹托.艺术的终结之后.[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3.
  ②乔治·迪基.定义艺术:内涵和外延. 美学指南[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48.
  ③玛西亚·缪尔德·伊顿.艺术与审美.美学指南[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61.
  
  参考文献:
  [1]彼得·基维.美学指南[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罗斯玛丽·兰伯特.剑桥艺术史·20世纪艺术[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
  [3]阿瑟·丹托.艺术的终结之后[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4]Thomas.E.Wartenberg.艺术哲学经典选读(英文影印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黑格尔.美学(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6]汉斯·贝尔廷等.艺术史的终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7]朱立元,张德兴,等.西方美学通史(第六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8]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分析目前中职学校数控编程教学活动的现状,提出要提高中职学生的数控编程能力,必须改变课题教学氛围,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利用仿真软件填补学校硬件不足的现状。  【关键词】数控编程;教学模式;做中学    通常,我们说的数控编程主要指编写数控加工指令,而实际上,数控编程过程不仅仅单指编写数控加工指令的过程,它还包括从零件分析、工艺过程、数值计算、编写程序到程序校核的全过程,其主要任务是计算加工
期刊
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新的课程方案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提高物理教学效率,还可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中学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主要是指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科学实验探究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  这里,探究实验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班级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而教师的主要角色则是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组织者、引
期刊
【摘要】本文初步探析了毛泽东对文化及其地位作用的理解、主张文化领域坚持无产阶级文化的领导地位、在批判地吸收中外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文化、以人民为主体服务于人民等思想,从中体会毛泽东的某些文化观点和态度。  【关键词】文化;创新发展;人民主体    一、对什么是文化的理解  毛泽东在他的著作和言论中,文化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但主要是指与经济、政治并列的观念形态的文化,属于文化的狭义的概念。在《
期刊
【摘要】编排模式决定了新闻自身价值能否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教育电视新闻的编排模式主要有四种:同类紧凑、对比衬托、节奏协调、“画龙点睛”。探究四种编排模式在教育电视新闻中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提高节目的整体质量,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挖掘新闻本身所蕴含的价值,同时也是应对电视收视分众化的法宝。  【关键词】教育电视;电视新闻;编排模式;播出效果    随着媒体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频道专业化、受众细分化已经成为电视
期刊
【摘要】当今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56个中华民族共同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但是,在目前略显强势的汉族主流媒体文化下,少数民族传播文化呈现弱势、被动的状态,甚至有些正濒临消失,这对中华文化是个损失。本文从意义上肯定了白老先生《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一书的出版,并从结构、内容、视角方面对该书做了分析,期待更多人关注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研究。  【关键词】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多样性;多元化    
期刊
作文教学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将作文与生活连接起来,有利于拓宽作文教学空间。对于写作来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在生活作文的实践中,我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童真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吸取营养,丰富自己。  一、观察自然生活,让作文充满农村山野的优势  美妙的大自然,五彩缤纷,千变万化。它像一幅无穷无尽的画卷,又像一个神奇莫测的魔术师,优美多姿,有利于丰富学生对自然生活的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无疑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启发思考;引导学习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具有评价功能、反馈功能。教师要讲究提问的方式技巧,通过有效的提问,增进师生交流,学会质疑问难,形成独特个性。  一、注重方式  1.顺问,初读课文,有哪些词语你不理解?再读课文,你认为哪些词句最能表现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课文写了什么?你们想了解什么?想问老师什么?顺应学生的思维发展。  2.反问,针对学生的回答或
期刊
【摘要】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及学业水平测试中存在许多不利于信息技术健康发展的问题,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高度重视。作为肩负历史使命的信息技术教师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更应该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当中去。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现状;反思;展望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高中学生发展成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1]《中
期刊
有位教师在讲《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有位学生就文中贾宝玉的评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贾宝玉分明是个纨绔子弟,多情好色,游手好闲,不思进取。在科举制度下离经叛道,也不过如现今的不爱学习的差生对于高考的抵触,当时全班同学都笑了,这位老师也觉得说的偏颇,于是从多方面否定了他的看法。这位同学感到非常尴尬,满脸遗憾的坐下了,而其他同学顿时也变的沉默,为了避免尴尬而不敢轻易的发表自己的意见,都在思索着怎样向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创新性实验教学的概念,着重阐述对《EDA技术实用教程》课程的实验教学的特点,并提出了进行创新性教学改革的做法和措施。对该课程的创新性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措施及效果进行了评价,强调了高等教育实施创新性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创新性实验教学;EDA技术;教学方法    1.引言  目前EDA技术已经成为电子信息类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并且在教学、科研,以及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期刊